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现代禅诗探索》选刊(6月号,总第179期)主编:古石 [打印本页]
作者: 现代禅诗研究会 时间: 2025-5-31 22:51
标题: 《现代禅诗探索》选刊(6月号,总第179期)主编:古石
《现代禅诗探索》选刊" q( M; M1 C, e* P3 c: w# S
(2025年6月号,总第179期)& ~8 a) ^' n) l
3 ^, M/ F6 I6 ?7 v4 |主编:古石
' S' {2 n1 |& J7 q. q. x P
b. D: H7 F) [
5 H4 e! p8 {% @ 《现代禅诗探索》选刊编选说明
( `9 p9 n& ?' s4 j* B I( L4 E$ p3 _% e3 ?; Z
1.凡本论坛注册会员都有推荐他人作品到当月(期)选刊的权利,但推荐作品时必须列举推荐理由。! c8 ~8 @8 g- s! e
2.当月值班版主为选刊主编。主编是《现代禅诗探索》选刊的主要选稿者,其它成员有推荐权,但决定入选权归主编。
) c$ T' {9 B1 a* W0 y4 ` 3.诗歌作品和理论(评论)文章,皆以单首或单篇形式作为推荐和选取单位,不取组诗或多篇文章同时入选。
- i4 I& p% D% D 4.此处所指的诗歌作品和理论(评论)文章,必须是在“现代禅诗派”论坛上发布者。发布时间不限于当月。( d, w9 U. f% \( N6 k7 P
5.《现代禅诗探索》选刊,是现代禅诗研究会会刊《现代禅诗探索》丛刊(纸刊),以及其他现代禅诗选集编选时的基本选稿依据。除非另有情由,一般没有选入选刊的作品,不考虑收入会刊和选本。3 ~& O# S; H6 v- l7 i! r6 J
6.选刊根据下列情况,可两个月合并为一期:⑴两个月的主编为同一人时;⑵推荐作品少于5首(篇)时。% w% @& F3 ^2 ]' X4 V/ `* {
7.主编、总编辑可以根据当期作品情况,增设或删减选刊栏目。
- a' J( Q) K1 V3 M 8.主编在月底或次月初,完成该期编选工作,并及时发送到论坛总编邮箱(zhudi35@qq.com)。论坛总编审定后,以“现代禅诗研究会”名义予以发布。/ g0 ^# H1 d; w- R2 D
论坛总编:古石" R' K8 V% ~$ |; p, K' v/ v. a
论坛副总编:奥冬
+ {4 E8 F, r$ R 论坛总编邮箱:zhudi35@qq.com
% R! T2 M2 Y2 W; Y6 K- r- n0 R H' _$ T% |, G$ y
《现代禅诗探索》选刊栏目设置
$ j. [5 J: `% k4 j- C3 z
}# l: g( v% q1 S& u 【诗歌作品】
# k+ W( [# }6 T: d H, Q" S 【探索思考】, ~5 A9 ~" k$ u5 i7 T
【理论随笔】; s( g0 T; m: j% E# \& Q
【访谈问答】; N! v( p/ V: M/ i, e9 d
【诗人读诗】
% x* t0 M7 J2 K0 F: X# p. Z 【综述评论】, U$ s. U# b+ i3 s5 W
【作品翻译】
! E* A' Z( @# J7 t5 W6 r1 W 【借鉴欣赏】
$ [, y U8 y, D 【禅意随笔】
! ]+ E4 }3 V2 x: u8 t" ?0 U 【重要消息】( B& w$ n z2 J1 n
【主编手记】
作者: 古石 时间: 2025-6-8 07:55
