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0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大雅 公刘》浅谈我国文化中的史诗传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7 21: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无正 于 2017-1-8 09:25 编辑

《诗·大雅·公刘》:
笃公刘,匪居匪康。乃埸乃疆,乃积乃仓;乃裹糇粮,于橐于囊。思辑用光,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
笃公刘,于胥斯原。既庶既繁,既顺乃宣,而无永叹。陟则在巘,复降在原。何以舟之?维玉及瑶,鞞琫容刀。
笃公刘,逝彼百泉,瞻彼溥原;乃陟南冈,乃觏于京。京师之野,于时处处,于时庐旅,于时言言,于时语语。
笃公刘,于京斯依。跄跄济济,俾筵俾几。既登乃依,乃造其曹。执豕于牢,酌之用匏。食之饮之,君之宗之。
笃公刘,既溥既长,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其军三单,度其隰原,彻田为粮。度其夕阳,豳居允荒。
笃公刘,于豳斯馆。涉渭为乱,取厉取锻,止基乃理,爰众爰有。夹其皇涧,遡其过涧。止旅乃密,芮鞫之卽。

白话译文:
  忠厚我祖好公刘,不图安康和享受。划分疆界治田畴,仓里粮食堆得厚,包起干粮备远游。大袋小袋都装满,大家团结光荣久。佩起弓箭执戈矛,盾牌刀斧都拿好,向着前方开步走。
  忠厚我祖好公刘,察看豳地谋虑周。百姓众多紧跟随,民心归顺舒畅透,没有叹息不烦忧。忽登山顶远远望,忽下平原细细瞅。身上佩带什么宝?美玉琼瑶般般有,鞘口玉饰光彩柔。
  忠厚我祖好公刘,沿着溪泉岸边走,广阔原野漫凝眸。登上高冈放眼量,京师美景一望收。京师四野多肥沃,在此建都美无俦,快快去把宫室修。又说又笑喜洋洋,又笑又说乐悠悠。
  忠厚我祖好公刘,定都京师立鸿猷。群臣侍从威仪盛,赴宴入席错觥筹。宾主依次安排定,先祭猪神求保祐。圈里抓猪做佳肴,且用瓢儿酌美酒。酒醉饭饱情绪好,推选公刘为领袖。
  忠厚我祖好公刘,又宽又长辟地头,丈量平原和山丘。山南山北测一周,勘明水源与水流。组织军队分三班,勘察低地开深沟,开荒种粮治田畴。再到西山仔细看,豳地广大真非旧。
  忠厚我祖好公刘,豳地筑宫环境幽。横渡渭水驾木舟,砺石锻石任取求。块块基地治理好,民康物阜笑语稠。皇涧两岸人住下,面向过涧豁远眸。移民定居人稠密,河之两岸再往就。

