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一场焚膏继晷的青春祭 [打印本页]
作者: 黄土层 时间: 2012-11-28 23:58
标题: 一场焚膏继晷的青春祭
一场焚膏继晷的青春祭
——读许多余诗歌《冬至》
黄土层
“冬至”是一个节气名称,用在诗歌里是“冬天到了”。谁的“冬天”到了?青春。这又带有极度的夸张色彩。正因为夸张手法的运用,突显了青春祭的悲凉意味和深度疼痛感。这首诗分四节,大体经历了现场叙述、现实剖析、回忆和再回到现实的四部曲。主题情绪是悲观的理想主义。第一节,首先解题:
它们停止伸展 弯曲
在大雪来临之前
潜入矿物质或海绵体
必须藏好内心的风暴
眺望止于大海
这些擅于结冰的日子
仙草芳踪难觅
玉叶弃别金枝
激情青黄不接
冬至,这是节气,大自然的规律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时,一切动植物都停止了生长,都在紧抱果实和种子,抗击着严寒,以待来年再度萌发。第一节现时冬季征候明显,“停止伸展”“ 大雪来临”“ 结冰的日子”“ 仙草芳踪难觅”“ 玉叶弃别金枝”等等适时性语句的运用,肃杀气氛凝重。同时,也不可忽视如下语句的运用:“潜入矿物质或海绵体”“ 必须藏好内心的风暴”“ 激情青黄不接”,这些更具“肉感”的暗示性描述语言,镶嵌在第一节里,水乳交融,天衣无缝地暗示出生命体的磨损和衰歇,即青春的疼痛流逝。“眺望止于大海”,貌似语不惊人的一句,也在暗示如今是冬至了,青春已经不能肆无忌惮地冲浪嬉戏,而只能无奈地在结冰的大海边“眺望”。整个抒情主体陷入了“激情青黄不接”的凝重时刻。
乖戾
是我未来的小女儿
紧迫的初潮
不在乎暴风骤雨
受制于阴晴圆缺
我最大的悲伤
是梦见多年前的你
与现在的我
相遇
第二节前四行应该是一句话。“乖戾是我未来的小女儿紧迫的初潮,不在乎暴风骤雨。”这一句读起来是有些困难。或许不同的读者心得不同,留下了所谓的“空筐结构”,但静心细解之,也能填进去自己的一样菜。“乖戾”是青春的表证,易怒,急躁,不合情理,甚至荒谬。这是“我们的青春”,也是未来的小女儿必然要经历的。一句管二。在乎“初潮”,不在乎“暴风骤雨”。这是青春的可贵和骄傲,也是青春的悲剧。青春的嫩脚丫子欢快活泼,但稍纵即逝,等真正的大潮涌来,青春已不再。还不止。真正悖论是:
多年前的你/与现在的我/相遇
定格的饱满的青春四射的你,与青春严重磨损的我在梦里相遇,情何以堪!何等尴尬!何等悲伤!“受制于阴晴圆缺”,青春就那样无谓地蹉跎了。而接着第二节的语境,第三节诗人回忆到:
我们像一对死敌
陷进对方
如惊涛拍岸
浪花将万钧雷霆草草收场
青春的死亡太过草率
这个场面可以看做是一场性爱,也可以看作是别的。但实质是青春因为懵懂无知,凭着本能的欲望互相撕咬,互相陷入而不能自拔,直至急遽急速地使用青春,打开青春,透支青春,致使青春过早地耗散了,像野外的一堆篝火,蓬勃一下,再蓬勃一下,只经过了短暂的炫目,就面对了灰烬。这是一个逝去的场景,充满了美丽的忧伤和疼痛,充满了几近惨烈的悼念气氛。
第四节:
此时
火焰望风而逃
空余漆黑而凌厉的洞口
等待着闪电 等待着
漆黑的夜晚被大雪填埋
“此时”还是冬至。万物萧疏,火焰逃遁,空余漆黑的洞穴。一切是无生气的景象。而等待闪电,说明还有理想。被大雪填埋,则是一个悲观的冷寂的现实境遇。至于,大雪之后的来年,是否一阳来复,万物更新,那是另一个问题。而目前是不理想的,是凄凉的,是悲伤的。是悲观的理想主义。
解读至此就戛然打住,也无不可。但只是做了一半的功夫。真正的解读从以下开始。
