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现代禅诗探索》选刊(7月号,总第180期)主编:碧青 [打印本页]

作者: 现代禅诗研究会    时间: 2025-6-28 23:37
标题: 《现代禅诗探索》选刊(7月号,总第180期)主编:碧青
本帖最后由 现代禅诗研究会 于 2025-6-28 23:41 编辑
4 s: G: D7 M% o) G
7 n& y. P3 q2 F! c  S7 f
《现代禅诗探索》选刊0 T" J, `' |$ @8 A$ w7 y8 k: g
(2025年7月号,总第180期)4 R+ s2 O$ E: L1 f
& \5 Y' r* K% L3 V
主编:碧青

9 n# E4 s7 q! ]' F5 e" i
; j8 N5 c% ^! Z
/ e- Y: C) @8 W3 l% w4 ?: f5 j2 M) o/ _& W- J4 O2 O8 o
  《现代禅诗探索》选刊编选说明5 Z  `$ \& o- k, b- O9 a6 e
  \3 ]2 J% ]- Z0 }
  1.凡本论坛注册会员都有推荐他人作品到当月(期)选刊的权利,但推荐作品时必须列举推荐理由。
1 b- I' v* \$ Z: a2 U  2.当月值班版主为选刊主编。主编是《现代禅诗探索》选刊的主要选稿者,其它成员有推荐权,但决定入选权归主编。; B0 K- l, {' P+ ]+ l( k0 z8 l
  3.诗歌作品和理论(评论)文章,皆以单首或单篇形式作为推荐和选取单位,不取组诗或多篇文章同时入选。- C7 A' L! X9 o) _( ?
  4.此处所指的诗歌作品和理论(评论)文章,必须是在“现代禅诗派”论坛上发布者。发布时间不限于当月。
. P5 S7 L. R0 k+ V) q  5.《现代禅诗探索》选刊,是现代禅诗研究会会刊《现代禅诗探索》丛刊(纸刊),以及其他现代禅诗选集编选时的基本选稿依据。除非另有情由,一般没有选入选刊的作品,不考虑收入会刊和选本。
% ^6 i& V" d4 J- G! m6 Q$ A! I  6.选刊根据下列情况,可两个月合并为一期:⑴两个月的主编为同一人时;⑵推荐作品少于5首(篇)时。  \! [0 J' U  b4 u. `0 j
  7.主编、总编辑可以根据当期作品情况,增设或删减选刊栏目。& t: A1 T. t- B& J8 h
  8.主编在月底或次月初,完成该期编选工作,并及时发送到论坛总编邮箱(zhudi35@qq.com)。论坛总编审定后,以“现代禅诗研究会”名义予以发布。
7 z1 e9 M, r# e3 }3 o% w9 `/ l  论坛总编:古石; a  G7 T. }& y, H
  论坛副总编:奥冬
0 r8 h  z* b) @7 a: ^  论坛总编邮箱:zhudi35@qq.com5 I9 a" V; r( s: C( F0 |

$ f' ?$ ^  S& ^$ m 《现代禅诗探索》选刊栏目设置
* F! Q, W( \9 M. R$ R. l) I6 C' ^- [! m% ]+ R
  【诗歌作品】) J/ g0 ]. F& a! h% q% A: @
  【探索思考】, ?  b+ T2 v+ C3 a: _
  【理论随笔】
5 v+ N5 |' X+ k/ ]  【访谈问答】1 ]' e' j! C% L) u4 R
  【诗人读诗】) h8 h5 \. ~: Z& t* H* p" ^
  【综述评论】
+ V! j' a8 h/ [) R6 e' @- B, j  【作品翻译】
" o% s8 ^3 p0 i! {% A0 n/ V  【借鉴欣赏】# l+ {6 ^5 c! ^( j% l
  【禅意随笔】% {5 p8 a/ ^6 U& |" a
  【重要消息】8 O, O9 n7 i* `
  【主编手记】
作者: 碧青    时间: 2025-7-1 17:18
            人工降雨
8 O) s& w4 }! r* e                   作者:也牛
9 p; p/ T6 u- N" P$ `/ m) _3 x; t  r" Y) k* R+ l( e
  . b& }, n$ i6 t$ K8 e
游进雨水里的梦像一尾小青鱼0 {4 K; h. Q/ D/ H: f5 m, i+ r
没过多久被捞上了岸
; I5 _- e  H2 I& E
" K1 D& r* J3 l; l) E) Q; u“啵啵啵!”雨滴在铁皮屋顶上敲
9 i4 x4 q4 d" f# a4 N9 z声音比木鱼更慈悲* |# S! [8 @' ^$ k9 {$ y
更清凉,一下子把我惊醒
( v0 P+ [, z0 H我看见雨水,在风中
, t* O3 o7 U2 `# z伸手,给小区里的一块石头灌顶
/ ]- V; q  `* u0 s) R" w; ?3 Z
* E7 S+ C! p) S6 o
4 H# Y" O5 H' q: @1 C" Z9 d2 j天菩萨啊,苦热煎熬时3 x0 K2 r* }. z$ I- w* @7 a6 z
她悄悄撤走了我身边的一只老药罐, w, [' u7 F2 N, H
8 j% G( Y2 T! o
6 A" @5 I: Z0 `& F3 D- g0 E0 ]
推荐者:碧青4 Q+ t# Q5 S* Y) _# I
推荐语:《人工降雨》,是也牛近期的一首佳作。. U! r) n/ H: c. X" O9 m* F2 ~
      诗的开篇,就点明了诗人的梦在雨水里醒来了。
# _0 W' ?6 E7 P4 P& `      像一尾小青鱼的梦,是自然游进雨水里的。“没过多久被捞上了岸”,这显然是诗人梦醒的行为。鱼上岸,自然就远离了雨水,远离了梦存在的空间。% \: i# e2 F( @, w

