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警惕诗歌评论把诗歌送进坟墓里去》——不得不说的一些关于仿某电影台词诗话 [打印本页]

作者: 皿成千    时间: 2014-12-4 09:41
标题: 《警惕诗歌评论把诗歌送进坟墓里去》——不得不说的一些关于仿某电影台词诗话
《仿某电影台词》

            赵思运

我做了一个梦
我和另外一个人各持一只手枪
他对准我
我对准他
他把枪放进我的口中
他扣动了扳机
子弹没有响
但我听到口中有一声细微的响动
醒来我发现一只牙掉在口腔里
后来我连续做这个梦
我很想终止这种梦境
可我越来越苍老了
我没有能力阻止下来


        若真如张教授等人所言,每一首诗我都可以给它贴上经典的标签了。就算北岛有《生活》它也是组诗里的一首,可以伸延到无限大。字典里每一个字都有至少一种注解,每一个注解都至少有一个汉字,这样反复,加想象,我敢说都是经典。我们为什么不向前看,对没有被发现的诗当作经典来读,来发现一些好东西。我们没有,只是新作新评,很保守。因为我们的评论不可靠,诗写得不可靠。重读经典也就成了一站队喊口号。因为我注意到,没有一次征评里有反方,似乎只要是主持人提出来重读的就是经典。真就没有缺点了吗?显然是评者有意避重就轻,或根本是帮办。批评者似乎都是反面的,无理无词的,都是攻击谩骂的。难道批评界无人?批评者好比看病的医生有相同有不同,相同的是过程。不同的是而诗歌的作者才是治病的良医。所以当批评者站出来后,充当的是赞美者的对头。都叫它砖头。面对鲜花和砖头,诗作者本能是向鲜花靠拢的。我总算理解为什么没有批评者了。
      这样一首诗让这么多人说得如此了得,让我不得不服了赵先生的名头。我试问,如果一个无名者写出这样的诗会不会被经典?我表示怀疑。如此被望文生义。贴合文本,就是说一部电影有这样相似的台词。形式是现成的,而其中换了点什么。诗人在其中想通过这样的言说传达出一种隐蔽在这里头的东西。先不去说只字的用法是否正确,就整首诗而言,基本是说人的生命对决不过时间。对口暗指隐喻,掉牙暗指衰老。简单说来就是人因为与时间的对决像梦一场,醒来就是风烛残年。一点小感叹罢了。
      读一首诗进行过多的再创作是危险的。评论终将把诗送进坟墓。之前我说一只枪很容易误导人,张教授认为不必古板,我因此不去做过妄的解读,就看这只字有何妙法,可以替代把、支等字,且认为用“只”是为了形象表现枪的动态,喻为时间,似乎我说服了自己。但却是据以上顺理成章的看法生成而来。也就是说,这首诗就一小感悟,并无载入太多内容,为何生出这般多高谈阔论。我认为这是极不好的评论风气。有个故事说,一班人讨论拆墙,最后讨论起红楼梦了。我们的诗歌评论,特别重读经典,应对当下诗歌的先进性和经典诗歌的不足进行必要的甄别。而不是尽想象之能事,做过份的延伸。
      

2014-12-04
作者: 庄子吟    时间: 2014-12-4 10:00
真心的批评,一字难求,一直难求
作者: 何华    时间: 2014-12-4 16:02
好评!赞一个!
作者: 皿成千    时间: 2014-12-4 17:35
庄子吟 发表于 2014-12-4 10:00
真心的批评,一字难求,一直难求

问好庄诗兄,忍不住多嘴了几句!
作者: 皿成千    时间: 2014-12-4 17:37
何华 发表于 2014-12-4 16:02
好评!赞一个!

问好何诗兄,诗歌与诗评都缺良心。还有何意义?这是你说的话,很以为然!
作者: 原点初心    时间: 2014-12-4 17:49
不是欣赏水平之争,而是话语权之争
不是流派繁荣了诗歌界,而是另立山头比较逍遥
不是当代诗人之争,而是叫你们后无来者
作者: 皿成千    时间: 2014-12-4 18:02
原点初心 发表于 2014-12-4 17:49
不是欣赏水平之争,而是话语权之争
不是流派繁荣了诗歌界,而是另立山头比较逍遥
不是当代诗人之争,而是 ...

