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90|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模糊背景下的情境微焦》——欧小单诗歌《这一天》解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2-27 23:4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模糊背景下的情境微焦》
       —— 欧小单诗歌《这一天》解读


       欧小单的诗歌,看似简约、清纯,而我细读之后才发现作者对每个句子都有用心构造,无论语境、情境、意境,都做了精心的铺排和讲究。
      仅是这首作品,我就反复阅读和揣摩了三遍,才逐渐领会作者的用心和意图,同时也略微明白她的写作技巧大概。
       ——模糊背景的设计,是为了凸显主题的景深。欧小单这个诗歌,犹如一幅摄影作品的成像,“模糊背景”术,是此诗动用的第一个技巧。我猜想,她在构思时一定经过了思量和斟酌,甚至联想到摄影或者某个情境,并因此在诗歌的开篇巧妙介入摄影技术,让“模糊的背景”作为铺垫,作为诗歌的一个式微呈现。即:此诗歌没有明确的时令和阴晴,像一张人物相片,所有的用光均在人像。如,诗歌的第三行至第五行的进行。
        ——模糊身份的男女,是为了意象的暗推进。作品中,主人公为男性,诗歌的明交代上主人公似乎是从镜头里看见那些陌生男女,但欧小单笔法一转,在人物摄影基础上又糅杂了蒙太奇的电影技术,且写意,且故不进一步交代那些陌生人和主人公的关系,而是让主人公“迎上去”,“说安慰的话”、“握手”甚至“拥抱”。请注意,这是一种背逆式的写法,前面说明了是陌生人,而后面却是故人相见的行为。作者为何要这样写?我理解为,是用陌生来衬托一种难以言说的“孤独”。镜中人,恰似梦中的思。诗歌的意象,大体有两类,一个是明意象,一个为暗意象。显然,欧小单运用了后者。
        ——局部的微焦,是为了更好地渲染意境。岁月蹉跎,而人生时有无奈。欧小单对诗意的提升一向善于不动声色、不留痕迹。请看她诗歌的最后进行:“如果还有空闲/他还要写几个生僻的句子/像某个秋天读过的墓志铭”。寥寥三行,就暗把一种孤寂、落寞的情调显影定格,宛若摄影里的“微焦”使用,以细小渲染重大,并以此提升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这一天

他把光圈调了又调
镜头拉大
这时走动的不只是橡树林
还有陌生的男女向他走过来
每个人扛着铁锹,穿着草鞋
他迎上去。对他们说些安慰的话
甚至可以握下手
一个拥抱
他就想这样耗费掉这一天
如果还有空闲
他还要写几个生癖的句子,像
某个秋天读过的墓志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6-2-29 12:09 | 只看该作者
子青悠然 发表于 2016-2-29 11:05
模糊,多义,深广
评得好

子青老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6-2-29 12:09 | 只看该作者

浅浅老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6-2-29 11:43 | 只看该作者
诗的意境,诗的美
谁能了解,谁得知
多好的诗,真不错
朋友你好,新朋友
你是我师,我榜样
诗歌流派,真牛派
祝福所有,共美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6-2-29 11:05 | 只看该作者
模糊,多义,深广
评得好

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6-2-29 10:52 | 只看该作者
踢一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6-2-28 20:49 | 只看该作者
半纳 发表于 2016-2-28 20:48
模糊与清晰之间荡开一笔
欣赏了,问好!

半纳老师好,新春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6-2-28 20:48 | 只看该作者
模糊与清晰之间荡开一笔
欣赏了,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6-2-28 20:45 | 只看该作者
楚木 发表于 2016-2-28 09:17
我读到的是一种人与人之间那种日渐远去的亲近、尊重的氛围,还有感激。我为这诗歌的氛围喝彩!

楚老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2-28 20:44 | 只看该作者
欧小单. 发表于 2016-2-28 08:47
厉害。
以为你要写同题,原来是写评论
喜欢。

小单老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25 09:56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