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53|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好散文诗”(2015年9月)(欢迎转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9 17: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好散文诗”(2015年9月)(欢迎转载)
主持人:程洪飞  潘志远  方文竹  杨昌文

【引言:散文诗专号】

《中国魂》《诗歌月刊》《雷公山诗刊》《天津诗人》……今年里纷纷出刊散文诗专号。
专业综合或诗歌类期刊“小说专号”“散文专号”“诗歌专号”等常见,“散文诗专号”却极少,“散文诗”属于“第三世界”,不压制就不错了,还扩张什么散文诗!令人欣喜的是,近来也有有眼光的主流期刊出版“散文诗专号”了,着实让人振奋了一把。文友们奔走相告,庆祝一番。(当然,先前也有一些民刊出版过“散文诗专号”,但是,没有起到“风向标”的作用。)
“散文诗专号”对于主流期刊来说破了天荒,散文诗似乎首次受到了如此厚重的礼遇。甚至可以夸张一点说,这一行为本身抵得上10 篇以上散文诗学术论文或权威人士为散文诗发展的鼓与呼。她标志着散文诗地位的提升。说真的,“散文诗专号”的质量高低还不是主要事情,她的真正意义而在于构成了“散文诗事件”,褒扬或讽喻地说明了当代散文诗生态的某种实况。同时也说明了当代散文诗资源配置的合理与效应。
记得《星星》诗刊创办《散文诗》下旬刊时,主编惊喜于没想到订数如此之高,原来散文诗的市场还是蛮有潜力的。文体小,市场大。——这是一条有效的经验。当然,主事者的动机还是美学的,对于某一文体和语言形式(显然挤走了其它文体)的热爱,且有着自己的品位刻度。我想,主事者的良多感慨总结出来,会是很有意思的,会引起很多的共鸣。同时,众多散文诗朋友会以不尽的感激报以主事者。
“散文诗专号”体现出编者和主事者的眼界(看到了当代散文诗发展的前景、推动)、胸襟、认知水平,甚至还有技术细活,尤其顶住了外人想象不到的压力(您能想象得到主事者当初的种种考察和考虑以及顽强的决心、果敢的魄力),具有自我牺牲的精神,在这个时代还有多少人愿意把钱花在“无用”的事业上?
“散文诗专号”的出现,是当代散文诗繁荣的见证,但愿这样的“专号”越来越多,撑起散文诗的一方天空。当然,“专号”出版后还要进一步推广,以成效促进新的“专号”不断产生,形成良性循环的散文诗生产机制。其中,更为重要的是,当代散文诗自身要拿出质量“硬货”,这样,“专号”才会做得心安理得。

【9月观察】
■作品:周庆荣/夏寒/程洪飞/高月明∕南竹/姜华/司舜/北城
■点评者:程洪飞∕潘志远/杨昌文

周庆荣散文诗二章
■子夜

空气里没有我的态度。
呼吸里有。我关心呼吸如同关心人们的整体命运,急促或者舒缓,一定是截然不同的存在方式。
子夜,大部分灯光已经投宿在客栈,而旅人的寂寞里存在着亲人的期待。
我在子夜踱步,空气丰富,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似乎与太阳的方向一致。许多人脾气暴躁,他们没有从空气里听出亲人的呼吸。
不共命运,不同呼吸。
什么样的人吐气如兰?什么样的人口气污秽?
一切的不喜欢,深刻着顿悟。
感谢实践,它提携真理。伪装的面孔也认真读书,它们阅读的模样极似蠹虫,把文章啃掉,试图愚昧别人。
我的文章写给空气。
空气在山河里,谁也不能忽视谁。子夜是最好的时刻,一切安静,而我任意豪迈。
豪迈给予看不见的微小,扬眉吐气的抱负与自以为是者较量,最后的呼吸属于慈祥的星星。它们是子夜的歌,歌词关于人间的自觉。
忘记孤独,更好地呼吸子夜的全部。
阴险的人,你在干嘛?
这是我的子夜。我的子夜,不考虑它和你的关系。
2015.10.04凌晨