哈哈,好一句后无来者!
作者: 许晓鸣    时间: 2014-12-4 18:19
膜拜权威是可怕的,排斥权威也是可怕的,走自己的路,品自己的文字,让感觉说话。问好诗人。
作者: 皿成千    时间: 2014-12-4 18:22
许晓鸣 发表于 2014-12-4 18:19
膜拜权威是可怕的,排斥权威也是可怕的,走自己的路,品自己的文字,让感觉说话。问好诗人。

问好!
作者: 天露    时间: 2014-12-4 19:52
说得诚恳而合情合理,对于经典诗歌,作为新诗来说,不可急功近利,如果是个也摆脱不了名利场,那生存的意义又从何而来
作者: 何华    时间: 2014-12-4 21:11
原点初心 发表于 2014-12-4 17:49
不是欣赏水平之争,而是话语权之争
不是流派繁荣了诗歌界,而是另立山头比较逍遥
不是当代诗人之争,而是 ...


作者: 何华    时间: 2014-12-4 21:12
皿成千 发表于 2014-12-4 18:02
哈哈,好一句后无来者!

O(∩_∩)O哈哈~
作者: 何华    时间: 2014-12-4 21:12
许晓鸣 发表于 2014-12-4 18:19
膜拜权威是可怕的,排斥权威也是可怕的,走自己的路,品自己的文字,让感觉说话。问好诗人。

谢谢精彩点评,问好朋友!
作者: 何华    时间: 2014-12-4 21:13
天露 发表于 2014-12-4 19:52
说得诚恳而合情合理,对于经典诗歌,作为新诗来说,不可急功近利,如果是个也摆脱不了名利场,那生存的意义 ...

是的,不能急功近利!
作者: 吴谨    时间: 2014-12-4 21:23
谁又不愿意这样呢?
作者: 皿成千    时间: 2014-12-5 07:34
天露 发表于 2014-12-4 19:52
说得诚恳而合情合理,对于经典诗歌,作为新诗来说,不可急功近利,如果是个也摆脱不了名利场,那生存的意义 ...

是啊!这个小文主要是希望引起张教授注意,重读经典读本要慎之又慎,毕竟新诗经典还不多!
作者: 皿成千    时间: 2014-12-5 07:39
吴谨 发表于 2014-12-4 21:23
谁又不愿意这样呢?

当然。虽说诗无定法,但对于经典,这么多读本下来,我感到不安。这样的诗是经典吗?包括之前的。所以我写这小文主要是希望我们评论时也能在这“经典”文本上砸砖头。
作者: 张无为    时间: 2014-12-5 20:04
1、重读经典、新作时评从来没说不能从反面批评哦,故欢迎你从反面行文,包括批评经典的选择。记得以前就在答复你时说过:欢迎你荐你认为是经典的稿,忘记了吗?
2、请说明,根据我的什么“所言”,你认为“每一首诗我都可以给它贴上经典的标签了”?我没想起。
3、“评论不可靠,诗写得不可靠”——你认为什么是可靠的诗与评?这篇是吗?
4、“注意到,没有一次征评里有反方”——你真注意了吗?查阅之后再结论吧。
5、你应该就“望文生义”、“过多的再创作”分别举例,才能判断正误,这样概括说不清。
6、小感悟为何生出这般多高谈阔论?也想问你,但应该绝不仅仅是你说是原因吧?
欢迎讨论继续。


作者: 亚拉索    时间: 2014-12-6 00:47
深夜读到如此雄文,真是令人振奋。
作者: 原点初心    时间: 2014-12-6 05:19
什么是好诗,缺乏标准。什么是经典,就更缺乏标准了。离中国传统太远,又无新的意味,不是好诗。

