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上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二战时期,兵荒马乱,逃难的人,经常吃不上饭。
一位德国老太太,发现栅栏外有位穿着讲究、手提皮箱的男人在徘徊。
老太太知道,男子是饿了,又不好意思进来讨吃。
这里方圆几十里,人烟稀少,能找到吃饭的地,实属不易。
老太太并主动过去对男子说: “先生,您是否愿意帮我把栅栏里的这堆木头,扛到那边角落里去,我老了,扛不动了。”
男人连声答应“好,好!”
于是脱去外套,把木头从这头搬到另一头,并码放整齐。
男人很卖劲儿,不一会儿就满头大汗,好心的老太太乘机邀请男子吃晚饭,男子愉悦地答应,开心吃完晚饭,继续上路。
老太太的那堆木头,无数次被人从院子的这头运往那头,而每动一次,老太太就邀请一位客人共进晚餐。
老太太靠这些木头,巧妙地表达了善意,将善意给与的恰当好处,暗地里温暖了每个需要帮助的人。
当善意披上“外衣”,不动声色,才为真善。
泰戈尔说,不要从你自己的口袋里直接取出勋章给你的朋友,这是侮辱他的。
最温柔的善意,从来不是赤裸裸的同情。
这大概是上世际六七十年代的一个小故事
一位先生家住城里,那时他上小学,那时住房条件差,一家四口挤在14.5平方米的小房子里,生活不方便不说,最让他头痛的是——没办法洗澡。
夏天都好过,去河里洗洗就好,最怕冬天,没有钱去澡堂,家里也实在没有地,让他洗个不感冒的澡。
在他印象中,常常一个冬天不洗澡,他描述自己脏的程度:“脖子和耳根,被一层泥垢糊着,而每年开春,膝盖和肘,就像戴了个黑色的护腕一样……”
这种情况在他四年级换了班主任之后,发生了改观。
新来的班主任,隔三差五请他和另外一名同学,去家里帮忙做煤球。
做完煤球,就会弄得浑身都黑乎乎的,老师并让他们洗干净再回家。
想着每次都能去老师家洗个痛快澡,他很乐意帮助老师,老师也很乐意请求他的帮忙。
时隔多年,一次校友聚会上,功成名就的他,把这件事当作一件趣事和大家一起分享。
同在聚会上的老师女儿散会后,给他发了一条短信:“你以为让你去干活的,其实,我爸让你去洗澡的……”
盯着屏幕上的这一行字,他感动的差点哭出来,老师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自己的尊严,多年来,自己却全然不知。
爱因斯坦说:“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
善良不仅仅是施予,更是尊重。
我们心怀善意的时候,推己及人不是强加于人,这才是善良的最高境界。
愿这个世界充满善意。
愿每个个体的尊严,都能得到世界的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