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光荣读诗(三) [打印本页]

作者: 刘光荣    时间: 2012-11-26 12:08
标题: 光荣读诗(三)
本帖最后由 刘光荣 于 2012-11-26 19:14 编辑

九、《雪中的拉车夫》
   
    (作者:左岸   发表于 2012-9-24 17:35:36 《大风诗歌》论坛  新诗天地专栏  链接地址:http://www.dfsg023.com/forum.php ... p;extra=&page=1
  
  现在他的敌人很多
  西北风,暗夜,大雪没踝的道路
  还有车上的我
  都来消耗他的热量,但他并不在乎
  只管低头朝前拉,从他嘴里吐出的气
  越来越白。高大的建筑群
  黑人一般的行人树,都被他甩到身后
  
  不料前面发生事故,马路拥塞
  他无法再行,便不好意思和我中止了合同
  我把十元钱递到他手上
  在他抬头回绝的刹那,我看见
  他眼睛里有一块铁的伤疤
  
  
  这一首诗,环境典型,情节鲜明如小说一样生动,而结尾那一瞬间直击人心深处的忧伤印象,留给读者深深咀嚼。
  
  “现在他的敌人很多”,起笔突兀,有先声取人之势,造成一种紧张对立的气氛,实则为写“雪中的拉车夫”的坚强、不屈和辛劳埋下伏笔。
  然后,慢慢叙述,这些“西北风,暗夜,大雪没踝的道路/还有车上的我”,“高大的建筑群/黑人一般的行人树,都被他甩到身后”,作为“车夫”的对立面而存在。以“敌人”的繁复,反衬“车夫”的坚定;以看得见的“高大”,正衬第二节“车夫”那看不见的隐藏于他凡夫俗体内的精神的高大。
  第一节写物质世界的现实生活,“车夫”在雪中艰苦的条件下,以自身诚实的力量求生存;第二节由一个意外事故“不料前面发生事故,马路拥塞/他无法再行,便不好意思和我中止了合同”把诗歌的故事情节推向“车夫”的精神层面。
  读到这里,“我把十元钱递到他手上/在他抬头回绝的刹那,我看见/他眼睛里有一块铁的伤疤”,方知人世的高楼是矮小的,而攘攘红尘中的凡夫俗子的精神却是可以高大的,他们是何等善良、诚实、坚强!
  
    ————————————————————————————————————————————————————————

  十、雪莲伴禅

(作者:如云飞过   发于2012-10-27  《大别山诗刊论坛》诗歌大厅  链接地址:http://dbssk.5d6d.net/viewthread ... p;extra=&page=1
  
  文/如云飞过

下载 (42 KB)
2012-11-3 00:36


  
  雪花
  一瓣、两瓣……
  从春数到冬,你就来了
  佛塔
  一圈、两圈……
  转完三百六十五天,我们
  就相见了
  
  银装素裹的清晨
  你会来
  箫声穿心的夜晚
  你会来
  海棠和梨花隔岸相望的时候
  你会来
  
  有一类诗,是人类智慧的产物;还有一类诗,是爱的极致,是情到深处的流淌。而这一首小诗,把二者都做到了。
  小诗的第一节,起笔写“雪花”飞舞,是言美丽,亦言纯洁,更妙处是意境自高。承以“佛塔”,增加诗的禅意和庄重之感;在诗意上重在叠加而循环往复,有一唱再叹之美——“从春数到冬”与“转完三百六十五天”都是指完整的一年,但又不是简单的重复——“你就来了”与“我们/就相见了”意思有细微的差别,后者更进一层,因为这个“相见”,也许是在佛前跪了五百年,才能修得的。层进之意,还在于,这种爱与情不仅仅是世俗之爱与情,而带上了佛与禅的光环。
  第二节,是由三个时间状语+三个相同主谓句(“你会来”)的分句构成的排比句。在前面已有的意境的基础上,更显深情的表达,把小诗的思念、期待、缠绵的爱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艺术不是以事论事,而是探索人生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无论是我国古已有之的“传神写照”还是“气韵生动”都是艺术家(这里指诗人)的心理世界和人生情感经历体验的反应,小诗不乏文字之机智巧妙,亦有人生爱情之智慧通达,是爱的期待,情的表达,字字都蕴着奇妙的韵致。和我国传统美诗《诗经》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及戴望舒的《雨巷》有异曲同工之妙。
  整首诗以意境见长,简略见长,深情见长。套用一句老话,“因能极于情,故能极于诗”。
  
