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在线访谈台湾诗人杨平(请及时刷新) [打印本页]

作者: 李拜天    时间: 2014-5-7 17:19
标题: 在线访谈台湾诗人杨平(请及时刷新)
(, 下载次数: 5)
作者: 明月清风    时间: 2014-5-11 07:44
关注,期待先生讲一讲自己对诗歌,及诗歌对自己的影响,如何评价一首诗的价值和好差。
作者: 韩庆成    时间: 2014-5-11 15:42
马上要出门,提前向杨平先生来流派网接受在线访谈表示欢迎!并祝访谈圆满成功!
作者: 朱荣兴    时间: 2014-5-11 15:56
期待杨先生精辟演绎
作者: 李拜天    时间: 2014-5-11 17:47
上一次对诗人汤养宗的访谈正好赶上了海子纪念日,这次对台湾诗人的访谈正好不期而遇上了母亲节,这不是我刻意的安排,而是根据被访谈诗人时间确定的,这不经意的时间安排,却正好赶上了如此重要的节日,我想了很久,终于发现,这或许就是诗歌的魅力所在。杨平先生到了么?如果到了,就和广大诗友,打个招呼!
作者: 李拜天    时间: 2014-5-11 17:55
离访谈开始还有几分钟,我们耐心等一下杨平先生,杨先生如果上来就和朋友们打个招呼!
作者: 湖濱詩人楊平    时间: 2014-5-11 17:56
李拜天 发表于 2014-5-11 17:47
上一次对诗人汤养宗的访谈正好赶上了海子纪念日,这次对台湾诗人的访谈正好不期而遇上了母亲节,这不是我刻 ...

我上線了^^
在此先祝各位佳節快樂^^
並感謝拜天兄的熱情,方有這次的線上對話^^
相信這當是一個有意義的開始^^
作者: 李拜天    时间: 2014-5-11 17:57
杨先生好,还有3分钟,我们的访谈,整点正式开始!
作者: 碧青    时间: 2014-5-11 17:58
在访谈之前,祝福访谈成功!
作者: 王法    时间: 2014-5-11 17:58
湖濱詩人楊平 发表于 2014-5-11 17:56
我上線了^^
在此先祝各位佳節快樂^^
並感謝拜天兄的熱情,方有這次的線上對話^^

先谢谢 先生 辛苦!
作者: 王法    时间: 2014-5-11 17:59
李拜天 发表于 2014-5-11 17:57
杨先生好,还有3分钟,我们的访谈,整点正式开始!

兄弟辛苦。
作者: 李拜天    时间: 2014-5-11 17:59
我们的访谈正式开始,谢谢朋友们的支持关注和关心!
作者: 李拜天    时间: 2014-5-11 18:00
杨平先生好,为了这次访谈,我们以文字的形式通过邮箱进行过多次的交流和沟通,最终才得以顺利进行,从这个小小的经历可以充分说明,文字是有局限性的。这有点象我们写诗,语言虽有局限性而我们又必须通过语言来进行,想来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世上有趣的事情还有很多,我们以后再讨论。咱们言归正传,回到这次访谈上来,无论大陆或台湾,就诗歌来说相互之间是缺乏了解的,起码说了解的不够全面。这或许和空间的障碍有关,或许和不同的文化环境有关。距离有时候可以产生一种张力,虽然这种张力不一定和好奇心相关。但台湾诗人的创作经历和生存状态大陆诗人还是很希望知道的,今天趁这个机会,您就谈一谈你的你自己这方面的情况吧,权做您对以往创作的一个小结。
作者: 湖濱詩人楊平    时间: 2014-5-11 18:04
本帖最后由 湖濱詩人楊平 于 2014-5-11 18:06 编辑

好的,由於彼此已先做過若干的溝通,所以我也對主題和部份題目做了一些準備,這樣相信可以節省很多時間。

本題我分三段回答。
作者: 湖濱詩人楊平    时间: 2014-5-11 18:04
1.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我个人创作已逾四十年,这点由我收录于早期诗集《追求者》(1975)与《探索者》(1976)里的诗可看出,其中最早的一首写1972。那正是六十年代,也是20世纪最有活力的时期。每个人都是时代产物。沙特的名言:「在奥许维兹集中营之后,文学创作还有什么意义呢?」已渐渐被人搁置一旁,从二战后的反思到重新振作,台湾也一步步走出「白色恐怖」的阴影,社会有秩序,由农业开始一点点转型为工商业,大多数百姓都上了轨道,民生安居,民主稳定,大多数创作者也是如此。来自大陆的台湾「诗坛三老」中的覃子豪、纪弦、结合了那时的年轻诗人,如余光中等,打完了第一波的笔战,「新诗是不是诗」已不成问题,而台湾最重要的几个诗社,也纷纷成立。在此背景下,我个人虽是少年,却很幸运拥有一位喜欢文学的父亲。

作者: 湖濱詩人楊平    时间: 2014-5-11 18:05
2.
    家父自小念私塾,虽不比五四那些大师,也有相当深厚的国学底子。
    我说五四,因为家父正是在「五四」翌年考进北大哲学系,自也深受那时代的新思潮影响。他交融新旧而形成的书生气质,从作人到兴趣走向,都深深影响了我。
    他一生清廉自恃,日常生活简朴,写古诗仿陶,写散文以游记见长,来台后不久便出过两部书,《游赏文萃》与《一峯游记》,其中如〈阿里山五奇〉等都被收入中学教科书。
    若说,六七十年代是一个勇猛精进的时代,也正是我吸取养分,第一个「磨剑十年」,当时虽然我也大量的阅读了翻译过来的西方名著,表现在创作上的,主要还是对「古典中国」的迷恋与缅怀。
    经过多年酝酿,1987初版的《空山灵雨》可说是我此一时期的代表——包括1990「北京人民文学」的简体字版——二十多年来几经修正出了四版,也引起两岸的注意和讨论(正式论文便近三十篇)如今看来,真正满意的并不多。



作者: 湖濱詩人楊平    时间: 2014-5-11 18:05
3.