本帖最后由 古石 于 2025-6-8 08:04 编辑
# w( e1 C9 \7 L5 `; l) a: Y9 H! C: L# X1 D7 I& R
木笛& x' ^5 f7 Z4 p# m0 g% q
9 M Q& }2 l3 J' x
◎南北& x- E9 ?7 @( Z" D6 y9 T; p
( N: q* s) V. v5 `& o' Q它发过风的声音/ B# l, q% ^; g$ [' h+ J8 Y2 z
它发过水的声音. l/ i/ J L0 l4 S
它发过泥土中根的声音0 r% l6 b" c* C
! ]5 w+ {5 x3 [4 F& [吱吱呀呀2 i" P3 `0 r" I! m" |
从一段年轮中独立而出后
9 y' |5 t# s' t) |1 ?2 C$ j它如今在发出我的声音9 n: V; }1 G+ x/ G
9 Z! @7 @: `$ r1 l R7 i
【下午百合赏读】南北老师的这首《木笛》颇具象征意义。& F, [9 U- T( k7 D; x: q9 n
一、它从寂静中来/ A; K7 _; i* U- t4 H; j1 [
虽是在说木笛音声,但我们感受到的是背后宽广的、无声的、虚空般的寂静。正所谓“空纳万境”,因为“空”,所以木笛拥有了更无限的可能。. e, h3 V8 Q! I7 C( ]& i
二、它从自然中来2 M! O" A/ T3 j8 W$ ^* ~) K A
木笛的音声非人为的造作,它是自然的音声。是风的声音,也是水的声音,它可以是任何的音声。
0 P6 v8 E( D9 ^; s" |2 W' z: @三、它从“时间”中来
- t. q# S: y8 {6 u1 I* x“从一段年轮中独立而出后”,这一句值得深挖,年轮显然代表时间,但从一段年轮中独立而出,就有了出离的意味。木笛超出了我们所谓的“时间”。
4 f' \3 Y! n0 ^4 {# \, ?' y四、它是真我的发声
( k5 E9 C% p: t; d诗的最后一句“它如今在发出我的声音”。这个“我”显然不是一个具体的所指,不是指某一个人,它是我们立于天地自然之间,心灵的自然流露,是真我在发声。
7 g6 o) z& e, C- Q作为现代禅诗奠基人之一的南北老师,提出过“诗禅双修,禅为根本”,这一首《木笛》作为对现代禅诗的一种诠释,亦不为过。* }% ~4 C; R6 A
8 e0 {4 X: M: n9 T
3 K/ y/ Z$ Q" ^1 h* s% w' l1 Z- X松树的秘密5 P8 w B) p# W7 ~' N# Y8 a
2 t o( R( i \* A6 Q$ h- t
◎雷默
2 v% O7 T3 ^- \' u# Q* q7 N
6 i, H; X, A) Y- |: B6 |一小块空地上, S# I& [2 P( c2 Y5 t6 d2 U* X
风 吹拂着
; q2 n/ C- ?5 v! d; N松树的叶子6 q& e3 J4 _0 S/ S
没有落下% a( k6 |. `5 s: \# a+ e7 P0 @7 B
" r! N+ m3 o# h- A' U
听见窸窸嗦嗦的声音
5 x/ _% i* B- B8 H好像私语
* g9 w0 P, A# z" u) U* ^又好像一只松鼠
* v! w8 e# v8 `) C: w) Y+ W嚼着坚硬的果子. r( a- h+ [/ G2 N% Q. b* G. `. x
- R9 l' H$ W+ x+ z+ s黄昏降临. s; U$ C: P' J; C- T
我看见什么?
