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9|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网络散文诗赛第18期】大寺行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2-24 23: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寺行吟
文/孟宪华


                                                
(一)峰山药王古寺

没有山,只见庙。峰山已去,药王仍在。
1300年的光阴,屈服于大寺或黑或白的日子。峰山,从此在人们的心里苍绿长青。药王,从此在人们眼里长寿不老。“山不在高”,不是经典,山不在了,“高”还在,那是怎样的情景?
再低一点,也是天堂;
再贫旧一些,也有梦魂飞落。
从一个门进入另一个门,植物在石头上复制自己,神奇交给病着的躯体。
一块石头就是一剂处方,无数石头叠加,就是一部药典。而石头上的那只蝴蝶,是长在哪种草药的花朵呢?
一块块石头,盘坐在寺庙一偶,那颗心已被药王点化吗?诵经。打坐。铁石心肠早已不在了吧。而今,多像穿着白衣的大夫,治了多少病,救了多少人,他自己也说不清了。
站在院中的四大天王不只掌管风调雨顺吧,药典是不是也被掌管着?大肚弥勒含笑不回答,看着芸芸众生,祥和地安坐在大寺的臂弯里。
绕过弥勒佛,与背后的韦陀将军对视,我想洞察这位护法大臣的执法,看看那些心术不正的人是否来过寺院。
几株高大的银杏树,是药典里哪几味中药的棵数?这般的排列。我怀疑是老子的八卦,有着不可言说的玄机。
几朵野菊,开枝散叶亮出自己的天问。
秋风吹来,一些树叶睡去,一些叶子醒着。像放生池里,一些是鱼,另一些是莲。
车前子与扶桑挨着,走出药方,还没有彻底走出药王的药典。枝头,峰山的秋色若有若无。
大雄宝殿里,我一眼就认出了你。即使你藏在众佛众神和十二药叉的最深处,在老子孟子孔子……们的一旁,我还是认出了你。
你是古寺的普通一员,你是众佛众神里的明珠。“仙风道骨,妙手仁心”的妙一真人。
在无数个神医中,我只记住了你——孙思邈。提龙跨虎手捻针,济世灵丹救残生。
“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有诗为证。
请问,孙老先生!这不收钱的大夫,现在哪里有呢?

(二)拜竭拳王韩慕侠墓

阳光善意倾下身子来。

我恭敬地也倾下身子。
墓碑两旁的野草,风吹草低,一簇野菊花现身,接住了来自松树上麻雀的叽喳。
几只麻雀在切磋形意八卦拳吗?嘘——
请你们安静!这里睡着一位民族大英雄。
他只要一出八卦拳,那些擂台上的外国常胜将就败在了形意之下。他只要一挥刀,那些入侵者的头颅就掉下来,就像一下子斩断十枚铜钱一样……
往事,把一些拳头带起的风聚拢而来,触动大寺的响雷。
耳边脚步急,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一声师傅,回荡在民国的天空,把古老的华夏大地,震了又震。不只是强身健体,不只是爱国做人……
站,就站得同峰山一般高;
卧,就卧得与赤龙一样静。
拳王啊,你躺在津门的穴位上,把演武之人的爱国精神,完整地交给了黄河,长江和长城。
给你一个位置,你躺着也成一种高度。
一块石头代替你站起来,让更多的人弯下去。不能被打败的人,终也不会被时间打败。
为什么行为能代替一些人活着。站在你的面前,我苦思冥索。

(三)赤龙河

    与两岸的事物彼此呼应。
    人爱上水,水爱上草木,草木爱上蝶和鸟鸣。他们都与一条河有关。
    弯,就弯成十八弯,像黄河一样。不过比黄河通亮。像一面镜子,照出一些故事与传说。比如,赤龙河的来历。再比如,一条龙藏在赤龙河里守着太阳和月亮,用鱼虾换来和谐与幸福。
    乾隆乘船来了,又走了,留下一页辉煌的历史。
    朝拜药王的队伍,从水上下来,鞭炮齐鸣,奏响敬香的旋律。
那些村庄,弯弯曲曲依河而居,他们是赤龙河的子民,憨厚朴实,祖祖辈辈都在这里生息,一条河养育的他们表里如一。
拳王韩慕侠是赤龙河的一条龙吗?战无不胜。是不是上天派来打击入侵者的义兄?
赤龙河不说。繁华阅尽后是更深的沉默。现在,它以沉默的方式抵达秋天。
时间也安静下来,一滴水的纯净,抵过了药王庙的喧哗。
捧起一捧水,我看到了自己的内心,那一片蓝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7-2-24 23:14 | 只看该作者
先坐沙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7-2-24 23:15 | 只看该作者
欢迎参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7-2-24 23:16 | 只看该作者
梅香恭迎并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7-2-24 23:17 | 只看该作者
预祝好成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2-11 03:23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