    对「新古典风格」的探索若是我诗歌创作的第一阶段,继之出版的《永远的图腾》、《我孤伶的站在世界边缘》或可视为第二阶段,展示也呼应着八十乃至九十年代,从结构解构到后现代的若干前卫诗风。
    随着时日推移,一方面多次出国,若干作品译成外文,增加了国际交流,再随两岸的开通,通过更广大的角度巡视书写,这些经过消化沉淀,自都反映在日后出版的几部诗集里,有对时代的共鸣,对异国文化的关切,也有对历史的探讨、旅游的经验,包括对大陆的各种吸收反应。
    也因时代的频率变动太快,既与我生就的气质格格不合,创作常有起伏冲突和高低潮,也因此加强我的内观与自省,像后来出版的《处境》和《内在的天空》,都可看出。
   待进入21世纪,台湾有一年因新型病毒的猖獗,使我举家南下,在中部山间友人家足足住了两个月,山中的清新环境再度激起我的创作火花,前后长达两年,也让我迈入诗歌的第三阶段,同时开启了其他文类的创作。
    直到今日我仍相信,只有结合中国本土的养料,才能创作出属于我们独有的作品。无论是诗或小说,绘画、雕刻、电影或其他艺术,无不如此。
作者: 李拜天    时间: 2014-5-11 18:07
我们知道你曾经获得过时报文学新诗奖、优秀青年诗人奖、李白诗歌奖等海内外十多个奖项,在众多奖项中,你最看重的是哪个?
作者: 宫白云    时间: 2014-5-11 18:15
来现场聆听。。问候李老师,杨老师。。
作者: 湖濱詩人楊平    时间: 2014-5-11 18:25
    我之最早获奖已是近三十年前的事。那时年轻单纯,也许奖项有大中小之别,就我个人来说都是一样重要。
所谓的「磨剑十年」,最初几个只为了证实自己创作程度如何而参加。后来越来越被动。换言之,不仅对诗歌的认识已深,知道创作的终极价值与乐趣其实还在创作本身,同时对得奖的社会意义也有所认知,明白除了少数一两种「成就奖」,是对长期耕耘者的肯定与尊重,各类奖项主要在对年轻人或初期创作者给予鼓励,便不再参加。
为此,我很认同汤养宗先生对此一问题的看法:「奖对于诗人并不能增加他作品的分量,反过来往往是真正优秀的作品增加了那项奖的声誉。」这点每年由诺奖得主身上就可以得到证实。
作者: 宫白云    时间: 2014-5-11 18:26
流派网微博已转发:
#诗歌报道#中国诗歌流派网《21世纪诗歌会客室》在线访谈台湾诗人杨平(今日18点-21点,现在进行时,敬请关注:http://t.cn/8skFqdd
作者: 李拜天    时间: 2014-5-11 18:26
对你的获奖作品,你会不会觉得是自己最好的作品?大陆近几年各种诗歌评奖非常多,而且还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我想知道台湾近些年诗歌评奖方面是一个什么状况。
作者: 湖濱詩人楊平    时间: 2014-5-11 18:27
本帖最后由 湖濱詩人楊平 于 2014-5-12 09:15 编辑

    当时当然是拿出自己较满意的作品参加。像〈坐看云起时〉等一束诗,便是得「时报文学奖」的作品,
当时喜欢,如今仍喜欢,可是已不太满意了。
    关于奖,我再补充两句。台湾近年的诗奖基本上呈萎缩状态,实在不比大陆。
我个人则随着年长,被邀请当评审,从最初到两年前,虽外界的气候颇有变动,
我觉得奖就是奖,评审也只是评审,只要大家都热爱诗,遵从游戏规则,实质状况当都差不多。
奖多意味着重视者多,一半是社会现象的反应,未必是坏事,但对创作者而言,诗与文学本身的精进才更重要。

作者: 李拜天    时间: 2014-5-11 18:29
你的诗作在中国诗歌流派网贴出来后,有的诗友说“台湾人的思想观念比大陆更传统一些”,还有的诗友认为你的作品能给人不一样的感觉。面对大陆诗人的各种看法,请杨先生说说你自己的看法。当然自己谈自己的作品是最难的,但作者与读者的观点碰撞,或许更能探讨出诗歌的真谛,或许这次探讨不一定会走那么远,但为什么不进行一次有意义的尝试呢?要知道很多时候,一些不经意的尝试,或许就是一次意义非凡的创举。
作者: 湖濱詩人楊平    时间: 2014-5-11 18:30
1.
    你说的非常好,「一些不经意的尝试,或许就是一次意义非凡的创举。」我相信这也是绝大多数创作者,自然而然会面临的一种挑战。
    数十年来,我个人的诗风因此多变,其实也只是呼应内在呼声的不断尝试而已。
    前面已稍稍题到我的诗集,在此进一步说明。

    我的《空山灵雨》属于「新古典风格」,自给人「传统」之感,名学者谢冕在此书大陆版的序中认为,这当是「两岸异同的互补」,说的很对。后来的《永远的图腾》则反映出八十年代的前卫精神,两者乍看的确落差很大,以致伊沙在一篇论文中宣称看到了「三个杨平」。

作者: 湖濱詩人楊平    时间: 2014-5-11 18:30
2.

    接着我又出版了多部诗集。我个人对出版诗集有自己的作风,即是要有一致的主题性或风格,像《我孤伶的站在世界边缘》是十四行诗,《处境》表达对时代的关怀,《内在的天空》是融合了禅与宗教的「灵修诗」,《云游四海》是旅游诗,《独行的歌者》的主题是青春。我相信未来还是会以这种方式结集。      
    像今夏我便会出版一部「诗文选集」,一方面是献给去逝四十年的父亲,一方面也是弥补这些年来未能同时出版其他文体作品的遗憾。
    当然,这里强调的是诗集,不完全等同于创作历程,刚才说过,单就诗歌而言,我也经历了多方探索,直到今日,仍是进行式。我很高兴自己或可称「晚成型」诗人,也是古今大多数诗人的共同体验。天才如苏东坡的许多代表作,也要到四十岁后才写得出。


作者: 李拜天    时间: 2014-5-11 18:35
你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写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出版了《空山灵雨》、《永远的图腾》、《处境》、《内在的天空》、《独行的歌者》等十多部诗集。如果让你向大陆诗人推荐一本自己的诗集,你会推荐哪一本?
作者: 湖濱詩人楊平    时间: 2014-5-11 18:36
本帖最后由 湖濱詩人楊平 于 2014-5-12 09:16 编辑

    由于我每部诗集都有自己的风格与题材,我实很难推荐任何一本,那会让人误以为是「代表作」。
    若从喜欢的角度,我宁愿让读者自己去决定。
    若由认识作者的角度,我只能说今夏才要出版的《记忆纹身》可能是目前较适合的选择,
因为此书收容了已出和未出的十部诗集选,另外还有散文、小品、随笔、小说和极短篇等等。
效大陆横排,约四五百页,内容还算丰富,很希望也能在大陆出版,
一方面分享,一方面更期待指正。

作者: 李拜天    时间: 2014-5-11 18:38
我们知道大陆的出版现状和台湾有所不同,你能谈谈台湾诗歌的出版现状么?
作者: 湖濱詩人楊平    时间: 2014-5-11 18:38
本帖最后由 湖濱詩人楊平 于 2014-5-12 09:16 编辑

    台湾诗歌从市场角度来看,除了极少数几位当红名家,这二三十年来可称每况越下,
出版社的接受度越来越低,连有话题性的《年度诗选》都已停摆多年。我当年一部诗集印一千册,
到2011已缩了一半,若是自费,出版商会善意建议「印个一两百本」即可,可说一直都在谷底。
令人叹息。
    就我个人的听闻与亲身体验,台湾出版界的文化人越来越少,尽管官方的龙应台在努力的推,
整个社会氛围往功利化的走向是很难转折了;也许大陆的情况好一些?


