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发现》第32期:我是阿色诗歌研讨会 [打印本页]

作者: 韩庆成    时间: 2017-6-13 14:14
标题: 《发现》第32期:我是阿色诗歌研讨会
《发现》1703(总第32期):我是阿色诗歌研讨会主持人结语

民国情结与乡土地标
——简评我是阿色的诗


  民国情结,越来越多地出现于新世纪以后的当代诗歌中。就一位诗人而言,写民国的诗一般不会很多,像我是阿色这样来流派网半年的时间里就写出几十首,是个特例。当然,我是阿色并不是一位以量取胜的诗人(诗人往往也无法以量取胜),通观他的这些民国情结诗作,通过不同场景、不同角色、不同事件的冷静叙述,再现了一幅晚清-民国-当下的蒙太奇式画卷,并以这种超时空的对比穿越,意图唤醒读者某根神经的应有颤动。
  既然是民国情结,就有必要探究这种情结的诱因:为什么在物质较为发达的今天,一些诗人(包括知识分子)会回想民国,怀念民国?仅仅是如某篇文章中说的“乡愁般缅怀”吗?仅仅如常见的民国题材诗歌表现的那样是对一去不返的农耕文明的怀念吗?我看未必。更重要的因素,似乎应从被正统教科书遮蔽、歪曲的一面来寻找,或许正是这被遮蔽、歪曲的一面,以及这种遮蔽、歪曲行为本身,唤醒了诗人的神经律动而令诗人不能自已。
  有部民国专题片《先生》说到了痛处:“如果说民国是最近的春秋,先生犹如华夏的背影,渐行渐远。”蔡元培、胡适、晏阳初、梁漱溟、陈寅恪……伴随先生们离去的不是如雷贯耳的名字,而是一种“渐行渐远”的精神。
  有人这样总结民国和新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北洋时期:尊重,觉醒,骨气,生活优裕;抗战前期:尊重,优抚,学术成就;抗战时期:尊重,困苦,艰苦卓绝,大师辈出;新中国时期(49年—76年):打击,灭绝人性,思想禁锢,无人格,无骨气。由此得出结论:民国时期是知识分子的黄金时代。
  有人感叹说,民国可以随便办报纸、办杂志、办出版社,想发表什么就发表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有人对“万恶的旧社会原来这个样”“大吃一惊”:民国时期的工人工资比今天高多了,武汉的纺织女工一月30多块大洋,高于当时上海市警察局巡长和卫生局科长的月薪。一个农民工的年薪可以在汉口买一亩地。
  还有一些人不懈地在为旧社会的地主翻案,从方方的《软埋》,到秦晖的《暴力土改的实质是逼农民纳“投名状”》,再到我是阿色的《要么说地主可恨》——起初我以为是声讨地主的,看完才知道原来是在赞美地主,这是需要一点勇气的:
  满地的甜瓜 黄瓜 西红柿  茄子
  父亲眼巴巴地看着
  舔嘴唇  咽口水

  爷爷是这里的长工
  低头干活
  不说话

  父亲起一个大早起
  走了十多里的河滩路
  看来
  只能饿着肚子原路返回了

  那片瓜田越来越远
  父亲
  听到身后有人叫他

  要么说地主可恨
  地主擓着竹篮追上来
  喘着粗气
  孩子  那么多人在跟前
  我能让你吃吗

  而正统教科书中的地主完全不是这样,他们几乎都十恶不赦,所以他们的后代在新社会受到《低保户》中描叙的不公正待遇也就理所当然:
  哑巴跟了石头叔后
  村委会
  取消了他的低保户资格

  对于这样的决策
  大多数的村民态度一致
  饱暖思淫欲呀

  石头的爷爷
  成份高
  当过地主


  如果仅仅是为地主翻案,我是阿色诗歌的民国情结就会太过狭窄。我所看到的,是他的诗在一个更为宏大、深刻的背景上,表现了一位诗人冷静的思考和淡淡的忧伤。无论是通过小人物表现大题材的《历史的天空》、《民国》,还是把大事件融入小场景的《中药铺之1908》、《镜像》,乃至表现日常情色生活的《浮尘记》、《花船》,等等,都贯穿着这种民国情结的思考和忧伤。这是我是阿色诗歌区别于一般民国题材诗歌的魅力所在。
  如《历史的天空》中“穿补服的前清官员/训斥完下跪的农夫/刚刚/解散一群面无表情的人”所写的封建性和奴性之未变,《民国》中“洺河滩的牛没有变调/苦荬菜吃起来/依旧是宣统二年的味道”所写的生产/社会秩序之未变;《中药铺之1908》中“进进出出的病人/垂首 神情淡漠/带来大街上的雪花/夹走一包一包疗效未明的期冀//皇帝死了 要变天了”所写的朝代之变,《镜像》中“她和它们 玩蹄印 抓阄儿/互换羽毛/嘲笑晚清的皇帝”所写的民心之变,这种似变未变、未变有变的微妙情景,正是晚清变民国最初时分的社会境况,这是有别于民国变共和国的残酷和血腥的一种平和境况,这也是我把《隆裕皇后》放在韩选第一首的原因——
  民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月
  孙文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
  民国成立后的第二个月
  清帝的退位诏书昭告天下

  之前之后的事儿
  不消细说
  这位满族的皇室女子
  能记住就把她记住

  隆裕皇后称为隆裕太后似乎更准确些,这个昔日的皇后无所作为,当太后以后也只有这么一件事被诗人“记住”。但历史往往就这么“偏心”,有人一辈子处心积虑要做伟人而不得,有人只做一件事就已名垂青史,隆裕正是以她关键时刻顺应民心、敢于放弃的决绝,以她不陷生民于水火的大悲悯而被“记住”。在我看来,她比那些个加冕或自诩的“民国之父”,要宽厚得多,仁慈得多,也伟大得多。因为有她,民国以及由“先生”们所代表的对自由、民主、科学、包容的不懈追求得以提前到来,人们得以提前感受到“唯理想至老不灭……在波澜壮阔的文化民国、烽火连天的战乱守拙、大江大海的南渡北归里,他们宛如灯塔,各自照亮一方山河”的大家风采。

  在韩选56首诗中,我是阿色以“洺河滩”为地标的乡土诗是另一个主题。从民国之后的洺河滩上,我看到更多人为的苦难在这个一以贯之的乡土地标发生。在作者常常使用的历史穿越、比对中,不少作品有着或明或暗的民国情结底色。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作品与前述作品有着相似的忧伤、悲悯情怀和个性化思考,通过不动声色的冷静叙述,自然而然地流泻出来,这使得我是阿色诗歌拥有了自己独特的标签。

2017年8月26日于合肥


(, 下载次数: 13)
【我是阿色,本名郭红炉,男,1978年生,河北邢台人。2016年12月20日注册中国诗歌流派网,现为注册会员。从小写诗,作品散见网络。诗观:简单就好。】

注:《发现》:一个诗人的网络研讨会,可评诗人的一首诗或多首诗,也可对诗人作品作整体性评论。应征评论请发到中国诗歌流派网论坛诗歌评论栏目。

《发现》特约评论员(按拼音排序):

方文竹(批评家、《宣城日报》主任编辑)
高亚斌(批评家、兰州交通大学教授、文学博士)
王士强(批评家、天津社科院副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博士后)
吴投文(批评家、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
杨四平(批评家、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无为(批评家、赤峰学院文学院教授)
赵金钟(批评家、岭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
赵目珍(批评家、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
庄伟杰(批评家、《语言与文化研究》主编、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后)

《发现》评论员(按拼音排序):

敖华、宫白云、黄土层、梦的门、气化散人。



韩选我是阿色诗

(56首)


隆裕皇后

民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月
孙文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
民国成立后的第二个月
清帝的退位诏书昭告天下

