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英 诗《 On life, on death 》汉 译《 看 人 生 》 [打印本页]

作者: 原著李世纯    时间: 2024-8-12 15:50
标题: 英 诗《 On life, on death 》汉 译《 看 人 生 》
(, 下载次数: 0)
英 诗《 On life, on death 》汉 译《 看 人 生 》


        威廉 · 巴特勒·叶芝(1865年6月13日~1939年1月28日),亦译“叶慈”、“耶茨”,爱尔兰诗人、剧作家和散文家,著名的神秘主义者,是“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领袖,也是艾比剧院(Abbey Theatre)的创建者之一。叶芝的诗受浪漫主义、唯美主义、神秘主义、象征主义和玄学诗的影响,演变出其独特的风格。叶芝的艺术代表着英语诗从传统到现代过渡的缩影。叶芝早年的创作具有浪漫主义的华丽风格,善于营造梦幻般的氛围,在1893年出版的散文集《凯尔特的薄暮》,便属于此风格。然而进入不惑之年后,在现代主义诗人艾兹拉 · 庞德等人的影响下,尤其是在其本人参与爱尔兰民族主义政治运动的切身经验的影响下,叶芝的创作风格发生了比较激烈的变化,更加趋近现代主义了。


               


一.   原         文  /  散         文(A)




  On life, on death                              
                                          —— by William Butler Yeats (IRL / 1865.6.13 ---1939.1.28)                                     
          看 人 生
                                          —— 威廉 · 巴特勒 · 叶芝 ( 1865.6.13--1939.1.28 )
                                          —— / 翻 译  李世纯 - 中国 长春 - 2020. 12. 5



Cast a cold eye
On life, on death.
Horseman, pass by!


      W. B. Yeats

     
June 13th 1865
  January 28th 193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元一八六五年六月十三日 至 公元一九三九年一月二十八日,作为骑行者,威廉 · 巴特勒 · 叶芝

                          
路 过 人 生,看 了 一 眼到 此 一 游)





(, 下载次数: 0)




二.   中      译      文 /  '          '(B)




    余威廉·巴特勒·叶芝,权作长驱骑士

     遥 遥 行 旅 程 一 顾 看 人 生
                           
         1865.6.13 ~
1939.1.28





(, 下载次数: 0)




三.   中      译      文 /  '          '(C)



Cast a 'cold eye          / 4
On life, on death.
Horseman, pass by!


      W. B. Yeats

     
June 13th 1865
  January 28th 1939



           行 旅 单 骑 士,
           巴 特 勒
叶 芝,
           纵 马 走 世 界
           人 生 一 瞥1865.6.13 ~ 1939.1.28)









四.    译        注  /  译      后      感




1'.  首先,特别鸣谢:
本作主要参考文献 a   本作主要参考文献 b  本作主要参考文献  c  
本作主要参考文献 d  本作主要参考文献 e  本作主要参考文献  f

2.   看似诗人墓志铭有同培根那句:
The earth his sober inn and quiet pilgrimage / 人生之际,朝圣之旅,休闲客栈,而已而已;看似诗人胸怀,皆无生死,实至名归,气势恢宏——来也从容,去也从容,仿佛来来去去,淡看人生,前前后后,无不过得恬淡豁达自然轻松

3.   题目《 Pass by / 路 过 而 已 》属本作追加,以方便主题理解,参考阐释:诗人墓志铭华语白话可理解为:“ 公元1865.6.13--1939.1.28年,骑行者威廉 · 巴特勒 · 叶芝路过人生看了一眼 ”

4.   
此处词意:不亲/近/经意的,无心/意的,浅淡/略微/渐弱/远离的(与瞠目/青睐/眈眈/注目 ... ... 相对),非其他

5.   翻译至少该是工笔,不是写意,更不是素描,同时,翻译应该不是演义,不是改写,更不是所谓“再创造”;翻译应是:始终、一切,以原文做规范、做楷模,做样板、做靶标,不褒不贬、不偏不倚、精准到位,再塑造、再铸造,无毛刺、无砂眼、无装饰,无添加,多维、模拟、仿真,再现原文主题内涵、主题表现艺术(修辞)、主题外延张力最大化;中外互译,的确也像解读所谓哈姆雷特,不可主观随意:参考信息可有百个、千个,而最终采信、确认、依据信息只有一个——那个唯一原始文本,那个唯一真实哈姆雷特;中外互译,不是中外演绎、中外戏说;中外互译须恪守忠信、顺达、雅合三者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无分主次,相对独立,互为鼎力,不容短板;在理解原作阶段,恪守不符原作语种语法不采信,不符原作语种语法、目标语言再达、再雅不采纳;在译成目标语种阶段,则不拘泥目标语种语法;翻译永远是请示,不是诠释,永远为作者、读者、自己,在人格、才识、品位三项负全责;中外互译,归根结底,人文互译;古今中外,所有词典,辞书,仅用于说明解释、学习研究人类语言,不汇集收录、制约规划人类语言,他们只是语言小岛,不是语言大海;一个单词、一个文字,无论中外,其真正含义、生命活力,不仅在专家学者辞书、词典、时尚强大线上机翻,不仅在词法、句法、语法,更多体现在实地、实践、第一时间、第一地点中语言、语句、语境、篇章字里行间;中外互译,该是笔者言者原始文本语本互译,无需只字传闻轶事,主观臆想,沉浸植入,装裱配饰;翻译要完美原意,须同观原作视野,置身原作境地,须力避视作品喻体为本体理解其主题;翻译要完美原意,更要完美传递,原意传递要完美,其载体修辞,修辞差异切换、对接,不可或缺