% k7 I1 a* @# ]9 G6 k. |0 e1 P      “啵啵啵!”雨滴在铁皮屋顶上敲
- k' Y6 v+ f0 b; U; ^/ a& G& ]3 o      声音比木鱼更慈悲
$ U/ X* X7 }/ ^! I4 G      更清凉,一下子把我惊醒
, D; c. j* o/ o0 S9 _7 S
9 v* L; a9 s9 `! K9 `# n      诗中运用“啵啵啵”象声词,不仅增强了诗意的鲜活质感,更具有湿润、丰沛和浑圆的画面感。被雨惊醒的,无疑是诗人心灵的觉知。所以,在诗人的眼中,便呈现了体悟的画面:
" s5 p" j/ _5 e( f; A1 y+ g" p" ?* r( V
      我看见雨水,在风中0 z6 {7 R5 ^' _) \4 K" N* Y
      伸手,给小区里的一块石头灌顶
3 J" K: c( p* b5 J0 D) d/ O/ U
4 O+ m; B' D1 [& H, ~: a# C      雨水,就像菩萨慈悲的化身。“伸手,给小区里的一块石头灌顶”。仿佛,雨水降落大地,只是为万物“灌顶”而来……  ]& X  G! B$ M
      “灌顶”一词,百度百科给出这样的解释:“梵语的意译:原为古印度帝王即位的仪式。佛教密宗效此法,凡弟子入门或继承阿闍梨位时,必须先经本师以水或醍醐灌洒头顶。灌谓灌持,表示诸佛的护念、慈悲;顶谓头顶,代表佛行的崇高。”, X2 a( b$ g$ m" D7 j
      雨水伸手给石头灌顶,这种拟人化的修辞手法,一是呈现出雨水普度万物的护念慈悲,二是呈现着诗人心中的万物平等,石头亦是可觉悟的石头。
( i! l: e8 D" s( s      此时,在此地,诗中又呈现出这样的觉知:( B8 S! h- d! V( b* |% h) M& E

1 ^! H$ J3 {( b1 w9 g3 N      天菩萨啊,苦热煎熬时
" G, G$ \+ l( x! R      她悄悄撤走了我身边的一只老药罐$ x% y1 x2 w2 l2 ^

9 p' N( J2 }6 G: `' V      老药罐,是诗中另一种重要的喻象。暗喻着在一个人漫长的生涯里,病不离身又无法完全治愈的境况。当苦热煎熬被一场人工降雨淋灭了,老药罐也被雨悄悄第撤走了。, W6 `) S. j$ F1 a8 M* h
      是的,是菩萨般的雨撤走了老药罐,而不是人自己扔掉了老药罐。此处亦暗喻着,一个没有“觉悟”的人,就像是病人。而当雨水降临,心灵呈现出觉知的智慧,病,亦不治而愈了,再也不需要老药罐了。
3 p: I/ e, k* U  j      或许,老药罐的存在,亦曾是另一种尘世的护持或度化。
" D7 W% Y' v3 A$ c# x+ z      诗的结尾,不禁令我想起了《六祖坛经·行由品》里的那一句智语:“迷时师度,悟时自度”。
0 y+ E; n: w+ n! z3 o* ~      是的,这首诗,呈现的正是也牛心灵体悟的美境。! @7 v8 X! X8 _+ j/ f0 \
      需要特别提及的是,诗的题目《人工降雨》,亦蕴含着更深的寓意。人工降落的雨,与天空自然降落的雨,根本无异,是不二的雨。正所谓凡圣不二。2 e$ m  L( G; b
      人工降下的雨,清凉地洒向人间,普度万物。读者,亦像接受了一次人工降雨的灌顶。' Q6 z- s4 p1 \0 K- ^" T# ]5 M

. H* f; ^7 T, y4 M! s) W4 y6 Y' X  |" H8 }; h- X( w- g

作者: 也牛    时间: 2025-7-2 16:10
本帖最后由 也牛 于 2025-7-2 16:14 编辑
  ~; A: ^3 V0 o9 k# c) `1 |9 |% r! R
冬 晨        
5 _; O6 z6 l5 X* \! H/ b作者:胡弦: P, T  c) [) }4 `1 x. F, l" A* d