从中国诗歌流派网设置的“重读经典”栏目看,许多余想必是一位作古多年的古人。上期是民国诗人李金发呀。而一查资料,大吃一惊,许多余不过是出生于1983年的80后青年诗人。于是,许多余就与开风气之先的一代宗师们截然分开,他作为80后一代诗人,也正是经历了前人未必陌生,而同时代的人未必熟悉的“诗歌枯水期”的求索、沉溺、挣扎、伤痛、痉挛的一些精神历险。而检索许多余的经历,曾经也有过辍学的经历。“那年,我二十二岁,正值青春好年华。我清癯、消瘦、长发飘飘、胡茬坚硬、性欲旺盛、愤世嫉俗、慷慨激昂,带着颓废的理想主义,无知无畏,天真烂漫。”“我说我不想上大学了,日益平庸让我痛不欲生,我要写诗,写小说,我想过我想要的——自由生活。”(许多余:《远方》序:写给远方,写给你)
这就是许多余的青春回忆和青春诉求。80后一代的许多余具有了比其他同龄人更强烈更迫切的自由愿望。而且也践行了自己的内心呼声,他所经历的社会的人生的心理的精神的峡谷险滩,常人无法想象,也不足以向外人道哉。而在诗歌的道路上,许多余也有过一段沉溺期间,几近“废人”的危险期。他的诗学主张是“状态主义”,而基本上不待见流派和纲领。“所谓状态主义,就是非暴力,不合作,拒绝流派化,标签化和小圈子化。状态主义的核心理念就是只承认状态,而否认一切诗歌写作纲领。”(选自许多余《我的状态主义观》,刊载于《北京文学》2012年12期“精彩阅读”)这些话用更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凡是常人具有的种种“状态”,诗人也具有。不同处在于,诗人诗意地表达了这种状态,使其写意,使其更本真地凸显了存在的真相和意义。
而《中国新闻周刊》访谈里问到为什么现当下诗歌边缘化时,许多余回答:在物质至上的时代,大多数人已经不愿意思考,或从不思考,除了赚钱,他们只愿意娱乐和消费。诗歌显然不是理想的娱乐方式和消费品,诗歌逼迫人进行思考,然后让人警醒使人痛苦。在大多人不认为“思考后惊醒的痛苦”是一种高级精神享乐之时,诗歌被边缘化太正常不过。诗人已经走的太远,而人们却在不停地后退,他们的距离也就越来越远。其实,许多余自己也不能不承认“思考后惊醒的痛苦”一直在挑战着自己。有了这个背景,我们再回到《冬至》这首诗,是否会感受到一种来自本体论的疼痛。
《冬至》这首诗写于2011年12月12日。刚刚过去一年就成了“经典”,也着实令人惊讶。而写此诗的前一天,许多余还写了一首诗歌《月光火车》。诗后附注的日期是:2011.12.10—11许多余写于舟山临城新区舟旗宾馆。从这些迹象也看出许多余一直“在路上”的漂泊和流离。而《月光火车》所表达的东西以及写于2012年3月的一首《我们正陷入生活的细节》却有着类似的主题。抒情主体都在“状态”中,都用诗歌的方式深刻地描摹了“状态”的真实声音。比如《月光火车》里有如下的句子:
“火车步伐平稳/月光让我们坐卧不安”
“你不允许自己成为月光的同类/甚至对庞大的钢铁也心生惧怕/可是即定的轨道 生死的限度/锈迹斑斑的土地江河 摇摇晃晃的家园/我们除了从命和默认/已别无选择”
《我们正陷入生活的细节》里有如下的句子:
“从何时起 我陷入了这些肤浅的摩擦/所带来的短暂高潮之中/迫切地需要进入/静谧的日夜 贪图沉迷/以透支换来相对持久/所有急切的瞬间 都是雷同/所有勇猛和豪情都只是/撒旦的一个浅笑/无法阻止身体的衰败/谁能证明我们的存在和意义?//我把身体高高挂起/抛向高远的夜空/谁能听到我的生命掷地有声//我开始怀念那些岁月:你在午夜游荡/拥有空空的欢喜/遍野植物被百虫搜集/它们编织绿色巨网/噢——你这条漏网之鱼!”
