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72|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析诗歌语言与诗歌言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8 05: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老茅屋 于 2014-1-8 05:50 编辑

                                                   浅析诗歌语言与诗歌言语

                                                            作者/老茅屋

  “诗歌语言”与“诗歌言语”不是一回事吗?不是一回事。其二者有什么关系吗?答案是肯定的。
  有人说:“诗歌语言”是物象间的“有机化”、“戏剧化”的“神秘联系”;其中,“有机”寓意着神差鬼使的“合理”与非尔不可必然,“戏剧”寓意着出人意料之外的艺术变数。因此得出结论,较之大众语言,“诗歌语言”是“物与物”联系,而不是“词与词”的联系;理由是物具生命性而词不有。
  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崇高,历史悠久。但是中国诗界及诗歌教学对诗歌的讨论与研究,几乎长期都是以“诗歌”整体来替代“诗歌语言”局部,更没有去深挖掘“诗歌言语”这个“宝”。
  其实“语言”与“言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此,“诗歌语言”与“诗歌言语”也就不是一回事。而“诗歌”,则一个整合概念,又具有其自身的完美性。
  
  (一)诗歌
  “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
  “诗歌”这种文学样式要求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想象。
  “诗歌”在行文书写上,一般要求分行排列。在言语方面,“诗歌”拒绝语句在说或者写上拖沓冗长,而要求精炼、形象。
  “诗歌”最具文学特质的地方就是能自成一格,且能跟其他艺术结合到一块并融入到其他艺术表现形式之中,成为其他艺术形式表现上魅力绽放的“瑰宝”。譬如,散文诗、歌词、诗剧、圣诗等,文字配上音乐,就成了可以被人们相互传唱的“歌”。
  
  (二)语言
    “语言”是音义符号体系,是一种交际工具,人们借助之来保存并传递人类文明成果。
    “语言”是民族的表征之一。一般而言,不同民族都有其各自的语言。世界上的主要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其中,汉语使用人口最多,英语使用最广泛。
  人们交流思想使用“语言”,因此“语言”起着一种重要的媒介作用。  
  
  (三)言语
  “言语”是“语言”的具体运用及运用结果。因此,其含义有二:
  1、运用“语言”,即“说”或者“写”及因此相对应的“听”或者“读”——这么一种表述与理解的过程。   
  2、“语言”运用结果,即口头的或者书面的言语作品,系言语活动的结果。
  
  关于“语言”与“言语”二者概念上的区分,源于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1857—1913)的《普通语言学教程》(1916)

  及于上述,再看“诗歌”、“语言”、“言语”三者的关系,足以发现:
   “诗歌”是人们运用“语言”的结果,展示了人们的“言语”,是人们“言语”的一部分。
  因此,假如“诗歌语言”=“诗歌”+“语言”的等式关系成立,那还可以推论出“诗歌语言”=“言语作品”+“媒介”这样的一个等式关系;其中,后一个等式关系中的“言语作品”指代的是“诗歌”,“媒介”指代的就是“语言”。
  因此,“诗歌语言”是诗人借以抒发情怀而成就诗歌的必不可或缺的言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个体诗人的言语风格。
  那么,可不可以对“诗歌言语”做“诗歌+言语”这样的等式化呢?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借此再进行等式化,那就成了“言语+言语”=“言语”+“言语”,即“言语”=“言语”。
  而“言语”=“言语”,在形式逻辑学上显然是一种循环定义错误。所以,有“诗歌语言”说而无“诗歌言语”说则无可厚非。                                          
  实际上,诗界及诗歌教学在研讨诗歌的时候,针对的是“诗歌言语”;因为只有言语才具有“交流功能”、“符号功能”、“概括功能”。
  研讨诗歌在于其“言语”而不在于其“语言”,因为“语言”是“符合”、“工具”。
  
  2014-1-8(子时——卯时)  北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4-1-16 17:46 | 只看该作者
新韵使者 发表于 2014-1-16 13:05
无韵诗痞们已从有罪走上了反动
无韵诗痞们鼓吹诗无韵,致使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们忘诗忘韵忘祖忘族, ...


老朋友啊,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4-1-16 13:05 | 只看该作者
老茅屋 发表于 2014-1-9 20:20
问好!

您怎么也来游逛了?


无韵诗痞们已从有罪走上了反动
无韵诗痞们鼓吹诗无韵,致使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们忘诗忘韵忘祖忘族,不知诗为何物,已是有罪。而在新韵运动中,又对新韵者们污蔑诽谤,并一而再,再而三地删贴,屏蔽,封口禁言,已从有罪走上了反动。
凡被无韵诗鼓吹者们操控的诗歌网,如中诗网,北京诗人网等网站表现更为突出。无韵诗痞们对新韵理论既恨又怕。这就更加反证了新韵理论的正确性与现实性。(菊岭耕夫)
菊岭耕夫博客址:
http://blog.sina.com.cn/dadongbeizj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4-1-15 21:07 | 只看该作者


问好!{:soso_e16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4-1-15 17:57 | 只看该作者
挺抽象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4-1-12 12:57 | 只看该作者
老茅屋 发表于 2014-1-11 23:49
问好!

您发现的正确。

{:soso_e16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 23:49 | 只看该作者
醉月思笛 发表于 2014-1-11 07:39
天下文章一大抄,有真知灼见的实在不多——呵呵。

问好!

您发现的正确。

     中国社会的发展简直比飞行的火箭都快。“理科”方面,就从摆到市场上给老百姓使用的新的商品就可以想象到,物理、化学方面的快速发展情况;“文科”方面,就从逻辑学、语言文字类就可以悟出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境界的崭新性。
     逻辑学的研究越来越细密;语言文字的研究扇面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深入。
     我越来越觉得自己每天不向新知识学习,就好像落后了千万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4-1-11 07:39 | 只看该作者
老茅屋 发表于 2014-1-11 01:05
问好!

您补充的极是。谢谢!

天下文章一大抄,有真知灼见的实在不多——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 01:05 | 只看该作者
醉月思笛 发表于 2014-1-10 10:10
多走几个地方是好事,总在一处玩容易腻了。呵呵。
意识到“诗有奥秘”,就很了不起;觉得诗没啥的人,其 ...

问好!

您补充的极是。谢谢!

     今天去北京西单图书大厦买了几本语言文字方面的书。
     那儿被摆出来的诗歌类书,翻看翻看,厌倦。在诗歌理论书架上,就发现了一本关于“诗歌意蕴”的初探类书,但是翻看去,竟发现引用的论据并不新鲜,因此遗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4-1-10 10:10 | 只看该作者
老茅屋 发表于 2014-1-9 20:20
问好!

您怎么也来游逛了?

多走几个地方是好事,总在一处玩容易腻了。呵呵。
意识到“诗有奥秘”,就很了不起;觉得诗没啥的人,其实他她还真的没啥。
对于诗的奥秘,要不断探索,探出属于自己的解,大约就前进了一步;诗,似乎没有终极的唯一奥秘吧。{:soso_e18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5-30 11:26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