+ m1 m, i; E5 M% ]( q& T这辆老旧的拖拉机突然/ u" E) K- ?6 ?
发出轰鸣,喷吐浓烟,全身关节喀吧作响,履带
0 y0 m* |6 g% p& T扣住尚未解冻的地面……
6 ?# q! M% o2 Y" I' l4 p& h  k1 [它醒来了,砖瓦厂和村庄都醒来了,愤怒2 `. u+ Y$ o5 {$ B3 S2 W6 M/ K: u! Z
在它心底震荡,它抖落积尘,奋力前行,开始着手解决
) H1 Q3 U. f6 q" l4 l& _它和这世界之间存在已久的问题。, m4 D1 a; U9 X2 y$ o
4 z9 q1 K' ]) ]0 r2 o& O
" z( R3 n% y3 s- Z* m0 h
推荐人:也牛. v2 ]8 X! ]6 ]9 L6 i( v$ Y% Q7 b. h
推荐理由:读了诗人胡弦的这首诗,掩卷沉思:究竟它给了我们怎样的诗意呢?首先,诗人从事实出发,像电影用镜头语言讲故事一样,他精准地捕捉到了生活的片段,去掉冗余装饰,给我们留下最纯粹的诗意内核,短短六行,"让事实自己说话",达成了"事实的诗意"。 其次,在结尾处留白:! }- _. z/ a4 C& M' w0 P: j
4 [* ?/ ]7 \! g* ?% r6 R
砖瓦厂和村庄都醒来了,愤怒
1 m4 m- {( p* Y) V在它心底震荡,它抖落积尘,奋力前行,开始着手解决
5 s# f5 k0 A2 \) o它和这世界之间存在已久的问题。
. u/ }( M, r: Q& B  Z( ]+ h) W6 z1 p4 b$ K; f+ H7 `
它提升了语言的穿透力,通过省略、暗示或语言的断裂,为读者腾出想象空间,让诗意在沉默中流动。将未言说的部分交给读者重构,形成了诗意的多种解读空间。5 Z; c& E' |  e8 N0 Z
我们推荐现代禅诗,又是怎么从这首诗发现禅意的呢?想象一下:
! ]7 i% {( I$ t9 q, `$ I
+ E3 }3 @0 F, T# n2 Q" G这辆老旧的拖拉机突然( [: I2 ~5 y" E  l( g: x& R1 ?; I
发出轰鸣,喷吐浓烟,全身关节喀吧作响,履带5 u7 b; e. c9 F& [
扣住尚未解冻的地面……( y6 ?4 s3 S4 G7 C( A% |
它醒来了,. S$ \4 \/ j7 I: W1 U$ C! l/ y0 p

" P+ `% ?: ~! x" O6 d为什么“这辆老旧的拖拉机突然/发出轰鸣”呢?请注意这行诗中的关键词“老旧”。“老旧”者,说明这辆拖拉机也是有阅历和故事的了。它曾经劳动、奋斗了一辈子,如今被时光淘汰,停在“砖瓦厂”或“村庄”里“积尘”。空忙一场啊!4 P. ]/ |. X/ A& h# p
所以“它醒来了”。
- j" w; {* Q7 d( l0 |& M, I“醒来”即是醒悟:在这冬天的早晨,地面封冻,生机凋零。原来世界告述它并示现出来的一切蓬勃与繁荣都是虚幻的。它与世界的契合不过是今生一个最大的“问题”。# [9 _( G1 p! I' t: m/ S
所以诗人说:“它抖落积尘,奋力前行,开始着手解决/它和这世界之间存在已久的问题。”# w% M& j% V2 H0 u3 n3 z
六祖慧能说:“世界是邪见,法界才是正见”。因为世界有生灭。9 s; k/ V! ^: V1 N, L; W
拖拉机追求一生都是生灭虚幻的东西,如水中月,镜中花,终不可得。这是它的 “问题”,也是“它和这世界之间存在已久的问题”。它“愤怒”了。; b7 K. E, [& V: m; W9 C+ Q5 B
如何在生活在发现诗意和禅意?或许,这首诗便是标杆。推荐这首诗,它能让我们更好地悟入!
8 W3 s5 s3 r( z( b
作者: 碧青    时间: 2025-7-3 10:11
              此刻,是鸦声唤醒世界8 M! `0 Z$ t$ i" ~6 s
                               作者:快禅山水 5 G; S1 |2 k) g7 A1 o
8 h- e* ~% y: _; w0 e/ J

: E$ F5 j+ q! I8 ~8 z; h+ z乌啼
9 @: ~2 J1 S1 @% n% S7 _敞开心扉,让阳光进入
4 g0 E' X- T+ \; L: u3 W1 ?万物揉一揉眼睛+ E2 b' T/ ]8 u* Z5 n% ~
起身……
* ]( I( i0 k) e2 \" T/ T' b5 J3 C- \* {+ J2 d- ^
      推荐人:碧青
- p2 y. h7 Y8 O3 ?, M! q      推荐语:在现代禅诗派论坛最初读到快禅山水的诗《此刻,是鸦声唤醒世界》,我的心,就被诗中轻灵、清新和明亮的诗意所吸引,亦在瞬间,就轻松欢愉地呼应这首诗的感召……
9 ?/ M$ |& ^; x: {      这首只有四行的精短小诗,开篇仅用“乌啼”两个字,就呈现了大自然的自然、辽远和深邃。“乌啼”,亦是这首诗的诗眼。“乌啼”的时刻,诗人已经醒来,“敞开心扉,让阳光进入”……, @. @$ q" n. A4 r' ?2 ^2 H( w
      醒来的时刻,敞开心扉,便敞开了充满阳光的无限光明的世界……
/ i; y1 \$ _& v" M) U+ h  C1 B8 d      此时,诗人的心是静定的,感知着内外合一的美好一切。他仿佛看到了,在乌啼的召唤声中,万物都醒来了。
( k8 A1 G& K" T      “此刻,是鸦声唤醒世界”。6 Y% k2 j7 p" ]$ W: ?  \2 U
      此刻,亦是诗人的心灵醒来的境界:) R& w( j. e; F4 X9 j! l* U
& f6 P9 `* w/ k
      万物揉一揉眼睛5 W; Q: \% R2 d! }& v5 e4 [6 m
      起身……3 P' W. D% x: A# r