: }7 ~2 b# _ i# I7 u* s% W
: ^7 N! c, E* x. G% ^【下午百合赏读】雷默老师的现代禅诗具有娴熟的现代诗写作技巧,而非刻意表达“禅”。在这一首作品中,有一种和光同尘的松弛感,笔触从哪里起,到哪里落,全然自然而然,如其本来的。风吹拂着,但叶子并没有落下。“我”看到了什么?在这里,看到什么并不重要了,我们与诗人一起,回到了单纯的看本身。
U. G" M4 ]5 r# ]
, E' {$ J; V6 t1 Q) @
1 B2 j, t, _+ q' q' U% ]立冬
/ u, R3 a( u" x7 x6 X4 t+ C
: V8 [. i& p; Y. H◎项丽敏
! i: Y( ?- o; L. q
2 ~9 p# o# ^& A. V立冬了,湖水比昨天
, @, i' S. Z& ^% [又浅下去一些
8 B, r% W2 L% H8 G/ d像一个后退的人3 y9 V: t; N: a, G. H7 i4 q
缓缓地,退向内心
! z/ R% M! @* g; j8 O! ~4 o深处的河流2 P; l, p' B% U- P2 G
. R3 S0 o+ m0 |, Z9 X6 _从这个日子开始,每天
+ u2 e7 D, T% G+ K' l卸下一些多余的东西3 _' v; b) j, ^! b. U' F
把枝头空出
0 y6 Q; z# c. m U留给
9 x3 c6 I' v4 ^+ b4 ?6 @' I0 H越来越寂静的阳光,以及# W! g- e" d' r; x) c
即将到来的雪; S! j0 S5 C2 G4 g2 t
! i% b% B+ |' M; ^$ ? O- \【下午百合赏读】项丽敏老师的这几句诗虽短,但值得一读再读,每读一次,内心就更宁静了一些。当作者把目光从立冬的一角缓缓收回,景色消失,而心间的灵动开始闪烁,于是,当她再次去看,枝头上有了越来越多寂静的阳光。这寂静在内不在外,是内在的明与寂。( o5 c) ]* N V( v# L+ Z# O
6 d9 K$ J0 m2 r, f" d. Z% S! q
: y. f: O. P7 b, g$ E
莲池花开, B" Q4 Q( Z' o" E
8 ^; `6 ?1 o/ r Y3 r- [◎古石) |+ ^; a$ i8 x0 [3 v# d
# o- J5 P! ]+ V$ g! s( M3 Z
蜻蜓贴近水面,薄薄的2 {0 M, t! {9 _0 ]
羽翼,正把莲池升上天空9 R @9 U7 y% S& L* y" K
; \- z% O) N1 `: v' }7 k
莲从淤泥中伸出头来. q7 _- M. {: p q' e/ Y
越过高高的云朵8 I7 U1 l6 P6 n
& N* i% p8 {% C
古寺,钟声寂寂,穿透尘世
" _+ s V# b! ]( b; f+ R: n缓缓地把我的影子9 z' e/ F' A: z7 t6 K7 \8 w4 S
移进莲池
% B& F3 H* |6 X( O6 y1 x# F1 j0 M$ ]1 o( ^5 W/ \
多好啊,天空碧蓝3 h# ~4 b d, o1 M& ^3 _
多好啊,莲池花开
8 ^% N" }/ N% [% _! h
$ w. h. e m- W$ M. r【下午百合赏读】这首有“见微知著”之美。“蜻蜓贴近水面”那一刻,作者的心由这微观的一景入了。“羽翼,正把莲池升上天空”。当我们的心见到实相,其实十方三世就都是莲池景象,娑婆与极乐在这一刻圆融了。“多好啊,天空碧蓝/多好啊,莲池花开”。$ l6 F" Q$ J! L( o& Q' y5 x
/ U3 a$ f0 ?- T) W6 U8 ] e
n0 z' T) s7 l
归隐
. V4 E4 S: v3 O$ T
* t6 K$ w: A+ d3 [' u◎也牛4 y' R9 H; ^0 {$ X" \
4 \% P# i3 K# L: \从远古流来' |" g! ]: N- o& T+ z+ l8 _& c
岷江,撞在我的指尖上
, ^9 Y/ ^0 u6 k4 V% A& c开出一朵小小的浪花* Q: B- j @# f& ~) n
( z0 u: A. @9 F g立刻,又凋谢了7 [ k" u2 }" L0 i% {4 t: Z
我看见它短暂的一生
8 _; y& }! W" `都在即来即去的江水里
6 B i2 l0 W/ `4 g) _% G5 a; Z Y5 a2 ~! q! ~# I
【下午百合赏读】如果把我们的一生放在无限时空的背景前去观,就是这首《归隐》吧。那一刻不停息的江河,到我们指尖上,是一朵小小的浪花。我们的生命即是这样短暂易逝的。它随缘显现,随即寂灭。不变的是江水,也就是无常。“是日已过,命亦遂减”,珍惜当下短暂的因缘吧!
