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08|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写什么诗都有自己独特的诗人(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10 20: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疯子

李云

我说我不爱你。我说这是一场误会。
我冷嘲热讽,不可理喻
那时,我一直往脑后甩着头发
一直。像一头斗鸡
我把脸倔强地迎向你——是的,是的
我在等你的巴掌
你问,说完了吗
我说完了。你说你听着听好了
然后你吐烟圈一样
吐出三个字:我爱你!”
“凭什么?你以为你是谁……”
“凭我的心!”说完,你扬长而去
尴尬。羞愧。我在原地跺着脚
我说疯了。我喊疯子

活色生香的小影视剧。没有多余的旁白,上来就是人物情景剧,讴气,斗嘴,反讽,气恼,维妙维肖。
突然觉得:这就是诗吗?这要是诗,该有多么生动啊!
人物对话、场景、神情,举动历历在目。
通篇一个字:活。诗全部由画面组成。
要说是个创举,我也赞成。因为它是由纯粹'组成。
见过由全部对话合成的诗.但它没有动作,没有神情。
也就是说,没有人物刻画。
而这首诗予我们的艺术感觉是什么样呢?
首先是四个字:颠覆传统。再一个,我们好象是被什么东西攫住,我们只觉得一下子就兴奋起来,我们觉得,脑海里闪出种种疑问,最后,我们觉得有些承认它了。从某一方面,我们还想承认它是奇诗,承认它的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没有旁白,这就是唯一性),承认它挑战诗界权威(有权威提去小说化).
让哪些诗界权威,情何以堪?!
我们只觉得诗路在这些成熟诗人的开创下,越来越活。
另外,还想分析女主人公在男方走后,会是一个什么心情?我们猜想:女方在男方走后,实际心里很高兴。而并不是只在原地跺脚而已。
我们有理由期待,李云下一首的情景诗。

离乡

泥兽儿
母亲点燃一把把干草,把灶膛的后半夜
慢慢烧热,偶尔投进去几根干柴
整个灶屋一半燥热,一半湿润起来
她膝边的旧篮子,象一团隔夜刨起的老穰
怀抱着新泥,泥抱着土豆
而土豆还在吮吸着什么
八点钟的太阳刚刚好。门口那丛月季
慢慢攥紧了露水的疼痛
这时,母亲再次用一根烧火棍,把灶膛的火,扒拉成
空心

    突出的印象是,长了见识。原来,抒情诗抒情不止是心灵独白一种,难怪有人曾说:理论总是落后于实践。在这首诗里,我惊异地发现,细节也可抒情,细节也可以用它的故事性意蕴抒情。早先我曾怀疑,抒情诗诗人抒出的小思绪、小意气、小情致,小别扭都是没有生活的表现,现在看来,什么叫有生活,如果像这首诗这样用细节抒情,那么没有生活的假说不就不攻自破了吗?关键是看你的认识,看诗歌论点是否俱备开拓性,看你能否大胆挖掘生活,看你是不是想在诗歌的道路上有出息?!
    说实话,过去也不是没有接触过用细节抒情的诗,但那都是一星半点。象这首诗全部用细节抒情,就显见特立独行了。

到陌生的地方
◎邓涛
到陌生的地方
面子问题关闭在手机里
寻个靠水的去处,
喝当地的酒,
抽当地的烟,
听当地的乡音,
到陌生的地方,清净得像一汪秋水
说普通话,让你不知道我从哪里来
半斤卤牛肉,三两三小酒
陌生的酒,为自己喝一次就是痛快
到陌生的地方,行李是人生最轻的负重
我不求人人不求我,
到陌生的地方对于我这样一个陌生的人
没有关注,没有奉承,没有背后的指指点点
到陌生的地方,我的心情长出了翅膀
在翠绿的水面,在澄蓝的天空
在陌生的乡音里快乐地飞
    这首诗歌有潜台词,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要到陌生的地方?这是诗人的未写之写。或许,诗人在本地单位已焦头烂额,身心疲惫,四面楚歌。或许,家庭遭受重大挫折,甚或还有情敌、仇家。那么,诗人就自然而然的、渴望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好,就此打住,我们要探讨的是,这样写法与我们有什么启示,启示就是,像这首诗一样。不说额外的,让一个现象,掩饰另一个现象,让读者自己揣摩,被掩饰的是什么现象,敲山震虎,隔空抓物。
    你不妨有意识的锻炼一下,不写自己羞于见人的东西。


