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21|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简评《墙头上的草》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1-7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风之子 于 2016-1-7 13:25 编辑

几天来利用早晨早起的1个多小时时间读陈仲义教授的有关形式论文章,对及物、贴近生活、正视社会现状及去魅诸多诗性观点,对干预一词加深了理解。怎么来干预生活、干预社会,又如何来干预,前朦胧诗派采用迂回的路数来救赎,第三代延续并深化后朦胧反思精神,其诗写的及物性的张扬,贴近着社会变革与脉搏。时至今日,干预这一观念的提出,意义重大,因它首先体现在对个体精神气质的认证方面,以此对受众宣称,诗写者还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力的人,我们爱这个生我养我的世界。其次,才是韩总文章里提出的采用“艺术化手法来实现干预”的途径问题,当然,并非每一个有此干预想法的诗歌爱好者,都可实现用文字来较为准确地表达的愿望,审丑与崇低,那只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段,从这个方面来看,这首诗的作者下笔还不够很,“去魅”还不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6-1-7 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风之子 于 2016-1-7 19:35 编辑


“崇低”与“祛魅”,--中国“低诗潮”分析:陈仲义论文;来自蛙泳教练在前妻面前似罪非醉一书,书店应该有售。无法给您回复,这里可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5 20:11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