作者: 李拜天    时间: 2014-5-11 18:40
这些年你来过几次大陆,回过几次故乡?你觉得现在自己更象一个故乡人还是台湾人?
作者: 湖濱詩人楊平    时间: 2014-5-11 18:42
本帖最后由 湖濱詩人楊平 于 2014-5-12 09:17 编辑

    我自1988夏首次返乡,曾不间断的年年来大陆,至少十年每次都来两个月。
但大陆太大了,没去的地方多的不得了,我见闻的越多,便越不敢说自己了解。
待进入21世纪,因为婚姻和教育子女,我来得少了,这五年更因家母年迈来得更少。
    不过,我总认为,诗人有祖籍,但更该有胸怀「无国界」的超时空气度。
    像李杜,既是古代中国的,不也是今日全人类的?
    由于我父母都是大陆人,北方人,所以在我的血脉深处,总视大陆是我的原乡,这点是毫无疑问的。
尽管大陆友人把我归类为台湾诗人。我是土生土长于台湾。这两种说法都对,但更正确的当是两者的相融。
这是今日「地球村」的简单现况。
    不管怎么说,像里尔克是德语诗人,我是汉语诗人。


作者: 李拜天    时间: 2014-5-11 18:44
既然你认为孤独的创作是和灵魂最好的对话方式,假使你一直生活在故乡,没有远离故土的那份孤独,你的人生是不是就是另外一个样子,会不会或许就不去搞创作?
作者: 湖濱詩人楊平    时间: 2014-5-11 18:45
本帖最后由 湖濱詩人楊平 于 2014-5-12 09:18 编辑

1.

    孤独是我气质的一部分,所以是原生的。经过多年观察,可能也是一切从事艺文,
具创造性本质的灵魂主要元素。

    对日趋急促喧嚣的现代人言,凡与孤独相关的,几乎都成了生活中不可多得的小确幸。
像漫步、赏花、阅读、书写、通信、交友、恋爱、衣食住行,莫不如是。我们活着,却日趋急躁与麻木;
加上手机与网络的流通实在太方便,连与自己亲人对话的时间都少了很多。这种普世现象已让
有心的灵魂几乎个个都生出「远离故土」的疏离感,自觉如「异乡人」。在台北的视台北为异乡,
在北京上海西安的视所居住的地方为异乡,每每要到远离出国或失去后,方会珍惜怀念。

作者: 湖濱詩人楊平    时间: 2014-5-11 18:46
本帖最后由 湖濱詩人楊平 于 2014-5-12 09:18 编辑

2.

    我听不少人说现代人已失去了灵魂,也听一些诗人说今日诗人根本没有灵魂。这都同样令我难过。
我曾和许多诗人不断为此写诗、在网上留言呼吁,若此时是诗的盛世,我们的声音可能会更有力些。
    我的幸运是生在还有灵魂的年代,能让我怀着一份诗心,一颗像「小王子」那样的天真心走来,
并为了保持这份纯真,多少年来,我努力让自己活在都会边缘、红尘边缘。
    如今,我已在小小的台北湖滨住了四十年,虽没西湖那么美、洞庭太湖那么大、步步都充满了
历史感,我仍视为幸运的一部分。
    我的孤独,或会因不同的人生环境展开不一样风貌,一颗与生俱来的诗心,当不致有任何
改变。这点,我很确定。

作者: 李拜天    时间: 2014-5-11 18:49
作为台湾《创世纪》诗刊的主编,你对这本诗歌刊物是最有发言权的,你能谈谈这本诗歌刊物的详细情况么?她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诗歌刊物,她在台湾诗坛处于一个什么位置?还有很多诗人也很想知道,台湾诗歌刊物的一些情况,麻烦你能简单介绍下台湾诗歌刊物的一些历史和现状么?
作者: 湖濱詩人楊平    时间: 2014-5-11 18:50
本帖最后由 湖濱詩人楊平 于 2014-5-12 09:19 编辑

1.

    从1954创刊至今,《创世纪》近四十年来都可算台湾最有影响力的诗刊,
这当为不争的事实。
   十年前,受「文化局」继「云门舞集」后颁「文化贡献奖」,今秋满六十年,
也当名列「金氏世界」纪录的最长寿诗刊了。
    我很幸运,二十多年前由洛夫亲邀入社,有十多年都是最年轻的一员,也加入编辑,
亲身感受到《创世纪》的草莽气质与创造力,发光发热;也眼睁睁看到这份诗刊,为了拒绝
钙化而作的种种努力——虽然令人不舍,我想,这大概是任何一份刊物都无法避免的趋势,
只是有长有短,有快有慢。
    台湾诗刊的重要性与文化的起伏是一致的,只是在六七十年代,诗人是台湾文学乃至
文化界的领头羊。诗刊的精采和影响自然可见。

作者: 湖濱詩人楊平    时间: 2014-5-11 18:51
本帖最后由 湖濱詩人楊平 于 2014-5-12 09:20 编辑

2.

