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934|回复: 2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九零后刘郎读诗栏目(不全是好话,尽我所能,做点事情……读韩若冰一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13 23: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刘郎 于 2014-11-17 22:12 编辑

读之前说的一点:不以加亮或推荐为准  只以个人口味  且这里的一切言论只是一家之言  欢迎诗友们进行讨论



自由之心不可圈养

         文/韩若冰




生了一颗不羁的心,

躯体却无能的被猎人束缚。


一方想要逃避,

一方却想要豢养。


无数次的对峙,

各不相让。


筋疲力竭的瘫软在地,

沉默中四目相望。


可安静的气氛里也都是火药的味道,

哪怕一声呼吸空气就会炸掉。


它的人生本应在探索和厮杀后获得磐涅,

为何非要硬生给它套上安逸的项圈。


非要固执的驯服

注定要在滚滚硝烟中两败俱伤。


何不还它自由,

让满心的仇恨换成一生的感恩。


理性的东西多了,总会削弱诗意(特别是我们在没有更多语言积累的时候……)一点个见吧,不管现在的诗歌有再多的明目,而我们所面对的终究是在语言的层面上建立起来的更加倾向于感性的认知……也因此,刘郎认为,一首诗的好坏,并不在于你是否把道理说明白了,甚至是你仅仅只是把某种现象做简单的揭示都可以,关键是这个揭示的过程能让我们有所沉浸并有所沉思……嗯,最后,我并不认为这是一首好诗,仅仅因为,我读的时候,有话说了……




今天,我们不谈母亲
               
                    文/苏栖平

让我们谈一谈碗橱里的牛奶面包
谈一谈门槛上的镰刀
以及五月满山的玉米
将如何度过雨后天晴的夜空
今天,我们不谈母亲
尤其是在这样一个,温顺的天气

让我们谈一谈入席的蚊子
谈一谈画眉以及杜鹃
将沿着哪一阵风起飞
今天,我们不谈母亲
尤其是在母亲的耳朵
朝向我们的时候

我知道,牛奶面包上
她的指纹是印章“合格”
我知道,她在一阵风里找兔草
用镰刀割疼了草丛中画眉的叫声
我知道,杜鹃吐完了它的血以后
她才会从玉米地回到炊烟里

今天,就让我忘记这个女人吧
因为一提起她
尤其是在这样一个日子
非但我将热泪盈眶
她也会
老泪纵横


评:像这样的话题写出新意来真的很难  而我认为这首是成功的  我觉得它的成功之处在于一种新鲜视角的选取
他从相反的方向来呈现可能和那些庸俗表达一样的意思  但这种方式的表现效果要相对深刻的多  很多时候都是这样  一样的主题 在不同的策略下所呈现的效果完全不同  这一首是在自觉或不自觉间一种真正诗歌技巧的提炼和使用  而这种有意识的诗歌创作是多数九零后写手所缺乏的   好诗   值得一读  且享受着这种阅读的快感  

因此   推荐给诗友们



孪生

       文/落迁

拖着沉重的
阴影徘徊,并非
独一无二:被尾随复制。

他挤占我的
姓名,身份,我足迹的
确凿证据。
扭曲我的呼喊

用他的声音喊出。
他把我逐出
每个所到之处,所有
故土与家。

然后复制出
沉默的人,安分的人
循规蹈矩的人
填满留下的空洞。

读了落迁很多首诗歌了  我痴迷于她的诗歌语言的精准和跳跃  那种对意识流动的把握  和跳跃于其间的不时晃动你眼球的想象  我听她说过  她说她喜欢策兰甚或迷恋
但我要说的是  她已经获得了策兰之外的东西  这种获得与她自己的思维纠缠着  对撞着  且相互融合着   而这种获得在这首诗里有着极佳的体现  
孪生  我能把它理解成自我的分裂吗  我相信多数人都有感到过 在自己的身体里住着另一个自己  他们彼此撕扯  彼此成全  彼此妥协  彼此对抗  落迁的这首就是很精准的形象的把这种现象进行诗意的呈现

