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以来,现代诗歌大省——四川,以《非非》、《存在》、《独立》、《终点》四大民刊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作为创办于1997年,由四川青年诗人陶春、刘泽球、谢银恩等主编的《存在诗刊》,已走过10余年艰辛岁月。当代著名诗歌评论家、诗人周伦佑、林贤治、扬远宏、陈仲义、张清华、吴思敬、陈亚平、柏桦等对《存在》同仁不知识、不口语、不媚俗跟风,敢于静心摈斥以虚假功利、名相、实用目的为“写作”动力的种种诱惑,高扬词语个性之思及持续不断的,以词语创造和拓展词语空间为写作本质的写作精神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
陶春在《存在诗刊作品集》第二辑的发刊词中,阐述了存在同仁对“存在”的理解:“存在一词作为整个欧洲之思的动力核心,即:对人本身之在穷竭的追问和不懈努力的争取和命名。在东方,它的同义词则被称为‘道’。” 由此,“存在”诗观所遵循的创作原则在开创及综合意义上双向展开,意味着诗者自身不再与主观回忆的自我发生联系,而只与更客观、超然静穆意义上的非我世界的回忆发生结合:强调诗歌意识的神性,智性,及自然构述能力三重结合的原发构成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