6.     
自古诗无达诂寓意绝非唯心玄称诗难尽解,该是《诗经》尚未尽人尽解,相对当今中外互译,其广义引申该是诗作有待深入精准解读、表达之警示,之激励;像《静夜思/七步诗/哈姆雷特》等等文学作品,世上不会有一千个,本小诗同样仅有一个本作译文尚有无奈数笔,期待更多诗友译友,为宣誓全世界,昭告天下人,中国翻译,中国汉语,无出其右,深入探讨,积极参与





(, 下载次数: 0)

作者: 原著李世纯    时间: 2024-8-14 11:16
(编辑稿)


英 诗《 On Life, on Death 》汉 译《 生 死 观 》


        威廉 · 巴特勒·叶芝(1865年6月13日~1939年1月28日),亦译“叶慈”、“耶茨”,爱尔兰诗人、剧作家和散文家,著名的神秘主义者,是“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领袖,也是艾比剧院(Abbey Theatre)的创建者之一。叶芝的诗受浪漫主义、唯美主义、神秘主义、象征主义和玄学诗的影响,演变出其独特的风格。叶芝的艺术代表着英语诗从传统到现代过渡的缩影。叶芝早年的创作具有浪漫主义的华丽风格,善于营造梦幻般的氛围,在1893年出版的散文集《凯尔特的薄暮》,便属于此风格。然而进入不惑之年后,在现代主义诗人艾兹拉 · 庞德等人的影响下,尤其是在其本人参与爱尔兰民族主义政治运动的切身经验的影响下,叶芝的创作风格发生了比较激烈的变化,更加趋近现代主义了。


               


一.   原         文  /  译         文(A)




  On Life, on Death                              
                                          —— by William Butler Yeats (IRL / 1865.6.13 ---1939.1.28)                                     
          生 死 观
                                          —— 威廉 · 巴特勒 · 叶芝 ( 1865.6.13--1939.1.28 )
                                          —— / 翻 译  李世纯 - 中国 长春 - 2020. 12. 5



Cast a cold eye
On Life, on Death.
Horseman, pass by!


      W. B. Yeats

     
June 13th 1865
  January 28th 1939



            --------------------------------------


          纵 马 一 瞥 掠 生 死,骑 士 扬 鞭 过 人 间——威廉 · 巴特勒 · 叶芝 ( 1865.6.13 ~ 1939.1.28 )

   







二.   中      译      文 /  '          '(B)




    余威廉·巴特勒·叶芝,权作长驱骑士

     遥 遥 行 旅 程 一 顾 留 人 生
                           
         1865.6.13 ~
1939.1.28










三.   中      译      文 /  '          '(C)



Cast a 'cold eye          / 4
On 'Life, on 'Death.     / 5
Horseman, pass by!


      W. B. Yeats

     
June 13th 1865
  January 28th 1939



           行 旅 单 骑 士,
           巴 特 勒
叶 芝,
          纵 马 走 世 界
          人 生 一 瞥1865.6.13 ~ 1939.1.28)










四.    译        注  /  译      后      感




1'.  首先,特别鸣谢:
本作主要参考文献 a   本作主要参考文献 b  本作主要参考文献  c  
本作主要参考文献 d  本作主要参考文献 e  本作主要参考文献  f

2.   看似诗人墓志铭有同培根那句:
The earth his sober inn and quiet pilgrimage / 人生之际,朝圣之旅,休闲客栈,而已而已;看似诗人胸怀,皆无生死,实至名归,气势恢宏——来也从容,去也从容,仿佛来来去去,淡看人生,前前后后,无不过得恬淡豁达自然轻松

