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知音少,说与秋虫听——浅评徐志摩《秋虫》 [打印本页]

作者: 小人鱼在天堂    时间: 2012-11-11 11:41
标题: 知音少,说与秋虫听——浅评徐志摩《秋虫》
知音少,说与秋虫听
——浅评徐志摩《秋虫》

       直白之诗最大的特色是浅显易懂,不用费神费心猜谜语。生活已如此累,我们期望能够让诗歌疗治那疲累,那伤痛,若还以隐晦枯涩的诗歌来扰乱视听,打搅心神,则写诗便不能成其美好,而成其苦累。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徐志摩这首近似于大白话的诗,有了值得我们读下去轻松的理由。
       这首秋虫,实质是作者内心的独白。他不止在和秋虫说话,而是在和自己的内心说话。读者是秋虫的附属,是他内心的附属,读者是他的听众,秋虫是他内心的情感依着;于是,读者也好,秋虫也好,分明是他的知音,能够读懂他的心痛,他的爱憎。
       世间辽阔,知音稀少,能有心事说与秋虫听也是好的。比如这只秋虫,便唧唧地叫着,一直叫到几十年之后,中国现代诗歌史上,还留存着它孤独的,泣血的,真诚的,忧伤的声音。
       诗歌共有四节,每一节诗意既独立,又相连;既从局部入手,又与整体息息相关。
       首节里,作者怨一声“秋虫,你为什么来?”似和故友聊天,轻轻地埋怨一声,道出自己的理由——黄金是人们的新宠,爱情,早就没了影儿。这世界是黄金主宰的世界,这人间,是缺少真爱的人间。作者的失望之情溢于字里行间,对现实生活的批判之情也昭然若揭。世间希望已经日渐凋零,美好事物已被假恶丑代替,无怪乎作者要叹息一声:秋虫,你可听见了吗?
       第二节前承首节,继续诉说自己内心的苦闷,廉耻消失了,这个世界变得如此厚颜无耻,人们心上长满了沙漠,而缺少思想的社会,被固定的主义们冲击得无立锥之地,当一些属于心灵的东西也不复存在,我们的生活,变得如此堕落而可耻。作者像一位吹冲锋号的战士,将呐喊声吹得风生水起,并借助一系列事物,乌云,沙漠,花和果,来表现内心对于这个社会的失望之情,这些景物,像是舞台上的道具,被作者恰如其分地安置,在不起眼处,却都为了表现主角的性格及命运立下不可或缺的功劳。
       第三节作者更是将情感推到了极致——“这一半也是灵魂的懒,/他爱躲在园子里种莱,”此处的“灵魂的懒”是大有深意的,什么是灵魂的懒,作者说,我们见假恶丑的东西安之若素,司空见怪,麻木不仁时,就是灵魂的懒;而后面一系列意象的罗列,更是将这种嫌恶与反感放到一个极显眼的角度,让我们不得不透视本身本心本性,对于这种“灵魂的懒”的感知力,从而用一种近似于我行我素的呼喊,来表达对于这个时代,这个社会,人们心态的有力的批判,达到了顶峰——“听他往下丑——变猪,变蛆,变蛤蟆,变狗……”我在读到这一句时,停顿了一下,不惜写出这些丑恶的东西,作者直面肮脏的现实,对那些让灵魂变懒了的人们,对那些让灵魂“变猪,变蛆,变蛤蟆,变狗”的人们,进行毫不留情的痛骂,骂得酣畅淋漓,令人读之痛快,拍案叫绝!
       最后一节,语气有所舒缓,但批判的力度丝毫未减,月亮和太阳面对这种种丑恶,一个是不肯圆,一个是羞红了脸,这两个意象一出,更使得作者的诗意表达有了借力,而最后一句,“到那天人道真灭了种,/我再来打——打革命的钟!”将全诗进行别具一格的结尾,在意旨上,对全诗主题进行深刻升华;在语言上,充满了颇有情味的诗意;而就整体氛围来看,“革命的钟”则让全诗更有余音袅袅,余音绕梁之感。
       读惯了徐志摩柔媚婉约的《再别康桥》、《偶然》,再来读这首批判现实主义的力作,不禁有耳目之新之感。而对于韩庆成老师在推荐中所说的,此诗的经典意义“在于再次揭示了历史惊人的相似之殇。”笔者深表赞同。是的,这首诗揭露的现实意义,不仅适用于那时那地的人与社会,对于斯人斯世,同样有着非同一般的价值和意义。

       附徐志摩《秋虫》:
      秋虫

秋虫,你为什么来?人间
早不是旧时候的清闲;
这青草,这白露,也是呆:
再也没有用,这些诗材!
黄金才是人们的新宠,
她占了白天,又霸住梦!
爱情:像白天里的星星,
她早就回避,早没了影。

天黑它们也不得回来,
半空里永远有乌云盖。
还有廉耻也告了长假,
他躲在沙漠地里住家;
花尽着开可结不成果,
思想被主义奸污得苦!

你别说这日子过得闷,
晦气脸的还在后面跟!
这一半也是灵魂的懒,
他爱躲在园子里种莱,
不管,他说:听他往下丑——
变猪,变蛆,变蛤蟆,变狗……

过天太阳羞得遮了脸,
月亮残阙了再不肯圆,
到那天人道真灭了种,
我再来打——打革命的钟!

1927

作者: 小人鱼在天堂    时间: 2012-11-11 11:42
忙过了一段时间,赶紧回到咱们的老地方看看。虽然晚了,但快乐不晚。
作者: 敬诗公    时间: 2012-11-11 16:14
这首诗揭露的现实意义,不仅适用于那时那地的人与社会,对于斯人斯世,同样有着非同一般的价值和意义。


————拜读  学习  谢谢老师
作者: 小人鱼在天堂    时间: 2012-11-11 20:11
诗公好,呵呵,这名字起得,很阳刚哩。
作者: 闲云野鹤    时间: 2012-11-15 07:17
拜读学习!下一个节目:《给蜂鸣》——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