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以中国式思维和审美方式重建新诗精神 [打印本页]

作者: 张黎    时间: 2012-1-5 15:56
标题: 以中国式思维和审美方式重建新诗精神
                                    
                                   以中国式思维和审美方式重建新诗精神

                                                                         作者:张黎


                                                                            (一)

诗歌,作为民族的一种文化形式,从存在时间上来说,它是长于国家和某种形态的政权的;从存在境界上来说,它是高于现实的政治和权势的。但是,由于国家和政权的建立,使得政治和权势的力量空前强大,所以就造成了政治对文化的控制和奴役。我国两千多年以来的诗歌艺术,就是这样被封建帝制一步步地带上它的镣铐,打上它的烙印的。

中国汉语新诗,产生于封建帝制的坍塌之际,是以否定传统诗歌的思想倾向和死板的外在形式,以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理念为主旨的一种新型的艺术形式。它的出现,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它的发展与壮大程度,标志着中国这种新型的民主的文化的进展和成熟程度。

但是,将近一百年过去了,中国汉语新诗的发展,实在不尽人意,而且,在新世纪之初,它的存在与意义,竟然受到了广大民众的怀疑,甚至有人提出百年汉语新诗是一次彻底失败的言论。

到底,到底问题出在了哪里?

大的果报必定是由大的缘起促成的,中国汉语新诗目前的这种状况,是与一百年来的中国政治是分不开的。

以中国传统诗歌为本位,学习西方先进的民主思想和文化理念,促进诗歌艺术的国际交流,是封建帝制坍塌之际、中国汉语新诗创立时的主旨。可惜,这一主旨仅仅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有所坚持。到了五六十年代,由于权势的强力参与,艺术遭到了政治空前的奴役和扭曲,诗歌几乎变成了权利的传话筒,新诗的主旨遭到了极度的践踏。而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今的朦胧派诗歌,又是对六七十年代专制政治的反叛。也就是说,中国汉语新诗,虽然,在时间上已经历经近百年的发展,但是,一直都是处于权势的强力支配之下,或带着浓烈的政治倾向的,而依据艺术本身的规律去发展的,却不足一半的时间。

特别是,三十年来,以北岛为首的朦胧派诗人为反叛六七十年代黑暗的政治,对西方现代诗歌采取全盘模仿、中国传统诗歌采取彻底抛抛弃的做法。这种方式,虽然在创立之初,显示出了它极大的优越性,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它的极端主张则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不足。而且,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诗人们意识到:正是这种极端的主张,致使中国现代汉语新诗的发展失去根基,整个诗坛陷入了一片混乱。

现在,是中国汉语新诗发展的第四个阶段,也就是新诗即将走上正确道路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要重新认识传统诗歌;厘清对于两千多年来的传统诗歌,我们应该学习什么,抛弃什么;分析在我们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中,什么是我们不能丢弃的根。

                                                                                  (二)

两千多年以来,根深蒂固的封建帝制,凭借其绝对的政治强势,一次次地强化儒家伦理道德,并把这种君君臣臣的伦理道德,用科举制度的方式烙入国民的心智。从儿童时期开始,人们就不自觉地被这种无所不在的、潜在的伦理浸染着支配着,所以,很多人终其一生,也没有觉悟自己不幸的根源,比如屈原、杜甫、曹雪芹等。

国家是为个人建立的,而不是个人为国家服务的,一个国家或政党的最高使命就是保护每一个个人,并使他们获得自由和幸福。封建文化之所以把屈原、杜甫等树立为名人,宣传他们的思想和做法,就是暗示大家不要去觉悟生命价值,而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权势去安排,并终生围绕其起伏升降,最后结束。

这种假大空的欺骗性质的奴化教育,在二十世纪初曾经被打倒,但是,到了五六十年代,由于新政权的需要,它又一次得到了大规模的死灰复燃。产生于七十年代末的朦胧诗派,坚决抵制这种奴化艺术,它以其明确彻底的主张,赢得了当时人们的拥护和参与,并以排山倒海之势,引领着新型的民主的文化趋势。

但是,这种生命力极强的文化思潮,很快就引起了权势阶层的极度恐慌,于是,恐吓、解散、镇压,于是,许多诗人被监控、被关押、被逼自杀,而北岛,则被迫流亡国外。而后二十年,中国诗坛一蹶不振。

新世纪之初,电脑网络的兴起,文学作品发表与交流的便捷,再次带给中国诗坛以崭新的复苏的希望。但是,也就在此时,朦胧派诗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因为,经过了三十年的改革和发展,中国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很显然,对于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诗坛,仅仅只是倡导独立意识已经不能完全符合时代的要求。中国的经济正在崛起,文化交流也日趋世界化,在这种大背景中,如何让中国雄踞于世界,如何让民族文化再一次辉煌,也不是仅仅靠模仿一点点西方现代诗歌,就能完成的!

