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给李平打电话 [打印本页]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5-23 07:44
标题: 给李平打电话
给李平打电话

叫这个名字的人太多了,我记住的只有这一个。
一个平凡的人,站我心中非凡的位置。
50年前就是我的偶像,一个最会讲话的人。
让一门写作课舌粲莲花,满室生香。

这天我的电话过去,师母把话筒递到床上。
回应的没有词句,只有“哦”、“唔”几个单音。
一个最会讲话的人,现在取消了说话的权利。
我能明白他的意思,无词的歌用不着翻译。

50年间他说的许多话,一下子在我的耳旁响起。
我再也说不出话。电话线两头,只留下——
两颗心的呼吸。
(2014年5月)
作者: 黄锡锋    时间: 2014-5-23 07:52
师生情深!!
作者: 黄锡锋    时间: 2014-5-23 07:53
叙述很冷静,却很感人!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5-23 08:07
黄锡锋 发表于 2014-5-23 07:52
师生情深!!

谢谢第一位客人。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5-23 08:09
黄锡锋 发表于 2014-5-23 07:53
叙述很冷静,却很感人!

谢谢评点。
叙述是为了抒情。“冷”是为了带来“热”。
作者: 招小波    时间: 2014-5-23 08:41
我再也说不出话。电话线两头,只留下——
两颗心的呼吸。
作者: 时光空壳    时间: 2014-5-23 09:06
一个最会讲话的人,现在取消了说话的权利。
我能明白他的意思,无词的歌用不着翻译。


厚重,力度。
作者: 时光空壳    时间: 2014-5-23 09:06
我再也说不出话。电话线两头,只留下——
两颗心的呼吸。


悲挽,情深。
作者: 时光空壳    时间: 2014-5-23 09:06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
作者: 老远    时间: 2014-5-23 09:18
好诗,提读,学习,问好老师
作者: 招小波    时间: 2014-5-23 09:19
喜欢接地气的作品。
作者: 龙玉薛    时间: 2014-5-23 09:32
50年间他说的许多话,一下子在我的耳旁响起。
我再也说不出话。电话线两头,只留下——
两颗心的呼吸。
作者: 龙玉薛    时间: 2014-5-23 09:32
深沉。

欣赏学习,问好诗友。
作者: 刘天翼    时间: 2014-5-23 09:38
情深。拜读。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5-23 10:04
招小波 发表于 2014-5-23 08:41
我再也说不出话。电话线两头,只留下——
两颗心的呼吸。

谢谢主持人!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5-23 10:06
时光空壳 发表于 2014-5-23 09:06
一个最会讲话的人,现在取消了说话的权利。
我能明白他的意思,无词的歌用不着翻译。

谢谢时光!
正是时光的力量,才有了这样无法抗拒的变化。
作者: 时光空壳    时间: 2014-5-23 10:08
蔡旭散文诗 发表于 2014-5-23 10:06
谢谢时光!
正是时光的力量,才有了这样无法抗拒的变化。

时光催人老,空壳收尽生。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5-23 10:08
时光空壳 发表于 2014-5-23 09:06
我再也说不出话。电话线两头,只留下——
两颗心的呼吸。

这是“实况转播”。
百感交集,当时真不知说什么话好。
作者: 时光空壳    时间: 2014-5-23 10:09
蔡旭散文诗 发表于 2014-5-23 10:08
这是“实况转播”。
百感交集,当时真不知说什么话好。

嗯嗯。感受到当时的心情。  老师也是有心人。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5-23 10:09
时光空壳 发表于 2014-5-23 09:06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

谢谢时光的鼓励 !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5-23 10:09
老远 发表于 2014-5-23 09:18
好诗,提读,学习,问好老师

谢谢过奖!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5-23 10:12
招小波 发表于 2014-5-23 09:19
喜欢接地气的作品。

谢谢喜欢。
我也喜欢写这样和作品,只是经常力不从心。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5-23 10:12
龙玉薛 发表于 2014-5-23 09:32
50年间他说的许多话,一下子在我的耳旁响起。
我再也说不出话。电话线两头,只留下——
两颗心的呼吸。

谢谢肯定。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5-23 10:14
龙玉薛 发表于 2014-5-23 09:32
深沉。

欣赏学习,问好诗友。

问好!遥握!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5-23 10:15
刘天翼 发表于 2014-5-23 09:38
情深。拜读。

情深,而笔力稍浅。
谢谢鼓励 !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5-23 10:17
时光空壳 发表于 2014-5-23 10:08
时光催人老,空壳收尽生。

时光不虚度,空壳会充满。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5-23 10:22
时光空壳 发表于 2014-5-23 10:09
嗯嗯。感受到当时的心情。  老师也是有心人。

能够在这里感受到颤动的,都是有心人。
作者: 时光空壳    时间: 2014-5-23 10:54
蔡旭散文诗 发表于 2014-5-23 10:22
能够在这里感受到颤动的,都是有心人。