个人认为不错  推荐给大家



沉 默

-~~半圆

风要开口说话
茉莉花也要澄清自己
它们对我有看法是必然的
但请不要阻止我沉默
在嘈杂与排斥面前
不会轻易得到清白
这时,郁郁葱葱的夜色
在我身体上延迟
是的,我找不到出口
月亮上来了
你看我,多像她弯曲的样子
明明有棱有角
内心却不得不卷成一团


我所读过的半圆诗歌几乎首首皆佳  九零后的女诗人中我还喜欢另一个  余幼幼   她不像余幼幼那样在文字里显出决绝  仿佛刀子一样一刀下去必须见血  她在拿刀子慢慢的拉着自己 然后再很仔细的翻给你看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  在她的文本里所显露的近乎天然的语感  语感对她来说仿佛是本该就如此的  那样的轻易  让刘郎艳羡   有心的朋友可以找她诗读一读  我相信你不会失望



突然

            一叶

突然手指变软
突然纸张吞没最后一颗墨水
隔壁的隔壁,有一窝锋声音闯入
他说,树叶金黄,季节惨败
远方的远方,思念依旧,爱情依


突然耳根子变硬
突然门窗开始说谎
最无辜的鞋子开始变得沉默
最忠诚的两条链子缩动身体
有人慢待阳光,泥土,还有西北风
不谙世事,不惹风情
吐下唾沫,瞥见
一只只生命跌进树干
殊不知,他说
我是光滑的琵琶骨
我万古长青,我的生命受够了俯视

突然车水如马龙
突然婴儿声呱呱如坠地
2014.4.13


第一次读一叶的诗歌  我就迷醉在他所建立的语言的幻象里  难得的是这种幻象不是凭空捏造  而是基于客观现实之上的构建 这种构建从标题就开始了  突然  意识或思维上的猛然间的觉察和顿悟 后工业时代  消费文化  精神缺失  这一切带来的后果就是手指变软 纸张吞没最后的墨水  噪音的闯入 诗人用秋来隐喻这些所造成的结果  (树叶枯黄  季节惨败 )
(远方的远方  思念依旧  爱情依旧)你怀念又如何 还是耳根变硬  门窗说谎  连最无辜和忠诚的也开始沉默和蜷缩
而这一切就是因为我们慢待阳光 泥土 西北风   最终至使 生命跌进树干    是啊  我的生命受够了俯视   
这样的悲愤又能怎样呢  又能改变什么 终究还是迷茫   改变不了只能回到现实(车水马龙)  又不愤这样的现实  内心深处还怀有希望(婴儿坠地)
这样深沉的思考是所谓的九零后直白的诗意吗  
如果真是这样  那么那些占有着主流诗刊和地位的 制造着文字垃圾甚或占着茅坑不拉屎的 七零后八零后的所谓著名诗人们  你们可以休矣!