雅为正乐,一般认为大雅为商代到西周早期的周代诸侯士大夫所作的诗歌,小雅为西周中晚期到春秋时期诗歌。这首诗歌歌颂的是一位周代早期的部落首领“公刘”,诗歌记录公刘治理国家的丰功伟绩以及带领周人由邰迁豳的事迹。
这一点在《史记·周本纪》中有记载:“公刘虽在戎狄之间,复修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自漆沮渡渭,取材用。行者有资,居者有蓄积。民赖其庆,百姓怀之,多徙而保归焉。周道之兴自此始,故诗人歌乐思其德。”
《毛诗序》认为这首诗歌是“召康公戒成王”这个解释很显然是错误的,因为大雅中主要的作品明显为商代到西周早期,而公刘在史料中也有记录为商代时期的周人领袖,因此这首诗歌不可能是周成王时期的作品。清代著名学者金履祥认为《公刘》同《七月》一样是豳地旧诗。属于西周尚未建立起来的商代时期周人所作的诗歌。
关于周人迁徙的问题,现代历史学经考证认为,公刘的祖父名为不窋。不窋死后,鞠即位。鞠死后,公刘即位。公刘虽然处在戎狄地区,但继续从事后稷的事业,致力于耕种,到处察看土地性能,从漆水、沮水渡过渭水,伐取木材以供应用。于是,外出的人有资财,定居的人有积蓄,民众仰仗他过上好日子。各族人感念他的恩德,大多迁到这里,拥护和归顺他。周朝事业的兴起就是在这里开始的,所以诗人创作歌诗乐章称颂他的德行。公刘死后,其子庆节即位,把国都建在豳地。
陆德明《经典释文》引《尚书大传》云:“公,爵;刘,名也。”后世多合而称之曰公刘。大约在夏桀之时,后稷的儿子不窋(zhuò)失其职守,自窜于戎狄。不窋生了鞠陶,鞠陶生了公刘。公刘回邰,恢复了后稷所从事的农业,人民逐渐富裕。“乃相土地之宜,而立国于豳之谷焉”(见《豳风》朱熹《集传》)。这首诗就着重记载了公刘迁豳以后开创基业的史实。
此篇上承《大雅·生民》,下接《大雅·緜》,构成了周人史诗的一个系列。《大雅·生民》写周人始祖在邰(故址在今陕西武功县境内)从事农业生产,此篇写公刘由邰迁豳(在今陕西旬邑和彬县一带)开疆创业,而《緜》诗则写古公亶父自豳迁居岐下(在今陕西岐县),以及文王继承遗烈,使周之基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诗共六章,每章六句,均以“笃公刘”发端,诗文工整庄严,每章字数完全一样,叙事宏大,用词古雅,带有强烈的史诗叙事风格。与古希腊罗马时期歌颂英雄与神祇的史诗有所不同,我国的史诗主要歌颂先祖,缺乏浪漫色彩而富有崇尚德行与教化的风格。
史诗类的诗歌在早期诗经作品中较为多见,在楚辞中也有一部分,但先秦以后则几乎消失无形了,以至于后来文学界一些学者认为我国没有史诗传统,这其实并非事实,从诗经中大雅,豳风,颂当中的大量作品都可以看出我国早期诗歌的史诗传统。个人认为,汉代以后史诗风格的消亡很大程度上跟我国史学的兴起有关,汉代司马迁,班超班固,范晔等著名历史学家都著有非常系统化专业化的史学著作,诗歌记录历史的功能性被更为专业的史学专著取代了,因此史诗这一诗歌类型受到压抑,进而使得我国诗歌的发展从汉代开始倾向于文学化,浪漫主义,而其史诗风格没有得到继承。
不过从《公刘》这首长诗当中还是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诗歌中的史诗风格,全诗突出了一个英雄人物公刘,主要以叙事手法描写公刘的事迹与贡献。与西方史诗主要突出个人英雄主义有所不同,我国史诗中主要推崇的是领袖的道德与历史功绩。
无论是 生民 绵 商颂 还是这篇 公刘,都是歌颂道德崇高,为百姓做出重大贡献的领袖人物,而不提领袖的外貌或个人特征,这一点使得我国史诗与西方的史诗传统具有很大不同
不过这也使得我国的早期文化中的著名人物现在全都外貌不详,谁也弄不清公刘,周公,周武王周文王长什么样?肌肉发达与否,相貌英不英俊,只知道这些英雄人物全都品格高尚,为国为民,几乎是清一色的道德楷模。
这也影响了我国后来文化当中对完美人格的塑造。公刘显然也属于这样一种完美人格英雄,面目不详但品德优秀,除去名字几乎跟周公,文王武王如出一辙。
我国史诗中的崇德思想深刻影响了后来文学乃至文化的发展,同时也使得我国的社会伦理的建立带有深厚的道德本位基础而缺乏宗教色彩,使得我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在发展上呈现截然不同的走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7-1-7 21:33 | 只看该作者
来读新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7-1-7 22:14 | 只看该作者

欢迎!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4 16:45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