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诗海拾贝-读诗随想录 [打印本页]

作者: 晨思文    时间: 2014-3-11 10:01
标题: 诗海拾贝-读诗随想录
本帖最后由 晨思文 于 2014-3-11 10:02 编辑

前言

很早就有这样的想法,把自己在读诗写诗过程中的一些感想片段写下来,供诗友们探讨。这些感想的片段也许不完整,或不成熟,但是却是一些能引起诗友们注意或者共鸣的话题。期待通过抛砖引玉,探讨诗歌发展的健康步履,并以此求教于各位诗友。
本随想录通过长帖形式发表,欢迎跟帖。

作者: 晨思文    时间: 2014-3-11 10:02
1

诗歌是一种抒情的文学载体。当我们内心激动着,要表达一种热烈的情感时,就产生了诗。诗歌的情感应当是从心灵里流淌出来的,而不是娇揉造作的,只有这样的诗歌才能打动人。如果作者自己没有真情实感而勉强写诗,“为赋新诗强说愁”,这样的诗歌是不能感动人的。如果到处都是无病呻吟的诗,诗歌就不能成为美的象征。

作者: 筷子    时间: 2014-3-11 10:20
拜读佳作
作者: 晨思文    时间: 2014-3-11 10:21
筷子 发表于 2014-3-11 10:20
拜读佳作

谢谢筷子君的赏读。
作者: 朱荣兴    时间: 2014-3-11 11:57
毎次发千字或五百字为最佳
作者: 在线灵童    时间: 2014-3-11 11:58
难得一见,非常喜欢。
作者: 老远    时间: 2014-3-11 11:59
值得探讨!问好诗友
作者: 贵州孤独客    时间: 2014-3-11 12:22
晨思文 发表于 2014-3-11 10:02
1

诗歌是一种抒情的文学载体。当我们内心激动着,要表达一种热烈的情感时,就产生了诗。诗歌的情感应当 ...

诠释到位!
作者: 贵州孤独客    时间: 2014-3-11 12:23
晨思文 发表于 2014-3-11 10:02
1

诗歌是一种抒情的文学载体。当我们内心激动着,要表达一种热烈的情感时,就产生了诗。诗歌的情感应当 ...

有同感!
作者: 贵州孤独客    时间: 2014-3-11 12:26
写诗随想

1
关注生活,关注生命,关注底层人物的诗歌才有蓬勃的生命力。这样的诗歌才会脍炙人口。

2
用心作诗,用诗写心,诗与心才能融为一体。
作者: 洪芜    时间: 2014-3-11 13:23
晨思文 发表于 2014-3-11 10:02
1

诗歌是一种抒情的文学载体。当我们内心激动着,要表达一种热烈的情感时,就产生了诗。诗歌的情感应当 ...

是的,言为心声。这个帖子继续下去,对读诗写诗大有帮助。欣赏!思文兄下午好!
作者: 奎奎    时间: 2014-3-11 13:59
贵州孤独客 发表于 2014-3-11 12:26
写诗随想

1

附议!
作者: 奎奎    时间: 2014-3-11 14:00
很好的想法。
作者: 晨思文    时间: 2014-3-11 14:17
朱荣兴 发表于 2014-3-11 11:57
毎次发千字或五百字为最佳

谢谢荣兴君的支持!多指教。
作者: 晨思文    时间: 2014-3-11 14:18
在线灵童 发表于 2014-3-11 11:58
难得一见,非常喜欢。

灵童君。多交流。
作者: 晨思文    时间: 2014-3-11 14:19
老远 发表于 2014-3-11 11:59
值得探讨!问好诗友

谢谢老远的支持。你的作品给我很大启发。
作者: 晨思文    时间: 2014-3-11 14:19
洪芜 发表于 2014-3-11 13:23
是的,言为心声。这个帖子继续下去,对读诗写诗大有帮助。欣赏!思文兄下午好!

谢谢洪芜君。请多指教。
作者: 晨思文    时间: 2014-3-11 14:20
贵州孤独客 发表于 2014-3-11 12:22
诠释到位!

谢谢孤独客的支持。请多指教。
作者: 晨思文    时间: 2014-3-11 14:21
奎奎 发表于 2014-3-11 13:59
附议!