作者: 古石 时间: 2025-6-17 13:17
荷塘里的这一朵菡萏 4 y+ v1 o: V) F( G( J0 z
作者:碧青2 H" b" r9 j$ s4 r
5 w% }9 L8 E1 j尘世
- z9 E2 @. s6 h1 f7 H7 b: J荷塘里的这一朵菡萏& m8 z. }4 Z: x
脚踩着污泥 _5 J+ O( E+ o
悄然伸出水面" H) x3 h @" y( q. _% `' s
' s1 R' _- e; f; m" u空中! ?: G, v: } _8 R2 k2 _" F" ?( V
有她合掌的花瓣' @/ L4 I5 L$ B/ N! C& e
: F2 z3 }& K; f8 {; w" x) E推荐人:古石
3 h+ _$ R. Q! A9 s* `3 i推荐语:菡萏是荷花的古称,特指未绽放的荷花花苞。一朵菡萏从尘世荷塘的污泥中,“悄然伸出水面”,这是客观描述,是如实观照,蕴含着破除分别和生命自觉等禅宗理念。“空中/有她合掌的花瓣”,这是自性的自然呈现,是对尘世的美好祈愿,是对众生的一种生命引领。
作者: 古石 时间: 2025-6-17 13:18
山中
/ ]5 E& h( |, B: C8 |' q: W8 H$ M* V. A( Z. _0 Z
◎雷平阳
# `0 H% V6 l8 n o0 d! j( E9 f9 M7 J* c. P4 _
一个人走在梵净山中
# z* D, Q4 l' C2 u5 V' x听到不止一种鸟儿,在密林间9 \6 x8 s& M* u% P6 K/ i/ g
自己喊着自己的名字
" ^5 G/ Z2 N8 n; ?1 z路经一片开得正好的乔木杜鹃丛
$ V- h2 {4 p# e7 i6 U. n我也大叫了一声自己的名字- i( x8 a* \8 u3 t
确定四周无人
. v7 ]4 [0 K. B+ B才又压低嗓门,回答:“我在这儿呢!”
8 j0 A; D0 |! `5 T' B2 p7 k, ?5 h" L' S6 Q. S# _
【古石赏读】这首诗通过简洁的意象和日常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在与自然的亲近中向本我的一种回归,这是对生命的一种觉悟。“我也大叫了一声自己的名字/确定四周无人/才又压低嗓门,回答:‘我在这儿呢!’”——这里既有一种当头棒喝之意(既给人一种当头棒喝之感),也隐含着对现实生存境况的一种折射和反思。
3 R# ]7 G8 ?5 R5 \- }
8 B3 D& t b0 d2 C夕阳颂
+ W& F% c9 R3 w5 T* O% [7 ~! L. r7 o6 X6 [$ k
◎刘年* j+ ~6 J. Z+ W0 y! H
) h2 g T: d+ K4 i5 @
等蜻蜓选定落脚的稻叶
7 x- }5 A4 j" y' F& w( ?等花头巾的女人,取下孩子背上的书包
! i& f/ F' x' m! S: C等牛羊全部过了木桥7 j, a) h4 ^$ P1 o" a! J
夕阳才沉下去
9 Y7 |9 Q+ E6 V
$ w* n" R+ A8 B 【古石赏读】一首充满慈悲情怀的小诗。黄昏来临,夕阳缓缓西沉,缓缓地缓缓地……“等蜻蜓选定落脚的稻叶/等花头巾的女人,取下孩子背上的书包/等牛羊全部过了木桥/夕阳才沉下去”。这是黄昏时夕阳慈悲情怀的生动呈现,也是现实中诗人慈悲情怀的自然投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是生命中的大美。
. o+ F% m6 i* ~. ~* F3 \3 L1 S' v4 ~# w9 z4 A
一张白纸在飞0 r! D* u' e! Q" c+ D
" W& h; j4 G" Q; [
◎灯灯
3 g; _7 y2 H5 N. Z# @% n
: Z4 F; x+ C0 ?) F白鹭要带着水中的自己
3 t7 {, {1 w& S3 k远离冬天,所以它飞翔+ A- G/ s" j5 S8 a, Q9 v. M
% B& a5 \- F" W7 d( m2 Y# \5 h远远望去,整片水域都跟着它飞: a8 ^$ Y3 ]4 M2 G X