————————————————————————————————————————————————
    十一、《母亲》

(作者:踏雪   2012-11-23发于大别山诗刊论坛诗歌大厅     链接地址:http://dbssk.5d6d.net/thread-32844-1-1.html

下载 (105.51 KB)
前天 17:27


  母亲
  
  文/踏雪
  
  光阴一段一段打成捆
  日子老了
  
  我们催着
  你一直围着灶台转
  转来转去炊烟
  糊里糊涂就从两鬓
  漫过头顶
  身子被我们拽得
  一寸一寸朝泥土的下面接近
  
  我飞出村口的时候
  老槐树落下几片叶子
  你柱在手里的思念
  又高了一截
  
  
  
  
  首段,是言时光催人老,不知不觉,美丽的母亲已成老人。
  二段,母亲的老,不光是时光的杰作,而是因为她的心中有“我”及“我们”,“我们”也如时光一样催着她匆匆老去。取“炊烟”之色,也是言母亲的辛勤的劳作,母亲围着灶台转,孩子们围着母亲转。
  三段,言孩子总要长大,总要离家出走,这是母亲的希望;但“我”走到哪里,那里就有母亲的思念,以“拐杖”作喻,言母亲的“老”再增一分,思念也再长一分
  全诗简洁、质朴、深情、感人。把人感恩母亲的心唤醒,有直击人内心深处的力量。暗喻、通感、象征、借代等修辞手法的纯熟运用也为诗歌增色不少。  

————————————————————————————————————

  十二、兼论通感手法在现代诗歌艺术中的运用
                       ——评《那些空余的冷集腋成裘》
  (诗作者:殷晓媛2012-4-1214:58发于大别山诗刊论坛诗歌大厅链接地址:http://dbssk.5d6d.net/thread-20802-1-1.html
  
  《那些空余的冷集腋成裘》
  
  在众生眼窝里撒播同位素的人,收获桂皮的气息
  及千亩空寂。遁形的铜色的蛇
  满足于趋近于烟岚的形体,而象形的色彩
  从雾中析出,兼有香脂的腻和灰烬的轻
  落满碳素的枝头。卵石间被打乱的倒影
  
  淡然起身,从桑田一隅挟着月光
  飒飒而过,人们便开始从古井和谜样的湖里
  拾回视觉:陶水罐里一缕天青,像叮当作响的黄金
  游弋,不生根,不逃逸。
  
  先说一下题目中的一个成语“集腋成裘”的意思——集:聚集。腋:狐腋下的皮毛。指狐狸腋下的皮毛虽小,但聚集起来就能制成皮衣。比喻积少成多,积小成大。那么题目的意思大致就是“那些空余的冷一点点积累下来,成为寒冷、沉静、清幽、淡然和寂寞”。初看题目,就引起了我的兴趣,如何把“冷”集起来,应该说冷是一种感觉,如何把这种感觉用语言准确的表达出来,并且是用最高贵的“诗”这一载体?

  古人有语云“幽渺以为理,想象以为事,惝恍以为情”,有一种理解是具体的理、事、情,并不是通过确切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而是通过“幽渺、想象、惝恍”的语言即模糊的语言表达出来的。我突然就意识到,作者在这一首诗里恰恰是要运用一种相反的过程,即如果说理、事、情是通过某种模糊的语言艺术得以展现,那么这里就是要用一些确切的意象来表达一种抽象而又飘忽模糊的感觉。

  再读完全首诗,让我感叹通感艺术确实是诗歌创作的有效手段,这首诗的成功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通感手法运用的成功。而懂得通感,就解决了对这首诗理解的关键。想起第一个系统论述通感手法的第一人,应是钱钟书,他著有专论《通感》。古代成功运用通感手法的例子也很多,宋祁因“红杏枝头春意闹”而得“闹尚书”之美名,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之“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马融《长笛赋>>“尔乃听声类形,状似流水,又象飞鸿”;嵇康《琴赋》:“状若崇山,又象流波,浩兮汤汤,郁兮峨峨。”琴声有时如高山峨峨,有时如水声汤汤。如山是听声类形,如水声是听声类声。