月光下的经验

天空的一枚好月亮足够征服我。
苗条的月和丰满的月叙述高处不同的营养,夜深时的经验让我安静地尊重更加安静的月。
多少人在月色下走过,从月缺走到月圆,一个月的时间不是岁月的完整,但它似乎总结着生命全部的苍茫。
爱恨情仇被月光安慰,月照亮我们,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已经发生的它都接受,讲故事的可以继续讲,如果故事关于爱情,会说到别处。
嫦娥走远,她的启示谁能懂?
也有关于现实的诘问,存在过的往事,心是最好的归宿。是非远去,批判和赞美也同时远去,近处的不是心事,而是如月光一样博大的从容。
后半夜的月光简直宠辱不惊。
换一种方式就可以忘却愤怒,可以把被愤怒留给时间。我的一切决定都有理由,只是我不忍在如此大好的月色下唠叨。月光的沉默里泊着信任,所有金属的声音与人生中的嘈杂都会成为经验。
此刻,月光是经验。
我不要秋天的房子。
我想站在秋夜的月光下,该去的去。该来的,我只把信任和友善留给慷慨。
2015.9.27凌晨

潘志远点评:周庆荣的散文诗别有一种气象:他不像一般散文诗人那样热衷字斟句酌,拘泥于一词一句之得失;或在意象新颖、结构精巧上挖空脑筋、费尽心思;而是冷静地站在高处,打探世间万物,目光敏锐,思悟深刻,以绝对高蹈的姿态,引领着散文诗的别一种方向。

夏天,独自在蒙古高原
■夏寒

黄昏。
夕阳,斜倚着白桦林的木屋小憩。
一阵风,夹裹着沧桑,穿越凌乱的岁月。
广袤空荡的蒙古高原心事重重,我独自守望
蒙古高原,沉默不语。

月光弥散。旷野,在瞌睡。
一条河流,携着夕阳流进了落寞。
一片枯叶潜伏在木屋一角,那月光的柔情在听风,听雨
窥探风景。

石头,躲在树的阴影里
一言不发。
虫鸣声,拽着弯月在草丛中隐退。
一些思绪载着乡愁,
一缕乡情在时光的沧桑中洒落了一个季节。

远山的夏夜,历经了多少风花雪月?
从远古到现在,揽一片苍茫入怀,
多少星转斗移,虔诚地匍匐在青青的草地上?

一棵树,根须里长满沉默。
枝头,挤进月光的斑驳。
晚风,舔着我的肌肤,为我的血液挠痒,挠出了绿浪滚滚。
窥探脚下遗失的情绪:七情六欲的种子,种植在脚下,等待雨露的滋润。
当我的脚步踏上了青云,是否可以找回七百六十年之后的
这片绿地?

潘志远点评:以绝对个人视域捕捉,并将意象从众多一般景物中剥离出来,见血、见肉、见骨,盈满深挚的爱和情感。“晚风,舔着我的肌肤,为我的血液挠痒,挠出了绿浪滚滚”,这一陌生化的表述,兼以错落有致的语言形式,构成了作者散文诗的个性元素。


乌鸦飞过(外一章)
■程洪飞

谁会说见过一碧如洗的天空飞过一只乌鸦?问谁,谁也摇头否认。真实情况,乌鸦已经飞过去,其中也有几只母鸦同时飞过。它们起力拍打翅膀,从天空快速飞远;一程散开的翅声、低鸣声、以及掠过松林捎来的松木香味,泉水声,严严实实覆盖着它经过的山野。这些飞行中的细节,并不是要引起你我的注意。即使心情愉快的时候,飞过的乌鸦们翅声即使弥散一野花香,同样不会引起人们关注。在飞行中,乌鸦贴着天空一晃而过,从来不落向任何一棵树,掩盖树的即将发青或者干枯的枝桠;或者企图把自己打扮成一枚黑色果子站在树梢上。自古以来,它们是一群羽毛颜色发黑的鸟。可是,漫长的迁徙途中,乌鸦们路过挂满红果的山谷,它们有时停歇在红果枝蔓上反复滚动,摩擦,用尖喙汲取红果浆汁,将自己黑色的裙袍涂红(大部分是鸦群中母鸦的行为)。而落翅草坪上休憩的一群公鸦们,则兴奋地一边摇起脖颈,一边拍着翅膀向红乌鸦大声唱:“红果红果变黑果,黑乌鸦穿上美丽的红裙子”。事后明白,这一袭的红,最终经不住途中未来几场雨水的洗劫。如果某个时段,天空布满黑云,处在暴雨即将落下的前夕,这群迁徙的乌鸦刚好飞过,如几片黑叶子飘起,正巧掠过你的眼前,你不要指着的那群乌鸦愤愤不平,引起你不祥心情的天空黑色云朵,绝不是因为乌鸦飞过溅落的黑色素染成。它们只是偶尔飞过你的眼前,在你的手指刚刚举起的同时,眼前的一群乌鸦,一瞬间消失在辽阔的大野。