    八十年代随着「新世代」崛起,诗歌扩大进入新的领域,也是诗刊最缤纷火红的时期。
有一年,我记得很清楚,那一年就出了五十部诗刊。包括我曾主编的《新陆》与《双子星》。
可惜的是,随着影响日减,徐徐缩限于诗界本身。
    待计算机和网络渐渐而加速的出现,世纪末有了「网络诗人」一词,也意味着诗刊和
纸本刊物的落没。这时所谓的三大诗刊,《现代诗》和《蓝星》都终止了,较年轻的《秋水》
与《葡萄园》也在进入21世纪不久,各自结束了风华的身姿,只能让《创世纪》、《笠》、
《大海洋》、《台湾现代诗》等等寥寥几种领风骚了。
    可喜的是,近十年来,又有若干诗刊,像新旧诗体并存的《乾坤》,像年轻诗人发起的
《好烫》,还有若干大学的校园诗刊等等,无论长久多寡,每每能跳脱传统诗刊(面对这些
屡有创意的诗刊,昔日先锋如《创世纪》,也只能被归类为「传统」)的思维,走出自己的
风格道路。
    我虽不清楚大陆新诗刊如何?相信两岸都有这等令人亮眼的诗人与诗刊的传承与创新。
    大陆的《中国诗歌流派网》似乎是当今最具规模与代表性的网络诗刊吧?
    不久前,黄翔来电对我说,他很高兴获得《诗歌周刊》的奖。还为此对给他奖的诗人表示「担心」,
怕有后遗症,我想现在应该不致那样恐怖吧?  
    台湾至今还没有一个网络诗奖。


作者: 湖濱詩人楊平    时间: 2014-5-11 18:56
本帖最后由 湖濱詩人楊平 于 2014-5-12 09:21 编辑

1.

    请别这么形容我。太重了,我承受不起^^
    过去,连李敖有若干年都被年轻人遗忘,何况他人?浮名真的很虚幻。我对自己,
像毕加索那样,他一向认为自己是年轻画家,我也认为自己是年轻诗人,越老越沉的
年轻诗人^^
    但就像我在一篇访谈里看到的,有人问韩东,自1980以来,许多诗歌选本都必选他,
对这种现象,韩东很谦虚也很犀利的用一个词语概括:「贫乏」。我觉得用在两岸诗坛
或整个艺文界的交流倒更恰当。
    一如台湾诗坛普遍知道北岛顾城杨炼芒克严力舒婷与「朦胧诗」,却对当今影响更广的「
第三代」所知有限,认真关心的也少。同样的,台湾近世诗坛,固然是由六十年代,
至今已成大师级的若干诗人扎下根,必须感谢他们,历史也会记得他们;无独有偶的,
在七八十年代崛起、并曾和大陆「第三代」诗人一样风云的台湾「新世代」,如我马上
要介绍的那些诗人,包括英年早逝的林耀德等等,才是让现代诗更丰富更精采有
今天面目的主角。
    也因如此,多少年前,我便形容1949以后三四十年的台湾诗坛,或整个文学界兴盛
如汉末魏初的「建安」,那也是一个文学灿烂的时期。
    当然,无论是不是,最终都需要由历史来判断。快的话,当在这二三十年内见真章。
    在此,我非常愿意介绍优秀的台湾诗人与此间诗友分享。


作者: 湖濱詩人楊平    时间: 2014-5-11 18:57
本帖最后由 湖濱詩人楊平 于 2014-5-12 09:21 编辑

2.

    但我只能就一己之见,提供几位我所喜欢的台湾诗人。尽管台湾「新世代」诗人至少有几百人,
默默写诗的,据我的一位诗友阿镜表示,当年可能有成千上万人。而这几位在我眼中都是非常优秀,
其代表性与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此,我想跳过前行代诗人。他们都是大陆诗人眼中所熟知的,如刚仙逝未久的诗僧周梦蝶先生,
以及洛夫,痖弦,杨牧等等,我要介绍的是和我差不多年纪、跟我一起或早我几年崛起的杰出诗人。
    首先是杨泽与罗智成,他们都是1954的。20岁左右,还在念台大时就已出名,又写得好,
可算我们中间最早受到肯定的。
    杨泽的《蔷薇王国的诞生》、《彷佛在君父的城邦》,我个人十分喜爱,像痖弦的《深渊》,
被我视为经典,诗心饱满,文笔一流,抒情,独特,而现代;这也让我想起,杨泽赴美留学时,
传出放弃写诗的消息,我很难过,便去信关怀,也得到他的热诚响应;后来回来主编时报的「人间副刊」,
到前一两年自动退出,不知是否这个因素,他和痖弦都牺牲了自己数十年的创作光阴,真是可惜!
很希望这位当代「韩波」,能像爱诗的我们那般看重自己的诗,除了让大陆诗人也有机会一品,
更能重拾彩笔,我是这么深深盼望着。


作者: 李拜天    时间: 2014-5-11 18:59
我们知道你是台湾诗坛非常重要的诗人,我们还想知道台湾近些年来重要的诗人都有那些么?我指的是台湾诗人中你认为重要的诗人,而非目前大陆诗人眼中的台湾重要诗人,或者换个角度说,你认为台湾诗人中重要的诗人有那些,如有可能,请尽量简单介绍一个他们的创作或诗歌。
作者: 湖濱詩人楊平    时间: 2014-5-11 19:00
本帖最后由 湖濱詩人楊平 于 2014-5-12 09:22 编辑

3.

    罗智成则是一位风格独特的诗人,又会画能设计,一直令人侧目。今日台湾(听说)有若干年轻诗人
称他为「教皇」。这并非好事,我怀疑罗智成是否喜欢。但不论怎么说,他的作品都有一种特殊魅力,
能强烈到让喜欢的人崇拜。他著作不多不少,诗文都如此精彩。最具代表性的可能是《光之书》,
我很高兴自己拥有他的原版签名,哈,这可是连他自己也没有的版本。

    而最出名的女诗人当是夏宇。她的《备忘录》和席慕蓉的《七里香》,还有郑愁予的诗集,可能是
台湾最销的代表性诗集。她留法,外文底子相当好,有一点点三毛气质,其文字俏皮机智,风味独特,
后来出的几部诗集,如《腹语术》都相当前卫,设计也大胆。

作者: 湖濱詩人楊平    时间: 2014-5-11 19:00
本帖最后由 湖濱詩人楊平 于 2014-5-12 09:23 编辑

4.

    另有「三陈一苏」,苏绍连陈义芝陈黎陈克华,都是各有风格各领风骚,相信大陆诗友也不陌生。

    苏绍连较年长,可能比杨泽与罗智成更早出道,以散文诗见长,和已逝的诗人商禽都是
这种诗体的代表。

    陈义芝接痖弦主编「联副」,近年退休而后去大学任教,他的诗风抒情,有段时日,
与我的《空山灵雨》气质很接近。他的文字非常流畅美好,其素养可比杨泽,绝对是第一流的
抒情诗人。

    陈黎和林耀德与另一位(年轻)诗人(我一时想不起他的名字),可算八十年代前卫诗的
代表,完全可以改变「台湾诗人比较传统」这类的刻版印象。从后现代到各种实验体,当时
大家都写这类诗,是一股无人能置身于外的强烈风潮。我也写过。坚持到今天的只剩陈黎了。
写的最好的也当是他。印象中,他也和杨泽罗智成都是台大一个诗社的,像西安的徐江、伊沙、
侯马、一个宿舍出三个「桂冠诗人奖」诗人,都是可遇不可得的美丽机缘。

作者: 湖濱詩人楊平    时间: 2014-5-11 19:01
本帖最后由 湖濱詩人楊平 于 2014-5-12 09:23 编辑

5.

