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韩庆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重读经典》第1期:王明韵《拆“枪”》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2-7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诗歌好就好在真切的情感,和切入的角度(即为了更好的说出,采用了适当的策略)。在这里设置了许多相对立的因素:比如约会和拆枪,我的现实和阿富汗的现实,现实的枪和语义上的枪,爱与恨……等等,通过强大的情绪力量进行了糅合在造,结合得比较完美,从而可以感受到作者真实的在场感(直陈式的,也就是即时性的)。不足之处在于语言还不够凝练,第二节的转换有些牵强,比如从子弹的子到孩子的子,脱离了在场感,虽然这种在场感仍然是虚拟的:我并非真的在拆枪。在这个虚拟场景下的现实感最好限定在子弹的质感至上,将其联想到语义上来说,有些“姿态”了,这和后面的那个对枪的汉字拆分有细小的区别,后面一个更加坚实一些。而且引申到母亲,更是加重了刻意性,将诗引向了一个小小的歧途。一些浅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2-2-9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唐词 发表于 2012-2-9 09:23
散谈王明韵作品《拆枪》

    文本的真实性和人文主义精神是检验诗歌的标志之一。王明韵的作品《拆枪》, ...

很好的点评。最后词语意义上的拆“枪”,深刻阐述了拆抢行为的荒诞感,反衬了人在战争面前的无力感和无声的抵抗,这种脱离现实以为情绪支撑,我觉得还是非常有说服力的。前面那个从子弹-孩子-母亲,是确实虚了,因为它的逻辑直接导致了拆抢行为的结束,如果在这条线索上发展下去,诗歌应该嘎然而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2-2-14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左岸 发表于 2012-2-14 16:55
《拆“枪”》确实佳作偶得。想起欧阳江河的《手枪》,核心也有个“拆”,可作参考。

欧阳的缺乏情感的凝粹,姿态感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17 22:27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