谢谢老师。问好
作者: 时光空壳    时间: 2014-5-23 10:54
蔡旭散文诗 发表于 2014-5-23 10:17
时光不虚度,空壳会充满。

人生无常规。结局无所谓、
作者: 奎奎    时间: 2014-5-23 12:36
我再也说不出话。电话线两头,只留下——
两颗心的呼吸。
作者: 奎奎    时间: 2014-5-23 12:37
蔡旭散文诗 发表于 2014-5-23 08:09
谢谢评点。
叙述是为了抒情。“冷”是为了带来“热”。

正是这样的。赏读问好。
作者: 河南张绍金    时间: 2014-5-23 12:52
在这里品读蔡老师大作
作者: 琶笛    时间: 2014-5-23 12:56
淡淡感伤,沉沉感动!问好老师!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5-23 13:05
奎奎 发表于 2014-5-23 12:36
我再也说不出话。电话线两头,只留下——
两颗心的呼吸。

谢谢垂爱。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5-23 13:05
奎奎 发表于 2014-5-23 12:37
正是这样的。赏读问好。

问好!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5-23 13:06
河南张绍金 发表于 2014-5-23 12:52
在这里品读蔡老师大作

谢谢来访。请多指正。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5-23 13:08
琶笛 发表于 2014-5-23 12:56
淡淡感伤,沉沉感动!问好老师!

有时平静叙述反而会有更大感染力。
作者: 琶笛    时间: 2014-5-23 13:09
蔡旭散文诗 发表于 2014-5-23 13:08
有时平静叙述反而会有更大感染力。

这是老师一贯的妙招。小辈很难做到,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5-23 14:26
琶笛 发表于 2014-5-23 13:09
这是老师一贯的妙招。小辈很难做到,

与此同时放慢节奏,减缓阅读的速度,延长思考的时间。
不妨一试。
作者: 安康古月    时间: 2014-5-23 16:10
学习佳作!
作者: 贵州孤独客    时间: 2014-5-23 18:14
情感饱满!诗句有张力!
作者: 朱荣兴    时间: 2014-5-23 19:49
50年间他说的许多话,一下子在我的耳旁响起。
我再也说不出话。电话线两头,只留下——
两颗心的呼吸。
作者: 朱荣兴    时间: 2014-5-23 19:49
平中见奇
作者: 辛树江    时间: 2014-5-23 19:51
情深感人。欣赏并问好!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5-23 22:26
贵州孤独客 发表于 2014-5-23 18:14
情感饱满!诗句有张力!

谢谢支持。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5-23 22:27
朱荣兴 发表于 2014-5-23 19:49
50年间他说的许多话,一下子在我的耳旁响起。
我再也说不出话。电话线两头,只留下——
两颗心的呼吸。:v ...

谢谢肯定。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5-23 22:32
朱荣兴 发表于 2014-5-23 19:49
平中见奇

可以说“平”,事情平常,文字平淡。
但未出“奇”,因为并没有出人意外。
也许只是提供了一个能触动人之常情的情景,让读者去联想,去补充而已。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5-23 22:34
辛树江 发表于 2014-5-23 19:51
情深感人。欣赏并问好!

谢谢欣赏。
您觉“感人”,是因为您也有这想的情感。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5-24 21:20
蔡旭散文诗 发表于 2014-5-23 22:34
谢谢欣赏。
您觉“感人”,是因为您也有这想的情感。

我打错字了。应为“您也有这样的情感。”
作者: 陈中明    时间: 2014-5-24 21:32
50年间他说的许多话,一下子在我的耳旁响起。
我再也说不出话。电话线两头,只留下——
两颗心的呼吸。

这就足够 了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5-24 23:02
陈中明 发表于 2014-5-24 21:32
50年间他说的许多话,一下子在我的耳旁响起。
我再也说不出话。电话线两头,只留下——
两颗心的呼吸。

谢谢肯定。
作者: 陈中明    时间: 2014-5-25 18:13
蔡旭散文诗 发表于 2014-5-24 23:02
谢谢肯定。

老师客气了
问候晚上好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5-26 07:26
陈中明 发表于 2014-5-25 18:13
老师客气了
问候晚上好

再谢。早上好!
作者: 洛阳牡丹    时间: 2014-5-26 07:51
一个生命中的贵人!
作者: 戴永成    时间: 2014-5-26 07:54
语言淳朴,诗质感强,结尾深邃,意境无穷。首读。
作者: 洛阳牡丹    时间: 2014-5-26 07:55
50年间他说的许多话,一下子在我的耳旁响起。
我再也说不出话。电话线两头,只留下——
两颗心的呼吸。

作者: 洛阳牡丹    时间: 2014-5-26 07:55
无声胜有声。
作者: 郭玉景    时间: 2014-5-26 12:45
再也说不出话。电话线两头,只留下——
两颗心的呼吸。

精彩而感人
作者: 朱荣兴    时间: 2014-5-26 13:57
悦读问好
作者: 朱荣兴    时间: 2014-5-26 13:57
加热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5-26 15:39
洛阳牡丹 发表于 2014-5-26 07:51
一个生命中的贵人!