! s+ `/ V: F5 V4 ]! `+ }# Q: J0 _      被乌啼唤醒的生命挺身站立起来了,站立在醒来的时刻,站立在大千世界,站立在灿烂的阳光里……6 h! A3 X, x4 D2 |5 O4 ]  y' M

/ {% x/ a% F& v8 \# l& l5 @  A- b6 H

作者: 也牛    时间: 2025-7-3 16:07
本帖最后由 也牛 于 2025-7-3 16:09 编辑
' [  X: M: o3 n& l; j, I" ]# z
0 Z2 Z+ H  e4 B# i0 s青枫村的雨( B7 u1 t: ^, z$ \( b% I9 e- t
作者:刘年/ `. w" b3 G# f: ^3 H6 v& f# E2 B

- {: D, a- k5 M8 D村东喜事,村西丧事。先去村东祝贺,再去村西
/ i( O: ~( y' V! @) Z7 v7 z* x在槐树下停了停
$ Z5 ^2 |, O5 k0 C3 }1 Q! u! K准备好安抚遗孀的说辞和现金5 E+ q  c: r7 `3 `" o1 ~

6 H$ M  @! S5 H' C" Q( D6 z烟花不管悲喜,生子的在放,丧夫的也在放
( b% B) Y2 d; ?7 A+ c8 m人情不管悲喜,生子的两百,丧夫的也两百) G9 D2 G  \! {3 i1 @. e6 E8 Q
苍天不管悲喜,给丧夫的以泪水,给生子的也以泪水
! M, n5 }& T' h2 y5 F. D: h; _( }- K, n/ G$ ~5 @

; H8 @, A* S8 }) `推荐人:也牛
6 J1 K; ~' E/ p, z7 ~5 m8 F* L推荐理由:唐代高僧永嘉玄觉禅师在《证道歌》中说:9 B6 S1 B: S% s4 t( ^

0 `* o6 O) ?/ \5 c  _无价珍、用无尽,
9 W9 t" j/ J% u; {; X0 K利物应机终不吝;! z+ }. ?3 c, n
三身四智体中圆,
1 t% b' `0 x' t5 T8 S. d八解六通心地印。
' ?) z  V8 o6 x: b4 o% C9 {2 z! E
  s, z' b. W3 n: Z9 B' l/ r四智者,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其中,“大圆镜智”说的就是我们的本来智、佛性。它像大圆镜一样“胡来胡现,汉来汉现。”照彻十方三世豪无谬误,圆满无缺,就像:  w% ~2 I1 P4 P- e
) F: v4 ~  z. l/ ]% j$ I
烟花不管悲喜,生子的在放,丧夫的也在放
+ {+ x, V4 j7 J1 p( c5 V% Z2 m" M人情不管悲喜,生子的两百,丧夫的也两百6 z' Y- N: q4 U! a# l$ v) n3 a
苍天不管悲喜,给丧夫的以泪水,给生子的也以泪水3 i: e) r; a% h$ X

$ R3 _1 ^- D1 U. ?. m7 N8 I苍天给丧夫的以泪水,给生子的也以泪水,一切平平等等。只有我们在这里分别执着,认为一个是悲泪,一个是喜泪。从而评判苍天的悲喜。
9 k) }; L( P! _  E/ @+ P! ?苍天本无悲喜,无非是该下雨的时候下,不该下雨的时候停。而它下雨的时候又刚好下在了一场丧事和一场婚礼上:/ z0 ^7 Z- ~- [. M& i' Y3 n

4 t7 X: J9 M  k- ^4 L2 s5 F/ t9 z村东喜事,村西丧事。先去村东祝贺,再去村西
* ~0 r/ ?* G4 B0 s8 P5 J4 [在槐树下停了停
, W3 M2 x- Q/ }. h准备好安抚遗孀的说辞和现金
- X' G- i. c% o" S+ b0 }) a9 [
; |. O" S4 ?9 U& h2 r诗人体悟到这一点,知缘起而施,知无我而施,以平等心示人,在待人接物中修行。回归天然,佛性昭彰。
5 n  |: T9 F" v0 j
作者: 也牛    时间: 2025-7-5 17:10
秘密" _0 |- o. N: B1 J
作者:苏浅4 ~1 g( i9 ~; N8 u# y. q; z
/ P! h9 ?2 z1 s! T4 N0 W% V
我从没见过薄荷的生长。
7 T  ]; _# m3 |- J. U2 [6 M5 y薄荷,用它独特的气味拥有我全部的信任/ }) V3 |2 R0 G4 h; E
只是一两个叶片
/ Y0 [5 o0 S$ t/ t- d就消解了夏天的燥热。在异乡的某个午后,
) H0 f- H& k: S  e% y9 I4 @我认识了一种叫薄荷的植物* m& W1 l- @+ |* k' O
它简单,干净
# Z0 B- i; L+ F+ c: s2 p从一杯水里伸向我,像我想要的生活。7 ?, b: O! q1 D& \/ Q! S/ ^
我想要的生活,1 q8 [0 ~; l# n. I- j' i
不尝不知道。
" T! f- ]6 F+ x6 u: m& W
" _* n( s: i- Y; M) t
/ x. S! Z) a: _+ c! {, k1 E8 c推荐人:也牛
! h$ g! C5 Q9 f% ]3 B& z推荐理由:中国佛教有禅、净、律、密等八大宗派。密宗,是在公元八世纪时由善无畏、金刚智、不空等传入中国,从此修习传授形成的。此宗依照《大日经》、《金刚顶经》而建立三密瑜伽,事理观行,修本尊法。以密法奥秘,不经灌顶,不经传授不得任意传习及显示别人,因此称为密宗。此宗最高理论是以性空无相的法性理体为基础进行修行。所谓阿字本不生,就是空义。( w4 ?) ]7 G2 b& [
它也是藉禅定求救度或解脱的行为或修行方式。因此,禅、净、律、密不一不异。# q& \/ m/ a! K% A; K% F
佛教中的密是对显而说的。显是理入,密是行入,显密同修,即可得正等正觉。而非世间法所说秘而不宣,藏而不露的意思。: v1 G, y, t6 a. }
明白了这一点,现在我们再来读诗人苏浅的这首诗,看她究竟说了什么?. o$ T' {7 D: [% p+ @! I

