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平常中攫取诗意提取诗魂
——评非马诗歌《听涛》
文/秦时月
我真的无法精准表达,非马这首《听涛》的诗意境有多美、诗意有多深、诗感有多好。读着读着,我的心就跟着荡漾起来,我几乎被诗中的美美得掉下眼泪。每当这种感觉上来,我就知道我这是碰上好诗了,如不趁兴把这种感受写出来,一段这感觉过去就再难以找回,即便能找回也没有当时的完整和炽烈与情不自禁。所以,写评亦如作诗,要趁情绪进入高潮时赶快动手,写下一段或长或短的文字,即便理解的不是很准确也不要紧,顺着这种感觉写出的文字总能得到及格以上的分数,我是这样想的,多年的体会也从来没有欺骗过我。
也许是人到中年的缘故吧,我尤其喜欢那些外表平和内在炽烈语言光洁富有质感的诗歌。我这里所说的平和是指诗写的从容,而并非说诗歌没有情感的起伏,只是这种起伏的情感外表罩上了一层平和的外衣,其内波涛汹涌。总之,我被非马这首表面情感隐忍节制内则情感炽热荡漾的诗牵引着、感染着,心旌摇曳。我不知非马是否是渔民,抑或渔民的儿子,或经常去海上听涛声、水声,看白帆点点,渔舟向晚,海鸥飞翔,有句话叫智者乐水,非马肯定是智者,不然,怎么能写出如此聪颖和智慧的诗句来?
也只有常在海上的人、常枕着波涛的人,并用心倾听大海涛声的人,才会对大海有着如此深切的眷恋,才会对波涛有着如此立体丰富深邃的感悟,并熟知波涛的长短急越必是因海风撩拨所至,这就是诗人与常人的区别,因为诗人具有一双艺术的耳朵和敏感的触觉。
而当波涛平息,那必是海上生明月了。姑且不说诗歌所呈显出的意境之美,单就诗人由此及彼的美妙联想就足以给人辽阔丰富的怀想,那情那景是多么柔媚和曼妙、又是多么令人心荡神驰啊!最令人回味和深思的是诗歌的结尾,“数了多少年/那涛声的层数/如今都在额头上静静地/堆着……”是涛声把诗人听老了?还是多层的涛声亦如诗人多皱的额头?不管作何种解释,诗歌的内涵是丰富多重的,不仅形象贴切,更含有丰富的寓意,这并非一般的诗人所能想到和所能表达出来,比拟、通感和象征等修辞手法在诗中的娴熟运用,足见诗人语言之精到、表达之精准、诗艺之精湛。
我们衡量一首诗质量高低,判断一首诗是否是好诗,首先凭的是阅读初感,那种首读就能获得好感,尔后愈品愈好的多半就是好诗,而要读者获得这种感觉,就需要诗人深入细致地观察,从平常之中攫取诗意提取诗魂,并运用陌生甚至是粗砺的语言构建丰富奇特的诗歌意象,而这往往又最见功夫。大海多层的涛声如诗人多皱的额头,联想奇特而自然,形似更神似,具象更形象。这时的大海,在诗人眼里已与自己融为一体了,所谓“天人合一”大概指的就是这种境况吧!(字数1188)
2016/1/2
听涛
非马
睡在海面上 听涛
能数得清涛声究竟有几层
声音短促而激越
要赶紧数 那多半是舷窗外的海风
撩拨所至
俄顷 那声音忽又变得
极致的细腻与轻柔
不用猜 海上生明月了
只有在静谧的夜里听涛
那种声音的涵义
似乎比夜还深
数了多少年 那涛声的层数
如今都在额头上静静地
堆着……
作者简介:秦时月,本名张友琴,男,湖北省作协会员。作品散见《诗刊》《星星》《诗选刊》《绿风》《诗潮》《诗林》《诗歌月刊》《中国诗歌》《湖北日报》等报刊。现居武汉。
通联: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后九万方三村3—17号丁栋1单元302信箱,张友琴
邮箱:1825259643@qq.com
Q Q:1825259643
联系电话:18907132335
邮政编码:430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