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登录
中国诗歌流派网 返回首页

小马奔腾 http://sglpw.cn/?3227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形象派简史

已有 225 次阅读2013-12-3 13:33 |个人分类:新诗

燃烧诗社2013123日首次发布

 

形象派简史

 

 

 

 

一、形象诗特指完全由具象组成的诗歌,只展现而不加评论”、“不要说”、“不要夹叙夹议”,比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它最大的艺术特点在于它的形象性。形象特点是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之一,是中国古典文艺理论固有的概念。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形象诗的名句或名作比比皆是。

但是,中国的主流诗歌在写法上的传统和特点是:在形象的主导下,夹叙夹议,与“只展现而不加评论”、“不要说”、“不要夹叙夹议”的形象诗有着本质区别。两、三千年来,尽管一些中国诗人创作了形象诗的精典名句甚至作品,但是,一直没有提出“形象派”的概念,也一直没有形成独立的形象诗派。

 

(中国古典形象诗名句如李白《古风》:“乱沙惊海日,飞雪迷胡天”;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名诗如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马致远《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些,体现的都是表现形象而不加评价的诗风。从《易经》、《诗经》、《庄子》、《离骚》到《文心雕龙》和唐代的《诗品》及唐宋诗词,中国诗歌的“形象说”在理论和实践上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二、公元1909年至1917年间,以埃兹拉·庞德为代表的一些英美诗人受中国古典诗歌形象特点的启发,以中国的形象古诗为圭臬和始祖,发起意象派(Imagists)诗歌运动。他们“不要说”,“不要夹叙夹议”,只展现而不加评论,力求以鲜明的意象和短小精悍的“中国式”诗体去反对陈腐的19世纪后期英国诗风。主要主张:语言要通俗准确,创造新节奏,题材完全自由,用意象来写诗,表现要具体、简练、浓缩,以及“要含蓄,不用直陈”,只展现而不加评论。

这一诗歌运动有积极意义,成为西方现代派艺术的主要流派。但重点追求诗歌的形式和技巧,有忽视作品社会意义和思想价值的倾向。同时,单纯强调形象的意象作用,也影响了作品的普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意象派诗人逐渐分道扬镳,这个流派也逐渐瓦解。

意像派诗歌最著名的里程碑式作品,是庞德只有两句的诗《在一个地铁车站》:

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般显现,

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

 

西方意象派对形象的使用(表现手法)和结构(逻辑组合),也和中国古典形象诗歌有着质的不同。所以,西方的意象派相对中国的形象诗歌,即是一种承续,更是一种新的发展和突破。

 

 

三、在整个二十世纪中,意象派的影响幽灵一样持续存在着。

相对于庞德为代表的意象派诗歌运动,此后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意象派诗歌运动。

十月革命前后,意象派传到俄国,叶赛宁等一批青年诗人和画家发表意象主义宣言,成立团体,出版意象主义杂志和诗集。1927年该团体解散。30年代,英国评论家卡罗琳·斯珀津出版了《莎士比亚的意象》一书,对莎剧中的意象进行了大量研究,成为莎评中意象派的首创者。40年代到60年代,美国诗坛上先后出现了以卡尔·夏皮罗、约翰·马尔科姆为代表的意象玄学派和以詹姆斯·赖特、路易斯·辛普森为代表的深度意象派等新的诗歌流派,说明意象派在美国诗坛上影响较大。

一些学者认为:上个世纪初,发自英美、深蕴着中国古典诗歌形象精髓的意象派诗歌运动,虽然存在时间不长,却是对西方现代派诗歌影响最直接、最深刻、最持久的一个流派。意象派诗歌所强调的“诗歌的具体性”,成为现代主义诗歌最持久的特征。艾略特认为:意象派诗歌是西方现代诗歌的开端,对西方现代诗歌的影响非常深远。

 

四、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中国兴起“朦胧诗”运动,开始了中国古典形象诗歌的复兴和升华。

(如:北岛的一字名诗“生活——网”和其名句:“从星星的弹孔里/将流出血红的黎明”,顾城的两句名诗《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都是形象诗的经典作品。)

此后,韩笑等很多中国诗人都对形象在新诗中的作用,进行了大量有价值的探索,但是,一直没有系统形成突破性的作品和理论。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2013年春夏之季,诗人孟戈感到:作为形象诗歌的原发地,中国的当代诗歌,应当围绕“形象”这个国粹进行重新审视和新的创造,于是尝试创作新形象诗,他摒弃兴、赋等造成中国新诗诸多弊端的表现手法,以“喻”(喻义或隐义于“象”)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法,创作了一批让人耳目一新的诗歌(详见诗集《燃烧》),形成了一个被诗界广泛认为是“形象派”的诗歌流派

 

(孟戈的诗,被一些人称为“草根诗歌起义”。孟诗在承续中国古诗形象特点的基础上,也创造性的承续了庞德及其派使用意象、“反常规”“革新”地进行诗歌创作的主张,通过解构和结构,用骇人的意象组合,用简练的语言和体式,用批判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思辨,构成了一个如梦如幻的超现实世界,营造着让人陌生而又瑰丽奇异的天空。正如他自己的诗所说:“我的世界里,没有黄金,只有/金黄色的天空。和佛的世界/一样,连脚下的云中,睡的都是/金黄色的蜂群。”)

 

孟戈一些形象派诗作,引起了广泛共鸣。从整体上看,孟诗承续了古典形象诗和意象派的诗风,又明显将形象诗提高到一个新层次。在解构主义、象征主义和西方意象派的美学原则基础上,创造性的变形和魔幻等超现实主义元素全面融入形象诗中,并且对古典形象派和西方意象派的语言结构和画面质感,进行了全面调整。)

 

五、中国古典形象诗的现代化,由西方的诗人在地球的另一边开始,最终在中国本土,正在由中国的诗人们,在探索中完成着。

西方意象派的出现,首先是对陈腐的19世纪后期英国诗风的一种反拨,试图以鲜活的意象和简洁的语言,充分体现诗的本质。而中国“形象派”的形成,也是对中国百多年来新诗散文化、迷宫化等问题的一种反拨,同时,也是意象派的新发展,是意象派的升华和完善。

形象诗浴火重生的艰辛过程,持续了整整一百多年,横跨了地球的西方和东方。而由此上溯到中国古典诗歌的形象传统,整个形象诗的成长过程,持续了整整两、三千年……

 

 

20138.草稿,123日首发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4 20:04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