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采凤 于 2017-10-17 13:19 编辑
古罾
罾(zeng),古代一种用木棍或竹竿做支架的方形鱼网。
少时,举家迁自湖北的邻居,整日和罾作伴,也丰富着生活及眼球。
那时最喜夕阳斜下,霞彩照岸边绿树、矮屋,从渔网缝隙透过,变幻各种姿色。
因身子瘦,整个俯在巨网杠杆的末端,居然扳不动,只得求助大人。
每隔一段时间抄起加长的鱼兜,兜起一捧捧鲜鱼虾,惹得岸边观者眼馋。
大人们会拣取个头小的放归江的支流。
如今河道变窄,变浅,再加设立禁渔期,各种人工捕捞逐渐绝迹。
偶尔见过电鱼者们获利后的喜悦,不禁感叹“涸泽而渔”,在古法捕捞里没有。
想回到从前,邻水筑屋不必够高,取势搭建竹木结构巨网探入水中。
天天扳鱼日子必很惬意;如嫌吃腻还能补贴生计。
想回到从前,可惜江水里的生灵越发金贵、稀少。
连“罾”,古人枕落日伴潮汐,景观、心赏所在;如今漂浮现代辞海,几成文物。
青通河
上游“青阳”和本地“大通”,两个地名组合为长江的支流,老家正好坐落于河流江水汇合处。
上世纪90年代之前,陆运没有取代水运,坐在后院时不时听到驳船、小轮、机帆船“突突”声。
据传九华山脚汇聚的五条溪流之一“澜溪”,是这条河的别称。
每到春汛季节,上游泛滥雨水挟裹泥沙而下,水稍微浑浊,余下季节始终清冽。
夏季随玩伴河里嬉水,浮游至江水汇合处,感到江水冰一般彻骨,愈增添对河水的青睐。
上溯至河流中段即将跨越池州境内,总能见到大小藕塘,红白相间荷花顶荷叶,远远闻见荷香。
远航的船舶船队,我们称之为“拖头”,永远不知疲惫,不知白天黑夜向外运输着。
玩伴们摘莲籽累了,顺便攀上“拖头”最末梢几条船,惬意、吹风一段免费之旅,抵家。
或许年过不惑,经常梦里几声旧日汽笛、江鸥自记忆深处弹出。
青色的溪水,暖和着,黄色的江水反而冰寒;一段河流越发清晰、飘逸、沉着。
回到从前,很轻易的,自驾、田园、摘莲;河流潺缓,少了船舶,两岸环境保护得好着呢。
回到从前、梦里:没有变化的多了去,落日、情怀、江流依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