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评一树《落日》
文/梦的门
印象中的初春,总是要刮几次大风,来几次倒春寒,忽冷忽热,变化不定。春天来之不易。一树老师的《落日》,正是选取了初春这个时节点,利用它反复无常的气象,给诗笼罩上动荡不安的氛围。
和我们通常理解的太阳有些不同,在这首诗里太阳不再是单纯的光明的象征,它更多地代表了时间或者说气数,一个时间段的结束,另一个时间段的开始。落日可以说是接近了临界点。
具体到诗里,“四野如法场,落日如斧头”,比喻新奇而又大胆,气氛骤然变得紧张,这是一个行刑的场面,而同时因为下文里的“春风逼宫”,演化为一场革命。当然这场革命更多是就人心而言的,是一场精神的革命。是看在这场“革命”面前,不同人不同的态度,也即对大赦令的态度。我们都知道,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这个大赦就是放万物一条生路,按理说,应该人人高兴,“喜极而泣/洗心,萌芽,抽枝”才对,可还是“有人拒绝领旨”,为什么?是因为失去特权失去高高在上主宰万物的霸权吗?要不然还能怎么解释?“执意在一根朽木上雕刻余生”,是老了还是朽了?是顽固还是英雄落寞的悲哀?
耐人寻味的是最后一句,“天,渐渐黑透/已分不清/哪一颗是暗香,哪一颗是暗疮”。值得注意的是作者用的这个量词,“颗”,联系前文让我想到了人心。“哪一颗是暗香,哪一颗是暗疮”,一字之差,情境两样。而一个“暗”字,也让这渐渐黑透的天和天底下的人心变得越发扑朔迷离,难以测度。
社会是复杂的,随着人文历史的日积月累,这个庞然大物中毒也很深。历史遗留下来的光明与黑暗,都被现实照单全收,再加上创新发挥,欲望的膨胀,技术和能力的助长,难以预料未来。从“落日如斧头”到暗香、暗斑集于一身,原以为能斩断,结果却“分不清”,这其中两股力量两种意象的交织、纠缠,让人深思。
总而言之,在这首小诗里,作者用了“法场”、“逼宫”、“昏君”、“朽木”等色彩鲜明的词汇,看似爱憎分明,却因为暮晚、春风等时间点的同时出现,让看似简单明朗的事情又有了些暗潮涌动。力与力的碰撞,开始与结束的交叉,最后笼上一层迷雾,以至于渐渐黑透。把这些情景意象内化到精神世界里去,这既是春风,又是暮晚,既有暗香,又有暗疮的复杂矛盾体,似乎也正对应了人的内心。其中的复杂心理,通过对落日过程的描述,而得以巧妙地传达。
附:
落日
作者:一树
暮晚,四野如法场
落日如斧头。
春风逼宫
替昏君颁下大赦令。
有人喜极而泣
洗心,萌芽,抽枝。
有人拒绝领旨
执意在一根朽木上雕刻余生。
天,渐渐黑透
已分不清
哪一颗是暗香,哪一颗是暗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