之前之后的事儿
不消细说
这位满族的皇室女子
能记住就把她记住


历史的天空

长工老林
在洺河滩上行走
细长的小辫子
昨日剃头时 刚刚洗过
一道疤痕
看起来十分显眼

前方大路 通往县城
老县城 望齐门

穿补服的前清官员
训斥完下跪的农夫
刚刚
解散一群面无表情的人


民国

洺河滩的牛没有变调
苦荬菜吃起来
依旧是宣统二年的味道 

长工老林
看云识天气 
辨认一场春雨

春雨真的下了起来
老林拴好牛
低头铡起了草料


中药铺之1908

柴胡 三七 熟地黄
四两 五钱 一分

摆弄戥子的小伙计
扯下一张麻头纸
熟练地包药 捆扎
掌柜拨动算珠 合计银两

半眯着眼的坐堂老中医
继续把脉 捻胡须
开写方子

进进出出的病人
垂首 神情淡漠
带来大街上的雪花
夹走一包一包疗效未明的期冀

皇帝死了 要变天了


一级棉

距离京畿一百里 缴纳带藁秸的谷物
距离京畿二百里 缴纳禾穗
距离京畿三百里 缴纳去掉藁芒的禾穗

距离京畿九百里
父亲拉着板车 
我们一起去毗邻的县城卖棉花

水分测定仪的钢钎子
插在棉包上面  
发不出一丝声响

解开棉包
一朵朵棉花 洁白 柔软
被母亲摘得很干净

一级棉
旁边拿本子登记的小伙子
催着我们到前面过磅

秋天的棉站 阳光明亮
一些不甘心的农民 
箍着白手巾 凉晒自家棉花内汗水的盐味
像山海经里的狌狌一样
肩膀微驼
投来羡慕的目光


寻人启示

持续一周的雨水 让洺河滩的村庄
由翠绿转变成了灰黑
浸泡为烂泥的那条小路
多年前
是谁 拽断树杈 失足跌落
早已说不清了

混浊的洪水 卷起庄稼 野草 牛羊
一堆堆白沫子
打圈圈

地址不详 面容不详
身份 职业 家里的谷粮皆无考据
它来自一座叫做窦王墓山头的乌云

乌云下 唐代的净峪寺
化完缘的老和尚
手持钵盂 拾级而上
这些
他们隐隐知道


只如初见

繁华的夜色
渐渐洗去它的水温
我喜欢等到钟楼
零点的钟声敲响

一大队人马
踩上白日里抛下的果皮 纸片
向城外驶去

柔软的春风推开城门
你背你的包袱
我背我的包袱
苣荬菜的叶子 互生 味道微苦


镜像

解开斜襟的布纽扣
她有一块让人惊羡的雪地
纯粹的红与黑

兔子 麻雀 懵懂的傻狍子
冷寂的白桦林
住着更凶的雕鹗 更美的天鹅

她和它们 玩蹄印 抓阄儿
互换羽毛
嘲笑晚清的皇帝

她打好了两个烟泡子
侍奉对面的军爷
烟雾缭绕 弥漫自己的头发

除了一句 走好 常来呀
竹帘垂下
没有多余的气力


浮尘记

杨絮飘飘
哭了一夜的青楼女子
变换了自己的发式
走下楼来

透亮的露水 搭着草叶
没有记住面容的男子
早已骑马远去

现在
我们来看她藏匿于裙下的双脚
一点点搬动
五月的阳光

一些杨絮 迈入我的店门
店门外
种着一棵快要红了的桑椹


第三者

朝廷派出的点校大员 不会认真
趁这空当
我们席地而坐 聊一聊

节节草 瞅着捡粪的老人
那里 会抹出一条泥土拥挤的房子
你吸烟 把烟灰弹于我的脚边

我有许多兵 构木叶算上
你的烟灰也得算上 
饷银一纹都不能少

握着蜡笔的小女孩 画妈妈
白纸已到了边沿
她催我们起来


面相

江湖路远
木箱内的斧凿 用完了一身的技艺
在前方的岔道等他

少点什么呢
手持莲花的菩萨 无法言语
黑夜来临

一堆退下的碎石片
蹲在庙宇旁边的杂草丛中

它们和他们
都在看山风吹起 酸枣树摇晃

天空的星星
排列出一粒粒发光的盲文


广韵

走在雨中 大雨点砸向小雨点
城门大开
牵牛的农夫 路过一片榆树林
卖菜的女人 挑起担子
算命的手指 已合了天象

更多的雨水 
汇集在下水道的井口

小舢板驶出
一个叫做毕昇的宋朝男人
着布衣 撑翠竹
豢养一大群体内的鸬鹚

鸬鹚扑棱着翅膀
天快要黑了

雨水拐入前面的斜街
躲在屋檐下冷眼旁观的性病广告
让我们又有了
呆在一起的机会


长镜头

陌生的男人
从市场带回瓮菜 彩椒 莴苣
蓝色的天然气
蒸煮着泰国香米细长的嘴角

你抱紧他 用力地做爱
面无表情
或者情欲汹涌

这让我想起一张地图上的一条河
河岸上 手握重兵的将军
一马当先

他身后的士兵和南唐
都需要忘记


大名刺

史书里不会描述 
胡须微微冒出的男子
吃完粟饭 盐菜
母亲送他去远征

史书记载
霍去病 好骑射
饮马翰海 封狼居胥

长安一片月
长安一片雪

一只天牛飞来
我数了数它身上的斑点


杜鹃

麦穗青绿
迎来天空的一缕晨曦
东家吩咐
把溺桶挑去浇了村边的桃林
桃花已谢
小桃子带毛
挠出他的好心情

他在桃林间
又打了一趟家传的梅花拳
梅花拳亦称梅花桩
人如梅花桩如风

风停了
他用短褂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
洺河滩
传来布谷鸟的叫声

布谷鸟
来得正好
他想他的庚子拳乱
我想一想
他身后的空溺桶和鸟鸣


花船

花船里
她摆弄着姐姐的胭脂
系红头绳的月亮
拴在岸上

她的姐姐
跟着胡家的灯笼
跨过青石拱桥
紧走几步

从散发着紫薇香气的侧门
进入胡老爷的院墙


逛市场

出院后
我跟着父亲去逛市场

从服装市场 逛到了菜市场
从菜市场 又来到了农具杂货一条街
县城的变化真大呀

其实
父亲什么也不买

他就想像小时候一样
揣一把卖掉柿子的零钱
骄傲地带着我


一只蚂蚁

一只蚂蚁
会去找另一只蚂蚁

一只蚂蚁
会生下一只新的蚂蚁


一群蚂蚁来了

它们在椿树底下
筑巢  觅食  成长  学艺
吹笙  问鼎  厮杀  呐喊
然后死去

一只蚂蚁会哭完自己的眼泪
一只蚂蚁
会有一个小小的坟丘

风沙之中
高高的椿树  开花  落叶
各自的悲伤
不容许你看到


坐下来听草色渐长

嘘  它不说话  我也不要出声吧
前方的构树
还没做好衣服

冬青攥一把绿念珠
樱花弹一下尖细的指甲

前排打头的女贞树
何时
把去年的黑果子丢了

春天真好
阳光暖暖  流浪的阿末哥哥
捡起地上的烟头
躲在假山的一侧  幸福地吸着

假山有字  上善若水
水中有人
走来又走去

一只啄木鸟  它看看我
飞到远处的枣树上


春天的早晨

风吹了一夜
一夜之间  柳条绿了
打扫巷子的婆婆
扫帚和她
都显得那么干净

剩下的 没有被刮走的草屑
抱着旧砖缝
安静地听着院子内
木窗格
发出一道道男人的鼾声

长年在外跑车的男人
半夜回家
胡子拉碴
沉睡在妻儿身边

春天的早晨
风继续吹
一扇门打开了
一个女子
尚未整理好她松垮的发鬓


我愿他们都是笼中鸟

我的曾祖母
一九六零年逃荒
从村口的大槐树下出发
一手拉着我的爷爷  一手拉着我的二爷
去过山西运城

山西运城有亲戚
到现在
都不知道是什么亲戚

之后一直到死
再也没有离开过故乡

故乡靠着洺河
从前的岁月十年九淹
只有高梁
能在秋天的水里冒出头

她的大儿子
也就是我的爷爷
能坐着面簸箩划水过去
然后
打枪为号报平安

枪响了
一只麻雀飞起来
又一只麻雀飞起来
一群麻雀飞起来了

我愿他们都是笼中鸟
无需飞过
头顶上的天空


河漫滩的春天

放蜂人走后
没有回来

那些枣树枣花
只能等着
跛足的  瞎眼的  落水的  飞不动的蜜蜂
渐次被远方退还

羊过篱门
草色疯长
这还是河漫滩的春天


富农

收豆子的人来了  父亲执意要剩下半袋青豆
收棉花的人来了  父亲同样执意要剩下半袋籽棉
母亲不解
为了凑够我来年的学费
与父亲争吵的声音
隔两趟街都能听到

我的父亲  一个自幼失怙  目不识丁的农民
每逢年关
总爱站在公社的墙根