谢谢奎奎的支持!
作者: 晨思文    时间: 2014-3-11 14:21
奎奎 发表于 2014-3-11 14:00
很好的想法。

请多指教。谢谢奎奎!
作者: 晨思文    时间: 2014-3-11 14:26
2

在现代社会的氛围中,诗歌应当是深山里的清泉,沙漠中的绿洲,冬夜里的火把。在人欲横流,精神沦丧的浊流中,诗歌应当成为一面惩恶扬善的精神旗帜,成为人们呼唤社会正义和良知的心灵呼声。当然,诗歌的园林是百花齐放的,但缺少精神旗帜的诗歌,诗歌的园林将会是灰暗的,没有光彩的。
诗歌随伴着历史一起前进。当我们的后人在遥远的未来回顾诗歌的历史,能够在一定历史时期影响、教育、鼓舞人们的诗歌,将永远闪耀着人性和历史价值的光辉。


作者: 苏勤    时间: 2014-3-11 14:47
赏读问好
作者: 招小波    时间: 2014-3-11 15:29
学习!
作者: 晨思文    时间: 2014-3-11 15:55
贵州孤独客 发表于 2014-3-11 12:26
写诗随想

1

赞同。诗歌与生活息息相通。问好孤独客!
作者: 晨思文    时间: 2014-3-11 15:55
苏勤 发表于 2014-3-11 14:47
赏读问好

谢谢苏勤君的支持!
作者: 晨思文    时间: 2014-3-11 15:56
招小波 发表于 2014-3-11 15:29
学习!

请招老师多指教!谢谢支持!
作者: 王弦月    时间: 2014-3-11 17:36
拜读欣赏,老师的一席言给人以启迪,学习问候老师!
作者: 晨思文    时间: 2014-3-11 20:33
王弦月 发表于 2014-3-11 17:36
拜读欣赏,老师的一席言给人以启迪,学习问候老师!

谢谢弦月的赏读支持。多交流。问好!
作者: 时光空壳    时间: 2014-3-11 20:36
对。不要盲目的去看文字。要看它本是表达的意境和精神。
作者: 晨思文    时间: 2014-3-11 20:38
时光空壳 发表于 2014-3-11 20:36
对。不要盲目的去看文字。要看它本是表达的意境和精神。

是的,诗歌语言是外壳,内在的东西才是最有价值的东西。谢谢时光空壳的赏读。
作者: 时光空壳    时间: 2014-3-11 20:41
晨思文 发表于 2014-3-11 20:38
是的,诗歌语言是外壳,内在的东西才是最有价值的东西。谢谢时光空壳的赏读。

嗯嗯。   可是现在很多外在的东西耀眼的已经遮盖了内在。可悲、
作者: 晨思文    时间: 2014-3-11 20:49
时光空壳 发表于 2014-3-11 20:41
嗯嗯。   可是现在很多外在的东西耀眼的已经遮盖了内在。可悲、

赞同。我找到了知音人。
作者: 时光空壳    时间: 2014-3-11 20:50
晨思文 发表于 2014-3-11 20:49
赞同。我找到了知音人。

唉。叹社会过于“单纯”
作者: 王弦月    时间: 2014-3-11 21:26
再读学习,问候老师哦!
作者: 晨思文    时间: 2014-3-11 21:39
王弦月 发表于 2014-3-11 21:26
再读学习,问候老师哦!

谢谢弦月的鼎力支持。
作者: 老远    时间: 2014-3-12 07:33
早读,问好诗友
作者: 晨思文    时间: 2014-3-12 08:27
3

在当今的诗坛上,有人对纯粹表现个人情感的现代诗作品提出批评,认为这些诗作过于表现自我,与社会和大众的情感脱节。对这一问题应作具体分析。诗歌,特别是现代诗,总是诗人内心的情感表达,历史上许多著名诗人的作品,总是抒发出激动人心的诗人内心情感,但这些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总是与社会,与大众情感紧密相关,这些情感本身就属于大众的情感,只不过通过诗人的口表达出来。可是在当今诗坛上,我们看到有些现代诗作品,诗歌的表现技巧达到炉火纯青,但表现出来的东西却完全是个人内心的那种不可捉摸的,扑朔迷离的东西,与大众的,社会的生活风牛马不相及。这些作品不要说脱离大众,就是在诗歌同行之间,也没有得到情感的沟通。这种现象长期下去,是诗歌的悲哀,是诗人的悲哀。

我们要提倡诗歌表现现代生活,表现社会的正能量,并不反对诗人的内心情感的表现力,因为这是诗歌艺术的要求,但这种表现形式同诗人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结合起来,才能开出绚丽的诗歌艺术之花,才能得到艺术效果与社会效应的统一。