新的时代,给中国诗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世纪的诗人们,我们要从传统文化中挖掘我们自身的潜力,并把这种优秀的成分与世界文化相对接!

毋庸置疑,朦胧诗派所倡导的独立意识,我们还是要必须坚持的。因为,在过去的三十年内,中国的经济虽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却严重滞后,而且,较之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的根本纲领,依旧没有改变。

也就是说,作为新世纪的诗歌艺术,我们要在坚持独立性的基础上,开始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并挖掘其中的优秀成分。我们不能因为要学习传统文化,就否定朦胧诗派所倡导的独立性;也不能像朦胧派诗人那样,因为要学习西方现代诗歌,就否定我们的传统、我们的根。


                                                                                (三)

在中国,诗歌是一种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存在,只不过由于两千多年以来,封建帝制的无比强大,造成了权势对艺术的控制和奴化,所以,在两千多年的传统诗歌中,需要抛弃和批判的东西很多。但是,我们不能由此就完全否定五千年来的民族文化,不能对历史沉淀出的、诗歌艺术本身的、属于民族特性的部分视而不见!

朦胧诗派所倡导的独立性,只是在强调政治的独立性,而对于艺术本身的独立性,以及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的艺术特质,却完全没有概念。

诗歌不是政治奴化的工具,同时,诗歌也就不是政治斗争的工具。基于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奴化诗歌的反叛,北岛等朦胧派诗人一味地将诗歌等同于政治斗争的工具,这种极端做法,严重地伤害了诗歌的艺术性。诗歌,作为一种永恒的艺术门类,它应该具有更广泛的内容,更深邃的思想,更崇高的境界。

而且,自从八十年代初诗歌被镇压,一些优秀的诗人被关押、被监控,北岛被迫流亡国外之后,能够明确坚守独立精神的诗人几乎没有。三十年来,浮在诗歌现场表面的,大部分都是一些披着“现代”的皮,招摇过市的文化投机分子。他们一方面暴力、叫嚣、张杨,以标榜自己的“现代”、“西化”;另一方面,又低三下四地投靠权势,以企求从主子那里讨得一些物质和荣誉的赏赐。也就是说,其实,在当代中国诗坛,北岛先生所倡导的政治独立性,也是被那些活跃在官方体制里的“诗人们”严重玷污了的。

所以,在新世纪之初,中国诗歌现场还出现了一些自虐式的非诗流派:垃圾、下半身、梨花、口水等等。这些自虐式的非诗倾向缘起对诗歌现场的失望,对腐朽的文化体制的厌恶,以及对中国诗坛未来的迷茫。

现在,我们需要做的事情,不是仅仅批判垃圾、下半身等诗歌流派,也不是针对垃圾、下半身等再弄出一个什么神性派诗歌,让中国诗坛在越来越小的圈圈内无休止地循环下去。   

    当下,我们需要的是:安静,沉思。认真地对现代汉语新诗的百年历程做个回顾和总结,切实地分析一下朦胧诗派三十年来的得与失,客观地再次审视我们五千年来的文化与传统,充满希望地重新构建我们汉语新诗的存在方式。

                                                                              (四)

    当今的中国诗坛,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朦胧派诗人由于受到八十年代初的残酷镇压后,元气大伤,能够明确地坚定地保持独立创作的,已经位数很少。三十年来,浮在诗歌现场表层的,大部分是官方体制中的一些文化投机分子。这些投机分子具有政客的天然秉性:在朦胧派诗歌还受诗人们拥护的时候,他们就自称是朦胧派,以表面暴力、叫嚣、张扬的诗歌来显示自己的“西化”和“现代”程度;而当朦胧派的极端主张开始受到诗人们质疑的时候,他们又返回头去攻击朦胧派,试图把中国诗坛又重新拉回到两千年来奴性的传统里去。