梅花掌状

手指弯曲,蜷紧,抓起这朵,又抓那朵。选择中,抓住一朵的同时,另一朵从指间逃脱。风过无痕,一陌上的桃花刚刚落完。是哪座岸上,恍惚有人喊:“梨花又白”。我在。我听见她的喊声,如细细碎碎的梨花落在风里,飘飘渺渺的声音好熟悉。春季是不能随意呼唤人的。有没有人告诉她?如果喊,在她的喊声中,我会松开蜷紧的手指伸向声音的方向,问她是哪一个?隔岸的水声,拍响左岸、拍响右岸,喊声中此起彼伏。芦苇深处,橹声仍然吚呀不绝,她的舟影,为何不见?在冬季,我曾作为过客的身份来过这里。雪,大朵大朵的从很高远的天空落下。沿着雪落下的声音触摸过去,我想象中的雪,应该是天空垂下的雪的红藤蔓萝,落入我的掌中妖妖地百般缠绕。曾经相信过她的比喻,冬天,一场又一场大雪,是旧年春风吹上天堂的落红。可是,那天落入我掌中的雪,打开竟然是一掌的白。去年冬季,天下雪期不绝。大雪日日降落。荒野中逐渐堆高的雪,不仅葬下我倏然滑向雪上的掌影,并且葬下掌影印在雪地状如两朵清晰的梅花掌状。在冬季,在雪地上拍出自己的手掌形状,并不是故意的,也许是我试图抓一件东西,手掌落空来不及蜷起自己的手指,无意中留在雪地中梅花状的手掌印痕。如果不相信去年冬季发生的落掌事件是个无意识的行为,可以告诉她,选择水面柔软的春季摇橹来到此岸,潜伏在青草丛中的两朵梅花掌状,听见她摇来的逐渐清晰的橹声、势必兴奋地打开手掌,蜷起手指,刹那间抓紧她将要上岸的渡口。

杨昌文点评:通过散文诗写作,程洪飞先生找到了适合他自由表达的途径。其边缘化的写作姿态,与当下散文诗界主流的审美趣味大异其趣的美学追求,极富延展性又变幻多端的语言所建构的魔幻城堡般的散文诗世界,使其文本别具一格,梦幻奇诡,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和较高的艺术价值。他独辟蹊径,在自己选择的路上,走得孤独而又坚定。


雪乡
■高月明
  
  请不要惊扰一个起夜人的窥探:你让他去小心开启木门,让一束光猝然间照亮冷艳的白。
  一场雪因偷窥居然变得神秘起来。
  那些不期然的消息突然降临:乡村的薪柴还没有备足,小学生的课本尚没有念完,一场雪就让乡村的散淡时光无限拉长。
  我不是第一个将脚探向完美雪地的人。邻人也不是因为雪地的美妙而去趟了一截山道:他肩上的干草将会给一头牛带来快乐的反刍。当一个孩子将一泡童子尿撒向清晨的雪地,我可能因为生活的既得之美而莞尔一笑。但现在,我要把生活凄然的秘密抖漏:那些一世克勤克俭、子孙满堂的老人,那些爱上咸菜和萝卜的老人,是否会在腊月突然病故?一场亲情的雪崩口口相传,也许会让几个藏在深雪中的门楣暗淡下来。
  雪地的坦诚有时会让一束灵光走得更远。在“柴门闻犬吠”的悬念之下,一段深情的故事正在演绎:两个叙旧的老人因为烧酒的缘故而陷入忧伤。而另一个鳏居的汉子将在夤夜独归贫屋。
  如果你还想在诗歌里找到更多的有关雪乡的逸闻,你不妨避开村庄杂沓的脚印,向一片不辨深浅的雪原走去:当你把思绪停留在鸟的去留的问题上,你便会恍然而悟:柳宗元只是站在阁楼上吟咏,他只把雪乡有关鸟的话题说对了一半,而另一半则藏在:低垂的灌丛中怵然惊飞的羽翼间。
  我知道更多的人是在落雪的日子谈论家事,他们在桑麻稻菽包围的茶余饭后,可能会为生活的银两而患愁。当手中的家什被抛在柴屋,他们的心骤然间空乏起来。在乡村:还有多少日子等待打理,还有多少人情需要偿还。那些曾经的柴米油盐的话题和微小的前程旧事,总是在雪夜反复地提起又被打断。
  一个人可能会出于善意帮衬一个乡邻,一场雪却慷慨地帮衬了大地。在南方的乡野,雪虽然极为短暂,但每一场都是那样地慑人心魄。她让大地上的万物触摸到最为柔软的部分。当你要找回生命的惊喜和关乎灵魂的悲悯和善意,你必须要经历几场刻骨铭心的雪,且一定要回到弥散柴草温馨的乡间。我一生中经历的雪,包括爱情,都与乡村有关。因为有了雪的教诲,我会忘掉世俗的伤害,终其一生,我会对乖谬的世事怀有更多的温情和宽容。