    而英年早逝的林耀德,可算台湾文坛的奇葩,什么文体都能写,十七八岁就崭露头角,得奖不计其数,
是像罗智成那样,身上有光环的那种诗人。著作四十部,编着六十部,逝后又出版了四五部,实在惊人;
而1996意外去逝时才34岁。至今观之,他的风格固然前卫抢眼,诗论和小说似乎更好。

    若还有一位如他这般早慧,也同样多产质优,得遍各种奖项的优秀诗人,则非陈克华莫属。他也是
第一位使用『屌』这一类禁忌字眼和题材的异类诗人。虽也写散文小说,但影响力主要在诗,就我的看法,
实在也写的比林要好。如今也被年轻人视为大师。

    另外还有「鸟人」刘克襄,虽与我同年,已是多产作家,从诗集到散文到其他,已有数十部著作,
常常出入田野,为各大报写专栏,是优秀诗人,亦是文化界名人。

    这些年承办「台北诗歌节」的鸿鸿,虽和杨泽那般有才,教书、搞小剧场、拍电影、和其他世俗上的
杂务,使他目前只出了两部优秀诗集,说来也很可惜。


作者: 湖濱詩人楊平    时间: 2014-5-11 19:02
本帖最后由 湖濱詩人楊平 于 2014-5-12 09:24 编辑

6.

    还有孙维民,只出了几部诗集,作品和他的为人一样,很少炫耀,迈出的每一步都很扎实,
是少数几位被推许肯定的中生代诗人。还有詹澈,他和向阳可称「诗界的黄春明」,写台湾诗的
代表,多年前一场多达十万人的农运抗争,就是由他推动主办的。

    年轻一代的我接触不多,一时只想到两位,一男一女,鲸向海与杨佳娴,都是七十年代后的
优秀诗人

    当然,台湾的优秀诗人不只这几位,我没提到的还有不少,
像杨渡与钟乔,罗叶与许悔之,沈志芳与林则良,纪小样(他可是多产诗人)与王广仁,女诗人如
零雨和颜艾琳,以及若干独来独往如奎泽石头等等等的诗人,但我只能提我眼前想到,较熟悉,
并且非常喜欢的这几位优秀诗人,从地缘看大半都集中在北部,你就可以知道我的忽略有多少了。

    我也知道,我提到的诗人中有些或不为大陆诗友认同,这很正常,也是好事。时间有限,
无论如何,「耶稣的给耶稣,西泽的给西泽」,把属于历史的就交给时间吧。



作者: 李拜天    时间: 2014-5-11 19:04
上面这位朋友,稍微等一会,等正式访谈结束,会专门给诗友们留提问时间,耐心等一会好么?
作者: 李拜天    时间: 2014-5-11 19:05
由于语言障碍,不同国家的诗歌是很难相互了解、认识和阅读的,这时需要借助翻译者来进行。我们虽然不存在语言障碍,但由于时空和地理障碍,这无形中给海峡两岸的诗歌交流造成了一定的障碍,这时翻译家就失去了用武之地,而承担这一中间环节的一少部分人所起的关键作用,无疑是重要的,希望杨先生以后,多把台湾的好诗歌介绍到大陆来,也好让大陆诗人对台湾诗歌有更多的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诗歌相互借鉴和学习,对于新诗的发展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基于同样的道理,台湾诗人眼中的大陆诗歌就目前来说,由于同样的障碍也是不全面的,虽不一定全面,但并不代表这种认识不具备价值和深度,有时候或许恰恰相反。我想问的是,你眼中的大陆诗歌是一个什么样子,有哪些诗人的诗歌是你看重的?你认为大陆诗歌和台湾诗歌存在着那些差异?
作者: 湖濱詩人楊平    时间: 2014-5-11 19:12
本帖最后由 湖濱詩人楊平 于 2014-5-12 09:25 编辑

1.

    你的问题都很重要,只是未免太大,像上一题,我虽介绍了一些诗人,但完全没有引介他们的诗作,
这样的介绍未免失之空洞。大陆的优秀诗人自然更多,我的片面之见可能用「挂一漏万」都不能形容,
所以实在无法回答。

    关于两岸诗歌的差异性,虽有二十年的阅读与编辑经验,我也只感受到若干皮毛。
    1990,我曾与洛夫同游大陆,十座城市,以见年轻诗人,也就是当时正掀起风云的「第三代」为主,
虽说不下数十位,各自具有代表性,但只是今日「盛世」的一部分。
    十年前,我应邀参加「两岸三地点烽火」,后来在民间诗人海上(一位可能大陆也不太熟悉的
优秀诗人)的陪同下,在四川大山里,除了见识到「彝族」的「火把节」,平生第一次的睡在「牛棚」,
并在海上的介绍下,见到了「彝族」诗人发星(一位大陆更不太熟悉的诗人),他那充满山民气魄、
实验文本的独特诗风,真是令我眼睛一亮。
    21世纪初,不久前才获「诗歌周刊」『致敬诗人』奖的诗人黄翔来台,他不仅被大陆诗友视为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启幕人」,就我所知,在国际诗坛上,从美日到欧洲,也被视为「中国现代诗歌的代表」,
一个诺奖级诗人,他那激情强烈的诗风,与个人魅力,让我或任何接触他的人都不能不感动!
    那年,我曾与友人开车带他去台湾漫游一圈,他的才华与赤子心固然令人印象深刻,在日月潭裸泳的一幕,
可说是很经典的镜头。

作者: 湖濱詩人楊平    时间: 2014-5-11 19:13
本帖最后由 湖濱詩人楊平 于 2014-5-12 09:26 编辑

2.