揣手 跺脚  抽着一两毛钱的旱烟
等远方求学的孩子回家

拨亮油灯
他坚持这样告诉我过去的一年
除了你的学费
家里还剩下半袋青豆
半袋籽棉


低保户

哑巴跟了石头叔后
村委会
取消了他的低保户资格

对于这样的决策
大多数的村民态度一致
饱暖思淫欲呀

石头的爷爷
成份高
当过地主


要么说地主可恨

满地的甜瓜 黄瓜 西红柿  茄子
父亲眼巴巴地看着
舔嘴唇  咽口水

爷爷是这里的长工
低头干活
不说话

父亲起一个大早起
走了十多里的河滩路
看来
只能饿着肚子原路返回了

那片瓜田越来越远
父亲
听到身后有人叫他

要么说地主可恨
地主擓着竹篮追上来
喘着粗气
孩子  那么多人在跟前
我能让你吃吗


杀鸟

杀鸟 剖开鸟的嗉子
顽皮的少年
距离羽毛和伤口很近
这些不用怕

大人的刀子 砍树 砍麦子
也砍这片饥饿的天空
奶奶
用针尖缝补夜色
我拽着细细的线头
怯怯地问

白雪茫茫的洺河滩
那只鸟 要飞多远的路
才能攒下
薄薄的肉身 一小撮草籽
和几颗发霉的谷粒


竹蜻蜓

竹蜻蜓飞起
粉嫩的木槿花
看到你斑白的头顶 两个旋儿

你说 这得再买一张脸皮
才能回去

小枣树 乱坟岗
纷纷前来发言的磷火
过了这个村
就是洺河滩了

63年水淹 65年大旱 66年的春天
瑞三月 来了电
来了电 灯头可以朝下

看累了的孩子
从人群中跑出
在长满紫荆槐的大坑边
捉住那只
假扮蜜蜂哼叫的竹蜻蜓


就叫秋蝉

枣树的绿阴下
有人把草帽盖在脸上
枕着一把干麦草睡觉

田地里的玉米拔节
瓜果藤蔓儿疯长

这样的时刻
你说 爱还是不爱呢
这时的蝉叫
你说 信还是不信呢

枝子的奶奶 缝制自己的寿衣
大蓟 小蓟
都藏有一枚枚白睫毛的邮票


米汤

我一遍遍重复一件事儿
一个小地桌
一群孩子

外婆给这个舀一碗米汤 给那个舀一碗米汤
剩下的一碗
米粒肯定最少 往往都放凉了

外婆唤我过来
凉了的米汤表层 一吹 能起一个泡儿
这样的游戏
我们玩了好多年

米汤泡破了
露出碗底的米粒 一粒粒拨给我吃

我像水爬虫一样
爬过浮萍轻微的夏天

堂屋的床上
外婆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
她就要死了


我的宗教

北风吹 雨要来了
悬铃木 一把一把撒它的绒毛

再过几日 就到芒种了
这时的雨 显得多余
大风 更是一种灾难

我打电话 催促乡下帮人修剪树枝的父亲
赶快回家

父亲不信鬼神
我也不信

我们两个人 在不同的地点
着不同的衣服和眼神
同时
为一地金黄的麦子祈祷


知了

二爷用火石打火机点烟
门洞内
除了我俩 没有其他人

二爷的猎物重新跑回洺河滩
猎枪早已被政府收走

我望着天空的雨落在槐树上
落在榆树上
粗糙的树皮
保留雨水走过的沟槽

知了就粘在那条悲伤的雨线
我说出来
你不会看到


我们要做听话的孩子

河水来了 又去
剩下这段满是蜂窝和裂缝的村庄

雨水来了 又去
草籽发芽 树木生长

洺河滩上 每一个塑造成形的生灵
都在明亮的阳光下
辛勤劳作
延长着水的流向

他们垂头 感恩 一年又一年
同身边的阳光和麦芒
小心周旋

一直到 薄薄的眼皮
再也撑不过月明星稀的夜色
才让它
才让这一滴掺入盐粒和骨粉的水
顺着脸颊的沟壑
缓慢地向你的手指流去

我们要做听话的孩子
忍住悲伤
去更远 更远的地方


草木纪

田野里的杂草挂满了小纸条
她找到一棵绿枣树
系上自己的影子
没时间多想

她把麦穗 棉桃 白菜 飞着的麻雀
乱跳的蚂蚱
一古脑地装进麻袋

低低的狗吠 从杂草的根部传来
她慌了
忘记影子的人 练出独特的逃命方式

如果没有一路追踪的月色
截获的各种赃物 依稀可寻
我的曾祖母
你要我到哪个衙门口去找你


洗衣盆

我的二爷 骂我的太奶奶
洗衣盆 揉面盆 你的眼瞎了

没有表 午时几刻 不知道
太奶奶的眼睫毛 奇怪 向里长

高出房顶的槐树 开白花
她的眼睛真的瞎了


手绢

六岁 外婆家 你哭
你的手就是你的手绢

十六岁 洺河岸 你哭
你的手就是你的手绢

二十六岁 婆婆家 你哭
你抱着我哭

母亲  你终于有一个
可以接住眼泪的手绢了




母亲拿着半个馒头 
馒头上抹一块新买来的酱
去追她沙土中打滚的孙子

“娘,这样不好。”
我的母亲 腾出一只手
用力搓了一下围裙

“你奶奶在的时候,我也这样说她。”


水仙花

村子里的乌鸦
抓着没有发芽的香椿树
压低嗓音
轻咯一段儿牙签般的瘦舌头

大人在灶间喝酒 
地桌上 咸黄豆和炒鸡蛋
已经摆好

我认得酒的名字叫做水仙花
这样的午后
花谢了 
伯伯们也都喝醉了


通脚睡

剪一个灯花 扎一个草铺
你就能再次
抱住我的脚安然入睡

冬天的夜晚  往往都很长
你要几次起来喂马
观看石槽里一盏盏小星星

那些小星星  没有靴子
也没有外公
它们走不动了

它们都冻坏了脚


我把秘密说出来

月亮从吊兰 跳到了脸盆里
水清清
男人没有回来

下午 他赶着羊群
去吃洺河滩另一侧的白云
她伸出手

月亮碎了
那么安静的一张脸
她不习惯


初恋

风和白沙子
置换了洺河里的流水
这是哪一年的事

老人们 捡柴
把晒干的贝壳装入口袋

圈儿 七子 我们三个人
睡在一起
探探头
院子里的树叶咬完耳朵

现在都落了


修复术

外婆站在杌子上
转动灯泡
烧断了的钨丝
重新搭在一起
房间里
又能亮一些日子

这样的动作
反复上演
直到年迈的灯泡
再也看不清
外婆的眼睛


纸钱

洺河滩上的一座孤坟
许多年
不见有人前来祭拜了

每逢清明 十月一
一些心眼好的纸钱
烧完了

一些纸灰
从远处随风飘来


粮食

一只蝉蜕在树上
观看一群蚂蚁  分食  拖拽一具蝉的尸体

除此  洺河滩的深秋
几乎再无大事可表

寒风吹起
细雨飘摇
一层一层的夜色逼近这片树林

一只蝉蜕掉下来
一枚树叶覆盖上去

一枚枚树叶飘落
可以让我们摸清更深的走向

误入歧途的枯树枝
其实
提前被夏天的蝉鸣警告过

白雪在后
夏天还会重来
不是结局的结局
需要有人余下一些气力

那些蚂蚁
已早早攒够了应对的粮食




我看到它 也看到它
躺在两块砧板上
摇尾  摇出最后的哑语

前五分钟
我和儿子  还在市场的西侧转悠
晚霞美丽
买了青椒 香菜

不远处
一棵樱花树 细细的鼻息
快要捏不住一头的骨朵儿了

它和它
游动在大铁盒里
它吐泡泡  
它碰碰它的嘴


简笔画

老法得了飞蚊症 看谁都要愣一会儿
年轻时给人当长工
扛麻袋 驼背 楔状齿
爱叨着一根树枝
靠在墙脚晒暖

这些不足以代表老法
村中另有传说
传说老法还是小法的时候
半夜爬寡妇的墙头
并且曾经与外来唱戏的女子滚过草丛

传说总归传说
老法能打土枪倒是真的
九十年代政府收缴
他交出两把 私藏了一把
这件事儿
只有我知道

老法给我讲古
小日本的炮楼就在邻村的边上
挑水给伪军洒了一地
河底里跑
子弹背后飞 狗日的

老法有病 病了好多年
突然死了
村里出面 
把他葬在洺河滩
一口杨木薄棺 
一棵小柳树

颅骨复原术
对于老法是多余的
他生前没有多大的功劳
也没有多大的罪恶

村里的几道炊烟
他要看
可以看到


骆驼

麦田里有一个农家乐
农家乐里有一匹骆驼
吹口哨
我对它吹哨
还发出嘿 嘿
它转过头 看看
继续咀嚼眼前的灯火

那一夜 我们喝酒 吃骆驼肉
听满手油渍的老板
谈买骆驼 杀骆驼 炖骆驼的技巧
偌大的院子
所有的槐树 榆树 香椿树暗暗滋芽
只剩下我一个人 高谈阔论
应该是又醉了