5 }" I( A2 y4 Y) M6 \我从没见过薄荷的生长。% Q0 d4 i  R/ x
薄荷,用它独特的气味拥有我全部的信任
- M$ D- A  V% `& B7 ?# O, h
3 k7 \$ W$ z& j* }: c$ g" p/ L诗人没有见过薄荷的生长,薄荷生长的那个过程当然就成了一个秘密。但薄荷已用它独特的气味拥有诗人全部的信任,说明,诗人已认可了薄荷有这样一个“秘密”。问题是,薄荷的这个秘密又是什么呢?我们继续往下读:3 ^- I! Y+ n2 z% ?( K
. A4 l& j$ j2 y' }' p" S
只是一两个叶片
3 Z) Q9 b4 t2 V0 G- P/ h! z/ @就消解了夏天的燥热。在异乡的某个午后,
/ A# [) a2 F" i& }8 z( p……
& v3 E# M' i2 [) |- u5 K& Z它简单,干净
3 s; i0 N; ~7 l  D从一杯水里伸向我,像我想要的生活。0 Y5 N4 V' m# P. U3 ~% y" [

/ X5 e0 A' E. K* m$ w) @# C+ w; k( A" Y哦,原来薄荷简单、干净、芳香、清凉,能够消解诗人夏天的燥热,这便是薄荷的秘密。
& b% q; E1 n- w; k诗人久居于红尘俗世之中,生活得太复杂、太哭恼了,需要解脱,潜心归静、归净,从而得到安稳和清凉,这是诗人“想要的生活”,是她心中的秘密!5 r; H9 ~8 ~- Q2 n' ~
诗歌写到这里,按说,可以结尾了:因为诗人已经觉悟。  k- f+ f% ]9 J
偏偏诗人又都是心怀众生之人。她不会忘记在诗歌的末尾再提醒我们一句:“我想要的生活,/不尝不知道。”这是诗人心中的真言,也是觉悟众生的开示:她叫我们在尝过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咸百般滋味之后要心发菩提,然后才能获得心灵的解脱。; X: Z* L4 y$ w" K  [' b
自觉,而觉他,修菩萨行:这是世间的秘密!
作者: 也牛    时间: 2025-7-11 08:09
▊一个月只圆一次! |; {: g+ O) }- T: N3 L
作者:康雪
" c! w2 \& Z; }  t
- P  ?# k) G3 s& ^# x$ D外婆走进巷子里。一边走,一边丢下# u0 d" f! |8 w! ?5 C4 D" ]
小月亮。那么多# W- i; [' {0 L0 i+ s' ^
红的,绿的,长毛的# l8 X0 `. e' d
哭泣的,戴帽子的,笑起来没有门牙的+ h8 g& z7 {5 ]9 t- m
好像一生去过的地方,一生
8 k: b# C8 G, U! B9 B+ c6 l见过的月亮) g( S# P( L' y; P3 u% O
都被我捡起来了。外婆还在前面走啊
, v' e# H2 _1 P越走越快。她要走到巷子尽头
0 u+ T. y4 M1 {7 Z# W. ?穿过马路4 I& t  A) r  [/ W( c$ ^" }
就变成小妹妹回来* G2 ?8 Y2 ]* V: O
穿碎花裙子。还歪着头问我好不好看6 H- N( p* O! l! ?* u