    单就黄翔、海上、发星这三位诗人而言,他们彼此就有相当大的差异。这种现象在认何优秀诗人
身上都是无法避免的。
    然而这等差异就今日看来,就像北京诗人不同于南方诗人,或西北诗人有别于关东诗人,
历史与地理上的差异本是两岸异同的最大因素,也因网络全球化的趋势而有所缩减。
    我个人在此提出一点,即是汉语在近百年来受西化影响下,所造成的不同程度上的区别,
若较具体的说,台湾的「国语」和标准京腔的不同,或许就是两岸诗风的差异所在,很微妙,却不本质。
有趣的是,我认识的几位国际级诗人,像日本的谷川俊太郎,澳大利亚的罗拔‧亚当森,欧洲的
许多知名汉学者,和若干旅美诗人作家等等,也都如此认为。
    包括我在内的台湾诗人在诗语言上,似较接近北京的部份诗人。当然北京诗人未必同意。
像海子,他若活到今天,应该会跳出来说NO。
    说到这里,我想强调,两岸诗风的差异并不重要,因为那是必然现象,当注意的是,两岸和大陆的
每个区域是否都能出现优秀的一流诗人?乃至大诗人?而国际和我们自己又怎么的看待或发掘
这等诗人?


作者: 李拜天    时间: 2014-5-11 19:18
从最近的相关报导中,我看到台湾地区现在正在实施一项台湾“诗的复兴”计划,请问你了解这个计划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计划?这项计划的实施,你认为能为台湾诗歌带来什么?在过去几十年中台湾是否经常有类似的诗歌复兴计划?新成立的“齐东诗社”又是一个什么性质的诗社?
作者: 湖濱詩人楊平    时间: 2014-5-11 19:18
李拜天 发表于 2014-5-11 18:59
我们知道你是台湾诗坛非常重要的诗人,我们还想知道台湾近些年来重要的诗人都有那些么?我指的是台湾诗人中 ...

抱歉,因我同時開兩三個網頁,意外出現這等回答先於問題的情況,大概也是網路世紀才有的超時空現象罷^^
作者: 李拜天    时间: 2014-5-11 19:21
本帖最后由 李拜天 于 2014-5-11 19:29 编辑
湖濱詩人楊平 发表于 2014-5-11 19:18
抱歉,因我同時開兩三個網頁,意外出現這等回答先於問題的情況,大概也是網路世紀才有的超時空現象罷^^


杨先生,没关系,等我整理的时候,再把超越的时空,扭转过来就是了 。母亲节又遇超时空,本就是很诗意的事情!
作者: 李拜天    时间: 2014-5-11 19:25
想提问的诗友请准备好了,为了能多回答几个朋友的问题,杨先生做了充分的准备,就是为了尽快做完正式的访谈,以便给朋友们多留点自由提问的时间!
作者: 李拜天    时间: 2014-5-11 19:26
最后一个问题之后,就进入自由交流环节,杨先生就开始,回答诗友们的提问!
作者: 湖濱詩人楊平    时间: 2014-5-11 19:28
李拜天 发表于 2014-5-11 19:21
杨先生,没关系,等我整理的时候,在吧超越的时空,扭转过来就是了 。母亲节又遇超时,本就是很诗意的事 ...

^^沒錯,呵呵^^
作者: 湖濱詩人楊平    时间: 2014-5-11 19:29
本帖最后由 湖濱詩人楊平 于 2014-5-12 09:27 编辑

    这是由台湾名作家,当今文化部长龙应台于今春,在台北一条老街,齐东街,一处老屋中成立「齐东诗社」,
说以此为「堡垒」,推动台湾「诗的复兴」(该是因这十几年来诗坛的沉闷感觉造成的印象,从这也可看出
两岸诗界由初步交流,尚未能深入便分歧了)。
    把「诗的复兴」根植于老街,听来可笑,实则是很了不起的计划起点。若我们想到北京的老胡同曾住过
多少名人,小小的西湖千年来经过多少诗人艺术家的品点吟哦,我们就可以了解龙的用心了。
    她同时提出「诗的复兴」三年计划,包括培育新秀诗人的「诗的蓓蕾奖」、鼓励诗人前往海外游历的
「台湾诗人流浪计划」,以及台湾诗歌节、翻译计划等。这些构想多半效仿欧洲,用心良好,也是过去她在
任北市文化局长时就有推动的,如成立「国际艺术村」、「台北诗歌节」等等,只是如今强调在「诗与诗人」
身上。
    我对作家龙应台佩服,对文化部长龙应台,虽然同样支持,对此只能观望。毕竟这是长效行的投资,
需要眼光、时间、与落实。她有眼光,上司也支持,可是两年后就换人了,是否昙花一现或被冷藏都很难说。
    若只是「三年计划」,除非碰上一个像林耀德的天才,短短三年便要开花结果,闭着眼想也知道是
不可能的。当然,也许里面另有奥妙。果真如此,便只是政客玩的噱头了。

作者: 李拜天    时间: 2014-5-11 19:30
现在进入自由提问环节 ,请朋友们踊跃提问诗歌相关的话题!
作者: 湖濱詩人楊平    时间: 2014-5-11 19:37
宫白云 发表于 2014-5-11 18:26
流派网微博已转发:
#诗歌报道#中国诗歌流派网《21世纪诗歌会客室》在线访谈台湾诗人杨平(今日18点-21点 ...

^^謝謝^^
作者: 宫白云    时间: 2014-5-11 19:37
杨老师好 ,全程跟读下来 。。非常精彩。。想请问杨老师两个问题
您对大陆的网络诗歌持什么样的看法?您主编的《创世纪》是否有意向刊登您认为好的大陆网络诗歌?
作者: 王法    时间: 2014-5-11 19:41
本帖最后由 王法 于 2014-5-11 19:52 编辑

请问杨先生您近期经常光临中国诗歌流派网,您对【中国诗歌流派网】的现状有什么感觉和评价?对网站的发展有什么建议?
作者: 湖濱詩人楊平    时间: 2014-5-11 19:46
本帖最后由 湖濱詩人楊平 于 2014-5-12 09:47 编辑
樵野 发表于 2014-5-11 19:35
请问杨先生,在台湾有没有“现代禅诗”这个说法?并请你谈谈禅与诗的关系等相关话题,谢谢!