程洪飞评:高月明先生的散文诗语言为我的阅读经验中独一无二的存在。他偏爱并擅于运用长句复句,来表现视野的绵密与连续。这样的笔力与手法,不仅考验作者,也考验读者——语言不过关,会被文本拒绝深入。如果说,高月明先生的情怀来自生存的深刻体验,那么他的语言则显然源于对典籍的淫浸熟稔,每当高先生用质地高贵的语言写出被遮蔽的沉默,那些民间的和古老的,都仿佛被一场大雪擦出了自己干净的光芒。


散文诗三章
■南竹

表白

上山,云朵更加贴近,雨水更加贴近。行走便有了更为贴切的理由。
睡眠里的人,月亮爬过了他的影子。为了深冬的再次相遇,他摸到了午夜的流水声。
登高鸟瞰,南方归于雁翅,跌落的河水撞到了搁浅疼痛的位置,明天的潮汐即将回到大海的深处。从春轮回秋,一只青蛙依旧有蓬勃的心跳。彳亍间,秋霜与鹤立,都潜伏着我们明天的鸟语和花香。
不必道破我们不停更换的角色。
剧情不能设定。有所思有所动,我们原本就是这样深深地爱着:
——抱着一片浮萍的绿!   
        
旅行

风吹落花瓣。风拉扯流水。
风,搂住石头。想说出什么!
沿途,山河平铺敦煌、长城和古堡,大地的灌木垂下葡萄、荔枝和草莓。
沿途,我打着古今的饱嗝。挽着她,私奔,跨过了西湖的断桥。在交出肉体之前,我只对初恋钟情到底。
拒绝隐居。拒绝一泓水里抱紧自己的倒影。
一列火车穿过山体的隧道后,落日是更美的壮观。


雨天

白蝴蝶隐去细小的羽翼。青草隐去了低语。
集体主义的雨水,正试图敲疼一些什么。
旧农具、老相框-----村庄一动不动。
我不想坐得太久,也不想走得太快。
墙角处, 一只蜗牛,爬上、滑落,周而复始。

吟啸徐行点评:小巧,轻盈。在腾跳中寻找恰出的落点,带着我们的目光和心情,行走在字里行间,忽然碰见“集体主义的雨水,正试图敲疼一些什么。 旧农具、老相框-----村庄一动不动”这样的诗句诗时,油然而生一种阅读的快意。


茉莉(外一章)
■姜 华


一株茉莉,击溃了一个男人的自信,于时光中隐身,凝为爱的死结。
  香味也含毒。初夏,阳台上的茉莉,悄悄地开了。它们哪一朵是我的情人。她曾翻山越岭,从南方迁来,又返回南方,行程多么孤独,寂寞如这个平淡的夏日。此刻,我想起了江南的一首民歌,而我居汉江以北。距离与方言的阻隔,岂止在千里之外,一条大江的源头上。而小巧、灵动的茉莉,温柔、多姿、安静,喑香袭人,摇曳在我的视野里。现在,它悄悄穿过黎明,或夜晚,把小小的温柔伸过来,抓住梦的手臂。
那个叫茉莉的女孩,已把青涩的初恋,迁居江南。人过中年的我,现在有什么资本怀念。你看,那些茉莉,正在努力举高自己的白,用生命中短暂地爱,绽放最香的香,最后忧伤的滑落。 而我的初恋,早已褪去了余香,同一棵茉莉相比,情形更糟。一场酸涩的花事,早已被一只蝴蝶劫持。有洁白的花朵在风中哭泣、奔跑,留下难以痊愈的暗伤。
阳台上的茉莉,年年都会绽放。可是,它们都不属于我。只有那些淡淡的清香,徘徊在一个男人弯曲的季节里,挥之不去。