张教授态度是诚恳的,姿态是平民的。大家就事论事,也不是贬低作者。

辩论,需要就对方指出的问题做出回应,而不是仅仅抓住对方的问题进行反诘。

大家都冷静对待。不认为是好诗,就挪开眼光,用脚投票。
作者: 皿成千    时间: 2014-12-6 08:06
本帖最后由 皿成千 于 2014-12-6 08:39 编辑



呵呵!
1、这点我得承认不是张教授说,是评者自觉奉读为经典了,而不从反面讨论,从之前的评论可见一斑。而我这小文虽说对张教授有喊话之意,却是对诸多评论者而言,也包括我自己。我认为经典的新诗与张教授认为的自然有出入,换一个人更可能不同,那么,经典这里命题是有危险的,所以,慎之又慎前提还是选择读本。新诗国内国外有很多成熟读本,大诗人们的成名作较为适合,其他选为新作时评适合些,这是我的看法。
2、因这栏目本就是读经典,无声胜有声,所以推荐重读即有默认之,按我个人看这样的诗被读为经典,逻辑上,每一首诗都能通过过份的再创作贴上经典标签,这不是张教授说的,是我推理的结果,我认为这种评论是有问题的。(因为目前看都是在赞赏该项诗。)
3、这篇也不是,最多算标题解释。可靠的评论是贴切合文字和语言和结构,给出作品可能提供的审美或艺术特色等信息。诗写得可靠的基本在于真生活真经验文本。而《仿》这类诗,更多的是思绪结果,在艺术手法上变形了一下,心灵鸡汤式的小资式的慰藉。
4、记忆中是的,没见到反方,但如果有误,应是值得高兴的事。
5、读过相关评论就能见到,基本是夸大了诗本身的可靠性,至少我有这种感觉,提出警惕不为过。
6、就此读本看,观众多优秀文本尚不足以冠于几位评论者已评论的高度,何况此诗放在流派众佳作面前并不能高出个头来,我这么担忧不是空穴来风。

总之,举证之说不足取,路人皆知的东西我不想花此心思,因为我这小文就是抛出一砖,不是研究,更不是要说服众评者。目的想让张教授及尚无自觉意识的诗友明白,还有反对声音,玉自在他山。
作者: 皿成千    时间: 2014-12-6 08:42
亚拉索 发表于 2014-12-6 00:47
深夜读到如此雄文,真是令人振奋。

欢迎讨论!
作者: 皿成千    时间: 2014-12-6 08:43
原点初心 发表于 2014-12-6 05:19
什么是好诗,缺乏标准。什么是经典,就更缺乏标准了。离中国传统太远,又无新的意味,不是好诗。

张教授 ...

哈哈,咱只是砸出一砖,玉在他山。
作者: 亚拉索    时间: 2014-12-6 10:46
皿成千 发表于 2014-12-6 08:42
欢迎讨论!

我来学习
作者: 张无为    时间: 2014-12-6 13:23
原点初心 发表于 2014-12-6 05:19
什么是好诗,缺乏标准。什么是经典,就更缺乏标准了。离中国传统太远,又无新的意味,不是好诗。

张教授 ...

嗯,好诗、经典的标准的确均有争议之处。无新的意味,很难是好诗。离中国传统太远到可以进一步研究。

辩论,需要就对方指出的问题做出回应,而不是仅仅抓住对方的问题进行反诘。——很好。

大家都冷静对待。不认为是好诗,就挪开眼光,用脚投票。——支持。
作者: 张无为    时间: 2014-12-6 13:24
皿成千 发表于 2014-12-6 08:06
呵呵!
1、这点我得承认不是张教授说,是评者自觉奉读为经典了,而不从反面讨论,从之前的评论可见一 ...

嗯,有一说一、有理有据就有意义。
作者: 皿成千    时间: 2014-12-6 14:31
亚拉索 发表于 2014-12-6 10:46
我来学习

谦虚了
作者: 皿成千    时间: 2014-12-6 14:33
张无为 发表于 2014-12-6 13:24
嗯,有一说一、有理有据就有意义。

好!张教授雅量,以后有何相左感想再发文,尽可能有理有据!
作者: 芝麻.    时间: 2014-12-7 12:37
张师的过渡理论于今天,有些滞后与不良。
作者: 皿成千    时间: 2014-12-7 12:45
芝麻. 发表于 2014-12-7 12:37
张师的过渡理论于今天,有些滞后与不良。

同样也是大伙儿值得警惕的事!
作者: 芝麻.    时间: 2014-12-7 12:56
皿成千 发表于 2014-12-7 12:45
同样也是大伙儿值得警惕的事!

