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93|回复: 3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秋意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9-13 16: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没有月亮的夜晚
看不见思念
是那一缕秋风
远远地吹来
当年的只语片言

多少年了
曾经的往事如缕如烟
幻化成一对
河边追梦的少年

今夜  我们依旧
隔水隔山
隔不断的  还是
这份思念

落叶飘零
我在定定地看
不知哪一片
是我们风干的诺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8 08:24 | 只看该作者
草山 发表于 2017-11-21 22:10
晚上好、冬祺诗安、

谢谢草山编委!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17-11-21 22:10 | 只看该作者
邓文星 发表于 2017-11-21 15:31
谢谢草山编委!祝您身体健康!多出佳作!

晚上好、冬祺诗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1 15:31 | 只看该作者
草山 发表于 2017-11-16 13:08
下午好!冬安诗祥!

谢谢草山编委!祝您身体健康!多出佳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17-11-16 13:08 | 只看该作者

下午好!冬安诗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6 08:59 | 只看该作者
草山 发表于 2017-9-13 16:37
欣赏 提读问候,

谢谢诗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7-10-31 08:31 | 只看该作者
两只老虎 发表于 2017-10-29 22:02
“的、地、得”用法小析

  “的”后面跟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或词语,如:敬爱的总理、慈祥的老人 ...

感谢两只老虎诗友为大家提供的宝贵的学习资料!再次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7-10-29 22:02 | 只看该作者

“的、地、得”用法小析

  “的”后面跟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或词语,如:敬爱的总理、慈祥的老人、戴帽子的男孩、珍贵的教科书、鸟的天堂、伟大的祖国、有趣的情节、优雅的环境、可疑的情况、团结友爱的集体、他的妈妈、可爱的花儿、谁的橡皮、清清的河水......

  “地”后面跟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如:高声地喊、愉快地唱、拼命地逃、疯狂地咒骂、严密地注视、一次又一次地握手、迅速地包围、沙沙地直响、斩钉截铁地说、从容不迫地申述、用力地踢、仔细地看、开心地笑笑......”

  “得”前面跟的多数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后面跟的都是形容事物状态的词或词语,表示怎么怎么样的,如:走得很快、踩得稀烂、疼得直叫唤、瘦得皮包骨头、红得发紫、气得双脚直跳、理解得十分深刻、乐得合不拢嘴、惊讶得目瞪口呆、大得很、扫得真干净、笑得多甜啊......

    三、“的、地、得”的用法补充说明:

    1、如果“de”的后面是“很、真、太”等这些词,十有八九用“得”。

    2、有一种情况,如“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这句话里,后面的“一蹦三尺高”虽然是表示动作的,但是它是来形容“高兴”的程度的,所以也应该用“得”。

    四、例句分析,明确用法

  这里有一组含有“的”、“地”、“得”的例句如下:

  1. 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

  2. 向日葵在微风中向我们轻轻地点头微笑。

  3. 小明在海安儿童公园玩得很开心。

  总结:

    1、“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的+名词。

    2、“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地+动词。

    3、“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的词语。

    五、“的、地、得”的读音

    “的、地、得”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度使用的三个结构助词,都起着连接作用;它们在普通话中都各自有着各自的不同的读音,但当他们附着在词,短语,句子的前面或后面,表示结构关系或某些附加意义的时候都读轻声“de”,没有语音上的区别。
    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这样可以区分他们在书面语用法上的不同。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使书面语言精确化。

    六、“的、地、得”用法不同,意思有别

    “的”、“地”、“得”附着在词或词组后面,在句子中起结构作用时,都读作“de”,在书写时却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所以非常容易发生混淆。用得对,意思表达就明确,用得不对,有时也会产生意思的变化。比如:

    看了这场电影,她激动得哭了。

    看了这场电影,她激动地哭了。

    这两句话从表面看只是一字之差,但意思不完全相同。前一句强调“激动”,“哭了”是对激动程度的补充说明。后一句主要是陈述“哭了”,“激动”是对哭的样子的修饰。因此两句用了不同的“de”。【来自百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7-10-29 2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7 15:2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23 17:42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