# n  T  @4 d# i# M# i9 z& }$ Z$ a5 q
推荐人:也牛
; Z" r: X& d# H! T推荐理由:最近有人在“现代禅诗”相关群里发表言论,说现代禅诗艺术水平要提高,更多的是要深入生活,以诗言禅。现代禅诗写作水平的提高,就是诗歌艺术水平的提高。这样的观点,其实有时候我也是赞同的。因为现代禅诗也是现代诗歌的一种。一个现代诗歌都写不好的人,又怎能指望他写出一首明心见性的现代禅诗呢?更何况,现代禅诗是具有禅意、禅趣、禅境界的现代诗歌。它的要求比现代诗歌还要严苛得多。
* p$ Y. u' s9 t) M再者,现代禅诗发展到今天,或许是写作者禅修功夫不够,根底浅,程度远远未达到明心见性的地步,只执着于禅名相与仪轨的缘故,往往画虎成猫。也或许是因为他们迷恋对禅的解悟,便大势“创作”,从而减少了对诗歌艺术的追求与创新,固步自封,使他们的诗歌看起来禅言佛语一大堆,底色并不那么干净,语言也鲜有陌生化和变形,读起来不那么适性,不那么深刻,不那么新鲜,不那么通透,不那么启人心智。让人升起浮光掠影,似是而非的感觉。 ) @+ n; O3 r1 C/ f+ @0 v) v
要真正写好一首现代禅诗。我认为,写作者必须要具备以下几种特质,而缺一不可:" g5 p6 y8 K1 H/ `- Z/ N% H% l2 q
一、        要熟读禅宗七经:《心经》、《金刚经》、《圆觉经》、《楞伽经》、《楞严经》、《维摩诘经》和《六祖坛经》,向善知识学习,明心见性。懂得从理入:禅即是心,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h% d$ V, X% q, W, h( d! a
二、        悟后起修,不再误认世界为实有,法界才是正见,了生死。懂得从行入:在生活中修正我们累劫以来的习气和错误观念。如实修,如实证,知行合一,心与佛同。8 ?. C* [" Y0 O# g2 ]: M
三、        多读。多写。多向现代诗歌写作的大咖学习,学习他们的语言、句逗、结构与技法等等,然后观摩、研习。发现诗歌写作的秘境与暗道,一门深入,懂得用诗性之光照亮诗歌的万相庄严。从而,摒弃现代诗歌写作的那些浮躁与乱象。提高现代诗歌写作的艺术抓地力,让诗歌和诗意落地。" e8 r/ u  L. @9 `4 O* n
四、        诗、禅双修,融合发展,懂得真正突破自己、壮大现代禅诗创作的成果。8 ^2 x. g: a7 j6 h3 a

0 s0 ?- x! D/ F* m% ^  X. J4 \下面,我们就来以诗人康雪的诗歌《一个月只圆一次》为例,谈谈现代禅诗在日常功用间的生活化效果。
& y- O, ?. S1 O" m* ]$ O: V) v前面我们已经说过,禅修是超凡入圣的一个过程。圣者,非神,非仙也。圣者也是人,像儒教中孔子和孔子的学生颜回。颜回高尚、自在、自由、随性。所以《论语·雍也篇》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便是世间人的一种看破与觉悟。5 b. l' e6 T6 ~! r$ j4 P
颜回是一个自觉于世间的人。% a" \  m& s; v
而我们平常讲礼敬诸佛的那个“佛“字,也是觉悟的意思。诸佛,就是觉悟了的那群人。只不过,他们不仅自觉、还会觉他,且已经觉行圆满。诸佛是出世间的那些大觉者。他们也是人。
. e4 h$ u0 B' h- O0 c1 u唐·永嘉玄觉禅师在《证道歌》中说:“觉即了,不施功,一切有为法不同。“所谓的觉悟,在有为法的世界里才有不同的相。于出世间的法界,觉即是了,了什么?了生死。一了百了,是完全相同的。
$ t! B# ]! [4 s  ?- I$ ]3 y所以,诸佛与颜回的区别,在于一个认为世间是虚幻的,一个认为世间是实有的;一个解脱,一个系缚;一个了生死、出轮回、知道真心本性不生不灭、无自性相、不二、空,一个却沉浮于世间,轮回生死,放任一生。
. u3 i" G) P5 u" M4 _4 B# Y4 o一个是乘愿再来,随众生心,度一切苦厄;一个是随业流转,看破红尘,任运随缘。$ Q, ?( k; ^" j6 z& e( L- `+ P3 h
他们来到世间,本该都过上超圣回凡的生活。但是,却因为觉悟的不同,出现了:“南枝向暖北枝寒”的境况。% A  [- l0 [+ L" D+ \" h; |' _
再看康雪的这首诗,它禅的意蕴:/ N% i: B& K* _$ J