天空架起一口大黑锅

木门开合
挑水的少年跨过门枕石
天空架起一口大黑锅
一道闪电
燃着了麦场上的草垛
一道闪电
击毙了二爷家的叫驴

远走的亲人
有时就是这样
摇着树枝的拐杖
用密密麻麻的雨水
冲你讨口吃的

二爷终身未娶
可以忽略
一旁抹眼擦泪
手攥围裙的傻婆娘


它们是来找我的吗

一场不大不小的雨
带给这个黄昏些许清凉

我们说够了 喝够了
人到中年的爱恨与迷茫

搀扶着
走出饭店的大门

饭店的大门是玻璃做的
透过晶亮的细雨丝

可以看到里面的灯光  
灯光里  许多人

四岁的林林首先发现
叔叔 你看 好多虫

好多的金龟子
爬在玻璃门上

好多双的眼睛
就这样努力地向里看着

它们是来找我的吗

它们有一只
轻轻地摔在了地上
在路过的脚掌下发出轻微声响


人世间

不哭  孩子
尽量保持你们粗壮的骨骼和结实的力气
帮我把脸再擦干净一些

这一生  说来也长
上帝该给的  都给了
欠上帝的  该还都还了

找辆车
送我回故乡的老屋
找来斧头
砍掉院中的槐树
平心静气
做一张木床给我吧

听父亲的话
孩子  一定不要哭
让我用最后的口型发声
让你们苦命早逝的祖母
抱我起来

有一天  我也能这样
一眼将你们认出


馃子可以便宜吗

卖馃子的爷爷
馃子可以便宜吗

巷子里  爷爷笑
你是从西边大门出来的
就可以便宜

爷爷是一位留着白胡子的爷爷
大个
穿黑粗布棉袄  
裹蓝白道头巾

八岁的我
对母亲这样描述
我不认识他
他是我母亲的舅舅

在那些饥荒的年月里
曾经担任邻村食堂的司务长
贪污了许多国家的玉米饼子

天不亮
就给外婆一家送过来


女人

女人不识字
会烙香甜的大油饼

油大的给婆婆
油小的给孩子

剩下的那一张
她会擀得很薄  很薄
撒些葱花
抹上面酱塞给男人

男人读书入迷
有时
她就喂他

她一个人坐在黑黑的屋子里
该死的小老鼠
咬过面饼  又咬疼了她的手指


白马

王朝如若不变  定然还有这样的白马
扬鞭  扬尘
踅小路  过茅舍  喝一捧溪水  拐上风烟的官道

繁华的长安城  林立的茶肆
闲聊过后的人群
一定会在出门时
回头咂摸
泡在茶沫间荔枝一般的女子

迷迷糊糊之际
有人推了推我的肩膀
广州到了

走出车站
广州的天空   一朵朵白云
就像一匹匹白马

现在   是一千二百多年后的春天
清凉的木棉
开一树大红花


空瓶子

路边的碗碗花  噘着小嘴
我捏紧手指头
一边走  一边念
三分钱的酱油  四分钱的醋

三分钱的酱油  四分钱的醋
一定不要弄错

走着走着  摔倒了
两个空瓶子
在地上骨碌好远  才停下

我站起  捡回瓶子
四周无人
河沿  只有一些牛羊抬头看看
接着吃草

我在等
一位小脚的婆婆走来
把摔丢了的嘱咐
再说一遍


最后的泡桐

达干离开后  没有再回来
这条小巷的神秘
源自三十年前
一位头上箍着白布的四川少女
她的样子看起来
接近一捆灶膛间的麦草
干爽  疲倦  凌乱

石头老爹手中的洋取灯点着了
少女明明灭灭的面孔
透过冒火星的烟囱
能发出与众不同的声音
听起来
像一只陌生的小鸟
飞来了  又落下
我们笑了

泡桐的花
数春天最早开放的花了吧
打头几年
它只是一株生于陵园的野苗
我们一帮放羊割草的孩子
眼见了石头老爹握着铁揪
深挖  除枝  并扛回家的全过程

野苗移居而生
渐渐地  这条小巷
就有了一个叫作达干的孩子

泡桐的花开得浓烈
泡桐的树身越长越高
达干抱不住了
达干的眼睛小小的

当我们回首再看的时候
生长了三十多年的泡桐
早越过屋顶
有一些弯弯曲曲的枝桠  互相交织着
垂在巷子里

石头老爹
用手敲打泡桐粗大的树身
是在一个冬季的夜晚
天空飘扬着细碎的雪花
寒风凛冽
吹了一宿未停

天亮了
村支书叫走干过木匠的父亲
搁置许久的刨  斧 凿 锯
细碎地响了起来

那棵泡桐掐头去尾
正好把石头老爹放了进去


乌龟和蚯蚓

一只乌龟住在他的脚下
一条蚯蚓爬上了他的脊梁
他就这样
带着乌龟和蚯蚓
捏着药单和收据
慢慢走  慢慢爬

出了医院的大门  是一条马路
过了马路是一片玉米地
玉米地的尽头
苍翠的树林   
等他们走来 等他们解散


你长得那么高

前提
得需要一个贪玩的孩子
他的脚步
迈过流完水的湿垄沟

节节草攥着马陆细细的腿
一群小蚂蚁跟着一群大蚂蚁
会飞的黄蝴蝶
伏着淡蓝的野菊花

悬在屋檐下的钟声
还没有敲响
高高的椿树上
有美丽的斑衣蜡蝉

村里人叫她花姑娘  椿蹦
不知道
会装死的沟眶象
与她有没有关系
村里人叫它白胡子老头

我们想
也许它们是夫妻
丑汉子总是能碰上
桃花一样的艳遇

屋顶的浓阴里
我们都坐着
用一枚枚椿树的翅果
扎碧绿的绣球

阳光调换着我们的位置
转眼间
你长得那么高

(韩庆成选自中国诗歌流派网论坛原创诗歌栏目)
作者: 卡卡    时间: 2017-6-13 18:20
有几首印象深刻
作者: 镇州    时间: 2017-6-13 21:02
阿色是我在流派仅见的出色诗人之一。请原谅。我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我此时的心情。祝贺阿色!
作者: 梦的门    时间: 2017-6-13 21:53
学习好诗,慢慢领会
作者: 王海云    时间: 2017-6-13 23:15
慢慢来读...
作者: 九儿    时间: 2017-6-13 23:24
阿色,这个名字在流派不常见。
先口头支持一下韩总。
等有空再拜读作品。
作者: 敖华    时间: 2017-6-14 00:02
初读,感觉很好,功底深!
作者: 石泉    时间: 2017-6-14 08:46
细读了,很喜欢阿色的诗写,自然、流畅、蕴含,一首首难得的好诗!
作者: 我是阿色    时间: 2017-6-14 11:54
感谢老师的推介。六月问安。祝福。
作者: 我是阿色    时间: 2017-6-14 11:57
卡卡 发表于 2017-6-13 18:20
有几首印象深刻

感谢老师来读留墨。问你好。
作者: 我是阿色    时间: 2017-6-14 12:02
镇州 发表于 2017-6-13 21:02
阿色是我在流派仅见的出色诗人之一。请原谅。我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我此时的心情。祝贺阿色!

镇州兄,过奖了,阿色不是科班出身。写诗是从小自发的,写诗即是感恩。
欲望越来越小,只想做个好人,就像电影中的台词一样,努力简约地活着。

再次谢谢镇州兄对我的鼓励和欣赏。
作者: 我是阿色    时间: 2017-6-14 12:02
梦的门 发表于 2017-6-13 21:53
学习好诗,慢慢领会

感谢老师来访留墨,多多批评,祝福。
作者: 我是阿色    时间: 2017-6-14 12:03
王海云 发表于 2017-6-13 23:15
慢慢来读...