接着是山脉,是山脉后面
4 [' Y3 ` _: l% S4 P! @* W+ ~( h. o; S黄昏的村庄
' l! O$ s. g( m7 ~* x2 `; h( L- Y4 S
更远一点,是冬天,是尘世4 p0 q1 T, e; K2 L
远远望去:% G0 X& D! E5 n6 q% U5 M
8 n* b. P" L' r: Z) {1 p一张白纸,领着茫茫的尘世在飞。
& I T/ z' \* D/ |2 _
, H% ^. V! h/ W 【古石赏读】这首诗由实而虚,虚实相生,层层递进,营造出一种富有张力的空灵意境。“白鹭要带着水中的自己/远离冬天,所以它飞翔”,这是一种生命的觉悟,一种自我的回归。“一张白纸,领着茫茫的尘世在飞。”诗人把白鹭喻为白纸——白纸代表着纯净、本真,这是觉悟生命后的一种纯净和本真,“一张白纸”引领着“茫茫尘世”向本真回归,向自然回归,这是一种无我执无法执、超越自己和现实的飞翔。# p9 u7 O' [8 K. m. ?- L
1 @; ~2 `# t- X: A# a4 k一把紫砂壶
$ w% q3 N% t: E- R% R
9 _* _$ p! T) [4 c) v◎青海 Q3 @% o& ] t4 O% F1 K9 s
: B& Y Z. D# \9 x9 y) { G/ ?不用来泡茶" R* _/ Q1 j7 o# o9 h9 u8 o) Z( _ O
空空的 S! V4 X+ ~, L1 f, L$ |0 p
被我放在了窗台上7 ? q+ q8 Y) c& b
睡去的时候
8 x7 _/ i6 G. y7 @; h看看它7 t/ H# R% i. q9 y7 }% o0 f
醒来的时候
- M2 \( T* V- e" k( p* g看看它, R: _! z1 U4 S! Z/ y2 @; n% c
再看那翘起的壶嘴
- n; k8 H5 _0 _0 T" ^9 b2 E( \像一只
' }4 U+ r) u) C+ a起飞的鸟
* ~- N; i) T+ o) S5 x: R f) m# X+ ^7 A7 A, \) b" ?0 M6 j
【古石赏读】读这样的诗,你能读出什么?有的可能读出一种闲适的心境,有的可能读出一种美好的向往,有的可能读出一种孤独的存在,有的可能读出一种淡淡的禅意……无论你读出什么,只要它给你带来的了内心的冲击或共鸣,那这首诗就是成功的。
- d- g+ F# n1 u0 Q5 ^3 i
作者: 也牛 时间: 2025-6-25 10:49
雨
& k4 h* v9 Q2 L" \2 m作者:胡弦# `6 Q6 b; G. B! [; C1 J
" j; }; h2 F6 y0 ^" d* V3 e; ~( S
雨不是泪水。4 a/ X$ m5 R! ]
一个可怕的比喻是:乌云在产卵。6 G3 }1 M8 K( C$ r8 `0 O& [3 l
7 K$ m8 y0 @/ p# N雨来了,它穿过虚空,穿过
8 ]& B8 q/ B6 F( G" _) ?! f) O/ \所有无法撒谎的时辰) s9 ]! m+ l( s; J4 }
$ r2 h" d2 h0 G7 e6 l推荐人:也牛$ F. D) |4 y0 u3 S* W: |
推荐理由:“乌云产卵”打破了雨对传统意象的温柔滤镜,让它具有了生命属性。“它穿过虚空”从心现境,圆融空有。“无法撒谎的时辰”直抵存在本质。整首诗,以极简的语言完成史诗级解构,未掺杂任何冗余修饰,如同利刃划破蒙尘的画布,展露出真相的锋芒。1 N1 ?! A% C/ }, T
作者: 也牛 时间: 2025-6-25 11:05
雨
% |" ^) Z7 }3 @) s6 L! `$ `作者:古渡沉
+ Q4 Z2 ~" D) v' W
2 {3 C6 N. X/ J0 `/ t' \/ i这春天的雨9 k( S7 J( R* \. X
总像奶水一样
% ?9 _2 I" b" L$ n+ `缓慢地靠近一些事物
4 B$ @: s4 I9 |" Q8 t G% L7 @$ N比如新苗,比如泡桐花