说得好。活水源头长流不腐,与时俱进经久不衰!
作者: 皿成千    时间: 2014-12-7 13:09
芝麻. 发表于 2014-12-7 12:56
说得好。活水源头长流不腐,与时俱进经久不衰!

诗所以为诗,绝不是在阅读经验之内,它靠的是诗人的真生活真经验,读者大多在诗门外,只有诗达到普遍认识或共识以后,读者的意义显得大了起来。前提就是靠知音,靠人的去发现,接近诗。所谓经典,都是经过时间集合,是有大结构的多篇作品形成。单首作品其经典在于放置典集有不可或缺的地位。那么这些诗有吗?显然是没有的。但再别康桥等诗就有这个地位,不是说这首诗是最高水平,却是新月格律诗中删不去的一首。纸上还乡也当有其特殊地位。我是这么认为的!
作者: 芝麻.    时间: 2014-12-7 13:24
本帖最后由 芝麻. 于 2014-12-7 13:26 编辑
皿成千 发表于 2014-12-7 13:09
诗所以为诗,绝不是在阅读经验之内,它靠的是诗人的真生活真经验,读者大多在诗门外,只有诗达到普遍认识 ...


是的。
经典首先是美好的或有意义的情感和生活的积极共性体验。
作者: 皿成千    时间: 2014-12-7 13:26
芝麻. 发表于 2014-12-7 13:24
是的。
经典首先是美好的或有意义的情感和生活的共性体念。

喜欢你的直接,是流派网少有的性情中人。
作者: 芝麻.    时间: 2014-12-7 13:29
皿成千 发表于 2014-12-7 13:26
喜欢你的直接,是流派网少有的性情中人。

只要放开一些顾虑,用心说真话,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感。
作者: 皿成千    时间: 2014-12-7 14:00
芝麻. 发表于 2014-12-7 13:29
只要放开一些顾虑,用心说真话,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感。


作者: 天露    时间: 2014-12-7 16:54
皿成千 发表于 2014-12-7 13:09
诗所以为诗,绝不是在阅读经验之内,它靠的是诗人的真生活真经验,读者大多在诗门外,只有诗达到普遍认识 ...

经典是需要很多范文本的铺垫才能衬托出来,而不是凭借几篇评论就能定格的,那是舆论宣传的结果,任何一位成熟的诗人都能拿出成熟诗作,其文本演绎后基本都有很多种解读方式,作为民间诗歌的经典更需要时间和空间的论证,要摒弃官方的官本位立场,那才是就艺术本身论,还艺术为艺术。现在很多诗歌通过模仿也能很优秀,像字,绘画一样,存在很多赝品,我想沈天鸿先生的《海的解释》很好的解释了这一切,普通读者一般很难鉴别,即使一些诗歌评论家也会有走眼的时候,更不用说现在稀缺真正的诗歌评论家了,而且现在散文化诗歌泛滥,而诗歌最大妙处就是将意象虚化成有方向性的张力,这种张力才获得了意义,也让语言获得了解放,而散文化诗歌只是一种沿袭和套用,即使一些建设性的表达,也只是通过主观片面性达成语言的和解,甚至一些所谓权威刊物亦不如此。
作者: 皿成千    时间: 2014-12-7 19:09
天露 发表于 2014-12-7 16:54
经典是需要很多范文本的铺垫才能衬托出来,而不是凭借几篇评论就能定格的,那是舆论宣传的结果,任何一位 ...

对,你说的与我的意思基本是路殊同归。
作者: 天露    时间: 2014-12-7 19:20
皿成千 发表于 2014-12-7 19:09
对,你说的与我的意思基本是路殊同归。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