感谢老师留字鼓励,祝福。
作者: 我是阿色    时间: 2017-6-14 12:03
九儿 发表于 2017-6-13 23:24
阿色,这个名字在流派不常见。
先口头支持一下韩总。
等有空再拜读作品。

感谢老师来访。多批。问好。
作者: 我是阿色    时间: 2017-6-14 12:03
敖华 发表于 2017-6-14 00:02
初读,感觉很好,功底深!

感谢老师鼓励,六月问安,祝福。
作者: 我是阿色    时间: 2017-6-14 12:04
石泉 发表于 2017-6-14 08:46
细读了,很喜欢阿色的诗写,自然、流畅、蕴含,一首首难得的好诗!

感谢老师留字鼓励,向你学习,祝福。
作者: 呆呆    时间: 2017-6-14 12:31
阿色的诗,很朴素。细细读来,娓娓动听。时光如客,一一造访。诗意就在倏忽之间。
作者: 敖华    时间: 2017-6-14 14:23
我是阿色 发表于 2017-6-14 12:03
感谢老师鼓励,六月问安,祝福。

下午好  阅读你的佳作   享受  
作者: 流思湍    时间: 2017-6-14 14:25
一直都挺喜欢阿色大哥的作品的!支持一下!
作者: 孤独求不败    时间: 2017-6-15 07:14
民国爱好者,只如此就是半瓶子
作者: 老家梦泉    时间: 2017-6-15 07:42
祝贺,学习,感悟……
作者: 岳维栋    时间: 2017-6-15 08:45
65首一口气读完了,酝酿一下,写写感悟
作者: 韩庆成    时间: 2017-6-15 13:44
岳维栋 发表于 2017-6-15 08:45
65首一口气读完了,酝酿一下,写写感悟

56首
作者: 敖华    时间: 2017-6-15 15:25
岳维栋 发表于 2017-6-15 08:45
65首一口气读完了,酝酿一下,写写感悟

加油   期待读评   
作者: 岳维栋    时间: 2017-6-15 15:25
韩庆成 发表于 2017-6-15 13:44
56首

哈哈哈,是的是的。手误了
作者: 岳维栋    时间: 2017-6-15 15:26
敖华 发表于 2017-6-15 15:25
加油   期待读评

加油
作者: 敖华    时间: 2017-6-15 15:27
岳维栋 发表于 2017-6-15 15:26
加油

有些内容还没悟透  我不敢写呢  
作者: 薄小凉    时间: 2017-6-15 23:02
阿色的诗对于风物的描绘出神入化,那种逼真的现场感令人惊异,这种功力我没有,钦佩中。以前学习过,好似对于佛法灵异有深究,近来题材和技艺都有所改变和精进,越来越令人仰慕了,阿色不色,欣赏,祝贺
作者: 薄小凉    时间: 2017-6-15 23:07
我来冒泡泡了韩老师,怕您忘了我,嘿嘿
作者: 一片云    时间: 2017-6-16 06:05
初读阿色诗,就像在水底煮沸水,表面平静,里面沸腾,“落叶抱着砖缝儿”喜欢,诸如此类,用词劲道,留待慢慢咀嚼。感谢推者和写者。
作者: 深山子    时间: 2017-6-16 06:50
祝贺!慢慢向大家学习内涵!
作者: 镇州    时间: 2017-6-16 08:28
本帖最后由 镇州 于 2017-6-16 08:29 编辑

深度的指向在于给你一个新奇的角度——我读阿色的【隆裕皇后】


初读平铺直叙。再读似有深意的呈现。这是阿色这首诗给我的最初感官。细读。民国是孙文(中山)建立的。那么隆裕皇后是何许人也?或许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是皇室女子,母亲的代名词。孙文是民国的创建者。在这个意义上孙文和母亲的代名词就具备了某种相似性。故而和隆裕皇后构成一种暗喻。那么阿色真正要说的是什么呢?以史为鉴。就应该诠释出有针对于现代的意义来。翻开【清史稿】,就会晓得隆裕皇后隆裕,叶赫那拉氏,满洲镶黄旗人,名静芬。光绪十四年(1888年)被慈禧太后钦点与光绪帝成婚。在婚期过后,隆裕住进东六宫之一的钟粹宫。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光绪帝在南海瀛台涵元殿驾崩,依慈禧太后遗命由宣统帝即位。依宣统帝之命被尊为隆裕皇太后,被称为“兼祧母后”,上徽号“隆裕”,史称隆裕皇太后。宣统帝登位时年仅三岁,因此由太后抚养宣统帝。同时隆裕太后也实行垂帘听政,和摄政王载沣(宣统帝生父,光绪帝之胞弟) 共同主掌风雨飘摇的清王朝。公元1911年10月10日,霹雳一声震天响,国民革命军发动武昌起义。12月6日,载沣奉隆裕太后懿旨辞去监国摄政王的职位,垂帘听政的隆裕太后成为即将终结的大清王朝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和终极责任人。从这个角度而言她以一个朝代的腐朽之姿诞生了孙文、诞生了民国。这是一女人的不幸和历史的幸。萤火虫起于粪草。一个人的失败之心往往会生出“勇”。那么其就非常接近于哲学的戏剧性对仗。其影射的意义就在空白中生发。这一指导意义就如阿色所言——这位满族的皇室女子/能记住就把她记住。

作者: 只是路人    时间: 2017-6-16 09:20
浮尘记

杨絮飘飘
哭了一夜的青楼女子
变换了自己的发式
走下楼来

透亮的露水 搭着草叶
没有记住面容的男子
早已骑马远去

现在
我们来看她藏匿于裙下的双脚
一点点搬动
五月的阳光

一些杨絮 迈入我的店门
店门外
种着一棵快要红了的桑椹
作者: 梦的门    时间: 2017-6-16 10:16
镇州 发表于 2017-6-16 08:28
深度的指向在于给你一个新奇的角度——我读阿色的【隆裕皇后】

精读妙解,阿色的诗看似平淡实则有味
作者: 镇州    时间: 2017-6-16 13:00
本帖最后由 镇州 于 2017-6-16 13:28 编辑


隐喻的长度——我读阿色的【面相】


      北岛老师说过,一首诗其实是一个整体的隐喻。而隐喻又是歧义的。但好在现代诗的审美情趣是以个人生命体验为特征,不间断地对人性进行质疑、冲突和和解。不学诗,无以言。文明比神明更有凝聚力,以文照亮。在当今经济充斥社会,一切以金钱衡量为标准的现实情境里, 诗被边缘化,然后诗被冷落乃是诗的光荣不无道理。阿色就是其中光荣一员。江湖路远/木箱内的斧凿 用完了一身的技艺/在前方的岔道等他   仅仅这些是自我修身的工具吗?还有苦难。一堆退下的碎石片/蹲在庙宇旁边的杂草丛中    ——只有痛苦才是深入生命体验的良药。唯此,只有经历才会让你更加看清自身。手持莲花的菩萨无法普渡,他只是一种心灵上的宗教意义。他和天空的星星/排列出一粒粒发光的盲文  诗句里的盲文一样仅具有缥缈抽象的象征意义。但好在其成为一种心灵的归宿。最后这种感悟式的诗句让我们终于有了“让诗意栖居大地”,从新返场的喜悦。让我们在阅读中完成一次心灵的救赎。附:


面相

江湖路远
木箱内的斧凿 用完了一身的技艺
在前方的岔道等他

少点什么呢
手持莲花的菩萨 无法言语
黑夜来临

一堆退下的碎石片
蹲在庙宇旁边的杂草丛中

它们和他们
都在看山风吹起 酸枣树摇晃

天空的星星
排列出一粒粒发光的盲文
作者: 镇州    时间: 2017-6-16 13:00
梦的门 发表于 2017-6-16 10:16
精读妙解,阿色的诗看似平淡实则有味

谢谢兄大力支持。问候吉祥。
作者: 古鹤    时间: 2017-6-16 18:09
隆裕皇后

民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月
孙文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
民国成立后的第二个月
清帝的退位诏书昭告天下

之前之后的事儿
不消细说
这位满族的皇室女子
能记住就把她记住


分寸感特别好。

我现在就看着,谁能解读好这首。前面的是误读。
作者: 黎周谷穗    时间: 2017-6-16 20:32
喜欢阿色的文字,接地气,蕴含哲思。
作者: 黎周谷穗    时间: 2017-6-16 21:51
一只蚂蚁
文/阿色