自當年周夢蝶以禪入詩以來,就開始了,楊牧和我也寫過一些,
但要到洛夫寫「金龍禪寺」(這該已是八十年代罷,詳細日期也許南北兄比我更清楚^^),才又一次引起話題;
但限於詩人各自的氣質,「现代禅诗」雖時有人寫,但並未能像近年大陸這般形成氣候。


作者: 围围    时间: 2014-5-11 19:52
本帖最后由 围围 于 2014-5-11 19:53 编辑

杨老师好!一页一页读你了你的回答,很受教。我想提一个问题:
我认为:李白写出《坐看云起时》还是李白,你写出《独坐敬亭山》就不是李白。我的意思是:当今诗坛仍有一股欲与古代诗人靠拢、看齐的倾向。现代人应该写出比古人更新鲜、更丰富、更深邃的诗歌来。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置现代生活的复杂性于不顾,重复古人的小情调。我觉得,这很危险。不知我的认知对不对,望赐教。
作者: 王法    时间: 2014-5-11 19:53
您阅读过中国诗歌流派网执行主编韩庆成先生创建的网刊《诗歌周刊》和《诗日历》吗?您对它们有怎样的评价和建议?
作者: 湖濱詩人楊平    时间: 2014-5-11 19:59
本帖最后由 湖濱詩人楊平 于 2014-5-12 10:12 编辑
白希群 发表于 2014-5-11 19:36
杨平老师可以说是承前启后的一代,之前有余光中、洛夫、郑愁予、痖黙这些人,而在你们之后又涌现出了哪些年 ...


謝謝稱許。
但「承前启后」該從整個大陸的「第三代」與台灣「新世代」的角度去看,才算有歷史意義。
你的問題讓我很難回答,由於台灣很小,這十幾年又從BBS進入網路時代,一個詩人除非不投稿,不貼文,又寫得少,
是很難「不为人所知」的;這是這一代年輕詩人的幸運,但也因大量貼文的結果,
很容易被忽略,但這忽略,會隨著寫的多,貼的多,以及最重要的,寫的好,時間久了自然被人注意到。
悲哀的是,這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容易發表的時期,卻也是詩歌最受輕忽的時期,也許就因如此,這十多年來寫的人多,
冒出頭的少,也沒有足夠亮眼的作品讓人感受到一顆新星誕生,龍應台才會提出「詩的復興」罷。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4-5-11 20:13
一路读下来,杨老师辛苦了。李老师辛苦了。
作者: 杨士鹏    时间: 2014-5-11 20:14
杨先生,我想请教您老生常谈却又是很多诗人难以定位和把握的问题:“到底现在在诗界里,看到不同风格流派的诗歌作品,用一个诗人的眼光,如何去评价作品的好坏?或者说,让您去评价一首诗歌作品,您会拿什么样的角度去评诗,好诗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作者: 李拜天    时间: 2014-5-11 20:15
其实杨平先生更辛苦
作者: 湖濱詩人楊平    时间: 2014-5-11 20:16
本帖最后由 湖濱詩人楊平 于 2014-5-12 10:13 编辑
宫白云 发表于 2014-5-11 19:37
杨老师好 ,全程跟读下来 。。非常精彩。。想请问杨老师两个问题
您对大陆的网络诗歌持什么样的看法?您主 ...


我先回答您的第二个问题。早在五年前,我便推出过「网络诗歌专辑」,从两岸到海外都有,
约12页,这是我当初争取来的,
印象中,只刊出了4-6页,原因不少,其中一个理由是《创世纪》的来稿多到爆。
我很难过,也编不下去,后来便只挂个名。这十多年主要都是张默负责。《创世纪》没他的付出也停刊了。

「对大陆的网络诗歌持什么样的看法」也是个大问题。
我虽在「诗江湖」时便有加入,因为婚姻和顾家,中间断了几年,直到去年才因南京诗友黄兄来台,
到我家帮我注册「博客」
才算与大陆接线,因此真的认知有限,不敢回答。诚实的说,比台湾热烈多了,这当是好现象吧。

作者: 王法    时间: 2014-5-11 20:19
本帖最后由 王法 于 2014-5-11 20:40 编辑

十分欢迎杨先生经常光临中国诗歌流派网,并希望中国诗歌流派网能够成为【大陆】与【台湾】诗歌交流的窗口与平台。
作者: 魔约    时间: 2014-5-11 20:23
来学习一下
作者: 宫白云    时间: 2014-5-11 20:27
湖濱詩人楊平 发表于 2014-5-11 20:16
我先回答您的第二个问题。早在五年前,我便推出过「网络诗歌专辑」,从两岸到海外都有,约占12页,这是我 ...

谢谢杨老师解答。。问候辛苦。。
作者: 湖濱詩人楊平    时间: 2014-5-11 20:29
本帖最后由 湖濱詩人楊平 于 2014-5-12 09:44 编辑
王法 发表于 2014-5-11 19:41
请问杨先生您近期经常光临中国诗歌流派网,您对【中国诗歌流派网】的现状有什么感觉和评价?对网站的发展有 ...


我因拜天兄之邀得知并注册,时间虽短,简单感觉当是相当的感动,台湾是不可能有此气魄的诗歌网站,
所谓的有容乃大,只有容方可能形成风潮、撞击出优秀诗人。
我觉得,诗歌网站能做的,【中国诗歌流派网】十之八九都做了,当然随着发展与更多人加入,会有
更充实的内涵。
只初步觉得,和相关艺术的连结与推广似乎少了些,以后当可加强。
另外,自由贴稿当然是大气的表现,在诗论方面或可主动邀名家高人一起来,当对初学者与有心提升的
灵魂都有帮助。


作者: 黄土层    时间: 2014-5-11 20:36
来迟了,露个脸,祝李先生和杨先生交流圆满!
作者: 皿成千    时间: 2014-5-11 20:39
呵呵,学习了。
作者: 覃可    时间: 2014-5-11 20:41
各位老师好!来学习一下。想问杨老师一个问题:您是如何看待古体诗与新诗同时存在的现象?谢谢!
作者: 湖濱詩人楊平    时间: 2014-5-11 20:43
本帖最后由 湖濱詩人楊平 于 2014-5-12 10:14 编辑
杨士鹏 发表于 2014-5-11 20:14
杨先生,我想请教您老生常谈却又是很多诗人难以定位和把握的问题:“到底现在在诗界里,看到不同风格流派的 ...


我非学者,只能以诗人的眼光回答,也即是,不同风格流派的诗歌作品,自有喜欢或不喜欢此一流派的诗人认定。
所谓的见仁见智本就是很主观的。像中国历来有人争论李杜谁是第一名诗人便是一例。
我接触,阅读,书写,表面上逾四十年了,虽大多数情况下对一首诗看一遍甚至一眼就可以主观的认为优劣,
其实真的未必。
换言之,同样一首诗,隔上三五年,你或就会有不同高低的看法。
若硬要说一个,也有,我认为一首及格的诗至少应该是有六十分文字素养或文学程度。
当然,这也等于白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及格标准,或文字素养或文学程度上的
认知。
我知道这个答复让你失望。其实,我也很失望。就像男女的婚姻,只有适不适,没有好坏对错。


作者: 湖濱詩人楊平    时间: 2014-5-11 20:44
王法 发表于 2014-5-11 20:19
十分欢迎杨先生经常光临中国诗歌流派网,并希望中国诗歌流派网能够成为【大陆】与【台湾】诗歌交流的窗口与 ...