" o3 s: Z7 L! D外婆走进巷子里。一边走,一边丢下
/ X+ C, ~/ ]3 w8 W- ~/ K9 _小月亮。那么多
. L& A0 a- j! Y2 p7 s红的,绿的,长毛的! \, B1 {7 C" l5 r. j
哭泣的,戴帽子的,笑起来没有门牙的
" M- r5 ?3 k  G8 r0 Z; `好像一生去过的地方,一生
& g7 ~3 Y1 ^! L( _  I- n7 x# V见过的月亮, y- Z- b  |" Y4 T! k
都被我捡起来了。外婆还在前面走啊5 N% M1 \1 Y: l5 U
越走越快。她要走到巷子尽头
* c& N& W0 Y' F4 X: V0 e5 Y$ b; y& z0 U9 q. r) q
“外婆走进巷子里。”的巷子,是暗喻“外婆”已进入一期窄而长生命通道。诗人借“走进巷子”来象征生命的一次轮回。无论“外婆”怎么“一边走,一边丢下小月亮”,也无论“外婆”丢下的小月亮又多么千奇百怪地美,“外婆”的一生还是这样走过去了。我怎么捡起那些小月亮也无济于事,她走到了巷子的尽头,人生的终点。这的的确确就是一生啊。诗人通过“时空折叠法”写出了“外婆”日常中的一次轮回) Q3 o6 C7 I$ e2 Z5 }, O
, @8 f6 {) ~6 E, `
穿过马路. T- `4 ^3 M( O9 A: r  P* K
就变成小妹妹回来
8 a, L7 _; h5 H5 s5 U9 K/ I穿碎花裙子。还歪着头问我好不好看, q: U# {. b  @4 V
- v, }: K! c1 g+ U) E
俗话说:“人无两度再少年”。“一个月只圆一次”,外婆“变成小妹妹回来/穿碎花裙子。还歪着头问我好不好看”。好看吗?这生死轮回的假相,这又一个了无出期的幻有啊!诗人泪眼看幻化,悲心早已撒落了一地。4 q' l5 o" a1 U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这首诗的艺术成就。整首诗:- v- ?8 D1 s. b  V
1、语言干净而又极具陌生化。比如形容月亮那两句:“红的,绿的,长毛的/哭泣的,戴帽子的,笑起来没有门牙的”,词语读来亲切而可感、可触,新鲜而又有滋有味。# h; z! d( `. G: L
2、        诗歌的底色干净不杂。很少看见大词、陈词、熟词、成语和俗句。" t. A" v, h" X
3、血脉贯通,从“外婆走进巷子里”,到“她要走到巷子尽头”,一以贯之,让诗意的暗流涌动前行,不塞不滞。        * a4 P7 z, W; l8 U/ j/ ?
4、通过“时空折叠法”,将“外婆”的一生和她的轮回的不同场景,刻画在同一个时空品面上,读来并不感到纷乱和断裂。“马路”象征轮回的终点和起点,它是一条时空的折叠线。3 K; n6 ?1 p. J
显然,诗人是有诗歌创作深厚的功底的。这首现代禅意诗的成功,首先是这首现代诗歌写作的成功。它无意为禅而禅意自现,是现代禅诗一个日常抒写的有力范本。这样的成功,往往表现在读者对禅意的解读方面。不关乎禅的行持、示法、机锋、境界和趣味。
2 \3 `5 C& z0 s/ B8 L! R禅是生命全体直观的境界。而诗,则是一种生命的直观。
2 i# t, W( l; ?) H) \! A0 f禅家诗谈道在日常功用间,直捷畅快,照顾脚下,世人乃不致视其为想象之物。孤朗与透脱往往是行者更深的一种生命特质。少有《一个月只圆一次》这首诗的俗情与牵绊。; N# c$ H/ W) M0 i2 @" ?. g

作者: 也牛    时间: 2025-7-12 07:47

% Z! \; n3 r: F" V荼毗
/ Z3 M/ R; b+ i作者:也牛
1 k1 R* f7 K9 p7 ^
: P. g5 s+ ^# _7 H/ \5 d/ @等不到那一粒露珠
  R% b3 h$ o  @" q) X6 s挂上叶尖了" x6 M. \; @  o. p
被尘世圆寂的6 s$ q6 M  t) W& }
那个人,脱下隆冬最后的夜色6 M5 i1 ^) f5 U: P5 l
生出一堆赤裸裸的火
. P; e$ W3 V( e9 y/ A$ ]然后显露身体里的枝丫, L, W6 Z( y) p& V
和空白
9 P6 h8 J1 I, x7 B* U9 ?! `, E从草叶上归去
! X7 ]' @% J/ }+ `- H; u
9 R4 d1 R4 g6 x

6 J) W' I& }! R& [% U1 H! D9 j推荐人:巫朝晖(澳大利亚)
8 g$ J  a- D' A# q; W8 X推荐理由:该诗短小而凝练,如同一次静默的送别仪式。全诗以“等不到露珠”起兴,寓意生命的终止来得比清晨更早。
4 t" q* B. E% O, W8 |诗中“脱下隆冬最后的夜色”“生出一堆赤裸裸的火”,以极具视觉与温度感的语言,写出了焚身火化的瞬间,也象征灵魂从寒冷中挣脱。身体的“枝丫”和“空白”则是对人之本源的深度揭示——归于自然,归于虚无。: s4 [" q1 p" h) T' M
结尾“一如草叶上的归去”,收笔克制,空灵悠远。整首诗如火中之舞,冷峻、洁净,余韵深长。
作者: 江晓帆    时间: 2025-7-27 14:56
钟鼎寺观雨
3 W. b9 r/ h' h- O/ N# y, x作者:也牛
& I/ v# A0 v' R6 o# ]' [7 t! |' Q% E' T0 z$ x6 S
天空思虑太重
2 K$ u8 E# t$ `, j5 C, E最后压垮了自己
" Q& M' j' v8 ?% j许多钉
/ N+ x: ?9 m, t0 S6 p钉向人间. I' y# a0 |1 L8 w$ Y9 e2 K) Y
钟鼎寺的琉璃屋顶赤条条( g+ S4 n* b) M, {! V1 z
一枚也挂不住
7 M: O+ |7 b; O0 a" b8 B! E8 L* ^4 X# o1 Z# @* j& r
2025-6-25: l( U% j7 q% X/ c2 M
; r6 s) W7 P6 y) ]
推荐者:江晓帆6 P& X+ _3 ?0 K2 X$ s8 d
推荐语: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什么也没有带来,而死去的时候什么也带不走——做人不要太贪了。人,欲望不要太强了,你追求来了再多的财富,你死的时候一样也带不走,一样也再无法享受。当然,人心皆有欲,有欲就生贪。事情不如意,嗔心似火燃。痴迷障道性,自缚自系缠。贪嗔痴断了,就得大自在。《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人生短暂,放眼天地宇宙,几十年的光阴也在朝暮之间,不必执着于眼前的梦幻泡影了)也牛老师把雨比喻为“钉”钉向人间,但是“钟鼎寺的琉璃屋顶赤条条/一枚也挂不住”……反衬法运用妙不可言!
作者: 江晓帆    时间: 2025-7-27 15:00
沱江石佛3 D* G4 {4 I$ E+ Y! Y
◎古石7 w8 o; O: A" @# C' F) ?) Q