  想到了以上两点,读这首诗就容易多了。第一节“在众生眼窝里撒播同位素的人,收获桂皮的气息/及千亩空寂”,桂应在八月花开,其皮之息香,其味时浓时淡,乃是用通感摹“冷”之味香,之息雅;“千亩空寂”,状“冷”之神髓,也是言人的心态。“遁形的铜色的蛇/满足于趋近于烟岚的形体”,此句乃状“冷”之形、色和活动,蛇乃喜冷之物,又令人惊惧,用来拟“冷”极具神韵;“烟岚”,多变、乳白,赋予“冷”以神秘。“而象形的色彩/从雾中析出”,写“冷”会让雾结晶之自然现象,而“色彩”一词又给冷漠的“冷”一种流丽铺张的感觉。“兼有香脂的腻和灰烬的轻/落满碳素的枝头”,用“香脂的腻”“灰烬的轻”“碳素”状“冷”之可爱情态和颜色。
  “卵石间被打乱的倒影/淡然起身”,“淡然”用得妙,极力摹“冷”之神韵,与作者的心灵乃是相通的。“从桑田一隅挟着月光/飒飒而过”,“月光”,状“冷”之轻柔飘逸,实反映作者的性情爱好。“人们便开始从古井和谜样的湖里/拾回视觉”是言“冷”之来源和起处,有恍然顿觉顿悟之感。“陶水罐里一缕天青,像叮当作响的黄金”,状“冷”之形、之色、之声,“黄金”言“冷”之重。“游弋,不生根,不逃逸”,此句是承前句“冷”之“天青”,我在这里理解为一种人生态度,积极的面对。

  凭第一印象,我第一次在诗下的留言是:“把看不见的冷,写得这样有形、有声、有色,真是美了、妙了、绝了。”


      (诗人介绍: 殷晓媛:《大别山诗刊》超级版主。2010年度大别山十大实力诗人之一。《中国翻译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2008年获得《世界诗人》杂志最佳翻译家奖。获得2010年第四届“蔡丽双博士*世界诗歌奖”最佳翻译家奖。《诗选刊》版主。《绿风》翻译擂台主持人。《甘肃诗人》顶级总版主。《世界诗人》客座总编。绿风诗刊》第二届同题诗赛二等奖得主。《诗选刊》2011年3月同题诗大赛第二名。《诗选刊》等五家诗刊2011年兰花诗会第一名。迄今在德国文学刊物《桥》、泰国《中华日报》、加拿大《北美枫》、《渥京周末》、澳大利亚《澳洲彩虹鹦》、美国《新大陆》诗刊,以及国内《中国日报》《诗歌月刊》《绿风》《环球时报》《世界诗人》《城市诗人》《敦煌诗刊》《诗潮》《大别山诗刊》《诗春秋》《诗沙龙》《金三角》《尧乡诗词》《玉环诗词》《香稻诗报》《北京诗苑》《诗中国》《黄河诗报》《诗参考》《中国诗歌在线》《鳄城文学》《潮北河诗刊》《意林》《淮风》《诗文杂志》《新诗大观》《作家导刊》《河南诗人》《微型小说选刊》等刊物上发表中文、日文、德文、英文作品及译作千余篇。有译著:诗集《山不讲话》、小说《桦鬼2》、俳句集《诗境芳菲》等。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个人诗集《印象之内,物象之外》被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及全国30多个省市级图书馆。)





  
  



作者: 闲云野鹤    时间: 2012-11-29 06:46
诗歌好,点评的也到位。欣赏!
作者: 刘光荣    时间: 2012-11-29 19:39
闲云野鹤 发表于 2012-11-29 06:46
诗歌好,点评的也到位。欣赏!

谢谢诗友欣赏
作者: 西沈    时间: 2012-11-29 20:42
好诗好评
作者: 刘光荣    时间: 2012-12-3 20:02
西沈 发表于 2012-11-29 20:42
好诗好评

谢谢西编了,祝周一晚上好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