死前

               文/夏兴

我想到:回家
如我,与
子宫

我想到:成佛
像邻家二姐的混蛋儿子
杀了人,用刀
立在地上

我想到:影子
没有说话,却和我站成了情人
浪人

我想到:她

我想到:没想到的话
从身体中抽出血丝,毛发
斩断一寸红色和习惯在白天做爱的人
贴在破碎的镜子上,与
明天一起



标题是死前   读完这首诗后倒不如说他写的是生前  我想到:回家/如我,与/子宫  家这个意象往往代表温暖  而子宫  更是这种温暖的极致  读到这里  我不禁会想  作者为什么会想到回家呢  他到底遇到了怎样的纠缠甚或迷惘  需要到家里或者子宫里去寻求安慰  带有悬念的开篇  让你不自觉的期待继续读下去  去寻找这一切的答案  
然而在第二节我们并没有找到我们所渴望的答案 我想到:成佛/像邻家二姐的混蛋儿子/杀了人,用刀/立在地上   反而会更加好奇  到底是因为什么  让作者举出这样一个决绝的例子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有一个成语的形象化用  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  这个词语的出现甚或会使我们(读者)产生了是不是某件事让诗中的我  极端到需要遁世逃避  这里起到使开头的悬念加深的作用  但显然     并不一定真是这样  我注意到诗中的另一个意象  混蛋儿子  什么可称为混蛋呢  且自己认为混蛋  我推断是诗中的我所做过的极端懊垴和悔恨的事  到这里悬念达到顶点  
第三节的影子这个意象  隐喻着诗中我的懊恼和悔恨无法摆脱
  终于  到第四节作者告诉了我们答案    /我想到:她/  她就是诗中的我想告诉我们的答案  用这样仅此一句的话单开一节  也可见作者的加重和暗示
那么我与她到底放生了什么呢  值得诗中的我如此的懊恼和悔恨呢  
作者在第五节终于揭开了谜底  /我想到:没想到的话/从身体中抽出血丝,毛发/斩断一寸红色和习惯在白天做爱的人/贴在破碎的镜子上,与
/明天一起  原来因为一些事情导致诗中的我与她  分离了  她的离开像是从诗中的我的身体里  抽出血来  斩断一寸红色  和习惯性的记忆  到这里一切都揭开了  我和她的关系像破碎的镜子一样  在以后的日子里都无法重圆  所以诗中的我才表现出开头的懊恼和悔恨  和沉浸在记忆中无法自拔的心理   渴望得到家的温暖  渴望能有人开释其之前的过错  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

这首诗其实 刘郎个见在语言上并无特别出彩的地方  但我所欣赏的是  他的这种诗写的凝练   毫无拖拖拉拉  枝枝蔓蔓之感   这是值得我们很多九零后学习的  
另外提点意见  个人觉得第三节可把浪人两字删了
推荐给大家


解读完夏兴兄弟的《死前》这首诗以后  收到 他的回复说:得到刘郎解读  宛如重生一个女友    其实我在解读的时候一直在回避这是事实的存在  一直在想着这是夏兴兄弟在脑海里演绎并创作的  难怪这首诗能莫名的吸引到刘郎  现在心里只余对夏兴兄弟的祝福  斯人已去   兄弟切放开胸怀


即兴
          文/李唐
19

现在我拥有时间
大片荒芜的时间
我可以选择去任何地方
但最终我哪里也没去

当我不再拥有这些时间
像一个糟老头坐在
废弃的游泳池边
我将细数这些后悔的事

我将在干涸的水池里
找到生锈的硬币
一枚
又一枚
  
26            

坚持信仰有时
和手握方向盘一样容易
你体内有比酒精
更让警察警惕的东西

你开着车驶过昨天
像一条漏网之鱼
站牌一闪而过
你忘了记住它的名字

有时你分不清自己
是要赶赴一场party
还是
正在返回


如果有人问我  你最喜欢的九零后诗人有那些  我的回答里面一定有李唐的名字  同时他也是在我的认知里最具有诗写天分的九零后诗人之一  一个语言上的天才  
我最佩服他的一点是对意象的营造  他对意象的营造不同于我在上面解读过的一叶   一叶表现的尖锐  甚或奇崛   而李唐显露的则是一种平复 淡然里的温润  上面选的这两首相对于他整体给我的感觉  多了一些日常的融入  更加通透  同时在意象群内部秩序的建立上 也显得更加有序  
强大的九零后     推荐给大家