我很願盡一己之力。
作者: 李拜天    时间: 2014-5-11 20:48
杨先生,一定累坏了,今天的访谈整点将准时结束,就不在延长时间了哈!没有交流完的以后再慢慢交流!
作者: 王法    时间: 2014-5-11 20:52
本帖最后由 王法 于 2014-5-11 20:55 编辑
湖濱詩人楊平 发表于 2014-5-11 20:44
我很願盡一己之力。


欣慰并感谢!先生为此的努力和奉献,必将会载入汉语诗歌史册。
作者: 李拜天    时间: 2014-5-11 20:54
今天忍着牙痛做这个访谈,但我很欣慰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4-5-11 20:54
杨老师打了这么多字,一定累坏了。要好好休息了,祝晚安。
作者: 王法    时间: 2014-5-11 20:55
李拜天 发表于 2014-5-11 20:54
今天忍着牙痛做这个访谈,但我很欣慰

拜天兄弟辛苦。十分感谢!
作者: 李拜天    时间: 2014-5-11 20:57
没有回答完的问题,以后再和杨平先生交流,今天只是两岸诗歌交流的序曲,我相信今后海峡两岸的诗歌交流更深入,更精彩!
作者: 湖濱詩人楊平    时间: 2014-5-11 21:00
本帖最后由 湖濱詩人楊平 于 2014-5-12 09:49 编辑
覃可 发表于 2014-5-11 20:41
各位老师好!来学习一下。想问杨老师一个问题:您是如何看待古体诗与新诗同时存在的现象?谢谢!


从千年历史的角度去看,这很平常,甚至,在许多时代都是好事。
一方面并存,一方面淘汰。这是自然现象。
像盛唐律诗走下坡后,到了宋朝,因为有苏东坡辛弃疾等等新诗人(词人)的出现,为汉语诗又开辟出
一条宽阔道路。
这也意味着,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声音自己的风格和姿态,当年,陈寅恪父亲陈三立被称为「最后一位古体诗人」,
难道没有名?难道没有好诗?如今还有几人在乎呢?
这也许是他个人的悲哀,却是历史的选择,谁也无能为力的。

作者: 李拜天    时间: 2014-5-11 21:00
三个小时下来,杨平先生想必已经累坏了,今天的访谈到此正式结束。非常感谢杨平先生,感谢所有关注关心和支持的热心诗歌热爱诗歌的朋友!今天的访谈圆满结束!
作者: 湖濱詩人楊平    时间: 2014-5-11 21:01
好的,大家都辛苦了^^謝謝,再敘^^
作者: 湖濱詩人楊平    时间: 2014-5-11 21:03
本帖最后由 湖濱詩人楊平 于 2014-5-12 10:27 编辑

最早有位詩友問:
<杨老师你好,诗歌由语言构成,请你谈谈诗歌的语感问题,谢谢!>

我已簡答了:

诗歌由语言构成,同時通過視覺和聽覺觸及到靈魂,所以是一個既簡單又複雜的化學現象。
我个人很重视诗歌的音乐性,这包括字的平仄,句的长短,和段落之间的气息吞吐与快慢流动的
节奏感。
就我對「语感」的理解,當是偏重「聽覺」這部份,我很高興你亦重視這點。我自己是每寫出一首詩,
一定會唸上幾遍,
感受音韻是否協調舒服,若真的遇上一些同是(比方都是仄音)的險及狀況,我會盡量避免,除非這就是
詩裡所需要的。
所以詩的流暢感與音韻協合,一如古詩人的「推敲」,也即是我對「语感」的追求與要求。


作者: 湖濱詩人楊平    时间: 2014-5-11 21:04
王法 发表于 2014-5-11 20:52
欣慰并感谢!先生为此的努力和奉献,必将会载入汉语诗歌史册。

^^謝謝^^
作者: 湖濱詩人楊平    时间: 2014-5-11 21:05
梁树春 发表于 2014-5-11 20:54
杨老师打了这么多字,一定累坏了。要好好休息了,祝晚安。

^^晚安^^
作者: 宫白云    时间: 2014-5-11 21:07
杨老师  晚安!
作者: 覃可    时间: 2014-5-11 21:07
湖濱詩人楊平 发表于 2014-5-11 21:00
从千年历史的角度去看,这很平常,甚至,在许多时代都是好事。
一方面并存,一方面淘汰。这是自然现象。 ...

辛苦杨老师了!谢谢!
作者: 林下清风    时间: 2014-5-11 21:09
进来看看,,
作者: 肖振中    时间: 2014-5-11 21:09
湖濱詩人楊平 发表于 2014-5-11 20:29
我因拜天兄之邀得知并注册,时间虽短,简单感觉当是相当的感动,台湾是不可能有此气魄的诗歌网站,所谓的 ...

这个建议很好。问好杨先生!
作者: 张恩浩    时间: 2014-5-11 21:10
向杨平先生问好并致敬!
作者: 湖濱詩人楊平    时间: 2014-5-11 21:14
李拜天 发表于 2014-5-11 19:21
杨先生,没关系,等我整理的时候,再把超越的时空,扭转过来就是了 。母亲节又遇超时空,本就是很诗意 ...

好^^那就麻煩你了^^晚安
作者: 肖振中    时间: 2014-5-11 21:16
湖濱詩人楊平 发表于 2014-5-11 21:14
好^^那就麻煩你了^^晚安

晚安,杨先生!
作者: admin    时间: 2014-5-11 21:17
感谢杨平先生的精彩回答,感谢会员的热情参与!
作者: 明月清风    时间: 2014-5-11 21:17
先生好好休息,辛苦了。
作者: 中国病人    时间: 2014-5-11 21:22
呵呵,支持!
作者: 杨士鹏    时间: 2014-5-11 21:24
湖濱詩人楊平 发表于 2014-5-11 20:43
我非学者,只能以诗人的眼光回答,也即是,不同风格流派的诗歌作品,自有喜欢或不喜欢此一流派的诗人认定 ...

您的答复十分恰当,我完全能够接受,其实这也是很多诗歌朋友想问而不好意启口的问题。很多人害怕问是因为觉得降低了自己诗歌写作创作的素养,而我认为,这正是我们作为诗者入门就应该知道并了然于胸的铁律。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