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写作 旅游 挖井 [打印本页]

作者: 白炳安    时间: 2012-1-4 17:26
标题: 写作 旅游 挖井
本帖最后由 白炳安 于 2012-1-4 17:27 编辑

                                                                        写作    旅游    挖井


         一个作者,如果长期只在某个地方生活,每天的安排是上班工作,下班回家,久而久之,就会感到文思枯涩,周围的一切平平淡淡,没有什么可写。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旅游去,到各地走走,这样既可以开阔视野,又可以找到写作的素材,不愁没东西可写。
        生活是一片繁复而丰富的土地,写作仿佛是在土地上“掘井”,倘若一辈子恪守方寸之地“掘井”,即使挖得再深,也有将水汲尽的时候。因而选择旅游,足迹所到之处,皆有“井”可挖,而且不只一“井”,深浅皆有,就看你怎么开掘。
        开掘似乎有两种:其一浮光掠影地浏览一遍山川风物,不深究土质结构,就匆匆挖“井”,“井”是挖出来了,既不深,又水浅;其二是把旅游作为手段,以写作作为目的,通过深入细致的观察体验,选好目标深挖下去,这样挖出的“井”质优,“水”饶。
        因此,我们挖“井”的目的是为了汲取水,而不是仅仅挖出一个“井”而己。换言之,写作者旅游不是仅仅观光,而是通过观光以自己的独特方式感受和体验山川风物,然后转化为文字表达出来。
        无庸讳言,一个作者生活在一个窄小的天地,犹如坐井观天,视野有限,故旅游的目的,就是走出窄小的天地,在辽阔的世界里开挖出写作之“井”,然而,要挖出一个好“井”并非易事,首先要有艺术洞察力,鉴别出那儿能挖“井”,那儿不可挖,换言之,要有挖“井”的真本事;其次,挖“井”就要深挖下去,不能浮于表层,浮于表层的“井”,浅而无水。我认为旅游的确是开挖写作之“井”的好途径,但必须在有“水”的地方开掘,而非在干旱之地掘进,否则白费心血。引伸开去而言,在旅游过程中,智者不是瞎挖乱掘,而是选取那些有用且具有內涵的材料,结构成篇;只有愚者不问深浅干湿,以为在一片杂乱的地方随便挖掘一下,就会呈现出一个满溢着“水”的“井”。
       事实证明,旅游者并非都是写作者,但在旅游中能写出好文章的,是有真本事的写作者。不信,请看——朱自清和俞平伯游了一回秦淮河,便一同描绘出秦淮河里的“桨声灯影”;徐志摩登上了泰山之后,说出了“泰山日出”的真切感受;王统照去了几次山东青岛,朴实地勾勒出了“青岛素描”;青年诗人徐金丽到北京坐了一趟地铁,却吟出哲理的诗句:“真理存于时间之中/抵达一种光芒/只需要一个出口”……
        可见,喜欢写作的人,不仅善于旅游,而且往往通过旅游观光,从中发现或开掘出一个个有文学价值的“井”。


作者: 张无为    时间: 2012-1-6 20:55
记得有一次的高考作文的材料就是挖井。旅游与写作嘛关键是心态i。
作者: 白炳安    时间: 2012-1-8 18:45
张无为 发表于 2012-1-6 20:55
记得有一次的高考作文的材料就是挖井。旅游与写作嘛关键是心态i。

谢谢张先生阅读。问候!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