这些诗句与《冬至》对照着阅读,可以互为注解和互相启发的。抒情主体一致地沉浸在不能挽回的青春流逝与流逝之意义的瞬间消失所带来的创痛感和荒谬感之中。《冬至》表面上写的是季节的征候,骨子里则是关于青春的一曲挽歌。诗歌里大胆使用“海绵体”“激情”“初潮”“陷进对方”“惊涛拍岸”这些词语,读来毫不淫秽。而是对于生命的真实还原,形成诗歌阅读中意象的冲击和生命律动的合二为一。诗歌多处充满了吊诡和悖谬,既显示了青春的生机也袒露了青春的熄灭,过于透支的青春会留下“漆黑而凌厉的洞口”等待闪电的激活,但是大雪将至,将一切覆盖。这“大雪”是什么东西?绝不是瑞雪兆丰年的祥瑞之物,而是冰封一切的严寒肃杀之物。是生命的暮年。是白发苍苍。读诗至此,我仿佛听见了歌手汪峰的歌曲《再见青春》:
再见!青春,再见美丽的疼痛。再见!青春,永远的故乡。再见! 青春,再见灿烂的忧伤。再见!青春,永恒的迷惘……
歌词虽然与诗歌比较平实甚至平淡,但是那旋律是像夹带刀片的寒风,把忧伤具体化了,裹挟着生命的创痛感,给人震撼!而诗歌《冬至》则让状态主义的诗人从“状态”里伸出头来,为诗歌和诗人赢得了尊严。《中国新闻周刊》曾经问许多余,您觉得现在写作诗歌的是哪些群体?他回答:怀揣良知和正义,还没有被现实击垮,还没有被主流和意识形态完全淹没,悲观的理想主义者,以及梦想家,他们还在并且一直会坚持写诗。
青春虽然流逝,正因为还能写诗,我们就有理由相信诗心“还没有被现实击垮”。我们就有理由相信“漆黑的夜晚被大雪填埋”之后,会是黎明的曙色或春色。
作者: 琪轩 时间: 2012-11-29 07:17
学习深入浅出的精彩评论!
作者: 宫白云 时间: 2012-11-29 13:18
一口气看完。。尽致淋漓的解读。。看着特过瘾。。
作者: 黄土层 时间: 2012-11-29 14:27
琪轩 发表于 2012-11-29 07:17
学习深入浅出的精彩评论!
呵呵,问好琪轩!试解而已。
作者: 黄土层 时间: 2012-11-29 14:30
宫白云 发表于 2012-11-29 13:18
一口气看完。。尽致淋漓的解读。。看着特过瘾。。
感谢白云阅读!每次诗评都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这次了解了许多余及其状态主义。也令我想到旅馆主义。不要诗歌纲领拒绝流派的诗歌写作,与“主义”一词还真的很吊诡啊!
作者: 西沈 时间: 2012-11-29 14:35
精到的诗评。
作者: 闲云野鹤 时间: 2012-11-29 17:35
{:soso_e181:}切入的奇特,读来特开心!问好(⊙o⊙)哦!!!
作者: 肖振中 时间: 2012-11-30 17:01
解读和延伸都很好.学习
作者: 黄土层 时间: 2012-12-1 09:54
闲云野鹤 发表于 2012-11-29 17:35
切入的奇特,读来特开心!问好(⊙o⊙)哦!!!
开心就好,以前不识许多余,80后一代诗人因许多余令人刮目!问好闲云野鹤!
作者: 蔡利华 时间: 2012-12-1 10:35
先生很会解剖,学习,且收获不小。
作者: 风之子 时间: 2012-12-3 12:38
难得的一篇解读文章,非常全面,学习!
作者: 黄土层 时间: 2012-12-8 19:13
风之子 发表于 2012-12-3 12:38
难得的一篇解读文章,非常全面,学习!
谢风兄来读!试解之作,请多批评!
作者: 纪开芹 时间: 2012-12-8 21:12
来欣赏黄老师的解读,突然发现,我和黄老师的观点也有某些相似的地方。很开心呢!但远远没有黄老师的深刻,全面。我仅点到为止了。{:soso_e181:}
作者: 黄土层 时间: 2012-12-11 12:27
纪开芹 发表于 2012-12-8 21:12
来欣赏黄老师的解读,突然发现,我和黄老师的观点也有某些相似的地方。很开心呢!但远远没有黄老师的深刻, ...
呵呵,我写得也不深刻。算交作业罢了。问好小纪。
作者: 韩庆成 时间: 2012-12-16 16:15
提读。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