在173酒吧

          文/阿海

最后我们谈到了宿命
对着一杯龙舌兰

无法返回,在喉间的是眼泪
茱萸的城堡正在移动,它贯穿了一个饮酒的人
穿过他的眉梢、锁骨、脚心……
窗外模糊,这些灯,红的,绿的,蓝的
闪光,它们就是全部

所知有限,但它大于自我
现在,和解吧,我会在一杯空旷里
过完我的一生


读过陈先发诗歌的朋友  可以在阿海的文字里读到极其浓重的陈诗的痕迹  我以此相问  阿海的回答有些模糊  其实  刘郎觉得这无需讳言  新诗发展到现在  可以说我们现在的九零后处在新诗最好的时期上  我们是站立在更加稳固基石上的一代人  有一大批前辈诗人创造出的语言财富  让我们拥有了更高的起点  我们何其幸福  
阿海的诗不管是创作的手法上还是语言或形式上  都与陈先发的诗极其相肖  甚至有一些完全是在陈诗的语言骨架上填补上自己的血肉  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九零后写手都在经历的过程 这很重要 而关键是  我们要在这种先期的揣摩和学习中  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
甚或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个性  
阿海兄弟的这首在173酒吧  我个人认为是通过学习与自我交融对撞后的精品
最后我们谈到了宿命/对着一杯龙舌兰   不管是“最后”还是“宿命”  这首诗从一开始就有一种沉重的气味弥漫开来  那么这里的“我们”是谁呢  
我和谁谈到了宿命  看下一句“一杯龙蛇舌兰”  原来是自己和自己的对话  孤独感顿生  
想要理解第二节  我们要注意“茱萸”这个意象  这是一个古典意象的化用“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到这里这首诗基本的主题已经确立了  思乡   但仅仅只是思乡吗  窗外模糊/这些灯 红的 绿的 蓝的/闪光 它们就是全部  “窗外”意指外面的世界 三个色彩的罗列意指纷乱  “灯” “闪光”意指表现于外的肤浅的生活与追求 读到这里这首诗最核心的意指诗人已经给我们呈现出了  后工业时代的快节奏生活 快餐文化 造成人精神上的无所依存  原来这里思的乡是一种心灵的净土  精神的家园   
最后一节    所知有限,但它大于自我/现在,和解吧,我会在一杯空旷里/过完我的一生
诗人对这一切越来越难以理解  但又无发撼动   无奈选择与现实和解  准备在精神的“空旷” 里 过完一生

全诗读完我不得不佩服阿海兄弟这种对语言的掌控能力  意象的炼取  诗意的凸显  无不彰示出这是一首佳作   好诗啊  推荐给大家


游子之歌

           文/余钝


妈妈,当初您应该直接生下一把刀
不管小刀中刀大刀还是双刀
都比怎么也锋利不起来的我强
我也可以保护你爱你
但您当初生下的要是一把刀来
就算是生锈的
也可以紧紧攥在手里安心度过一生
我爹就是一把刀
虽然是一把破旧的镰刀
可是您看,我奶奶死的时候
麦垛堆满村庄,那会儿
还丝毫看不出21世纪要来的迹象



《你为什么不住在云上》

那里到处很轻
连活着都不沉重
哭一声是雷
笑一声是彩虹
像你这种一笑就不停的
简直造福众生
最好玩是那儿的人
都特别有意思
他们都死过一次
有的还死过不止一次


《假如你是我女朋友我该怎么办》

在雨中接吻
在花丛里做爱
我们望着富春山居图
一起死去
我能想到的
差不多
就是这些

《我看到一只鸟死在天上》

它从一座楼
飞往另一座楼
我隔着老远的楼
看到它掉下来
当时我趴在窗台
正幻想自己也是一只鸟
一只好鸟
它就这样掉下来
真不是好鸟


    有些诗只要你没有读到  它就不是诗  有些不管你有没有读到  它就在那里  它就是诗  余钝的诗属于后者
     读他的诗我有胸闷 被击打的感觉 粗坜  直接 不需要你百转千回的去解读 或者说他就不是一个诗人  他是一个耍大锤的 只重复一个动作 就是往你胸口上猛砸  我几乎是第一次读他的诗 为什么说几乎呢  我记得我之前点开过他的帖子一次  但我并没有去读  我为我的行为感到羞愧 我差点就失去了一次见证天才的机会  是的  他就是个天才(虽然我的发现对别人是无足轻重的  我还是要这样说)
   选了余钝四首短诗  让读到这个帖子的人多体会一下被重锤击打的感觉
   余钝兄弟  希望你大放异彩的时候 还记得我  记得刘郎  想想都与有荣焉
   