雨天读情书

细雨如丝绸,拖着忧伤的尾巴。
突如其来的夏雨,突然箭走偏锋,在这个夜晚,闯入室内,打湿了我记忆深处的伤口。放下久违的矜持,打开发黄的情书,一个叫梅子的女孩,一口川音,款款向我走来。
当年爱的疯狂。汉江畔、影剧院和小城死角,都遗下了踪迹、证据,像旧电影重放,细节历历在目。那些在眼眸、书房、和夜晚留下的气味、方言、温暖和忧伤,让这个夜晚纠结而忧伤。那些曾经急切的信件,还在匆匆赶路。那些甜蜜、苦涩、期盼的泪水,在信纸上留下了隐秘的符号,又被过往的风慢慢擦干。还有那些信笺、邮票和呢称,那些地址,弯曲、摇晃在岁月里。
现在所有行走的脚印,都被尘埃无情地掩盖了。掩盖了,还有一个男人体内的暗伤、从容和自信。这一场晚雨,落得太缠绵。
我手中的信纸落满雨滴,溅起一片水声。
一阵风过来,掀翻了我的记忆。
  
吟啸徐行点评:人到中年再回忆爱情,虽然不再热烈,尚有余温,但已释然。也许正是这份释然的情怀也影响了文字,使之变得有些疏淡和慵懒,似乎让文字也蒙上了一层人到中年的性情。
      
乡 村(三章)
■司 舜


凌晨

那几个穿红衣的女子,是乡村最早的几朵晨曦,她们照耀着河水,波光粼粼。
一万朵浪花前呼后拥,齐声朗诵她们的妩媚和生动,那美丽的漩涡,仿佛爱情当中最动人的情节。
浣衣、淘米、洗菜……她们娇好的身段,与河面刚好形成恋爱的姿式,恰到好处又妙不可言。水一样的女子,用指尖上的温柔表达着心中的柔情,当她们起身,当她们稍微望了一眼远方,哗哗啦啦的河流竟然有了一次曼妙的停顿。
河流肯定不会知道,回到庭院的女子,她们整整一天都在模仿河水:流淌或停顿。

正午

先是鸡鸣的白,再是花朵的红,然后是风带着稼禾在奔涌。只一会儿,乡村就抵达正午。
阳光正好。一些鸟儿在田野上空搬运些什么,转移些什么,那么忙碌而专注,绕着粮食的气息旋转、飞翔。
农人淹没在自己的汗水里,那醉人的绿意是纠缠他一生的美酒,他们要完成阳光也完成不了的希望和期盼。
这时,炊烟在村庄上空升起,稼禾也纷纷踮起了脚尖,似乎长高了许多。

傍晚

使夜晚变得美丽的,是它在该亮的地方亮起灯盏。
在乡下,一盏灯的唇边,挂满了金黄的快乐与幸福。窗外是花朵的芬芳、芽虫的呼吸,还有院子里庄稼拔节的声音。
堂屋里老婆婆将热气腾腾的青菜端上来,春天的鲜艳又加深了一层。孩子们沐浴在哥哥姐姐的电话里,将自己又拔高了一寸。
每一所房子里都有共同的温暖和期盼,每一个村庄都在养育甜美的梦,每一个人心里都有一些种子在发芽。
即使是灯光照不到的池塘或者树梢,也在努力地删除身边的阴暗。
如今,我离开乡村已经很久,我要以诗人的名义替夜晚说出它的光亮。

潘志远点评:司舜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一直坚持乡土题材的写作,且在乡土题材中发现、挖掘、提炼,以质朴的文字和纯真的情感,抒写着乡土的美好和感动。

在一首诗里眺望
■北城

极力掩饰,旁逸斜出的心事。
夜色辽阔。风,翻开往事,打开自己。提着往日留存的月光,聆听一首老歌穿越风雨,唱旧了岁月,唱白了双鬓。
目光,沉默,一切写在脸上。等待,一年又一年。没去重复当年。
一艘搁浅的船,拒绝大海一遍遍涌起的涛声,终将成为时间的标本。心与心的倾诉,还要迟来多久。感慨,是自己在风中的独白。天寥远,琴声悠扬。
爱,每天被一些分行的句子犁过,不再有水分。闭上双眼,七月的河,被几声鸟鸣拖回昨天。在等待中枯荣,沧桑了皱纹。
往事,都已经过去,不再提起。牛粪火上,夕阳已烧成月亮。扶窗,翻阅两个人的故事,只因远方的你,时时都在身边。有爱,就再不孤单。
月,探进雕花的窗,读你桌上揉皱的心事。回忆,一段比一段完美,用这无尽的长夜拉住匆匆的时光,不留任何遗憾。
一列火车,穿山越岭,开往春天。路上,也许还能遇上那年,只不过这中间,隔着一条淌了五十年的河,澎湃依旧。
中国正北方的风,拉长了黄昏。许多痛,锋利,划伤了六月。距离和秋天提前抵达。
月,蹲在篱笆上,单薄的月光渗进这片高原。时间被声声鸟叫荡漾开去,远处的灯,亮了。心事,在窗上徘徊。潜进一首诗里眺望,好想重走那年。
从七月的河里,舀一瓢月色,醉了一条东倒西歪的路。在一个能梦见你的角落,酣睡到天亮。

