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鲶鱼套,一个搬迁户的述说
安家鲶鱼套,没有抱怨,只有对搬迁政策的感谢。
并不是因为得到几万元的实惠。
而是她带给我的新生活,能让我感到快乐。
尽管,小镇建设还不能满足所有人的意愿。
却有一种不可表述的精神,正在蓬勃。
天逸小区,长达六百米的白玉栏杆,栖满小镇的蓝图与诗意。
它记载着时光如棱的鲶鱼套,前进的足迹。
文化墙上,贴有一张张敬业、厚德、熟识的脸。
小镇的名片,他们的事迹,点染了一颗颗心。
书香小镇,跟着时代,与时俱进。
环境与健康,是热爱生活的硬道理,深入人心。
直到社区觅食的麻雀,找不到糊口的菜梗。
西营之歌,唱不完生活在小镇的新变化。
从街道两旁,到活动广场。
从扑克,麻将,象棋到秧歌,花鼓,广场舞……
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有益的居民活动。
就像一根根无声的接力捧,把时代的节奏。
悄悄地、悄悄地传递。
——鲶鱼套,就像一片刚刚开垦的沃土。
正在经历血汗的改造和浸染。
正在接受风雨的侵袭与洗礼。
谦逊的土地,要长出伟岸的麦穗。
必需有理想的天空,科学的翅膀。
生命的腾飞,好比麦子拔节、抽穗……
好比这文化强镇,厚德载物的鲶鱼套。
来年春天,一定会更美。
▲这些年,有过一次血液沸腾
牧笛声声,吹不走暮色里的炊烟。
激动的心,让祈祷与思念。
一次又一次出现在回村的梦里。
一群城里的孩子,给了一个山庄拔地而起的理由。
他们喜欢蓝天,喜欢清泉,喜欢唱歌的小鸟。
于是,休闲餐饮,像春天的鸽哨。
让一个新名词的诞生,像一阵春风吹过村庄。
农家乐,大山深处的山庄,朴素的静立着。
像一颗静默的栀子树,将自己的头颅伸出六月。
耀眼的白,氤氲乡村的香。
吸引着许多喜欢宁静的飞鸟,重回故乡的田园。
田埂上的风景线,都以一种新的平仄,刺穿城里人的想象。
静谧的村庄,每一个新面孔,都有重归田园的念头,涌动。
乡音翻过一座又一座山,回到熟悉的乡村。
蝉鸣在六月,叶片上欲滴的绿色,浸染着我。
思念是土地里的家肥,是无污染的蔬菜和粮食。
是童年妈妈一针一线,缝补过的贫瘠与快乐。
是桂花树下,一次次喊我回家的人。
有岁月改变不了的热情,就像品尝柴火烧的菜。
熟悉的味道,就像五年前搬进小镇前的那个夜晚。
梦里无数次念叨着,血液沸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