《虚幻书》

                  文/向晚

在此处度过一生,像一个闷雷
像走过众多路后
终于停在这里,做着那些一触即灭的梦
于是碌碌终生,只求三餐温饱
“——往事知多少。”
于是白云和晚霞
只不过是换了一件刚洗的衣服
你夺目,你绚丽多彩。像众目睽睽之下
一个孩童吹起的泡泡
我能想象到的细节全是虚构
从黄昏往前推四个小时我静坐在广场的
一角,一动不动像一尊石像
刺眼的阳光从一米开外
斜插过来,耀眼的很,光天化日之下
此时像跋涉一生
像一个泡泡永恒又稍瞬即逝
后来,你到暮年才觉得那是一个梦呵


写之前一些评的时侯,刘郎只要心里有了感触,都能一气呵成。他们所表达的,刘郎基本都能从自我的经验里找到对照。但向晚兄弟这首,却让刘郎久久无法落笔。他所表现的是极具私有的经验  刘郎能感触到那份感触,但却无法更加真实的介入。刘郎不得不一次一次的去阅读,甚至把它们抄录下来!
到底是怎样的疼痛,让一个人把人生置于虚幻之中!我无法揣测,我能想到的是 向晚兄弟一定有着不同一般的遭遇!所幸的是 ,他能通过诗歌,把这种疼痛释放出来!他的这种切身的文字,让刘郎深陷其中!
开篇就有一种极致的压抑感!在此处渡过一生/像一个闷雷/      想到雷,我们一般都会想到它迅捷而巨大的声响,但是这里作者对它做了词性的限制,闷雷,只取其迅捷  易逝  无声色,与下面的“一触即灭的梦”相照应。“于是 碌碌终生……………”这一节,作者用直白的语言表达出的是对苍白 无意义生活的不满(其实,我们可以从诗人其他的文字里,看出这种心里来历的端倪:扩散的病情一日比一日煎熬……下一秒我可能会被就地处决……我矮小的墓碑……《从不喧哗的生命》…   病了的猫………连容身之地都没有/一生活在别人的放大镜中……后来它拒绝治疗……《称量自己的一生》)基于这种心理,才有了下面这节!于是白云和晚霞
只不过是换了一件刚洗的衣服
你夺目,你绚丽多彩。像众目睽睽之下
一个孩童吹起的泡泡       在正常人眼中,本属于美好的事物(白云和晚霞)在诗中我的眼里,成了刚洗换的衣服,成了儿童吹起的泡泡!接着是一段现实场景的倒插:(从黄昏往前推四小时……)这一段的插入,让之前那些抽象的描述更显真切!读到这里我实在读不下去了,我读到的这些,让我有理由相信,向晚兄弟正在经历着磨难!
  向晚兄弟,不管你后面所说的“后来”“暮年”到底喻旨着什么,我想说的是:“兄弟,坚强起来!”




《一斤阳光换你一斤白雪》
            
                  文/魔约


五层楼梯,你爬过四层
把最后一层交给我,我贴紧信阳
信阳在今夜成为了黑龙江的一层楼
悬在黑夜之中成为孤独的五楼
黑龙江的大雪还没有化完吧
我这里是暖冬,如阳春三月
你来吧,你五层的家
被照耀在阳光之下。1,2,3,4
一扇门帮你默数着,5
你惊叫着五,你把它交给我
快点开门吧,哦姑娘,快点进来
你爬上了五楼,那么近
被撕掉的页码,从火里一步走回了
一本五页的书,你说,它不可能被读完
现在我要用一斤白雪,换你一斤阳光



魔约,一个持续生产着高质量诗意的傲娇的兄弟   !刘郎从不反感他的骄傲  ,或者说对所有有能耐写出好作品的诗人的骄傲 ,我都不反感  !这一首是刘郎从他众多作品中随意选出的一首!
在放任想象中冷峻克制的呈现诗意,时而激荡,时而平缓,但不管他是坚涩,舒缓或直白,他都能极好的调配和把控情绪,并通过这种调配和把控用他富有个性的语言把诗意构建出来!这是我对他的诗歌的整体印象!
我们来看看这一首,完全不同于流俗的呈现方式,开篇通过楼梯喻化分隔两地的那种微妙的情感,接着通过气候的差异在意识的幻像里构建了一次相见,之间一些幻像的突转(从五楼到五页的书),即耐人寻味又恰到好处的表现出了心理活动的转折 变化和情感的加深 升华……最后一句两个意象的置换,交融对撞出的张力,令人拍案叫绝…
傲娇的魔约兄弟,刘郎向你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发表于 2014-5-16 09:22 | 只看该作者