7 r  g9 b/ L9 ]' V4 Q一块沱江石
  ?. L% y' b/ I9 e9 Z8 W一刀一刀被雕刻成佛
+ K0 H" B% H9 c. Z石上108尊造像栩栩如生. q) x# Q) i! ?- P

% y' ~. u2 |! n4 X江水滔滔,流过千年
! _& z+ P6 z( G+ o# J9 w! F( k无数鹅卵石静默于江水里, c% S3 _, [' |3 F! Y
一块一块圆润光滑
" _( g7 J$ X6 t2 V! @, ~, O' T" F2 y; O. f8 G/ E
推荐者:江晓帆
  h9 o9 x5 j3 O推荐语:佛像面容圆润饱满,双颊丰腴,鼻梁挺拔,嘴唇柔和微翘;佛像肌肤触感温润如羊脂,油润细腻,光泽柔和且自然……佛祖智慧圆融——拥有圆满无缺的智慧,能够洞察世间万物的本质和真相;佛祖法身无碍——不受任何限制和阻碍,能够自由穿梭于不同的时空和维度;佛祖禅心清净——没有杂念和烦恼,体现了内心的宁静和平和、呈现出宁静祥和的禅意氛围,仿佛能洗净心灵尘埃。 ‌诗人以无数鹅卵石比喻石佛,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做到了含蓄蕴藉、意在言外(司空图语)
% R- J+ k; `0 [" `
  L) E$ ~; q" d1 y4 @" V% ~, Z9 _! u/ X0 Z, i9 o+ E( E

1 j$ {: S  `5 ]) O  W- l& q5 f
! j  M* b9 ~2 e8 W% k! L3 T1 O5 ~; o

4 [2 a3 L" j; u* ?9 e◎古石
$ b9 h5 [( m4 I( v) m, j- [: o, D# L% c5 W- l# u& U
天蓝蓝啊水碧碧& V; H) I: E" i$ U, Q/ X6 ?
一只蜻蜓轻轻掠过水面; T' L$ T+ R, t
! c7 M4 I6 V! s
云轻轻的
' U' o( Q2 h$ W; ~0 I9 b- W( Q8 u& v风轻轻的
/ s0 e3 k& R. a/ l9 Y! Y5 ?阳光轻轻的
' d! J/ L  p. z& o  |树影轻轻的
) Q5 _' t- P1 \2 ~- J6 u  Q最轻的,莫过于7 d9 X9 t; `, s0 c
你自己的心 $ w! X8 M! D7 D
/ g  D. y9 N8 K
推荐者:江晓帆( E& D5 v! t2 A, m
推荐语:《圆觉经》记载'内发寂静轻安'的修行成果,强调其源于止息烦恼而非外境刺激……轻:也作轻安,不仅是指身体的轻便和柔软,更是指心灵的宁静和健康。当众生身心都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时,轻安自然就会显现。真正的修行人言行举止都透露出一种禅者的风度,如走路脚步轻,说话声音柔和,满脸笑容,和蔼可亲;再如,在斋堂里吃饭时,放碗筷要轻轻地没有声响。禅修是一种生活,既不放逸,也不紧张,一切都恰如其分、恰到好处,乃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此诗以景言理、借物抒怀,妙哉妙哉!
作者: 碧青    时间: 2025-7-30 08:13
山里的橡子树  A# o7 t9 s3 i) r' S: ^/ j
                               碧青7 o' _  s. @4 W' A
0 C/ D" m8 x) c0 C
) L( R# r6 p& n8 Z
此刻  漫天蓝色的晴, a* ^* q  O* j1 a, T6 z3 K0 p
山里的橡子树  
8 E0 H2 \. \3 q, [+ _+ v, |看着虚空里  , H" R0 u* l  P( r5 |9 _
睁开的眼睛
* Z) c* _$ v2 C8 \) P: s: a. ~3 V3 w4 D  y+ D7 i2 l! ]% o+ A" \7 m
/ f& x3 J4 S: N2 z
山谷里的泉水独自叮咚
1 U( P$ g; Q$ C* X! l白昼清醒  ( S3 j) F2 _% u% ?" s
黑夜清醒
9 u5 e3 k0 A( f. _
6 s% ?, S/ a+ G6 P7 [. }自荐:这首诗缘自偶然的一点小灵感。这世间,有顿悟醒来的修行者,如橡子树。亦有昼夜清醒者,如涌流的山泉。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