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我辈缺少鲁迅那点骨气 作家最好独往独来
第二届中澳文学论坛在京举行两大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发表演讲———
“我当然也可以发声,但如果我处处摆出一副诺奖的嘴脸,别人即便不厌恶,我自己也会感到害臊。而且写作也是一种发声,甚至是更重要的发声。文章改变不了的现实,难道简单说两句话就能改变吗?”
昨天,第二届中澳文学论坛在京举行。在“文学与包容”的主题下,两国作家围绕文学的传统与现代性,文学的本土性与普遍性,文化包容和文学体裁与阅读的话题进行了探讨。两大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库切和莫言均围绕“诺贝尔文学奖及其意义”发表了主题演讲并接受了现场读者的提问。
我辈确实缺少鲁迅那点骨气
“如果让我自己选择,我绝对不会选择与诺贝尔文学奖有关的题目,但是库切先生既然非常喜欢谈这个话题,我冒着风险附和他一下。”莫言以一贯幽默的风格开场。他以鲁迅拒绝诺奖提名的事儿自嘲,“这几乎就是一条抽打当代中国作家的鞭子。我辈确实缺少鲁迅那点骨气,就说有人被提了名,不严词拒绝,甚至心中暗喜。名利之念,确实也应该抽,但把鲁迅等人捧为神明,不把中国当代作家当人看,似乎也稍显过分。无论怎么说,最近三十多年来,中国作家还是在努力创造,创造的成果也是丰硕的。而这些创造的原动力,也不是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以后的身份选择,莫言认为这是一个问题,“我得奖之后,有些亲戚朋友来找我,希望我帮他们的孩子找工作,或者帮他们打官司。当然也有很多素不相识的人写信或者登门借钱,让我帮他们买房子或者治病,也有一些人希望用我的身份发言,借以改变社会上存在的种种弊端。”
面对很多人更大的期待,莫言说,“我当然也可以发声,但如果我处处摆出一副诺奖的嘴脸,别人即便不厌恶,我自己也会感到害臊。而且写作也是一种发声,甚至是更重要的发声。文章改变不了的现实,难道简单说两句话就能改变吗?”
一个作家最好的状态就是独往独来
莫言说,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该不该承担一个普通作家更多的社会责任,他认为从法理上讲,无论获得什么奖,也没改变获奖人的公民身份,“因此,你就没有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义务。当然,如果你乐意利用那点虚名,为社会做一点有益的事,自然也是好事。但你如果不乐意做,似乎也没有犯下什么大逆不道的罪行。”
他认为,一个作家最好的状态就是独往独来,“只有独往独来,才有可能冷眼旁观。只有冷眼旁观,才有可能洞察世态人情。只有洞察世态人情,才有可能创造出好的小说或者别的艺术作品。当然这事也不绝对。大千世界,人各有志,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入世方式。”
他再次强调自己需要回到书桌前,“我只想安静地写点东西,当然,我也会悄悄做一些有益于社会但与写作无关的事。不管我配不配,我确实是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我现在最应该做的事,就是尽快回到书桌前,写出好的作品。我认为这是一个作家对社会最好的发言,最好的回报。”
他希望随着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出炉,人们的兴趣会随之转移,“到那个时候,估计就没人理我了。我期待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