O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发表于 2014-5-14 15:59 | 只看该作者
柳鹤鸣 发表于 2014-5-14 08:10
阅读
另提个小意见
刘兄既然是读诗

建议鹤鸣兄 可诗评90后。 期待更多90后诗评人的诞生,那栏目的前途将不可估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发表于 2014-5-14 10:26 | 只看该作者
辛苦郎仔,亮起大家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5-14 00: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郎 于 2014-5-14 00:37 编辑

孪生

拖着沉重的
阴影徘徊,并非
独一无二:被尾随复制。

他挤占我的
姓名,身份,我足迹的
确凿证据。
扭曲我的呼喊

用他的声音喊出。
他把我逐出
每个所到之处,所有
故土与家。

然后复制出
沉默的人,安分的人
循规蹈矩的人
填满留下的空洞。

读了落迁很多首诗歌了  我痴迷于她的诗歌语言的精准和跳跃  那种对意识流动的把握  和跳跃于其间的不时晃动你眼球的想象  我听她说过  她说她喜欢策兰甚或迷恋
但我要说的是  她已经获得了策兰之外的东西  这种获得与她自己的思维纠缠着  对撞着  且相互融合着   而这种获得在这首诗里有着极佳的体现  
孪生  我能把它理解成自我的分裂吗  我相信多数人都有感到过 在自己的身体里住着另一个自己  他们彼此撕扯  彼此成全  彼此妥协  彼此对抗  落迁的这首就是很精准的形象的把这种现象进行诗意的呈现

个人认为不错  推荐给大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4-5-14 03:35 | 只看该作者
心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5-14 07: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郎 于 2014-5-14 08:09 编辑

沉 默

-~~半圆

风要开口说话
茉莉花也要澄清自己
它们对我有看法是必然的
但请不要阻止我沉默
在嘈杂与排斥面前
不会轻易得到清白
这时,郁郁葱葱的夜色
在我身体上延迟
是的,我找不到出口
月亮上来了
你看我,多像她弯曲的样子
明明有棱有角
内心却不得不卷成一团


我所读过的半圆诗歌几乎首首皆佳  九零后的女诗人中我还喜欢另一个  余幼幼   她不像余幼幼那样在文字里显出决绝  仿佛刀子一样一刀下去必须见血  她在拿刀子慢慢的拉着自己 然后再很仔细的翻给你看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  在她的文本里所显露的近乎天然的语感  语感对她来说仿佛是本该就如此的  那样的轻易  让刘郎艳羡   有心的朋友可以找她诗读一读  我相信你不会失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4-5-14 07:5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支持。现在论坛里像这样的评语是很少见的,很多人都是,发主题比评论他人的要多,这样根本达不到交流进步的目的。什么时候我也来一个,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4-5-14 08:1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阅读
另提个小意见
刘兄既然是读诗
那么应该具体到诗本身(诗句)
加以细致分析
而不是较为笼统的总结概括以全其篇

这也是我个人读后的感觉
问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4-5-14 08:15 | 只看该作者
柳鹤鸣 发表于 2014-5-14 08:10
阅读
另提个小意见
刘兄既然是读诗

我能说实话吗?  俺还不具备文本细读的能力  呵呵    很遗憾    等俺学习好了再说吧   问好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4-5-14 08:35 | 只看该作者
很好。就这样干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4-5-14 10:0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不错   喜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4-5-14 10:20 | 只看该作者
刘郎 发表于 2014-5-14 08:15
我能说实话吗?  俺还不具备文本细读的能力  呵呵    很遗憾    等俺学习好了再说吧   问好哈

附议,我没有像刘兄这样去评过其他人的诗,虽然我具备这样粗评的能力,我就是觉得等到学习领悟了细评的技能再来评诗,这种评论是深入诗歌的,具体到了诗歌的写作技巧以及结构理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14 00:40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