3.   题目《 On Life, on Death / 生 死 观 》属本作追加,以方便主题理解,参考阐释:诗人墓志铭华语白话可理解为:“ 公元1865.6.13--1939.1.28年,骑行者威廉 · 巴特勒 · 叶芝路过人生看了一眼 ”

4.   
此处词意:不亲/近/经意的,无心/意的,浅淡/略微/渐弱/远离的视觉(与瞠目/注目/青睐/眈眈/纵览 ... ... 相对),非其他

5.   
此处词意:两处大写特指:神圣贤达视人类生命诞出至离世故亡间生息过程——人生

6.    翻译至少该是工笔,不是写意,更不是素描,同时,翻译应该不是演义,不是改写,更不是所谓“再创造”;翻译应是:始终、一切,以原文做规范、做楷模,做样板、做靶标,不褒不贬、不偏不倚、精准到位,再塑造、再铸造,无毛刺、无砂眼、无装饰,无添加,多维、模拟、仿真,再现原文主题内涵、主题表现艺术(修辞)、主题外延张力最大化;中外互译,的确也像解读所谓哈姆雷特,不可主观随意:参考信息可有百个、千个,而最终采信、确认、依据信息只有一个——那个唯一原始文本,那个唯一真实哈姆雷特;中外互译,不是中外演绎、中外戏说;中外互译须恪守忠信、顺达、雅合三者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无分主次,相对独立,互为鼎力,不容短板;在理解原作阶段,恪守不符原作语种语法不采信,不符原作语种语法、目标语言再达、再雅不采纳;在译成目标语种阶段,则不拘泥目标语种语法;翻译永远是请示,不是诠释,永远为作者、读者、自己,在人格、才识、品位三项负全责;中外互译,归根结底,人文互译;古今中外,所有词典,辞书,仅用于说明解释、学习研究人类语言,不汇集收录、制约规划人类语言,他们只是语言小岛,不是语言大海;一个单词、一个文字,无论中外,其真正含义、生命活力,不仅在专家学者辞书、词典、时尚强大线上机翻,不仅在词法、句法、语法,更多体现在实地、实践、第一时间、第一地点中语言、语句、语境、篇章字里行间;中外互译,该是笔者言者原始文本语本互译,无需只字传闻轶事,主观臆想,沉浸植入,装裱配饰;翻译要完美原意,须同观原作视野,置身原作境地,须力避视作品喻体为本体理解其主题;翻译要完美原意,更要完美传递,原意传递要完美,其载体修辞,修辞差异切换、对接,不可或缺

7.     
自古诗无达诂寓意绝非唯心玄称诗难尽解,该是《诗经》尚未尽人尽解,相对当今中外互译,其广义引申该是诗作有待深入精准解读、表达之警示,之激励;像《静夜思/七步诗/哈姆雷特》等等文学作品,世上不会有一千个,本小诗同样仅有一个本作译文尚有无奈数笔,期待更多诗友译友,为宣誓全世界,昭告天下人,中国翻译,中国汉语,无出其右,深入探讨,积极参与







作者: 原著李世纯    时间: 2024-8-15 10:05
(, 下载次数: 0)
英 诗《 On Life, on Death 》汉 译《 生 死 观 》


        威廉 · 巴特勒·叶芝(1865年6月13日~1939年1月28日),亦译“叶慈”、“耶茨”,爱尔兰诗人、剧作家和散文家,著名的神秘主义者,是“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领袖,也是艾比剧院(Abbey Theatre)的创建者之一。叶芝的诗受浪漫主义、唯美主义、神秘主义、象征主义和玄学诗的影响,演变出其独特的风格。叶芝的艺术代表着英语诗从传统到现代过渡的缩影。叶芝早年的创作具有浪漫主义的华丽风格,善于营造梦幻般的氛围,在1893年出版的散文集《凯尔特的薄暮》,便属于此风格。然而进入不惑之年后,在现代主义诗人艾兹拉 · 庞德等人的影响下,尤其是在其本人参与爱尔兰民族主义政治运动的切身经验的影响下,叶芝的创作风格发生了比较激烈的变化,更加趋近现代主义了。


               


一.   原         文  /  中     译    文(A)




  On Life, on Death                              
                                          —— by William Butler Yeats (IRL / 1865.6.13 ---1939.1.28)                                     
          生 死 观
                                          —— 威廉 · 巴特勒 · 叶芝 ( 1865.6.13--1939.1.28 )
                                          —— / 翻 译  李世纯 - 中国 长春 - 2020. 12. 5



Cast a cold eye
On Life, on Death.
Horseman, pass by!