作者: 老远    时间: 2014-3-12 12:10
很好的想法,问好诗友
作者: 戴永成    时间: 2014-3-12 15:13
诗意地论诗,既理论,又实际;既抽象,又形象。这样论诗很有价值与启迪。拜读。问好!
作者: 晨思文    时间: 2014-3-13 08:03
老远 发表于 2014-3-12 07:33
早读,问好诗友

问好老远。谢谢。
作者: 晨思文    时间: 2014-3-13 08:03
老远 发表于 2014-3-12 12:10
很好的想法,问好诗友

让我们多交流。握手。
作者: 晨思文    时间: 2014-3-13 08:04
戴永成 发表于 2014-3-12 15:13
诗意地论诗,既理论,又实际;既抽象,又形象。这样论诗很有价值与启迪。拜读。问好!

谢谢永成君的点评鼓励。多指教。
作者: 老远    时间: 2014-3-13 08:04
晨思文 发表于 2014-3-13 08:03
让我们多交流。握手。

诗友早上好
作者: 晨思文    时间: 2014-3-13 08:05
老远 发表于 2014-3-13 08:04
诗友早上好

早上好,老远君。
作者: 晨思文    时间: 2014-3-13 08:18
标题: 晨思文
本帖最后由 晨思文 于 2014-3-13 08:23 编辑


4

当今的网络诗坛上,诗歌出现一个多元化格局。各种风格,流派,各种表现方式,体裁,各种关注的社会题材,以及各种诗歌理念,都像雨后春笋一般涌现。诗坛出现一个百花齐放的局面。这对于一个曾经是千人一面,千人一腔的社会,无疑是一件大好事。这说明现代网络科技的力量已经打碎人们心灵的枷锁,人们的思想和创作力得到了自由奔放的表现。

但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诗歌的主流。关注民生,关注乡土,关注社会底层弱者的生存环境,关注国家前途命运的作品,以及抒发对生命,对亲情,对爱情的情感作品,仍然占有很大比重。诗歌的人文精神,生命意识总是通过多种方式不断地表现出来。我们可以看到,当国内发生如汶川地震,雅安地震那样的灾难重大事件时,诗坛上总会马上涌出无数哀悼罹难者,声援抗灾,祈祷生命的诗篇,有的诗篇还成为振奋人心的流行作品。这就是诗歌主流的证明。

诗歌的多元化需要创新,而诗歌的创新又促进诗歌的多元化发展,因此,创新,是推动诗歌向前发展的动力。特别是现代诗歌的创新发展问题,应成为诗歌发展的重大课题。在诗歌创新中,在保持诗歌与生活的血缘关系的基础上,需要对新的表现形式,新的语言风格,新的诗歌技巧进行探索。但这种探索,不能离开主流社会的价值观,不得堕入物欲红尘的诱惑中而丧失诗歌应有的精神品格。因此,那些迎合社会庸俗欲望的低俗化倾向作品,是不可取的,应予以抵制。


作者: 陈中明    时间: 2014-3-13 18:55
诗歌是一种抒情的文学载体。当我们内心激动着,要表达一种热烈的情感时,就产生了诗。诗歌的情感应当是从心灵里流淌出来的,而不是娇揉造作的,只有这样的诗歌才能打动人。如果作者自己没有真情实感而勉强写诗,“为赋新诗强说愁”,这样的诗歌是不能感动人的。如果到处都是无病呻吟的诗,诗歌就不能成为美的象征。

非常赞同
谢谢诗友
作者: 老远    时间: 2014-3-13 22:10
提读,诗友晚上好
作者: 晨思文    时间: 2014-3-14 11:19
陈中明 发表于 2014-3-13 18:55
诗歌是一种抒情的文学载体。当我们内心激动着,要表达一种热烈的情感时,就产生了诗。诗歌的情感应当是从心 ...

谢谢中明君的赏读支持。问好!
作者: 晨思文    时间: 2014-3-14 11:20
老远 发表于 2014-3-13 22:10
提读,诗友晚上好

老远上午好。谢谢。
作者: 晨思文    时间: 2014-3-14 11:22

5

我们讨论进行现代诗的发展创新,但很多时候只停留在诗歌的形式方面的探讨,没有考虑当前的社会道德沦丧的现实给现代诗歌的发展带来的历史发展机遇,用诗歌的各种不同的视角折射现实,鞭鞑丑恶,展示灵魂的激情,陶冶人们心灵,净化社会风气,是诗歌作者们的社会责任和创作的动力。

