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外在表象与内在精神恰切的融合——读宗小白的诗 [打印本页]

作者: 宫白云    时间: 2017-12-9 23:07
标题: 外在表象与内在精神恰切的融合——读宗小白的诗
外在表象与内在精神恰切的融合
  ——读宗小白的诗
  宫白云

  
  在日常生活中,当人们看见美的事物不免发出赞叹:“美得像诗”。由此可见在大众的思维里,诗歌是美的。把诗歌写得美、写得美好是一个诗人应该具备的艺术修养与品质,诗歌的终极通向美。美好的诗也可体现丰富的内涵与深刻的意味,譬如人文风貌、思想情感、社会现实、历史宗教等等,都可以在美好的诗中完美的体现。
  我不知道那些把诗歌写得又丑又臭,毫无美感美好可言的诗人是出于什么样的心态与心理,当然有的人会说,诗歌不止是美,还有其它的意义与功效,这也是对的,因为生活也不处处都是美,也有痛苦、困惑、悲剧、绝望等等,而好的诗歌恰恰可以用诗的语言,艺术地转化呈现出那些震撼性的东西,这就是诗歌的美,这种美是超越自然的可见的美,是进入内心的更为广阔的心灵与思维乃至灵魂空间的美,就我个人而言我喜欢读这样的诗,而宗小白的诗就是此类型的诗。
  她总能够找到途径抵达诗歌的妙境并能恰到好处地做到适可而止,这看起来容易实则很难,很考验诗人的功夫,而宗小白驾驭起来总能游刃有余。我特别欣赏宗小白诗歌字里行间的那种静气,她绝少去使用概念化的语言,只用具体的意象和相应的环境点染,如《澄明的秋天》:
  
  澄明的秋天让我开始学习
  赞美。赞美一群蚂蚁
  搬运树上落下的果子
  赞美一阵秋风晃动树叶
  布谷鸟“不古不古”的啼叫
  那些不合时宜的言论
  松针一样落在寂静的山林里
  赞美秋光透过密林
  洒在几株低矮的灌木身上
  它们老得掉光了叶子
  为一旁更小的野花
  让出
  薄薄的光阴
  
  这首诗是诗人向卑微寻求明了,从“赞美”的视野把目光放低,从“一群蚂蚁”、“一阵秋风”、“布谷鸟”的啼叫中,让秋天细致的形态与内心中的那些“不合时宜的言论”互相和解,淋漓尽致地把一种微小的美展现在我们面前,典型的以小博大,静中取动,给人以灵性的烛照,虽小却有千钧之力。
  我还发现宗小白很善于把自然意义上的事物转化为象征意义上的事物。她的内省方式就是把自己和它们互为一起,如《松果》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现在/让我们来爱一颗松果/从它被风吹落的那一刻爱起/看,它不甘心的躺在草丛/露水打湿了它/使它真的很像刚来到这个世上/哭得全身湿透了的/一颗心脏/现在,让我替你捡起它/将它放入一只布袋/模仿你从前和我一起散步时/小心翼翼的口吻:/当心啊,它已完全没有力气/再承受任何一次/坠落”。这样是诗无需过多的解读,只需去感知并享受那语气带来的味道与美感。这就是宗小白诗歌的特质,她的诗都不需要过多的阐释,她的诗歌精神大都让人一看明了而又深感内涵的丰富。如《起雾了》:“起雾了,做什么事/都可以慢一拍/有些路,可以慢慢走/有些分手/可以慢慢道别//白白的雾/像白白浪费的光阴/所以我从一百岁/又活到了一岁//所以我准备欣然接受/你的责备//这让我看起来/还是个婴儿”。
  我读宗小白还感觉她的灵性、灵觉、悟性都非常之高,她对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特殊性的心灵洞见,她不断地去探究自然与生命,以便把自己的发现提纯出来,并溶入自我的瞬间,在新的境域里与万事万物获得新的关联或者说呼应。如她的一首《最后的美术课》:
  如果我的美术老师
  再让我画一面镜子
  我没办法听她的话了
  
