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韩庆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微诗微评》第3期:辽东天赖《蝉诉》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0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舟自横渡 于 2017-9-2 12:42 编辑

                  《蝉诉之诉》
               文/舟自横渡

        人微,自然言轻。“声音再大,又有谁会在意?”即便是歌功颂德也不一定可达天听,更何况是不同的抑或反抗的声音,“都当作无聊的聒噪”吧!

        读《蝉诉》一诗,如果不看题目,或者看成蝉鸣、蝉叫、甚至蝉欢都不过是对成蝉上树后短暂又悲怆生命的真实写照而引发的些许感慨罢了。我们知道成蝉上树后仅能存活几个月,但是幼虫阶段可以在土壤中存活好多年,也算是韬光养晦厚积薄发的写照吧。

        大凡写诗的人都会追求诗眼,因为诗眼决定了诗的立意高度,一首诗的成功与否也往住由诗眼所左右。诗眼可以存在于诗题或诗句中,具有统摄全篇的作用,也是理解诗歌的一把钥匙,个人以为《蝉诉》一诗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诉”字,起到了点石成金之效。让平淡无味的蝉鸣具有了强烈的感情色彩,由诉而引发的联想五味杂陈,诉说也好控诉也罢,那么声嘶力竭的声音如泣如诉究竟为了什么呢?在此,我不得不佩服诗人的高明,他将留白交给了读者!“等吧,等秋后”,然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而蝉却已死亡!那薄如蝉翼的希望竟已死亡!

       “秋后天清气朗,明日高悬/秋后,再无我的声息”,作为蝉它必须死去,这是自然的造化,但作为人,无论秋高气爽还是秋风萧瑟他都必须活着,而活着却没有声息,那是何等的悲哀啊!正如当下之社会,弱者的声音无人会听,纵然有一二强音也被秋后问斩,那么噤若寒蝉绝非偶然!庆幸的是,从《蝉诉》里我看到总有那么一些人“穷年忧黎元, 济时肯杀身“,年复一年,前赴后继,像不灭的蝉声时不时响起。


附《蝉诉》
文/辽东天赖

声音再大,又有谁会在意?
都当作无聊的聒噪

等吧,等秋后

秋后天清气朗,明日高悬
秋后,再无我的声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7-8-20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古编盛誉!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7-8-20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7-8-22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蛇珠 发表于 2017-8-22 15:44
《等待——生命的付托》
                 —— 微诗微评《蝉诉》

许多许多自认蝼蚁的人们,选择了等待,也就是自己选择了沉默,等吧,等到秋后;等吧,等到春暖花开;这是“低端”人口挣扎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上千年而“终结”出来的排除困难的万全之策!

确实如此,偷生而已。欣赏佳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7-9-7 07:51 | 显示全部楼层
韦笳 发表于 2017-9-6 19:54
评析的好——《蝉诉》一诗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诉”字,起到了点石成金之效。

谢谢韦编鼓励!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8-6-11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严家威 发表于 2018-6-10 22:37
欣赏学习问好……握手。

早安祝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10 02:07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