所以,我们说要学习传统文化,一定是要学习传统文化中独立的优秀的部分,一定是要学习传统文化中属于民族艺术特色的部分。二十一世纪的诗人们,我们要以解析的方式来对待传统诗歌,不能像朦胧派诗人那样,因为传统诗歌里存有奴性的成分,就否定它的优秀部分;更不能像官方体制里的投机分子那样,一说到学习传统,就想到要恢复权势本位的思想,暗地里偷乐。

当前,学习传统诗歌,除了继承历史中具有独立精神的哲学和思想之外,另外一个核心内容就是:恢复以艺术为本位的思想。也就是说,学习和继承传统诗歌中属于民族艺术特色的部分。   

近些年来,民众对新诗的厌恶与否定,主要源于现代诗歌中的民族艺术性和审美性的丧失。中国诗歌和西方诗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文化模子”:中国诗歌表达的是以天人合一为理念的生命哲学,其外在的表现方式是抒情的、和谐的、宁静的、简约的,最终追求的是一种直觉的、内向的延伸力;西方诗歌表达的是以物我二分为理念的知识哲学,其外在的表现方式是叙事的、冲突的、动感的、繁密的,最终追求的是一种思辨的、外向的扩张力。

鉴于此,新世纪的诗人们应该清晰地认识到:在艺术审视方面,中西诗歌存在着严重的不兼容性,我们要以我们自己的思维和审美方式重建新诗精神!

天人合一,无论是对于产生于中国本土的道教,还是对于从印度学来的佛教,还是对于在中国文化中占有绝对优势的儒教来说,都是一个基本的核心的哲学理念。所以,天人合一的思想,自古以来 ,就深深地渗透在了中国艺术的每一个门类中,诗歌,当然也不例外。物我二分,是西方哲学理念的基础。由于在地球上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以海洋为主要生活之地、以渔业为主要产业的西方,必须以卓越的勇气和智慧,与海洋搏斗,掌握海洋风浪的变化规律,才能生存下去,所以,与以陆地为主要生活之地、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中国相比,西方世界就形成了一种完全不同的自然观。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与自然万物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并且,这些平等的小生命体一起存在于一个更大的生命体之中,组成它们的物质在一次次的消散、又一次次的重新组合,所以,就形成了这个更大的宇宙生命体的运动与变化。西方物我二分的思想认为:自然界和人是完全不同的对立的事物,人类如果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学会与自然进行搏斗,并运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去征服它,把握它。

由于中西两方自然观的截然相反,所以几千年来,中西两方人的性情和艺术表现形式也就截然不同。中国诗歌的表达方式是以抒情为主的,表达的主要内容是和谐、深度的生命体验;西方诗歌的表达方式是以叙事为主的,表达的主要内容是人类对于自然的认知力和征服力。中国诗歌是以宁静为统摄的抒情艺术,要求抒情者能够在平和的气氛中,表现内心深层次的动态的感受,给人以静中有动的心灵感受。西方诗歌是以动态为统摄的叙事艺术,要求叙事者能够在冲突中表现人类对于自然的能力,给人以战胜自然的勇气和信心。中国诗歌的抒情方式是简约的,力求用最少的文字最单纯的意象概括最深刻的宇宙真理。西方诗歌的叙事方式是繁密的,力求在详尽的描述完整的表达中表现人们丰富的内心世界。

另外,中西两方诗歌的审美定势完全不同。中国诗歌是抒情的艺术,主要表达在和谐的自然环境中,人对生命本体的深度感知,最终留给读者的是一种直觉的空间感,一种属于心灵的幽秘的内向感悟;西方诗歌是叙事的艺术,主要表达在险恶的自然环境中,人对自然的认知力和征服力,最终留给读者的是一种思辨的力量,一种热情的动态的外向扩张。

中西诗歌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模子”,而三十年来,朦胧派一味地模仿西方现代诗歌,完全无视本民族艺术的基本特性,所以,致使中国汉语新诗的发展遭受到了极大的挫折。

在当下世界,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是必须的,一个没有外界交流的、静态的文化系统,是没有生命力的。但是,我们一定要以我们的文化为本位,对西方文化进行有目的的取舍,我们不能因为学习别人的先进理念,就丢掉我们基本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方式,丢掉我们几千年来历史沉淀出的民族艺术的根。

