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唐海林 于 2017-10-8 18:47 编辑
北京时间10月5日晚7点,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日裔英国籍小说家石黑一雄。说真的,我没有读过他的作品,直至诺奖公布时才获知:石黑一雄1954年11月8日出生日本长崎,5岁随家人移居英国,其父早年居住中国上海,对其影响很大……
这位毕业于克特大学英语和哲学系,之后在东英吉利大学学习创意写作(类似于中国作文培训班)。百度一下:石黑一雄曾经获得过被认为是当代英语小说界最高奖项的布克奖,也与奈保尔、拉什迪并称为“英国移民文学三雄”。他的代表作有《远山淡影》《浮世画家》《长日留痕》《无法安慰》《别让我走》等长篇小说。2016年,他的新作中译本《被掩埋的巨人》出版。
很多国内外名家并不看好这匹“黑马”,因为他的作品大多通俗易懂,大众化写作让人读起来很舒服,不用被纯文学折腾得找不到北。借用国内一位长期关注世界文学的学者的话:“他的作品,读的时候很愉快,但是过于愉快了,没有太多深厚的东西”。这句话的弦外之音是石黑一雄的作品,离“诺奖”还有差距。
诺贝尔文学奖给人太多意外、太多惊喜;太多遗憾、太多抱怨……曾经,诺奖颁发给白俄罗斯女记者,甚至奉献给以演讲著称的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去年还颁发给美国歌手,新闻奖、与文艺奖,也能当诺奖颁发,这让很多以纯文学方式介入与评判诺贝尔奖的人情何以堪?
为打造自身的影响力,或者政治与经济、政治与文化之间的平衡,诺贝尔文学奖越来越贴近大众,同时也注意与精英路线的距离。这样的背景下,不要说年年陪跑的村上,中国著名诗人北岛无缘诺奖,就连托尔斯泰、鲁迅、老舍等都与诺奖擦肩而过,所以——诺贝尔文学奖欠世界级大作家一个说法,更欠世界文学一个公平!
诺奖原则上不能颁发给已经去世的人,但是诺贝尔文学奖在1931年就曾追授给瑞典文学院诺奖评委之一,瑞典已故作家埃里克▪卡尔菲尔德。这“双重”标准的考量,显然,诺贝尔文学奖有自己的小算盘。相比中国作家阎连科,我个人觉得石黑一雄无论是才华还是写作,都不如这位中国作家的工整和灵气。诺奖关注欧洲文学,用英语写作石黑一雄,无形中离瑞典评委就近了一步。他在这方面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所以他的喜剧式的幽默语调,善于用一些魔幻或梦幻的手法,涉及心理、环境描写时就特别能打动诺奖评委的心弦。
当下诺贝尔文学奖,不再是一个纯粹的文学奖。但是,真正为文学而筑梦的人,从来就不会是刻意为什么奖而揪心的。尽管诺奖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不可否认它依然是世界上最受瞩目的文学赛事。奖金高、影响力大,传播广等因素,决定谁只要登上这个领奖台,谁就能站在世界文学舞台的中心。
因而,我这个曾经八竿子没有看过石黑一雄书的中国人,得知石黑一雄获奖那一刻,自然免不了跟风在网上浏览一下他的中文译本。石黑一雄不知道有我这样的无名之辈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我知道诺奖就是颁发给石黑一雄这样水准的作家。
诺奖不是文学唯一的评判标准,它仅仅代表着西方人看待世界文学的标准和眼光。因此,千万不要把诺奖过于神圣化、崇高化。名副其实或名不副其实已经不重要,对于名利:失之泰然,得之坦然,这才是一个作家与诗人应有的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