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诗联想
齐凤池
一、灵感
有人说,诗人是词语的梦想者与歌者。诗歌折射出诗人对自我、世界以及两者关系的理解。有人说,诗人是哲人与歌者的合一。我认为,一些诗人留下的只是几首佳作,真正的诗人通过自己全部的写作,构造出一个完整的词语世界,其中有人性的光,灵魂的热,智慧的风和生命的活力。
其实,对于一个本质的诗人来说,他所经历的一切都是诗。他就是为诗而存在的。实践验证,诗歌应该是原创的,而不是复制的。给罗丹当过秘书的里尔克说:因为生活和伟大作品之间总存在着某种古老的敌意。诗人的作品与诗人的品质有着密切的关系,诗人的品质在诗人的作品中可以充分展示出来,而诗人的作品又是其品质的外露和延伸。
诗的个性和灵性,从来不只是一个品质的概念。
有很多诗人强调诗歌的灵感很重要,我不怀疑灵感在诗歌创作中的推动作用,但我有理由说,瞬间的思维律动,有迅速点燃诗歌火花的可能性。但光靠灵感写诗,灵感枯竭了怎么办?所以说,靠灵感写诗,不是大诗人。
二、批评
公正的批评和敏感的评价,不是针对诗人的,而是针对作品本身。
怀疑是批评家的首要责任和使命,一个优秀的诗歌批评家,必须不断地面对作品发出质问:诗歌是什么?什么是诗歌?
诗人丁燕说过的话,女诗人的诗歌意识里一直有母亲和母语的双重阴影。诗歌是对世界的重新命名,这种命名只能是一种极限,一个意向,是象征性的,但却是拯救语言的唯一方式。诗歌对人类文明确实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这是一种果,不是因。诗歌是生命和自己在说话。用诗的方式进入诗歌活动,有时个性就是诗歌。
三、价值
过分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是危险的。不讲诗歌的社会功能也是危险的。诗歌是诗人生命价值的一种证明。保证诗歌质量,是诗人面临的一个严峻的考验。诗歌在于发现和呈现,写诗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
诗人和语言之间就存在一种宿命关系:即疼和伤口的关系,守夜人和夜的关系。
写诗就像熬中药,诗歌就是诗人熬中药给自己喝的药,不一定治百病,但对心灵有用。
诗人声音里的抒情诗,是对自己的倾吐,或是不对任何人倾吐。
诗人的孤独或许是他唯一的自救之道。每个人生就都变成了诗人,而读者却消失了。
写一组抒情诗,就像记一本心灵日记。只有散步得来的思想才有价值,每天守在电脑前,在论坛上寻找好诗的药引子,在杂志上掠去诗歌的精子,自己受孕,不是真正地诗人。
四、职业
诗歌在生活里就像火在木头里。诗歌是人类最深沉的想像力。诗写出来叫人一点点去猜想,这就是暗示,一点点把对象暗示出来,用于表现一种心灵状态,诗永远是个谜。一个人写了一辈子诗,没有一句被人记住,这是很可悲的。艾略特说:一个诗人,如果他不是现实主义者就会毁灭。可是,如果一个诗人仅仅是个现实主义者也会毁灭。
诗歌是文明的产物。诗歌可以让我们触摸到不可触摸的东西。诗歌是诗人灵魂的漫游与探险。
诗歌写作不能变成一种知识写作,应该面向更多的大众,关怀不同阶层的人甘苦。
诗歌写作应回到直觉,回到情绪的变化中,回到心灵写作。
诗人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灵魂存在的方式。我们不能以诗歌的表面修辞效果去判断诗人的创造力的高低,那样就忽视了诗人的生命状态,忽略了构成诗歌话语之本的东西。
五、功能
生命意识在诗中绝不是个时间概念,它是一团痛苦的火球。语言在诗人手中不是工具,他的语言在展开另一个空间时,完成了互相的选择和发现。诗人不能只同情自己,应该看到更多比崇高更具体的悲哀。一首诗的完成,应该是人生一个问题的解决。这种说法似乎高了,但诗人必须这样追求。诗人是语言的纺织工,知识不是构成诗歌的标准。诗人不要满足于技术操作的快感之中,诗歌写作应该是生命的写作,而不是知识写作。