                                                                             (五)

以一种全新的民主的思想理念,以中国式的思维和审美方式,重新构建汉语新诗,是一项历史性的复杂的艰巨的工程。因为,内容上,两千年来的封建帝制对诗歌艺术的影响和控制太严重了,我们如果从根本上彻底否定这种奴性的文化,中国诗歌就会形成极大的空缺。

但是,无论多么艰巨和困难,现代汉语诗歌还是需要以全新的民主的理念来重新构建。而且,中国现代汉语新诗的百年历程,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因素,我们有能力有信心重新开始。

近五年来,诗人南北倡导的现代禅诗流派,以传统的禅理念为契合点,纵的继承,横的移植,试图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重新构建我们现代汉语新诗的存在方式。当前,这个流派发展迅速,并呈现出强劲的崛起之势。笔者认为,禅是中国历史上与儒家相对抗的、具有独立意识的文化,也是对传统诗歌的思维和审美有着主导影响的哲学思想,所以,现代禅诗流派的出现与发展,绝对不是偶然的。

二十一世纪的诗人们,历史的转折,诗歌的重建,给我们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我们要好好把握历史带给我们的机会,努力探索,勇于创新,为中国汉语新诗的终极成熟蓝图,画上我们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0年11月于太原



作者: 张黎    时间: 2012-1-5 17:28
卢辉 发表于 2012-1-5 17:15
诗歌精神的重建是一个浩大工程,文中触击的问题有一定思考!的重建

重建,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需要多方面不同的见解和意见,欢迎参与进来讨论。
握手!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2-1-5 18:31
这篇一年前就写出了,佩服。
作者: 张黎    时间: 2012-1-5 21:55
梁树春 发表于 2012-1-5 18:31
这篇一年前就写出了,佩服。

呵呵,在北岛的今天论坛吵了三年的架,他们攻击我、贬低我,甚至谩骂我,所以,就逼我下功夫研究这些内容了呵。
还多着呢,等我慢慢贴来。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2-1-5 22:11
张黎 发表于 2012-1-5 21:55
呵呵,在北岛的今天论坛吵了三年的架,他们攻击我、贬低我,甚至谩骂我,所以,就逼我下功夫研究这些内容 ...

好啊,我就等待拜读大作了。晚上好。
作者: 张无为    时间: 2012-1-5 22:32
"中国式思维和审美方式"必要,但落实步履维艰。因为中西方之间的关系在现代开始复杂,正如朦胧诗也潜含着本土文化,也是五四人文主义的延续。课题太大,不是几千字能说清楚的,必然有争议。或可就现代禅诗切入,但也抛不开譬如佛教。而这又会有新麻烦。不过,忧患感、紧迫感可贵,思考即意义。呵呵
作者: 张黎    时间: 2012-1-5 22:37
张无为 发表于 2012-1-5 22:32
"中国式思维和审美方式"必要,但落实步履维艰。因为中西方之间的关系在现代开始复杂,正如朦胧诗也潜含着本 ...

思考即意义---------说得好。
但是,你可以也写写这方面的认识啊。
我说,争论出真理。
作者: 张无为    时间: 2012-1-5 22:49
张黎 发表于 2012-1-5 22:37
思考即意义---------说得好。
但是,你可以也写写这方面的认识啊。
我说,争论出真理。

我们在跟不上肯定一致,包括嫉恶如仇与锋芒。呵呵。一时间,会的。
作者: 深海之蓝    时间: 2012-1-6 01:32
支持重建中国诗歌精神!
作者: 张黎    时间: 2012-1-6 11:16
深海之蓝 发表于 2012-1-6 01:32
支持重建中国诗歌精神!

问候深海。
重建,需要每个人的努力,需要大家都来参与。
作者: 潘建设    时间: 2012-1-6 12:35
问题不是这么简单。允许百花齐放,多元共存!
作者: 楚天之云    时间: 2012-1-6 16:04
文章很有针对性  说得好  学习受益了!
作者: 深海之蓝    时间: 2012-1-6 16:31
张黎 发表于 2012-1-6 11:16
问候深海。
重建,需要每个人的努力,需要大家都来参与。

是的!一起努力吧!
作者: 张黎    时间: 2012-1-6 19:57
潘建设 发表于 2012-1-6 12:35
问题不是这么简单。允许百花齐放,多元共存!