吟啸徐行点评:赋予一种普通行为以诗意,让景物、事物、人和心事在诗里定格,情绪氤氲,画幅弥漫,境界外扩,重重叠叠中再现出熟悉而又亲切的体验。


【2015年9月报刊散文诗选目】

姚辉《南高原札记》载《散文诗》第9期。
官演武《灵光一闪》载《散文诗》第9期。
牧雨《放走神经质的水》载《散文诗》第9期。
蔡旭《低处的叙事(四章)》载《星星•散文诗》第9期。
水晶花《我怕辜负了无限流年(选章)》载《星星•散文诗》第9期。
张绍金《圣地阿拉善(组章)》载《星星•散文诗》第9期。
白俊华《风把心思涂到月亮的脸上》载《星星•散文诗》第9期。
仕凉《仕凉的散文诗(五章)》载《散文诗世界》第9期。
胡华强《一篇被喧嚣湮没的大赋》载《散文诗世界》第9期。
梅朵《乌鸦》载《散文诗•校园文学》第9期。
卢炜《如歌的行板》载《散文诗•校园文学》第9期。
孙利杰《来自北方的火车(外三首)》载《散文诗•校园文学》第9期。
李俊功《祈祷书)》载《诗选刊》第9期。
马东旭《打工在异乡(五章)》载《中国诗人》第5期。
弥唱《弥唱的散文诗》载《诗潮》第9期。
皇泯《走进(四章)》载《绿风》第5期。
谢克强《认识石头(外三章)》载《伊犁晚报•天马散文诗专页》9月30日。
【稿约】

诗歌界有“中国好诗歌”月选(评)活动,中国散文诗岂敢落后?程洪飞、潘志远、方文竹等等群起而攻,云“中国好散文诗” 。不是效法而是自作主张。意在辨别良莠,建立公正法则,推起散文诗新浪潮。
“好”,不是好坏的好,而是尖锐、先锋、谋新谋异,宁要鲜活的稚嫩,不要陈旧的完美。坚持民间立场。欢迎大家多挑刺儿。
对公开出版的散文诗期刊、内刊和网络散文诗进行海选,“一网打尽”。视作品内质,每月选出若干章精品(质先量后),每篇皆作短评。还将考虑年度总选、归纳。名家、新人一张圆桌坐。
以中国第一人气诗歌网站“中国诗歌流派网”及中国散文诗研究中心微信平台、“中国散文诗”、众多博客、有关报刊等等为发布平台,向各类年度选推荐,并求助出版。
为了保证全面公正地展现优质作品,读者推荐的程洪飞、潘志远、方文竹、段联保等作品可以适度进入选评之列,但不能自己评述自己。
暂开辟【引言】【每月观察】【XXX眼光】【争鸣—你说我说】【报刊存目】等栏目。根据情况,经常更换栏目和做法等。对于本期难免遗漏的众多优秀作品,大家可向我们提供,以便下期补上。
欢迎大家推荐或自荐。专用邮箱zsw0563@163.com
印刷品寄“中国好散文诗”秘书处:242300安徽省宁国市竹峰办事处桥头铺村盘龙村民组 程洪飞收     电话:1385631534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5-11-9 17:3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祝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5-11-9 18:15 | 只看该作者
“散文诗专号”的出现,是当代散文诗繁荣的见证,但愿这样的“专号”越来越多,撑起散文诗的一方天空。当然,“专号”出版后还要进一步推广,以成效促进新的“专号”不断产生,形成良性循环的散文诗生产机制。其中,更为重要的是,当代散文诗自身要拿出质量“硬货”,这样,“专号”才会做得心安理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5-11-9 18:1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5-11-9 18:15 | 只看该作者
上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5-11-9 18:15 | 只看该作者
上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5-11-9 19:5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5-11-17 13:0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5-11-20 07:3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2-6 21:51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