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借一首词来说说填词的过程 [打印本页]

作者: 曼步莲华    时间: 2015-9-20 15:17
标题: 借一首词来说说填词的过程
本帖最后由 曼步莲华 于 2015-9-21 11:31 编辑

词牌既是一首词的格式,也是表现意与灵的法门,尽管有限制与规范,表达上依旧有很大可发挥的空间。因此填词具有克制与肆意的双重属性。如果说一首词是被设计好了的,那并不恰当,但是如果说丝毫没有经过设计,却也不尽然。
下面以本人所作的一首词为例,说一下填词过程。
这首词曾经发在流派网“古体诗词”版块,标题为踏莎行.胶州 (一首词的两种样貌)。
为什么说一首词的两种样貌呢?因为填词时尽管会用最佳的词句,每个句子都会受到很多限制,尽量体现出其独特性,针对性,但它们依旧有可能不是唯一的。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遣词造句非此不可,不可更替的地步。
这首词是这样的:

【踏莎行】胶州

东近城阳,北接平度,位于齐鲁繁华处。
春来少海起风帆,秋登艾岭观云树。
百物阜安,三河兴睦,龙山牧马人文土。
经行凤翰旧时居,高楼林立今非古。


“踏莎行”的格式要求为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了解胶州的人会知道,这首词前三句说的是胶州的地理位置和关系,本来第三句拟作“地出海淀平原处”,尽管也能讲通,但是考虑到下一句的“春来少海”中也有一个海字,为避免重复,改成“位于齐鲁繁华处”,改后似乎更加形象确切。
第四句,第五句中的“少海”“艾岭”(又叫“艾山”)都是胶州本地的名胜。前后对仗。当然胶州的风景不仅限于此,但是限于篇幅,只能先写两个。
下阕中前两句依旧是对仗。“百物阜安”出自《周礼·地官·大司徒》,因为胶州恰好有一个“阜安街道办事处”所以用了“百物阜安”四字,下一句不太好写,因为胶州除了阜安街道外还有云溪,中云等街道,本来打算取“云溪”二字用于第二句中,但是词义很难与前面一句对仗,平仄也不对,只好放弃。后来还是从数字入手,用“三”对应前面的“百”,因为胶州市区恰好有三条河,三里河,护城河,云溪河。所以就出现了“三河兴睦”这样的句子。
至于后面的“龙山牧马人文土”分别指龙山龙山文化遗址跟牧马古城,都是具有历史人文气息的地方。
最后两句容易理解,“凤翰”是扬州八怪之一的高凤翰。这里有借古咏今得味道。
好,这样一来,这首词就算完成了,自己也还算满意,只是觉得并没有把胶州的主要特征尽数囊括其中,有一些景点就没有写进去。有些遗憾。
一番考虑之后,将这首词改了一下,成为下面的样子。

【踏莎行】胶州

几近莱西,相衔高密,位于齐鲁繁华地。
春来少海起风帆,秋临沽水观涵碧。
百物阜安,三河秀丽,龙山牧马皆遗迹。
经行凤翰故宅边,昔人远去难寻觅。


其实这两首差别不大,只是个别字句改了一下,比如前两句换了另外两个与胶州相邻的地名,第三句仅仅是换了一下韵。然后就是第五句“沽水”代替了“艾岭”,沽水也就是大沽河,近年经过改造,形成了很好的旅游景区。后面的应该是最后面一句变化较大,变成了“昔人远去难寻觅”,感慨特征更加明显。
这首词改动之后,骨架是不变的,只是眉眼稍有不同。但是也许将两首词合起来,在内容,意境上的表达才会更加完整。
当然,或许有人会说,其实可以将第二首完全改头换面,甚至换一个词牌来写,这当然也是可以的,本人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一首词在创作过程中可能生成多个样貌,需要不断推敲,取舍,才能达到最佳状态。
本人这两首难分高下,因此也不好取舍,况且也仅是习作而已,干脆都保留了。
作者: 红海滩    时间: 2015-9-20 21:05
学习。
作者: 曼步莲华    时间: 2015-9-21 11:25
红海滩 发表于 2015-9-20 21:05
学习。

谢谢欣赏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