多元共存是应该的。
只是,前三十年片面观点所造成的诗坛的扭曲,必须有所调整,中国诗歌必须呈现中国艺术的民族特色。
作者: 张黎    时间: 2012-1-6 20:01
楚天之云 发表于 2012-1-6 16:04
文章很有针对性  说得好  学习受益了!

呵呵,谢谢赞赏。
楚云先生也可以发表发表自己的看法,争论会使事情更为明晰。
作者: 王法    时间: 2012-1-9 15:20
“攻击、贬低、谩骂...”绝不可取。离艺术和诗更是相去万里。极力赞赏你的思考!眼下是一个流派纷呈的局面,及时对实践给以理论上的总结非常必要。希望各流派都能展示出自己的文本,对理论以张显。文本是理论的不二基石。敬盼。顺安!这样才有更强的说服力。中西方的“不兼容性”可否再展开细述一下?
作者: 张黎    时间: 2012-1-9 21:45
法大空 发表于 2012-1-9 15:20
“攻击、贬低、谩骂...”绝不可取。离艺术和诗更是相去万里。极力赞赏你的思考!眼下是一个流派纷呈的局面, ...

王兄认真的学术精神让人敬重。
我的论文只是为大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抛砖引玉而已。我倒是希望大家就这个课题说说自己的想法,讨论一下对这个问题的想法
作者: 张无为    时间: 2012-1-9 22:30
深海之蓝 发表于 2012-1-6 01:32
支持重建中国诗歌精神!

重建中国诗歌精神必要,也是个难题。
作者: 深海之蓝    时间: 2012-1-9 22:32
张无为 发表于 2012-1-9 22:30
重建中国诗歌精神必要,也是个难题。

很难!需要长期努力!
作者: 尘若无    时间: 2012-1-13 16:24
很好。以前收藏过这样的文章,没想到是你们写的,那时我还不写诗,只是看诗,总觉得新诗中没有汉味,这样的诗坛完全可以被西方作品取代,不美不舒服。作为一个读者,其实对诗要求很简单,美感的享受,感情的真挚。可能只要一个诗意来享受生活,而远非乱七八糟的其他。新诗歪曲的越远就离诗的本质越远,不受大家待见,正如当下的状况。希望诗人们觉悟,当代诗坛能多有些像您这样有责任心有思考的人。
作者: 张无为    时间: 2012-1-13 21:58
尘若无 发表于 2012-1-13 16:24
很好。以前收藏过这样的文章,没想到是你们写的,那时我还不写诗,只是看诗,总觉得新诗中没有汉味,这样的 ...

似乎几日不见哦,呵呵。
作者: 尘若无    时间: 2012-1-15 10:21
张无为 发表于 2012-1-13 21:58
似乎几日不见哦,呵呵。

哦,是啊有些天没上了,多谢前辈关心。晚辈有个不太成熟的想法,希望您还能多指教。晚辈有个想法可能对新诗发展有帮助。希望提出一个概念叫做“非诗”,不是贬义,是与诗并列的概念。是指那些具有诗歌的一部分特点,而并非全部特点的文学作品。这样就可以给口语写作,羊羔体等一个明确的划分。对于诗如果给一个美学和哲学精神内涵确切的双重标准,那“非诗”就可以定义了,诗坛也就清净。建议不成熟,愿您指正,我只是一个关心诗歌爱诗歌的小孩。
作者: 张无为    时间: 2012-1-15 11:37
尘若无 发表于 2012-1-15 10:21
哦,是啊有些天没上了,多谢前辈关心。晚辈有个不太成熟的想法,希望您还能多指教。晚辈有个想法可能对新 ...

你有想法,我大力支持。现在有想法的还不是很多。对你的想法,我的想法,呵呵:我想, “非诗”这个概念即与诗相对,在两者之间即诗的边界。所以——
1、非诗肯定是与诗并列的概念,但很难指那些有诗的部分特点,而又并非全部特点的作品。诗的边界则可以讨论。
2、口语写作虽然尚无明确的划分(因为很复杂,涉及到口语、书面语、白话、俗语等关系),但肯定属于诗的一种形式(语言)。在此形式上,是不是可以有“黑话诗”、“方言诗”?呵呵,这与民歌完全不同。
3、口语诗权且可以成立,而且亦有高下之分。而口水诗肯定是其中失败的部分。
4、羊羔体还不值一提,因为有诗外的因素。
5、诗坛不可能清净,也不该清静吧。
——临时想法,仅供参考哦。顺祝继续想!