谈谈中国的本土诗歌

西翔

题记:从啊班的诗<<海边小镇>>和文韦的诗<<山妹子的心事>>谈起
  谁都知道,现代西方诗歌与舶来品划等号。那么,中国的本土诗歌呢?中国的本土诗歌与民歌划等号。而民歌又当属民间文学范畴,主要艺术特色与纯朴划等号。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著名诗人刘半农,曾多次表示自己对民歌阔大”而非“纤细”、“朴实”而非“雕琢”、“爽快”而不“腻滞”的特性有独特偏好,并身体力行用歌谣形式创作。另外据史料记载,新中国成立前后,分别在1940年和1958年--特别是在1958年,伴随着大炼钢铁的浮夸而产生的大跃进民歌运动,在政治化基调的统摄下,与权力话语携手,为当时的赶超英美的政治任务服务。用毛泽东的诗学论述来讲:"诗要用形象思维。""将来趋势,很可能从民歌中吸引养料和形式,发展成为一套吸引广大读者的新体诗歌。"
  但是事与愿违,这一场大跃进造诗运动,只借鉴民歌形式而排斥民歌的固有内容。譬如对其中表现自然生命力的情爱方面的内容,更是基本上持批判态度,来承载革命”的新内容,那么,这最后的结果便不言自明,以至于造诗运动后期的三年自然灾害,轰天裂地的大跃进以及民间造诗运动,便烟消云散。
  这一烟消云散不打紧,截止现在,整整五十年啊!中国大地上再没有出现新的民歌潮流,诗人们也极少深入民歌创作,从民歌中吸取养分。这之中当然有时代变化等多方面的因素,但没有疑问的是,新诗历史上几次民歌潮流没有取得足够的成功不无关系,教训不可谓不惨痛啊!
  但是从另一层意义上来讲,毛泽东的诗学论述也不无道理,最起码的,指明了民歌是一艺术奇葩,不然,何以要为政治化的"雄才大略"而服务呢?
  我八月份在广东诗人俱乐部发现了一首诗,当时隐隐约约觉得有些异类,但是沒有往深处细思,而且绐它的评语是:诗的本质其实就是隐喻和寓言,可贵的是唯独让啊班显示出来!--现在来想,它也具备了民歌的质地,不妨把它复制一下,来--以管窥天吧!
  <<海边小镇>>
  文/啊班


海边小镇
日夜与大海为伴
默默的,毫无怨言
看着太阳升起,看着太阳落下

它想知道太阳在什么地方升起
在什么地方落下
于是它的子子孙孙
带着它的温暖向远方出发

它的一部分子孙向东
扬起帆
毫无畏惧
追寻太阳升起的地方

它的一部分子孙向西
背起行囊
义无反顾
寻找太阳落下的地方

若干年后,向东的子孙
大部分都丧生大海
向西的子孙从来没回来过
从不知道消息

它依然不知道太阳升起和落下的地方
它没有眼泪,看不出忧伤
它没有声音,听不到哭泣
它只有默默的,注视着大海

  有民歌的倾向否?可喜的是,作者是一个年轻诗人?
  可能吧,或许是有这首诗的垫底,当我阅渎文韦的这首<<山妹子的心事>>的时侯,我感到我的怦然心动和眼前一亮。把玩许久。又深入到文韦的博客里探究,知道这个文韦也是一个年轻诗人!
  不妨把文韦的这首诗也摘录下来:
  山妹子的心事

/文韦

山妹子把心事
告诉了辣椒
辣椒就红了
一个摘辣椒的人看见了
就把它们摘下来
穿成串
挂在山妹子的
窗台上
山妹子看见了
又羞又气
急忙推开门
把辣椒丢得远远的
回屋才知上了当
后悔不该把
唯一的门打开

