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的神话因此在河水滔滔的流动上孕育。“阳光敲响大地”的景象显示了一种乌托邦式的愿望:在冲突得以解决与创伤得以治愈之后,民族能和谐地安定下来。正如怀曼•赫里迪恩(Wyman H. Herendeen)注意到,这样一种乌托邦话语精确地阐明了“基本冲动”与河流的联系。在创世神话中:河流即为自然神性的显现,以及从堕落世界中复活的超然力量。 正如文章开头的引文所示,黄河在古代中国作为荷载宇宙精气的大河被神话化了,黄河给予泥土里的东西以生命。如此一来,如果河流显现出它的神力,那么民族的复活便指日可待。诗歌以此种可能性暗示作为结尾:“从那里远远传来/河流的声音/……/……” (70页)。最重要的是,诗人唤起的神话之河来自未来而非过去,这是一条不存在现世的河流,而仅仅存在于梦境之中。
注释:
1 该文是根据我的英文论文“Poetics of Navigation: River Lyricism, Epic Consciousness and Post-Mao Sublime Poemscape,”承蒙赵凡翻译成中文, 特致谢。
2 让•盖博赛( Jean Gebser):《持续在场的原点:整一体世界的基础》 (The Ever-Present Origin: Part One, Foundations of the Aperspectival World.)(Columbus: The Ohio University Press.,1985),页219。
3 郦道元:《水经注》,陈荞铎编辑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5年),页1。
4 鲁迅:《故乡》《鲁迅全集》第一卷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页485。
5 加斯东•巴什拉 (Gaston Bachelard):《水与梦:论物质的想象》 (Water and Dreams: An Essay on the Imagination of Matter). Trans. Edith Farrell. (Dallas: The Pegasus Foundation., 1983.), 页185。
6 由冼星海(1905-1945)创作于1939年,改定于1941年的音乐史诗《黄河大合唱》或许是最有影响力与最具民族主义的作品,这部作品确立了黄河作为民族主义、英雄主义与爱国主义事业的合法性地位。经由神话-诗学的重构,黄河不再是大灾难的来源,而变为民族的大救星,带来幸福与自由的生命源头。 例如,关注黄河的重要电影包括陈凯歌的《黄土地》(1984)、《边走边唱》(1990)、沈剡的《怒吼吧!黄河》(1979)以及滕文骥的《黄河谣》(1989)。在电视纪录片领域内则有三部重要作品:四十集的《话说黄河》(1986-1987);《话说长江》(1986-1987)以及《话说运河》(1987)。另外,全民族都席卷于确定黄河源头的科考热,以及在黄河与长江上的漂流热。
7 有关《河殇》的讨论,进一步的详细分析可参见我的 (Jiayan Mi) 文章: 《视觉的想象社群:媒介政体,虚拟公民身份与电/远-视》(The Visually Imagined Communities: Media State, Virtual Citizenship and TELEvision in River Elegy), The Quarterly Review of Film and Video 22.4 (October-December 2005),页327-340。 我在文中讨论了电视镜头所传达的河流镜像如何使民族身份的想象成为问题。
8 威廉•米歇尔(W. J. T Mitchell): “Introduction.” (序言) 。 In Landscape and Power. Ed。W. J. T. Mitchell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4), 页1-2。
9 对这两位诗人的死亡崇拜及其一系列殉道者/圣徒身份,请参阅奚密的两篇论文:Michelle Yeh, 《中国当代的诗歌崇拜》 (Cult of Poetry’ in Contemporary China), 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55, no.1 (1996 February), 51-80页; 《诗人之死:当代中国与台湾的诗歌与社会》 (Death of the Poet: Poetry and Society in Contemporary China and Taiwan), 参见齐邦媛与王德威(2000年:),页216-238。对于海子自杀与诗人身份的浪漫图景之间的复杂关系,最为全面的研究可参看柯雷最近的论文。Maghiel Van Crevel, 《死亡学与诗性声音:阅读海子的方式》 (Thanatography and the Poetic Voice: Ways of Reading Haizi). Minima Sinica, 1(2006), 页90-146。 .感谢论文作者柯雷将这篇颇富洞见的研究寄给我。
10 笔名字面上与河流/水有关联的一些较为著名的诗人有:江河、西川、欧阳江河、西渡、孟浪、孙文波、宋渠、刘漫流;与海洋相关的诗人则有:海子、海男、海上、海客、巴海、伊沙、北岛与岛子。
11 海子:《海子诗全编》(上海:三联出版社, 1997年),页888。
12 骆一禾:《骆一禾诗全编》(上海:三联出版社,1997年)。以下文中引文均出自该选集。
13 参阅段义孚(Yi-Fu Tuan.): 《水文圈与上帝智慧:地理学的主题之一》 (The Hydrological Cycle and the Wisdom of God: A Theme in Geoteleology)(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1968)。
14 怀曼•赫里迪恩(Wyman H. Herendeen):《从风景到文学:地理学的河流与神话》 (From Landscape to Literature: The River and the Myth of Geography) (Pittsburgh: Duquesne University Press, 1986), 页8。
15 海子:《海子诗全编》(上海:三联出版社, 1997年),页205。以下文中引文均出自该选集。
16 参见他的诗人朋友西川(1962年生)对海子神话的警惕和批判。西川:见《海子诗全编》(上海:三联出版社, 1997年),页919。
17 《荒原》早在一九三七年就被赵萝蕤译成中文,在八十年代由裘小龙,赵毅衡,查良铮,汤永宽,叶维廉等译者再次译成中文,在中国被广泛地阅读,这首诗对中国当代诗人的史诗意识与汉语史诗的写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8 海子理念中向后辈诗人平和地传递诗歌资本的景象,不同于对先驱诗人的布鲁姆式的暴力弑杀,却更像在初学的转折过程中,荣格式的原型力量的宇宙起源变形。然而,海子通过屈原确立自己诗性语言的合法性之景象,与布鲁姆称之为“阿波弗里达斯” (Apophrades)(或死者的回归)的最后阶段相适应。通过对前辈诗人的原创/转换性改写,现代诗人获得了彻底的胜利,从而成为大宗师。参看哈罗德•布鲁姆(Bloom, Harold.):《影响的焦虑:一种诗歌理论》(The Anxiety of Influence: A Theory of Poetry) (London/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18 西川:见《海子诗全编》(上海:三联出版社, 1997年),页923。
19 加斯东•巴什拉 (Gaston Bachelard):《水与梦:论物质的想象》 (Water and Dreams: An Essay on the Imagination of Matter),页9。
20 在我的英文论文《熵的焦虑与消失的寓言:论郑义〈老井〉与张炜〈古船〉中的水缘乌托邦主义》(Entropic Anxiety and the Allegory of Disappearance: Hydro-Utopianism in Zheng Yi’s Old Well and Zhang Wei’s Old Boat”)中,我分析了郑义与张炜的作品如何挑战与介入民族河景的抒情地形学诸种问题。 Jiayan Mi,China Information. 21 No. 1 (March 2007), 页109-140。
21 昌耀:《青藏高原的形体》,收入《昌耀诗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页100。
22 在古代神话中,对树之仁慈力量的崇拜,参看詹姆斯•弗雷泽影响甚广的作品《金枝:巫术与宗教之研究》,尤其是第九章:树之崇拜。参阅詹姆斯•弗雷泽(Frazer, James G).:《金枝:巫术与宗教之研究》(The Golden Bough: A Study in Magic and Religion)(New York: The Macmillan.,1922),页109-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