  我没办法在雪白的纸上
  再画出另一个雪白的自己
  
  下雨时,我是灰色的麻雀
  孤独时,我是黑色的蚂蚁
  
  就算冬天,我有许多雪花兄弟
  他们生气了
  吃掉了我蓝色的脚印
  
  就算100年后,他们原谅了我
  并把我爱过的一切又还原成
  绿色的春泥
  
  这首诗读完后,我给了它惊赞的眼光,不止是它让我读到这样的句子“我没办法在雪白的纸上/再画出另一个雪白的自己”,还有那种天然纯粹的感动。诗人把自己给了万物,也就担当了万物,而万物的天性也就成了诗人的天性。特别结尾给人平添某种生命轮回的神圣,让人从诗人独立新意的主观臆想中去把玩生命过程的美感。
  总体来看,宗小白的诗是外在表象与内在精神恰切的融合,是美的烛照与悟性的穿透,特别有种素雅干净的品质,这在泥沙俱下的诗坛实属难能可贵。
  2017-12-9
作者: 天山雪豹    时间: 2017-12-10 10:23
前来学习。问好老师
作者: 王恩荣    时间: 2017-12-10 10:41
挖出了内质
作者: 古不为    时间: 2017-12-10 11:25
宫白云老师的这篇评论,不仅让我们窥见诗人宗小白的诗歌风貌,更让我们领略了白云老师驾驭语言的游刃有余,和评论作品的深厚功力,崇敬之情油然而出。
作者: 魅力向日葵    时间: 2017-12-10 16:22
来学习
作者: 陶小然    时间: 2017-12-10 18:00
云写的好看。。问候
作者: 赵初荻    时间: 2017-12-10 19:18
克制经验,多了发现
学习白云姐姐新诗评。问好,祝福
作者: 敖华    时间: 2017-12-10 19:49
欣赏老师好评
作者: 燕子飞    时间: 2017-12-10 21:13
古不为 发表于 2017-12-10 11:25
宫白云老师的这篇评论,不仅让我们窥见诗人宗小白的诗歌风貌,更让我们领略了白云老师驾驭语言的游刃有余, ...

赞同!
作者: 燕子飞    时间: 2017-12-10 21:15
白云评诗冒得说的!好!问好白云!
作者: 长林晓歌    时间: 2017-12-10 22:08
悦读,学习。
作者: 长江两岸    时间: 2017-12-11 07:39
把握精准
作者: 古不为    时间: 2017-12-11 08:41
燕子飞 发表于 2017-12-10 21:13
赞同!

问好祝福!新周吉祥!
作者: 吴一    时间: 2017-12-11 09:23
宫老师的诗评既接地气又专业,更难能可贵的是,一切从文本的解构出发,不装腔作势。赞!
作者: 黄六七    时间: 2017-12-11 12:39
好的评论才能接近诗歌,写的真好,问候宫老师
作者: 海滨    时间: 2017-12-11 16:21
好的诗歌恰恰可以用诗的语言,艺术地转化呈现出那些震撼性的东西,这就是诗歌的美,这种美是超越自然的可见的美,是进入内心的更为广阔的心灵与思维乃至灵魂空间的美,就我个人而言我喜欢读这样的诗,而宗小白的诗就是此类型的诗。宗小白很善于把自然意义上的事物转化为象征意义上的事物。她的内省方式就是把自己和它们互为一体。宗小白的灵性、灵觉、悟性都非常之高,她对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特殊性的心灵洞见,她不断地去探究自然与生命,以便把自己的发现提纯出来,并溶入自我的瞬间,在新的境域里与万事万物获得新的关联或者说呼应。
作者: 宗小白    时间: 2017-12-12 15:00
谢谢白云姐姐高评,问候冬安!
作者: 阿天一    时间: 2017-12-12 15:12
学习精彩好诗好评!问好老师!
作者: 孙连克    时间: 2017-12-12 19:21
好诗好评相得益彰。大赞!
作者: 天山雪豹    时间: 2017-12-31 19:01
学习中
作者: 静弄闲    时间: 2018-1-5 22:15
学习好诗好评,问好老师!
作者: 一诺    时间: 2018-11-21 14:21
白云的诗评虽然高邈,骨子亦透着压抑。虽然装这个在众多诗友的喜爱中显得陌生,但是,这种表演无疑是:外在表象与内在精神恰切的融合。或许有人会认为颓荡的白云很野,我要告诉你的,同样是你熟悉的白云。白云悠悠,白云浪浪,无论什么气场或是天气的本质,依然改变不了白云的气质。所谓乌云,那同样是象征比喻挪用,没人能把诗评写的这样好了!像简单的意象一样。
作者: 一诺    时间: 2018-11-21 14:23
张艺谋又出来骂人了!