一只蚂蚁
会去找另一只蚂蚁

一只蚂蚁
会生下一只新的蚂蚁


一群蚂蚁来了

它们在椿树底下
筑巢  觅食  成长  学艺
吹笙  问鼎  厮杀  呐喊
然后死去

一只蚂蚁会哭完自己的眼泪
一只蚂蚁
会有一个小小的坟丘

风沙之中
高高的椿树  开花  落叶
各自的悲伤
不容许你看到

【黎周谷穗简评】最底层的人物往往都是最卑微的,他们是一只或一群蚂蚁,他们也有喜怒哀乐,吹笙,问鼎,厮杀,呐喊,用平凡的一生去诠释生命的价值。但这些蚂蚁一样生活的人们,是我们最容易忽略的一个群体。本诗文字朴实,大理想,小格局,就是芸芸众生。

作者: 敖华    时间: 2017-6-16 22:03
黎周谷穗 发表于 2017-6-16 21:51
一只蚂蚁
文/阿色


欣赏雅评,问候诗友!
作者: 我是阿色    时间: 2017-6-17 08:15
呆呆 发表于 2017-6-14 12:31
阿色的诗,很朴素。细细读来,娓娓动听。时光如客,一一造访。诗意就在倏忽之间。

感谢谢呆呆来访留字,时光如客,我们都在阿兰若。
作者: 我是阿色    时间: 2017-6-17 08:16
流思湍 发表于 2017-6-14 14:25
一直都挺喜欢阿色大哥的作品的!支持一下!

感谢兄弟的支持。问好。
作者: 我是阿色    时间: 2017-6-17 08:17
孤独求不败 发表于 2017-6-15 07:14
民国爱好者,只如此就是半瓶子

感谢老师来访留墨,空瓶子而已,您多批。
作者: 我是阿色    时间: 2017-6-17 08:17
老家梦泉 发表于 2017-6-15 07:42
祝贺,学习,感悟……

感谢老师的支持。六月问安。
作者: 我是阿色    时间: 2017-6-17 08:18
岳维栋 发表于 2017-6-15 08:45
65首一口气读完了,酝酿一下,写写感悟

期待老师的点评,握手。
作者: 我是阿色    时间: 2017-6-17 08:19
薄小凉 发表于 2017-6-15 23:02
阿色的诗对于风物的描绘出神入化,那种逼真的现场感令人惊异,这种功力我没有,钦佩中。以前学习过,好似对 ...

感谢小凉老师,记得你的诗。喜欢。
作者: 我是阿色    时间: 2017-6-17 08:20
薄小凉 发表于 2017-6-15 23:07
我来冒泡泡了韩老师,怕您忘了我,嘿嘿

怎么会忘记呢?
作者: 我是阿色    时间: 2017-6-17 08:20
一片云 发表于 2017-6-16 06:05
初读阿色诗,就像在水底煮沸水,表面平静,里面沸腾,“落叶抱着砖缝儿”喜欢,诸如此类,用词劲道,留待慢 ...

感谢老师的雅评,您多批。
作者: 我是阿色    时间: 2017-6-17 08:21
深山子 发表于 2017-6-16 06:50
祝贺!慢慢向大家学习内涵!

感谢老师来访留字鼓励。向您学习。
作者: 我是阿色    时间: 2017-6-17 08:27
镇州 发表于 2017-6-16 08:28
深度的指向在于给你一个新奇的角度——我读阿色的【隆裕皇后】

谢谢镇州兄的精彩点评。向你致敬。
作者: 岳维栋    时间: 2017-6-17 08:27
我是阿色 发表于 2017-6-17 08:18
期待老师的点评,握手。


作者: 我是阿色    时间: 2017-6-17 08:27
只是路人 发表于 2017-6-16 09:20
浮尘记

杨絮飘飘

感谢老师来访留字。
作者: 我是阿色    时间: 2017-6-17 08:27
梦的门 发表于 2017-6-16 10:16
精读妙解,阿色的诗看似平淡实则有味

感谢老师的鼓励。
作者: 我是阿色    时间: 2017-6-17 08:28
镇州 发表于 2017-6-16 13:00
隐喻的长度——我读阿色的【面相】

感谢镇州兄的用心点评,不知道说啥好,祝福你。
作者: 我是阿色    时间: 2017-6-17 08:28
古鹤 发表于 2017-6-16 18:09
隆裕皇后

民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月

感谢老师来读留字。期待您的点评。
作者: 我是阿色    时间: 2017-6-17 08:29
黎周谷穗 发表于 2017-6-16 20:32
喜欢阿色的文字,接地气,蕴含哲思。

感谢老师来访留字鼓励。向您学习。
作者: 我是阿色    时间: 2017-6-17 08:29
黎周谷穗 发表于 2017-6-16 21:51
一只蚂蚁
文/阿色

感谢老师的精彩点评,辛苦了,致敬。
作者: 我是阿色    时间: 2017-6-17 08:30
阿平 发表于 2017-6-17 07:54
没有全部读完不能置评,祝贺阿色。

感谢老师的鼓励。期待您的点评。向您学习。
作者: 镇州    时间: 2017-6-17 10:59
我是阿色 发表于 2017-6-17 08:27
谢谢镇州兄的精彩点评。向你致敬。


作者: 镇州    时间: 2017-6-17 11:00
我是阿色 发表于 2017-6-17 08:28
感谢镇州兄的用心点评,不知道说啥好,祝福你。

兄弟不要客气。主要还是兄弟的诗好。安祺!
作者: 小雪人    时间: 2017-6-17 11:07
我是阿色 发表于 2017-6-17 08:28
感谢镇州兄的用心点评,不知道说啥好,祝福你。

乌鸦不开口的话会到处乱飞
作者: 一瓣心香    时间: 2017-6-17 11:36
阿色,郭老师久闻大名,今得见佳作,深感名不虚传。诗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郭老师大作是最好的见证

向您学习。写实,具象,传统,创新,诗画了生活,久久吸住读者眼球。

祝您成为诗坛明星。
作者: 镇州    时间: 2017-6-17 13:02
小雪人 发表于 2017-6-17 11:07
乌鸦不开口的话会到处乱飞

切。小魔女,几个意思?:
作者: 韩庆成    时间: 2017-6-17 16:51
薄小凉 发表于 2017-6-15 23:02
阿色的诗对于风物的描绘出神入化,那种逼真的现场感令人惊异,这种功力我没有,钦佩中。以前学习过,好似对 ...


作者: 韩庆成    时间: 2017-6-17 16:51
薄小凉 发表于 2017-6-15 23:07
我来冒泡泡了韩老师,怕您忘了我,嘿嘿

好多天不见,有点想念哈
作者: 小雪人    时间: 2017-6-17 17:34
镇州 发表于 2017-6-17 13:02
切。小魔女,几个意思?:

有几只乌鸦?
作者: 镇州    时间: 2017-6-17 19:29
小雪人 发表于 2017-6-17 17:34
有几只乌鸦?

那个啥,小魔女,人家阿色总不能白帮你改稿之吧。礼尚往来可是中国好传统呦
作者: 国哥    时间: 2017-6-17 19:46
读阿色的诗歌尤其需要一点人生阅历,他用朴实的视角记录了一段正在离我们远去的历史,这是很难得的。阿色是一位很认真的诗人,他在其诗歌中的倔强和坚守,赋予了他鲜明的艺术坐标和清晰的辨识度,值得学习和研究。
作者: 黎周谷穗    时间: 2017-6-17 20:57
我是阿色 发表于 2017-6-17 08:29
感谢老师的精彩点评,辛苦了,致敬。

不客气,写的不好啊
作者: 敖华    时间: 2017-6-18 10:46
有空就来读阿色
作者: 我是阿色    时间: 2017-6-18 11:05
一瓣心香 发表于 2017-6-17 11:36
阿色,郭老师久闻大名,今得见佳作,深感名不虚传。诗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郭老师大作是最好的见证

...

感谢老师的鼓励。祝福你。
作者: 我是阿色    时间: 2017-6-18 11:06
国哥 发表于 2017-6-17 19:46
读阿色的诗歌尤其需要一点人生阅历,他用朴实的视角记录了一段正在离我们远去的历史,这是很难得的。阿色是 ...