作者: 张黎    时间: 2012-1-19 21:20
尘若无 发表于 2012-1-13 16:24
很好。以前收藏过这样的文章,没想到是你们写的,那时我还不写诗,只是看诗,总觉得新诗中没有汉味,这样的 ...

尘若无兄认真的文字,让人深感欣慰。
中国诗歌学习西方本来没有错,错在于把自己的根本弄丢了,错在于生硬地模仿别人外在的一些形式,错在于拿别人已经过了时放弃了的东西当最好的东东。
作者: 尘若无    时间: 2012-1-23 09:12
张无为 发表于 2012-1-15 11:37
你有想法,我大力支持。现在有想法的还不是很多。对你的想法,我的想法,呵呵:我想, “非诗”这个概念即 ...

感激不尽。受益匪浅。给您拜年,新春幸福。
作者: 张无为    时间: 2012-1-23 12:12
尘若无 发表于 2012-1-23 09:12
感激不尽。受益匪浅。给您拜年,新春幸福。

一元复始,写是是福,思考快乐!
作者: 傲慢闪总    时间: 2012-1-25 22:28
选个好的 才有保证 这话没错
作者: 张无为    时间: 2012-1-29 17:40
傲慢闪总 发表于 2012-1-25 22:28
选个好的 才有保证 这话没错

欢迎进一步有高见。呵呵
作者: 严家威    时间: 2012-1-29 21:06
关注生命场,弘扬真善美!
作者: 张黎    时间: 2012-1-31 11:12
严家威 发表于 2012-1-29 21:06
关注生命场,弘扬真善美!

问候严兄,谢谢一直以来的关注和支持。
作者: 方程    时间: 2012-1-31 11:19
很有必要~
作者: 张黎    时间: 2012-1-31 11:27
本帖最后由 张黎 于 2012-1-31 11:27 编辑
方程 发表于 2012-1-31 11:19
很有必要~


中国诗歌应该具有中国艺术的民族特色,现代诗歌需要本土化。
谢谢方程兄的关注。
作者: 方程    时间: 2012-1-31 11:37
张黎 发表于 2012-1-31 11:27
中国诗歌应该具有中国艺术的民族特色,现代诗歌需要本土化。
谢谢方程兄的关注。

这个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啊呵呵
作者: 张黎    时间: 2012-1-31 11:46
方程 发表于 2012-1-31 11:37
这个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啊呵呵

当下我们各尽所能朝这个方向努力即是对中国诗坛做了贡献了,呵呵
作者: 张无为    时间: 2012-2-2 02:07
真诚与责任,希望与信念同在、呵呵
作者: 张黎    时间: 2012-2-2 09:20
张无为 发表于 2012-2-2 02:07
真诚与责任,希望与信念同在、呵呵

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因诗歌而幸福,因朋友而快乐!呵呵
作者: 张无为    时间: 2012-2-3 14:18
张黎 发表于 2012-2-2 09:20
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因诗歌而幸福,因朋友而快乐!呵呵

支持因诗歌而幸福,因朋友而快乐!没错,似乎也是宿命。
作者: 贺建飞    时间: 2012-2-3 17:15
"三十年来,浮在诗歌现场表面的,大部分都是一些披着“现代”的皮,招摇过市的文化投机分子。"这样的投机分子实在是太多了。很多观点非常精准。喜欢这篇。
作者: 杨立    时间: 2012-2-3 20:43
贺建飞 发表于 2012-2-3 17:15
"三十年来,浮在诗歌现场表面的,大部分都是一些披着“现代”的皮,招摇过市的文化投机分子。"这样的投机分 ...

大部分都是一些披着“现代”的皮,招摇过市的文化投机分子。

——大部分……
      那就是说:还有小部分不是……

     所以,我看还是共同努力,推动中国新诗健康发展吧。
作者: 张黎    时间: 2012-2-4 01:25
贺建飞 发表于 2012-2-3 17:15
"三十年来,浮在诗歌现场表面的,大部分都是一些披着“现代”的皮,招摇过市的文化投机分子。"这样的投机分 ...

这是体制造成的人性的扭曲,不仅仅是单纯的艺术和人格问题。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