; G1 u4 r0 O7 t" w2 \这些稚嫩和易碎的事物( P7 M6 k5 i5 q6 Y( M3 v
雨是不舍得伤害的
5 u4 } y: m& |( n4 m: W* \2 Z( S( m# N
从他们出生起# S# V* E' [& M9 L3 Q e4 q
雨就在他们体内
8 P& B2 ?6 W6 \! C1 R5 _/ D+ I日复一日地和他们一起" P$ |# A- U# c* t6 @
生长,发育,繁殖,枯萎8 ?7 J* P t( _! d8 x
当这些事物死亡后8 M- ~, I2 y( I" A
雨也会从他们+ J F& K( y3 i4 E4 ~8 m& q
体内,悄悄移走# Y# ~1 {$ N" P. {
到另一株植物( U) k* T6 k4 o+ f7 z
重新活着
3 e$ L4 H8 [7 A) T0 e
2 ^% X3 s5 ^+ V8 ^: I! v, {/ I0 q推荐人:也牛
- Q$ V# [6 y S: j/ Z" l2 V推荐理由:“奶水”意象突破农耕文明的抒情传统,将雨与生命的滋养、迁徙巧妙结合,未沾染陈旧的田园风气。
. f2 j5 G: }6 G0 N0 V. a7 S! D& O7 T: F r# ~) ^
从他们出生起3 j8 J' F2 |6 d4 v) Q% O
雨就在他们体内
& Q3 f; r% ^0 s, K$ p+ y+ o日复一日地和他们一起
) A/ V; |& w# h% ^2 W( m! }生长,发育,繁殖,枯萎2 B# _. B6 b9 T, @$ d' Q
当这些事物死亡后% j- Z7 Z3 u7 W; F* {
雨也会从他们2 D; d, |( o1 d* J: ~
体内,悄悄移走; o8 ^. _$ f7 h: s1 h' c( V
到另一株植物: e0 J& T% S, S
重新活着
# t7 q6 R- n; }( K" E: K @# l# p. Q1 h; i
雨,又像灵性,活在植物的物态之中,万相之中:无论是生长、发育、繁殖、枯萎,还是死亡。8 ?, H+ \" y T* e+ B2 S
整首诗在简洁中蕴含深意,如同清澈的溪流,自然流淌出生命轮转的禅思。
5 i+ Y% Z4 |& J
作者: 也牛 时间: 2025-6-27 09:29
到家了
( c0 d, Z3 Q2 B9 w作者:曹红燕. o# F4 e' C6 _
$ ~$ w* E2 b+ V. v" Z0 F' e$ U& Q一颗樟树籽5 y) O% H: u5 s2 O( Y
啪( J: T7 w8 ?( n i1 h
砸在了地上6 I( i* k* f6 |4 r6 U9 D
6 e' }6 E- G4 x
哦
. }0 [1 J# Y" G8 ^到家了5 i) j9 ]- J# V* ?8 ^
0 c) V$ _3 O# q4 b- V& ]( E D3 o& ~. \
推荐人:也牛
# v4 @7 H* v8 m9 [1 M7 Q8 h推荐理由:
; o4 s! ?5 Z9 i, Y& K7 j$ a2 {% J/ n) H8 I6 k
一颗樟树籽: v# K# V. X7 j# c( r
啪
7 ~$ |1 V, J: a6 Z, H* k砸在了地上7 L; u) i- n6 S" w! M9 c% K6 @% @
( n4 V9 @% m& Z. E# ]$ H/ H/ T# I# ?诗歌的最小单位不是词,是物象。诗人这首诗的核心物象是声音“啪!”。它也是诗人六根之一耳朵能够攫取外镜的一个尘相。物象的好坏,取决于它的在缠性与胎藏性。但仅仅停留在物象之上是不够的,还要有能够巧妙地将物象转化成意象的能力,从而传达、暗示或带出诗人内心的觉悟与旨归,这才是创作。“哦/到家了”一节陡然起转,境界全出,一下子将声音“啪!”这一物象转化为奇妙的意象。活跃了全诗。* X; S* j4 B" Z" b
樟树籽的“家”并非大地,而是一声”啪!“。化虚无为实有,犹如空天出彩虹,性象宛然。8 I' Q" T) L$ f
转在缠性和胎藏性为出缠相和金刚相,引读者见诸相非相,见到了如来。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