六、空间
一个诗人已知的范围越广,他所面临的未知领域就越大。
写诗的过程,就是诗人寻找生命感觉的过程。体验一种新的生活滋味。农民诗人必须明白,生活的庸俗知识的平淡,不是诗的过失,过失在于诗人对生活客体缺乏严格的要求和认真的态度。狂热的诗人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不论在任何时代,与诗人理想发展同步的读者都是少数的。对农民诗人来说,好比是将自己的汗水故事,说给庄稼听,并要求庄稼丰收的人。农民诗人的天职是还乡,不是打工。还乡使故土成为亲近本源之处,还乡就是返回本源亲近。
过分在乎身外之物,诗和诗人都会陷入虚妄的病态。
哲学家一生都在练习死亡,诗人医生又在练习什么。
不知谁说的,在诗歌的领域,任何地方都被占领了。拉马丁占了天空。雨果占了大地,还不只于大地。拉普拉德占了森林。缪塞占了激情和令人眩晕的狂欢,其他人占了家庭、乡村、神火等等,剩下的就是波德莱尔所占的。
七、想象
波德莱尔真是个犹豫之王,他最大的光荣在于孕育了几位伟大的诗人——魏尔伦,马拉美,兰波。诗是诗人创造的一个自然。诗歌必须是非理性的。
写诗是为了接近和谐与有序的事物中的善,或者简单地说,写诗不过是出于一种对和谐与秩序的欣悦。当诗歌变得不可触摸的欢乐,它将升向天堂。
世界的存在,就是为了成就一本书。空白承受的重要性使人吃惊,诗要求空白同音乐要求寂静一样。有了孤独,才有诗人对外在世界的判断和对内在世界的整合——才能有诗人的神圣的安宁。
诗歌的本质在于抒情,无数抒情诗人背叛了现实。在写作中不断制造障碍消灭障碍,就是一种向死而生的写作方式。写作的目的就在于准确而无限地呈现事物的不同向度。记忆是一个人的神话,神话是一个民族的记忆,梦的内容在于愿望的达成,其动机在于某种愿望。梦是一种愿望的满足,是一种清醒状态下的精神活动的延续。为艺术而艺术派的幼稚的乌托邦拒绝道德,甚至还常常拒绝热情,现在必须让它绝育了。激励诗人的并不是实在的东西,而是想像。
八、使命
波德莱尔的诗担负著一个使命,他发现了一个空旷地带并用自己的诗填补了它。诗歌创作应该出自心灵和诗意,而不应该是复制和加工;机械加工的不如手工制造的原汁原味;诗歌应该是原创的,而不是复制的。用眼睛创作,不如用心灵创作。用眼睛观察是诗人向世界敞开自己,用心灵体验是诗人把自己投入到观察的事物中去。诗歌写作不关心结果,应追求过程。诗歌对于社会来说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诗人的个性是独特的,诗歌就是诗人个性的独白。
九、个性
诗人的个性,其实是诗人自身修炼的程度和体现。诗人应该是坦诚的,而不是谦逊的和高傲自大的。在听取别人的批评时,应该是一个虔诚的教徒,聆听上帝的教诲。而不应该是法庭上善辩的律师。
诗歌不分长短。诗歌写作不应该追求篇幅的长短,应该追求内在的本质,追求意境和语境。语境是母语中的黄金,意境是我们看上去很远的那种近。诗歌讲究语言的个性,诗宜朴不宜巧,巧,然大朴之巧。语言的直白,降低了诗歌的分量,同时也降低了诗人的身价。一个优秀的诗人本身就是一个思想家和哲人,但思想家和哲人不是诗人,哲人一生都在反复练习死亡的过程,而诗人一生又在制造忧郁。即:马查多说的“诗是忧郁的载体”。
十、耐心
诗人要有耐心,用耐心去体现对词语的咀嚼和推敲。最终到无话可说时,仍要对词语敬畏和感激。即:语不惊人死不休。诗歌写作,其实就是诗人不断给自己设置障碍,然后再消除障碍。这就是海德格尔说的“向死而生,向诗而生”的生存之路。
2018---7---17
河北唐山市古冶区林西机厂东楼15楼7单元7号
158335862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