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蝶 发表于 2015-7-16 13:54
品读蔡老师新作,学习!
胡蝶 发表于 2015-7-16 13:58
这位国亡家破遁迹山门的明朝的遗民,寄情笔墨只不过忧愤于世。
醉时也曾大笔挥毫,无论山僧、贫士、屠夫、 ...
吴翰凌 发表于 2015-7-16 17:03
欣赏佳作!
蔡旭 发表于 2015-7-16 19:09
先到者请坐,上茶!
康京凌 发表于 2015-7-16 19:43
只听见杜甫在说:“安得广厦千万间”,我眼前突现了大批凉亭与长廊的幻景。
可是,失去了诗意的秋水广场 ...
康京凌 发表于 2015-7-16 20:00
苦守不阿的人品,跨越时空的艺术,怪不得家乡人引以为傲。
我是书画外行,更无意于收藏,不在乎是真迹还 ...
康京凌 发表于 2015-7-16 20:01
一到秋水广场,我就想起了诗。
这个诗意的名字,是王勃给的。1300多年前,他在《滕王阁序》中说:“落霞 ...
蔡旭 发表于 2015-7-17 18:54
谢谢鼓励!
蔡旭 发表于 2015-7-17 18:56
用“诗”把整个事件,及情绪变化串起来。
蔡旭 发表于 2015-7-17 18:54
因为他们淋不到呀。
我淋到了,才想到了。
蔡旭 发表于 2015-7-17 22:52
找到一条能贯穿全诗的线,应该说很重要。
蔡旭 发表于 2015-7-17 22:51
触景才生情。
蔡旭 发表于 2015-7-21 11:13
谢谢赞同。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