      W. B. Yeats

     
June 13th 1865
  January 28th 1939





A1: 1865年6月13日至1939年1月28日期间,作为骑行者,威廉·巴特勒·叶芝,途经并看了一眼此有人类生息与故亡处(到此一游


A2:  纵 马 一 瞥 掠 生 死,骑 士 扬 鞭 过 人 间——威廉 · 巴特勒 · 叶芝 ( 1865.6.13 ~ 1939.1.28 )




(, 下载次数: 0)




二.   中      译      文(B)




    余威廉·巴特勒·叶芝,权作长驱骑士

     遥 遥 行 旅 程 一 顾 留 人 生
                           
         1865.6.13 ~
1939.1.28





(, 下载次数: 0)




三.   原            文  /  '          '读 /  中      译      文(C)



Cast a 'cold eye          / 4
On 'Life, on 'Death.     / 5
Horseman, pass by!


      W. B. Yeats

     
June 13th 1865
  January 28th 1939



          行 旅 单 骑 士,
          巴 特 勒
叶 芝,
         纵 马 走 世 界
         人 生 一 瞥
1865.6.13 ~ 1939.1.28)










四.    译        注  /  译      后      感




1'.  首先,特别鸣谢:
本作主要参考文献 a   本作主要参考文献 b  本作主要参考文献  c  
本作主要参考文献 d  本作主要参考文献 e  本作主要参考文献  f

2.   看似碑题语感幽默调侃,脱俗超凡,墓志铭中难得一见,有同培根那句箴言:
The earth his sober inn and quiet pilgrimage / 人生之际,朝圣之旅,休闲客栈,而已而已;看似名作诗人胸怀,皆无生死,实至名归,气势恢宏——来也从容,去也从容,仿佛来来去去,淡看人生,来前去后,无不极尽恬淡豁达自然轻松

3.   题目《 On Life, on Death / 生 死 观 》属本作追加,以方便主题理解,参考阐释:诗人墓志铭华语白话可理解为:“ 公元1865.6.13--1939.1.28年,骑行者威廉 · 巴特勒 · 叶芝路过人生看了一眼 ”

4.   
此处词意:不亲/近/经意的,无心/意的,浅淡/略微/渐弱/远离的视觉(与瞠目/注目/青睐/眈眈/纵览 ... ... 相对),非其他

5.   
此处词意:两处大写特指:神圣贤达视人类生命诞出至离世故亡间生息过程——人生

6.    翻译至少该是工笔,不是写意,更不是素描,同时,翻译应该不是演义,不是改写,更不是所谓“再创造”;翻译应是:始终、一切,以原文做规范、做楷模,做样板、做靶标,不褒不贬、不偏不倚、精准到位,再塑造、再铸造,无毛刺、无砂眼、无装饰,无添加,多维、模拟、仿真,再现原文主题内涵、主题表现艺术(修辞)、主题外延张力最大化;中外互译,的确也像解读所谓哈姆雷特,不可主观随意:参考信息可有百个、千个,而最终采信、确认、依据信息只有一个——那个唯一原始文本,那个唯一真实哈姆雷特;中外互译,不是中外演绎、中外戏说;中外互译须恪守忠信、顺达、雅合三者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无分主次,相对独立,互为鼎力,不容短板;在理解原作阶段,恪守不符原作语种语法不采信,不符原作语种语法、目标语言再达、再雅不采纳;在译成目标语种阶段,则不拘泥目标语种语法;翻译永远是请示,不是诠释,永远为作者、读者、自己,在人格、才识、品位三项负全责;中外互译,归根结底,人文互译;古今中外,所有词典,辞书,仅用于说明解释、学习研究人类语言,不汇集收录、制约规划人类语言,他们只是语言小岛,不是语言大海;一个单词、一个文字,无论中外,其真正含义、生命活力,不仅在专家学者辞书、词典、时尚强大线上机翻,不仅在词法、句法、语法,更多体现在实地、实践、第一时间、第一地点中语言、语句、语境、篇章字里行间;中外互译,该是笔者言者原始文本语本互译,无需只字传闻轶事,主观臆想,沉浸植入,装裱配饰;翻译要完美原意,须同观原作视野,置身原作境地,须力避视作品喻体为本体理解其主题;翻译要完美原意,更要完美传递,原意传递要完美,其载体修辞,修辞差异切换、对接,不可或缺

7.     
自古诗无达诂寓意绝非唯心玄称诗难尽解,该是《诗经》尚未尽人尽解,相对当今中外互译,其广义引申该是诗作有待深入精准解读、表达之警示,之激励;像《静夜思/七步诗/哈姆雷特》等等文学作品,世上不会有一千个,本小诗同样仅有一个本作译文尚有无奈数笔,期待更多诗友译友,为宣誓全世界,昭告天下人,中国翻译,中国汉语,无出其右,深入探讨,积极参与




(, 下载次数: 0)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