  哈哈,情真意挚吧?!但是让我萦绕良久的是:为什么都是年轻的诗人在吸取民歌的养分?而上一代或者是更上一代,噤若寒蝉?恐怕与政治打压或者是教训而分割不开了?!
  同志们想一想吧,屡次的民歌浪潮,都是与政治牵联在一起而不成功,不然何以与中国的本土诗歌隔绝半个世纪?
  你说,上述的两首诗是否弥足珍贵?
  这是新诗界的曙光,这必然要让青年才俊担当!
  在当下,在舶来品的尘土飞扬之中,中国诗人的砥砺,且有一争高下的氛围之中,如若添加民间因素,可能中国诗歌会别开生面,也未可知吧?
  上面讲了,民歌这一艺术奇葩的魅力,当与纯朴划等号,但历史经历到现在,共和国的年轻诗人们,借鉴并且有所创新,他们首先摒弃的是直白,而与传统的民歌形态,大相径庭。
  他们首先借鉴的是含蓄,是不写之写,虽然纯朴的外壳浓烈而又浓烈。
  试看<<山妹子的心事 >>,阅完后纯朴是你的主要印象。但在前四句,恐怕你就矇了。因为,你不明白这样的诗歌形式,,怎么会让你大动脑筋,给你设置了这么多的障碍,让你百思难以理解。
  含蓄!
  实际这不仅仅是含蓄,是诗人迎合现代诗的须要,故弄玄虚,写得十分老辣。却又以民歌的纯朴形式,故设机杼,让你对现代的民歌形式刮目相看!
  这也是一大改进。
  紧跟着,那个揣透山妺子心事的男子,就把鮮艳的红辣椒/穿成串/挂在山妹子的/窗台上/.
  而山妺子呢?又羞又气/急忙推开门/把辣椒丢得远远的/回屋才知上了当/后悔不该把/唯一的门打开/.
  山妹子的欲盖弥彰,纤巧毕立,以至于我们洞晓了山妹子的心事,窃笑不已
  而全诗的最大乐趣都在这里,哈哈!
  主要是我们知道了<<山妹子的心事 >>!
  从而也知道了中国本土诗歌的现在!

注:昨晚看了这样一则报导,不禁感慨万端。文章是这样说的:
很多人写东西就是为了让外国人说话,于是一个劲儿追逐人家的口味,忘了自己是谁了。写出来的东西基本就是外语直译(翻译)成汉语的样子。早在90年代的时候,国外就有诗歌评论人士对飘在海外的那些所谓大诗人的作品进行了劝慰性的批评,甚至仅仅是建议:不要为了符合我们的口味而一定要把汉语诗歌写成英文翻译后的样子,我们要看的就是有着独特中国韵味的中国诗歌,而不是看翻译的东西。不要为了博得我们的欢心而故意放弃中国诗歌的自我
    同时也指出,不要为了政治上的利益而失去诗歌写作的本质。
    但是,这样的批评立刻招致了那几位所谓的大诗人的极度反感。 (国际汉诗圣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8-10 20:24 | 只看该作者
走出新浪网,来结识新朋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2-8-10 20:36 | 只看该作者
西翔 发表于 2012-8-10 20:24
走出新浪网,来结识新朋友。

希望西翔兄在这交流愉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2-8-11 12:21 | 只看该作者
嗯,如何建构本土诗歌,确值得深思,亦迫在眉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8-11 14:03 | 只看该作者
欢迎西翔老师来到中国诗歌流派网!——深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8-11 21:05 | 只看该作者
高世现 发表于 2012-8-10 20:36
希望西翔兄在这交流愉快。

初来乍到,一同探讨,对兄的新诗典,感佩至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8-11 21:09 | 只看该作者
张无为 发表于 2012-8-11 12:21
嗯,如何建构本土诗歌,确值得深思,亦迫在眉睫。

民歌应在老百姓当中有市场!有民歌风味的当代诗有,但非常稀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8-11 21:11 | 只看该作者
深海之蓝 发表于 2012-8-11 14:03
欢迎西翔老师来到中国诗歌流派网!——深蓝

谢谢了,初来乍到,不当之处,还请多多原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2-8-12 12:28 | 只看该作者
西翔 发表于 2012-8-11 21:11
谢谢了,初来乍到,不当之处,还请多多原谅。

老师太客气了!大家一起在此快乐,写诗评诗,其乐融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2-8-13 00:49 | 只看该作者
西翔老师来了,请多为流派网添砖加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16 03:09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