谢谢!
每个人生命中都会遇到贵人。感恩并珍惜。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5-26 15:39
戴永成 发表于 2014-5-26 07:54
语言淳朴,诗质感强,结尾深邃,意境无穷。首读。

谢谢肯定。评价过高。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5-26 15:40
洛阳牡丹 发表于 2014-5-26 07:55
50年间他说的许多话,一下子在我的耳旁响起。
我再也说不出话。电话线两头,只留下——
两颗心的呼吸。

这是实况转播。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5-26 15:42
洛阳牡丹 发表于 2014-5-26 07:55
无声胜有声。

不是不说,而是不知说什么好,也就说不出来了。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5-26 15:42
朱荣兴 发表于 2014-5-26 13:57
悦读问好

谢谢支持!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5-26 15:43
朱荣兴 发表于 2014-5-26 13:57
加热

谢谢!再热就受不了啦。
作者: 朱荣兴    时间: 2014-5-26 15:44
蔡旭散文诗 发表于 2014-5-26 15:43
谢谢!再热就受不了啦。



下午好   蔡诗人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5-26 17:31
朱荣兴 发表于 2014-5-26 15:44
下午好   蔡诗人

主持人您好!
作者: 龙杉    时间: 2014-5-26 17:42
前日是我大姨妈的头七,想她在病逝前的三个月里,竟没有说过一句话,但她的眼睛和握紧我的手,已传达了她的爱......理解的情感,祝福顺安。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5-26 19:10
龙杉 发表于 2014-5-26 17:42
前日是我大姨妈的头七,想她在病逝前的三个月里,竟没有说过一句话,但她的眼睛和握紧我的手,已传达了她的 ...

人的感情是相通和。无语可以传达爱。读诗也可以感受爱。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5-27 09:01
蔡旭散文诗 发表于 2014-5-26 19:10
人的感情是相通和。无语可以传达爱。读诗也可以感受爱。

写错了。应为“人的感情是相通的。”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5-27 19:35
本帖最后由 蔡旭散文诗 于 2014-5-27 19:36 编辑

对同样一件事,去年我也写过一首。现贴出,供比较,欢迎指点。

给老师打电话
  
  
    老师瘫倒在床,已说不出声音。
  我的电话穿过千山万水来到床前,他只用喘气来回答。
  师母说,他的神志很清醒,说什么都知道。
  
  我不知说了些什么,也不知说什么是好。
  就算他不回应,就算他听不清,我也照样打去。
  照样让我的问候,按摩他的痛苦。
  
  也许他能接收到一丝欣慰:
  45年来经常念起的那个学生——
  此刻也在把他惦记。
  (2013年8月)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6-10 07:54
答题。
  有人问:题目为什么用《给李平的电话》,而不是《给老师打电话》?
    (事实上去年我也写过《给老师打电话》,今年再打电话,有了新的感受。觉得新的比原题好。)

  答:1、读者见了题目可能会问:“李平是谁?”这就产生了悬念,吸引人读下去。
  2、“老师”是笼统的一群人,“李平”是具体的一个人。一般情况下,越具体,越有个性,越好。
  3、更重要的,一个普通的名字,与一个特殊的人,能形成对比,产生反差,增大张力,会有更好的效果。

作者: 黄锡锋    时间: 2014-6-10 09:17
再读佳作!!
作者: 禾鱼    时间: 2014-6-10 09:39
感人,学习!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6-10 10:16
黄锡锋 发表于 2014-6-10 09:17
再读佳作!!

再谢!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6-10 10:18
禾鱼 发表于 2014-6-10 09:39
感人,学习!

互学。“互感”。
作者: 黄锡锋    时间: 2014-6-10 10:27
蔡旭散文诗 发表于 2014-6-10 07:54
答题。
  有人问:题目为什么用《给李平的电话》,而不是《给老师打电话》?
    (事实上去年我也写过 ...

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6-10 11:06
黄锡锋 发表于 2014-6-10 10:27
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谢谢。不敢“指导”,只供交流。
作者: 朱荣兴    时间: 2014-6-10 11:20
电话线两头,只留下——
两颗心的呼吸。有味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6-10 15:00
朱荣兴 发表于 2014-6-10 11:20
电话线两头,只留下——
两颗心的呼吸。有味

谢谢品赏!
作者: 朱荣兴    时间: 2014-6-10 15:05
蔡旭散文诗 发表于 2014-6-10 15:00
谢谢品赏!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6-11 06:55
朱荣兴 发表于 2014-6-10 15:05

早安!
近来已成习惯,早上都到此网报到了。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