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登录
中国诗歌流派网 返回首页

诗歌探索 Explorer of Poems http://sglpw.cn/?10793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Dr Xuefeng Pan 之文学驿站

日志

现代诗歌主要诗体形式

已有 290 次阅读2017-10-8 08:29

现代诗歌主要诗体形式

潘学峰

五行打油诗(Limerick)

五行打油诗

韵式为" aabba"

五行打油诗最早来自爱尔兰,由五行组成一节,韵式采用“aabba”韵律。

尽管这种诗体因为易掌握,在两个多世纪的时间内在世界广为流传。但是,这种五行打油诗永远也不可能成为文学经典诗歌体裁。这种诗体常用于“笑话”、“双关”、“恶作剧”等题材。很多著名诗人也常写这种五行打油诗,主要用在“俏皮话”的编写。五行打油诗已经成为最有名的英文诗的固定形式之一。从酒吧到校园童谣都用这种五行打油诗体。

十四行诗体(Sonnet)

最早在13世纪由诗人贾科莫·德Lentino创立。“十四行”诗是英语文化中最普遍的诗体。
尽管这种诗体很早就在意大利和英国广为流传,但它真正的进文学殿堂,成为诗歌体的主流要归功于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在其创作的戏剧和诗歌作品中大量使用十四行诗体。尽管有可能莎士比亚并不一定属于最擅长、最有创意的“十四行诗”作家,也但他却是这种诗体变得家喻户晓。迄今存留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大约有154首。

十四行诗体是学者、学生等喜闻乐见,愿意采用的一种诗歌创作版式。

十四行诗的韵律是可变的,但文学作品中有两种韵律形式较为常见,一是所谓的莎翁韵律:ababcdcd-efefgg ,另一种则是所谓的弥尔顿韵律:abbaabba-cdcdcd 。常见抑扬格五步格。

十四行诗歌的结构也是可变的,至少存在20种格式,但以14行最为常见。十四行诗歌每行含有10个音节(syllable),通常为两个“四行诗”加两个“三行压韵诗句”(tercet)组成(8行+6行=14行) 或者采取三个“四行诗”和一个结尾对偶句(中国的对联形式)组成。  

十四行诗体主要用于浪漫、快乐和爱情冒险等主题。

自由体

自由体(Free Verse)

自由诗,可随意换行,缺乏韵律,不注重词的选择及一首诗歌的长度。自由诗体在意的主要是诗人最深切的个人感受和自然语音的节奏。
诗人哈维Stanbrough常说:自由诗也不是真正的随性而写,一般任何一首优秀的自由诗都要体现优美的韵律。这种看法得到了美国桂冠诗人唐纳德·霍尔等人的认同。霍尔曾说过:自由诗的形式需要约束,自由诗应该写成一首相对自由的回响曲(回响曲由长短限制,一般为10行)。

自由诗体常用于歌颂爱情、渲染悲情、歌唱自然、自由、解放、抗争等等题材。

民谣(Ballad)

民谣的4-3-4-3行节拍勘比四行绝句形式,它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一种诗歌体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大部分当代的文学和音乐作品都脱胎于“民谣”。同时,民谣也是当今声乐广播、广告宣传等最常采用的韵律形式。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摇滚乐和乡村音乐的兴起,为民谣的传播提供了无比广阔的空间。使得民谣成了当今最通俗,最喜闻乐见的诗歌体裁。

民谣的韵律:在每四行中,第2行和第4行压同韵;民谣的格式可变,但最常见的为四行、五行和六行诗歌组成的诗组。节拍通常为短长四步格或短长五步格,当然也有很多行间交互式节拍。

民谣诗体是现代通俗音乐最常见的体裁,主要用于描写爱情、悲情、宗教、政治、成功和失落等等。

日本的俳句

最早在8世纪由Matsuo Basho定型为一种诗歌体式。  

颂歌体(Ode)

最先由希腊著名女诗人莎孚为伴奏合唱所设置的一种诗体,后经品达和贺拉斯等人完善成型。颂歌一般冗长,主要用于抒情,比如品达的颂歌体主要用于祝贺神灵、重大事件、重大经历,以及讴歌赞美一些特定的个体形象等;而贺拉斯颂歌体主要用于个人情感的描写。颂歌韵律可变,在结构上大多是含有四行或五行的节组成,颂歌的节一般均经过精心设计,读起来感觉威严,庄重和神圣。
 

 颂歌体经历近三千年诗歌创作历程中已经被发展为最为复杂,最为精致和最有尊严的诗意表现形式之一。最初颂歌是主要用于合唱伴奏乐,后慢慢演变为“抒情诗”诗体。颂歌主要用于称赞和荣耀成功人士,赞颂他们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或辉煌胜利,同时,也被用于讴歌和赞美大自然壮丽的画境。

三拍子(Terza rima/Tercet)

 三拍子每节由三行组成的诗体,通常押韵。韵律可变,但一般为“aba”韵律, 节间韵律可以不同,比如首节为aba,第二节以b启韵,可改换成“bcb”,而第三节则启称c韵,变为“cdc”以此类推. 三拍子常被用于十四行诗、颂诗、诗章和一种19行法国诗歌(法国16世纪韦拉内特诗体19行诗,见下文)等诗体中,用于构建不同诗意的表达。简言之,三拍子既可以单独成诗,也可以作为其他诗体的构成部分,三拍子诗体可以容许诗人在三行诗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创作出可长可短的诗歌。自中世纪从意大利出现以来,三拍子已经作为诗歌的“组件”成为无韵诗和自由诗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一首较长诗歌中嵌入一段三拍子可以怎强整首诗歌的音乐感。

韦拉内特诗体(villanelle)

该诗体为19行固定格式诗体,整首由5个“三拍子”加上一个押韵的对联“四行诗”收尾(由整首诗歌的第一行和第三行以对偶形式构成最后的结尾句),因此共有19行,每行6到11个音节,节拍为抑扬三步格、四步格或五步格,韵律则以aba-aba-aba-aba-aba-abaa 的格式押韵。 每个三拍子的最后一行和下一个三拍子的第一行同韵,使得相邻两节的第一和第三行之间使用重复韵。
韦拉内特诗体通常被视为现代经典形式。自20世纪开始,深受包括王尔德、埃德温·阿灵顿·罗宾逊(Edwin Arlington Robinson)、WH,潮奥登(W.H. Auden)、西尔维亚·普拉斯(Sylvia Plath)、伊丽莎白·毕晓普(Elizabeth Bishop)、西奥多·罗特克(Theodore Roethke)、希尼(Seamus Heaney)等在内的著名诗人喜爱。比如,风靡近一个世纪诗歌“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狄兰·托马斯)就是一首韦拉内特诗。

回旋曲诗体(rondeau)

回旋曲(字面意思是一个“圆”),具有15行和一套固定韵律(aabba-aabR-aabbaR ),整首诗歌分为3节,分别为 - 四行诗、五重奏和一个六行诗节(4+5+6=15行)
  回旋曲的主要特征在于副歌第一行需要重复全诗歌的首行,以及整首诗歌由两个韵音贯穿。据说回旋曲最早来源于一种“十四行短诗体(rondel),该诗歌体裁最早见于12世纪,和一种八行两韵诗体(Triolet)关系密切,这些后来衍生出了韦拉内特诗体(villanelle)。

浏览(620)(1)评论(0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5-4 15:14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