《张艺谋和他的“影”》BD1280高清中字M3U8在线观看-YY6090青苹果影院-青苹果影视-看九零影视
http://www.qpgyy.com/play/123430-1-1.html




作者: 一诺    时间: 2018-11-21 14:43
化繁为简的真正意义(读宗小白诗歌五十首) (2017-11-27 15:06:48)[编辑][删除]转载▼


       有人说写诗评可以彰显一个人的才华,同样亦会暴露某些个人认识上的不足。《发现》是个大舞台,此次韩总的选择发现,有点难度!根据文本的提示,很难在艺术上有什么语素本质地突破,再加工,其引申义也不会比文本更有语素上的突破或是理解。其深浅程度上,虽不能算是难度写作,不过越简单浅白的诗歌越难解读。其词根要表达的语义与词意已近终点,那么,在深层领悟上,我们要说的与诗写者要表达的,已近终点,我说,在能指上,我们还能领悟到什么?

       其引申义,与比喻义上,其单纯词与组合上,我们还能谬误到更加深刻的意境么?当然,一切书写我们可以认为有悖常规,可是事实性告诉我们,其不可导误的,正是我们深深理解的。那么,在飞白或是一切被溶解的被字与把字句前,我们找不到理论,找不到可以使我们的意识模糊的概念,那么在象征与常态象征与意象象征上,如何和谐或是调和,我们先天就该具有的谬惑呢!不喝一杯,真的很难理解,理解理解的范畴,与飞白崇高的概念或是语素或是词根或是语义的囊括。“风,……吹着吹着,就不见了。”这是一种格式还是风格,我不敢误下定论,那么在常态语素或是语义上,谁避免了谁?谁避免不了谁?我们说,象征,或是一切拟人与比喻,或是比拟,你能够让诗态更鲜活的印与纸张么?当然,单纯的讲,一切常态符合词语与一切常态单纯词根,所在语义与词素上,其本质形态,应该是显而易见的,所谓本义,有多少是我们应该了解的,又有多少,是如此显而易见的。那么,这些光辉的思想,在词与语境上,我们如何去体会,那些显而易见呢?

       其根本所指,在能指中,这样语素,是否是我们认为的显而易见的常态呢?根本不用思考或是幻想,它就如此浅白的引申了象征,就如此浅白的,让我们误认为是飞白,可是事实呢?在如此浅白的象征与比喻或是比拟下,“哭一场,就替我们关上一扇窗。”!当然,中心意象,可能,我们赋予的比较少,而诗者赋予我们的更多,像那些“农田里的杂草”。我在此深刻的说,领悟,亦不过是,如此深刻的意象罢了。那些在常态象征下,我们纠结的深深领悟的爱情,其实质如被我们领悟的,把深刻轻描淡写的人情世故一般,眼泪,与雨的深情,一刻也不得置换。要说那扇为所有人敞开的窗,在诗人眼中,在常态意识被模糊的情况下,它,应该是永远闭着的。

       可是阳光,与那些美丽的空气,在唯美与优美的真空故事里,如何发现与发掘自己的存在与意识交流的空间呢?在误读与解释与释解我们所热爱的诗歌与生活上,什么样的情态,什么样的心情,我们更容易被理解与被谅解呢?“让土地得到休息”,其语素即使肯定,那么在过多的比喻与象征下,我们是否可以认定,“土地”就是一种常态,在比喻中是否有不为人知的象征,或是说,这一切,都是非常态的比喻?那么,在诗歌中诗人是谁?她所要表达与涵盖的,我们非要认为不可的常态抒情中,那些意象何来?那些思绪何来?那些令我们或是更广泛的我们所讨厌的意象何来?总是可以在这些表象中迷失的,或是说走失的,那么这些或是那些,人世间的悲剧,总是可以令诗人或是我们麻木的。

       可是诗人没有。麻木的只是我们,雨的常态象征就是眼泪,“我们”不该哭,路不该哭,脚下的常态象征与“一扇应该关闭的窗”不应该哭,可是眼泪,如那些“杂草”的眼泪更不该落下,在人类有限的常识下,什么是应该或是值得诗人描写的呢?或许,这一切,诗人都不应该追问,这一切繁杂的生活,诗人都不应该过问。一切诗写的源头或是滥觞,诗人都不该描写,应该让风继续吹,让眼泪流干,让雨继续拍打,让生活继续在圭臬中,泛白!是什么不止一次,以千回百转的口吻叩问,是良知,是诗人或是深处大自然的我们,所以,有良心的诗写,即是我们深深体会过后的一种浅白的倾诉,不是“潮打空城寂寞回”的余音,那是冗长的“允许”与白炙的光合作用。
作者: 许晓鸣    时间: 2018-12-20 16:06
学习,受益匪浅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