感谢国哥的点评,祝福。
作者: 我是阿色    时间: 2017-6-18 11:06
敖华 发表于 2017-6-18 10:46
有空就来读阿色

谢谢老师的关注。祝福。
作者: 敖华    时间: 2017-6-18 13:38
我是阿色 发表于 2017-6-18 11:06
谢谢老师的关注。祝福。

诗歌有蕴味,精品不少。加油!
作者: 梦的门    时间: 2017-6-18 14:40
几次准备下笔,还是把握不好,继续品读、学习
作者: 敖华    时间: 2017-6-18 15:46
梦的门 发表于 2017-6-18 14:40
几次准备下笔,还是把握不好,继续品读、学习

谦虚啦  问好诗友  你评论写得自然而深刻   很喜欢
作者: 梦的门    时间: 2017-6-18 15:54
敖华 发表于 2017-6-18 15:46
谦虚啦  问好诗友  你评论写得自然而深刻   很喜欢

谢谢老师鼓励,我的文字粗糙,理论水平也太浅,阿色的诗真把我难住了
作者: 流思湍    时间: 2017-6-18 16:37
我是阿色 发表于 2017-6-17 08:16
感谢兄弟的支持。问好。


作者: 敖华    时间: 2017-6-18 16:58
梦的门 发表于 2017-6-18 15:54
谢谢老师鼓励,我的文字粗糙,理论水平也太浅,阿色的诗真把我难住了

尽力而为就行了   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   周末愉快
作者: 孙建成    时间: 2017-6-18 17:27
来学习下。诗歌流畅,很有味道。只是还没有读完呢
作者: 高春娟    时间: 2017-6-18 18:29
有独特的的风格自成一派,56首慢慢来读
作者: 高春娟    时间: 2017-6-18 18:49
看着诗歌就像在讲自己的故事,叙述着,聆听着,旁观着,简单的故事里总有一些无奈和疼痛,问候阿色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17-6-19 14:40
这是以前写的。直接搬运过来吧。至于其他的,看看是否有时间和精力,再说!


     阿色的诗歌,走笔朴实,几近白描。他似乎只在呈现,而不着意渲染。因此,落笔成文,都是日子,都是烟火。在他的诗歌里,洺河这个词,每常在字里行间闪现,地域性尤为明显。他似乎在告诉读者,这就是他诗歌的根,以此为线索展开,见证着那些岁月,那些成长。而他的乡情、他的亲情,连同他的悲悯之心,都在诗歌中,酝酿得愈发纯粹。


      每次读阿色的诗歌,就像轻轻推开了两扇木门,门栓啪嗒一声,门轴吱呀一声,久远的记忆,便扑面而至。那些荒寒,那些拙朴,那些艰辛……被阿色平静阐释,任何的情绪,交付给读者。这种不动声色,浑然天成,是无法伪装的。人淡如菊,心简若素,是这境界吧?诗歌的气韵,是心灵的外显,更是岁月的沉淀。让人徜徉其间时,也愈发沉静内敛,悟出许多处世之道。


        前两天,读阿色的《顺水多漂一会儿》,也是让我感慨万千。这是写洪水来袭来场面,阿色的笔下,看不出阴影,看不出心悸,更看不见惊惶,他就那么平静的,像个不谙世事的孩子,把突如其来的灾难,轻描淡写地呈现出来,仿佛这种轻拿轻放,就能减缓,甚至隐匿疼痛。

      区别于某些诗人,为辅新词渲染愁,歇斯底里、声嘶力竭撕扯伤口给人看,阿色显得如此另类,就那么安然站着,站成了独特的静谧和安详。所以,我不由自主的,如此回帖:我需要向阿色学习的,还很多。是的,我太多情绪化,也影响到走笔,心绪不宁,文风不稳,是我最大的障碍。而阿色呢,诗如其人,温润如玉。想起之前,曾不辞粗鄙,为他涂鸦过一首诗,《读你》,这种感觉真好:



《读你》

读你
读你的诗
读你诗里的洺河
读你洺河边的槐树
读你树皮上吊着的蝉蜕


洺河是你的图腾
是你烙进灵魂的胎记
洺河养育了你,也成就了你的诗


一支蜡烛暗下去
你衣领上系着萤火虫的乡亲
你出了村口找不到踪影的乡亲
就会从洺河的两岸明明灭灭走回来


这个静夜
坐拥一盆炭火
不去想更遥远的地方
只认真读:
读你诗里洺河两岸的乡亲
读你诗里的洺河
读你的诗
读你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17-6-19 14:42
复制打印下来,慢慢读~~问候阿色,也问候跟我一样,喜欢阿色诗歌的朋友们~~~
作者: 五道阳光    时间: 2017-6-19 17:32
自成一派,值得好好研读,
作者: 韩庆成    时间: 2017-6-19 19:40
金豆豆 发表于 2017-6-19 14:40
这是以前写的。直接搬运过来吧。至于其他的,看看是否有时间和精力,再说!

请发到诗歌评论栏目
作者: 李东风    时间: 2017-6-20 06:58
阿色诗歌有其独特语境,介与口语筑设和意象元素之间的微妙糅沥与平衡,打开了一个新境地。属于历史的,剖证般的人文背景下的深度挖掘让阿色诗歌在智性,土性中自由布展。跨越了时间,空间,让不同时期的人物,镜像合理的在同一截面上实现复活和转换,在文本构设上则表现为低启、中垫、敛尾后悬的行文特点,像一个丰细鲜活的乡情故事,让人快速代入又审以为思。阿色的诗歌是成功的,因为他的根须在泥土里。
作者: 岳维栋    时间: 2017-6-20 11:13
读了好几遍了,写了一点点,今天继续读
作者: 杨非木    时间: 2017-6-20 13:11
我是专门来学习的
作者: 敖华    时间: 2017-6-20 18:12
希望各位评友到诗歌评论栏目发帖,便于汇总!
作者: 梦的门    时间: 2017-6-20 22:04
本帖最后由 梦的门 于 2017-6-21 09:45 编辑

谁是第三者
-----评我是阿色诗《第三者》
文/梦的门


题目是“第三者”,我们就从“第三者”开始谈起。依照我们当今社会普遍的理解,第三者,不用多解释,说的就是那些介入别人感情,破坏别人婚姻家庭的人。对情侣而言,他是闯入者;对婚姻家庭而言,他是破坏者。这样的人受到社会道德舆论的谴责,也是理所当然的。如果是这样的第三者,还有什么好说的呢?已经成了老生常谈。但显然,作为诗人的作者,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独到见解,并不想落入俗套,人云亦云。且看作者如何妙笔生花,推陈出新。

开头,第一个出场的竟然是个“朝廷派出的点校大员”,出人意料,果然别开生面。不说婚姻,不说恋爱,不谈社会现状,也不搬出卫道者的面孔教训人,倒说起官场上的事了。何为点校大员?朝廷又为何派点校大员?因为吃空饷。军队里吃空饷的情况严重,是历朝历代常有的事。朝廷负担不起了,就要派人下来核查。这负责核查的官就是点校。点校大员,就是这点校里来头比较大的。可这来头大又有什么用呢?有点社会经验的人都晓得,类似于这种职业的,都是夹缝里求生存,经历得多了,深知其中的利害,自然变得聪明圆滑,他们知道什么时候该认真,什么时候该装糊涂。认真不起来,只能说明还没有到了该认真的时候。作者说“朝廷派出的点校大员,不会认真”,似乎是在告诉我们,朝廷对民生的重视不会超过军事。军队吃空饷,饷银从哪里来?民生就要艰难了。但就算艰难,军队不还是要维持吗?朝廷难,点校大员也难,面对难,知难而上是需要勇气需要魄力更需要冒风险的。所以,多的是避重就轻。而官场上的人呢,又向来善长打太极。一来二去,也就变成了常态。所以,作者接下来给出的画面才那么放松,闲适:“趁这空当/我们席地而坐 聊一聊”。都是老司机,才那么游刃有余。