作者: 老远    时间: 2014-3-15 21:22
提读,问好诗友
作者: 晨思文    时间: 2014-3-23 08:53
标题: 晨思文
本帖最后由 晨思文 于 2014-3-23 10:35 编辑

诗歌与现实

诗歌与现实的问题,也是艺术与生活问题。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诗歌来源于生活,并以独特的语言形式表现生活。对于这一点,学者、作者和读者都不会有异议。但是,诗歌要不要表现社会现实,如果答案肯定的话,诗歌又如何表现社会现实,这一问题,有必要进行一些探讨。

在古典诗歌的浩瀚海洋里,这个问题并不成为疑问。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韩语说,文以载道。我们看到古典诗人琳琅满目的直接反映社会现实的的经典诗歌作品,如杜甫的三吏三别等等。但是,五四运动新诗兴起,现代诗歌如何发展创新,就遇到诗歌与现实的关系问题。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教授在其经典著作《诗论》里,就诗歌与现实的关系上,就提出“距离”说的观点,认为诗歌作为一种艺术,应当与现实保持一定的距离,唯有这样,才产生美。著名诗评家梁宗岱先生在介绍引进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理念时,就提出“纯诗”的主张,这也是法国诗人瓦雷里等人提出的一种现代诗歌理念,即使主张诗歌与现实的脱离,诗歌不能成为道德宣扬的载体,保持其纯碎的诗歌艺术本质。我国建国以后,诗歌在某种政治化的背景中,成为了功利性的政治口号,打到四人帮以后,80年代朦胧诗的兴起,给诗歌注入了时代的活力。但从90年代以后,诗歌向着多元化发展,呈现一片五彩纷呈的局面,这时,诗歌与现实的问题,再一次摆到人们面前。

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也是一种诗歌发展的困惑。一方面,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它必须保持一种自身纯净的境界之美,一种凝聚的含蓄的心灵之美,与现实的生活的直接面触碰,就可能会损害诗歌的艺术完美;但另一方面,社会生活已发生重大变化,人类生活的丰富多彩和人类情感思想的碰撞,必然爆发精神的闪光,这些光辉必然投射到诗歌中去。那么,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诗人们,该怎样认识和面对这一现状?

笔者认为,诗歌与现实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写什么”的问题,而“写什么”往往决定“怎么写”。因此,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是有意义的。对这一问题的基本态度是否可以这样认为,诗歌应当反映社会现实,应当以多种方式努力表现探索社会现实生活;但是,又不应把这一问题作为评价诗歌的唯一尺度,以保障诗歌多元化的发展。

诗歌是文学的最高形式,是人类精神的浓缩表现。

首先应当细化,即要明确“现实”的概念。因为,“现实”的外延很广,包括社会现象,社会事件,社会道德观念和社会思想观念等,如果我们直接表现社会现象,社会事件,社会生活细节,或者直接在表达现实的某些道德观念,思想意识,甚至政治化的口号,那么,就必然会违背诗歌审美规则,从而损害诗歌的艺术美。我想,这也是朱光潜先生提出的“距离说”的要旨。

其次坚持主题的现实性。一首诗总要表达一个有社会意义的主题,这个主题应当紧扣当代生活,包括当代社会现象,社会意识,无论一首诗的意象或语言如何浮游于具体的现实生活现象之上,只要紧扣现实,诗歌作品始终是社会生活的回声。

再次是诗歌的表现形式不能脱离诗歌的美学观念。表现社会现实不等于直录式的翻版,诗歌要高于生活,要高度的凝练,就必须讲究诗歌的形象性,诗歌的艺术性。只有这样,表现现实的诗歌才能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思想感召力。

作者: 洪芜    时间: 2014-3-23 09:32
再学习!思文兄,周日好!
作者: 洪芜    时间: 2014-3-23 09:37
晨思文 发表于 2014-3-23 08:53
诗歌与现实的问题,也是艺术与生活问题。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诗歌来源于生活,并以独特的语言形式表现 ...

建议思文兄把后来续写的也编一份放在主题帖下第一栏里,这样学习,交流起来方便,也不至于被淹没。周日好!
作者: 晨思文    时间: 2014-3-23 10:33
洪芜 发表于 2014-3-23 09:32
再学习!思文兄,周日好!

谢谢洪芜君赏读支持!
作者: 晨思文    时间: 2014-3-23 10:34
洪芜 发表于 2014-3-23 09:37
建议思文兄把后来续写的也编一份放在主题帖下第一栏里,这样学习,交流起来方便,也不至于被淹没。周日好 ...

你的建议很好。我试试看。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