接下来的第二节,先不说他们聊什么,画面上突然多了个“节节草”,又闯入个“捡粪的老人”。相对于人而言,植物“节节草”就是个第三者,而相对于那两个“聊一聊”的主角,“捡粪的老人”也是个第三者。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第三者各自的身份。节节草,百科里介绍:“是多年生,根茎细长入土深,黑褐色。茎细弱,绿色,基部多分枝,上部少分支或不分枝,……以根茎或孢子繁殖。根茎早期3月发芽,4-月产孢子囊穗,成熟后散落,萌发,成为秋天杂草。广泛分布我国各地,性喜近水,农田杂草,中草药。性味:甘、微苦、平”。作为中草药,它“具有疏风散热,解肌退热功能,临床可治疗尖锐湿疣、牛皮癣疾病。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株有毒”。让我们看看它的几个特点:1.根茎细长入土深,基部多分枝,上部少分支或不分枝。以根茎或孢子繁殖。2.成熟后散落,萌发,成为秋天杂草。3.性喜近水,农田杂草。4.疏风散热。5.全株有毒。作为一个跑龙套的,它有这么多特点,足以形成一个意象的网,和两个主角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大环境(虽然我们不知道作者写的是哪朝哪代,但作为封建社会的典型面貌,点校大员的出现已为我们提供了应有的线索)联系起来,就更加耐人寻味了。和“节节草”相对应的是“捡粪的老人”,一虚一实,而且是让“节节草,瞅着捡粪的老人”,这是怎样的一瞅呢?作者没有停下来做解释,没有描写“节节草”那一瞅后的所思所想和感受,却接着冒出一句“那里 会抹出一条泥土拥挤的房子”,这话会是站在谁的角度说的呢?是接受审查的军官?是点校大员?或者,是我刚才理解错了,竟是出自那“节节草”?“抹出一条泥土拥挤的房子”,何为泥土拥挤的房子?是那“捡粪的老人”死后的坟墓?还是说那老人或者他的子孙会在那里安家?又或者是那被审查的军官又要建什么设施?不得而知。“你吸烟 把烟灰弹于我的脚边”,这又回到了两个“聊一聊”的主角这儿来了。“席地而坐”、“吸烟”,聊的是饷银、吃空饷的主题。

再看第三节,“我有许多兵 构木叶算上/你的烟灰也得算上/饷银一纹都不能少”。这回说到关键问题上了,值得特别注意的是这个“构木叶”。经查,在日本历史上的战国时代,武士家族相抗争,家徽作为家族精神和权力的象征,而这样的家徽里有一种就是用的构木叶子花纹。“作为诹访明神的代表花纹十分有名。在《羽继原战役》中,信州信州诹访付近的豪族下条、山边就是用这个家徽。而神官出生的梶、神、祝、金刺、矢守、茅野氏等用的也是这个花纹”。这里既然谈的是军饷问题,我们就有理由相信,作者提到的构木叶指的就是日本历史上的这种家徽花纹,甚至,我们也可以武断地猜想,作者这里所要说的是日本的武士精神和军国主义传统。军国主义是一方面,还有腐败,“你的烟灰也得算上”,这似乎是在说,行贿的花费也得用饷银支付。如此说来,点校大员是不是也可以算是一个第三者呢?军队有军队的日常运作,而点校大员的闯入无疑也算是一种打破,或者惊动。

至此,我们替作者想想,他还能怎样翻出新花样呢(这里没有贬义)?果然没有让我们失望,而简直让我们感到十分的惊喜,忍不住要拍案叫绝!为什么呢?因为新人物出场了,这个新人物一出场,不得了了,气氛陡然变了。“握着蜡笔的小女孩 画妈妈/白纸已到了边沿/她催我们起来”,多么率真,又饱含着一种多么感人的力量。军队里的长官和点校大员正在谈他们了不起的国家大事,而一个握着蜡笔的小女孩竟然敢“催我们起来”,她哪来这么大的胆量?她又为什么要画妈妈?可能她的妈妈死于战争,而战争还在不断地挤占人的生存空间、情感空间,一点点把人压榨成非人。而小女孩的天真率直,正是人性对压迫的反弹。

全诗结束,这回让我们回顾全诗,看看谁才是插足进来搞破坏的“第三者”?表面看起来好像那个小女孩是“第三者”,因为她最后出场,又是在力争地盘。可是追溯起来,小女孩似乎才是真正的受害者。因为她没有妈妈了,只能画妈妈。而第三者是闯进来的破坏者,得有满身的匪气,想来,也只有吃军饷的才配得上。

我不知道这首诗在作者自己心目中的分量是轻是重,总之,在韩选我是阿色诗这56首里,我尤其喜爱这首。不仅因为它的思想深度,也因为它的结构布局,因为它的文字里透出的那诚恳和凝重,尤其最后一节,幽默又发人深省,回味无穷。在这篇小文里,由于我的水平局限,很多方面未能充分展开,只可当作引玉的砖头,希望有更多的读者从更多的角度来解读阿色的诗。

附:

第三者
作者:我是阿色

朝廷派出的点校大员 不会认真
趁这空当
我们席地而坐 聊一聊

节节草 瞅着捡粪的老人
那里 会抹出一条泥土拥挤的房子
你吸烟 把烟灰弹于我的脚边

我有许多兵 构木叶算上
你的烟灰也得算上 
饷银一纹都不能少

握着蜡笔的小女孩 画妈妈
白纸已到了边沿
她催我们起来
作者: 敖华    时间: 2017-6-20 22:36
梦的门 发表于 2017-6-20 22:04
谁是第三者
-----评我是阿色诗《第三者》
文/梦的门

精彩    细腻     深刻
作者: 梦的门    时间: 2017-6-21 09:02
敖华 发表于 2017-6-20 22:36
精彩    细腻     深刻


谢谢老师鼓励,刚才又看了一遍,感觉自己写的很粗糙。有些词语用得也不恰当,惭愧得很
作者: 敖华    时间: 2017-6-21 09:08
梦的门 发表于 2017-6-21 09:02
谢谢老师鼓励,刚才又看了一遍,感觉自己写的很粗糙。有些词语用得也不恰当,惭愧得很

我觉得很好   若你还有修改的地方可以继续修改   精益求精    好样
作者: 梦的门    时间: 2017-6-21 09:20
敖华 发表于 2017-6-21 09:08
我觉得很好   若你还有修改的地方可以继续修改   精益求精    好样

书到用时方恨少,感到明显的才力不济,勉强得很,还有很多地方词不达意,又一时想不到更准确的
作者: 敖华    时间: 2017-6-21 09:33
梦的门 发表于 2017-6-21 09:20
书到用时方恨少,感到明显的才力不济,勉强得很,还有很多地方词不达意,又一时想不到更准确的

语言方面可以慢慢修炼   但你的解读很精准   对诗歌的理解是很透彻的
作者: 老家梦泉    时间: 2017-6-21 16:14
本帖最后由 老家梦泉 于 2017-6-22 08:38 编辑


浅评阿色的《浮尘记》


浮尘记
文/阿色


杨絮飘飘
哭了一夜的青楼女子
变换了自己的发式
走下楼来

透亮的露水 搭着草叶
没有记住面容的男子
早已骑马远去

现在
我们来看她藏匿于裙下的双脚
一点点搬动
五月的阳光

一些杨絮 迈入我的店门
店门外
种着一棵快要红了的桑椹


    几十首诗粗看一遍,印象最深的是这首。它题材不新,但切入角度新,语言非常鲜活,如一幅幅有声,无声的画面,呈现在读者面前,令人流连忘返。

    第一段是叙述,如果没有第一句就平淡了,有了它,杨絮和青楼女子对应,成全了杨絮这个意象,动感十足。第二段,首句是景语,也是情语,用含着露水的草叶喻指误入风尘的少女(这从第一段女子哭了一夜可感觉到),脱俗又充满怜惜,露水亦可喻指眼泪。下面两句:没有记住面容的男子/早已骑马远去。充分表现出这种没有感情可言的性交易的寡淡性,骑马远去四个字也拉长了历史的纵深,隐含了这一行业的古老和死而复生的现代世态。第三段我以为是写得最好的,细节呈现的虚实相间,一个“匿于”暗指了这一行业的隐秘性,一点点搬动/五月的阳光,把一个涉世未深的少女,追求畸形奢望的神态,表现的淋漓尽致。最后一段别开生面,前面都是景物,人物互动,最后一段一笔荡开,采用物物互动,门内杨絮,门外桑椹,前者暗喻风尘女子,后者隐喻农村朴实少女,一门之隔,两重天地,令人回味无穷,是谁!造成这如此不堪的扭曲世态……

    一首小诗,有情景,有感情,有形象,有意象,有想象,有细节,有留白,一步步展开,又戛然而止,造成诗意的断壁悬崖,着实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好诗。

2017.6.21
作者: 敖华    时间: 2017-6-21 22:48
老家梦泉 发表于 2017-6-21 16:14
浅评阿色的《浮尘记》



不错
作者: 镇州    时间: 2017-6-22 07:04
梦的门 发表于 2017-6-20 22:04
谁是第三者
-----评我是阿色诗《第三者》
文/梦的门

分享精彩。夏安!
作者: 镇州    时间: 2017-6-22 07:04
老家梦泉 发表于 2017-6-21 16:14
浅评阿色的《浮尘记》

分享精彩!泉兄夏安!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