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55|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音律诗:语言的音乐艺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15 07: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李太伯 于 2014-3-15 15:25 编辑

语言音乐性

音律诗或音乐诗是利用语言中语音的音质丶音色、音高丶音强丶以及言语过程中的停顿、语气、韵脚、结构等形式特点谱写语言言语旋律节奏,以此描绘意境,抒发情感,阐述道理的一种诗歌艺术形式。要求言语旋律有音乐一样的完整结构,这种言语形式像音乐一样去叙事、抒情或说理。
语言是由语音与语义及语象构成的,这就决定了一切文学作品都具有的音乐性、绘画性、思想性的特点。
用这样的三性合一的特性成就的语言体是什么呢?
在现实中,强调语言的表义性与表象性即绘画性与思想性的是文,如哲学,散文,小说等;
强调语言的音乐性的语言体是什么呢?是诗体。如诗、词、曲、歌谣等。
我们规定:诗意一旦离开了言语的音乐性这一本质,从属于语义表达为主的文体,也就由诗变文了。

语言的音乐性一方面指外在的音律节奏,是音律而不是格律。音律有旋律而无定格,格定于义,义至律止;一方面是内在的音律节奏,是语义的停顿。这种语义的停顿要以语音的音律节奏为主,如果语音的音律以语义的停顿为主,就变为文了。二者的和谐到气韵意韵为止。这种气韵与意韵是诗意的具体体现。

所以在这里我们称为音乐派,而不称绘画派,或哲理派。

用音乐的语言去绘画去说理,向内打开视听思维,向外给读者带来语言的音乐与绘画合而为一的全新享受。

从物理生理及心理的角度而言:音律体诗即利用语音频率的律动带来意境的直呈,在人类的大脑内部实现视听幻象的直呈,带意韵意趣意境的全新体验。

从历史的角度而言:音律体同时也是对格律体的解与放。去掉人为的规范,遵循音乐的需要。改变格律诗或古词体,千篇一格,万人一律的现象。做到一诗一格,一诗一律。但是整体的音乐性是一定的。

我们为什么要称派呢?因为当下诗坛分流分派,遂将音律体诗孤立出来,本来即诗,孤立出来无以为名,遂遵从其诗歌本源歌体本质,命名为音律派。当然也可命名为音乐派。设想,当万流汇海,万派成源时,这音律派或音乐派,也只有一个名字,就是诗。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3-15 08:15 | 只看该作者
早读,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4-3-15 09:2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来了!问好诗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4-3-15 09:59 | 只看该作者
你也是反对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4-3-15 13:2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老远 发表于 2014-3-15 08:15
早读,问好

没写完就发上来了 问好 都是临屏操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4-3-15 15:31 | 只看该作者
太伯兄好。诗的外在音律和内在气律意韵前人早有类似论述。不过并没有贯彻彻底。成果不明显。坛里只有一个王征珂在写。我早期也写过1,2首。等下可贴这里给兄过目。这是一条好路。能把汉语的特点发挥出来。当然也有其局限。因为任何的诗写技术手段都是为呈现“诗”服务的。自由的诗写应是最好的方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4-3-15 15:44 | 只看该作者
从历史的角度而言:音律体同时也是对格律体的解与放。去掉人为的规范,遵循音乐的需要。改变格律诗或古词体,千篇一格,万人一律的现象。做到一诗一格,一诗一律。但是整体的音乐性是一定的。

欣赏,提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4-3-15 15:45 | 只看该作者
提给太伯兄,早年音律诗一首。


《十二行情诗》

她有一双修长的腿
这使我惊奇和高兴

我足足欣赏了五分钟
她足足在镜前梳妆了五分钟

因为我们要到她母亲的姐姐家去
并且要走上长长一段路

她的头发乌黑飘香
她的衣裙典雅端庄

她今天穿一双针绣红色夏鞋
她的手里拿着白色肩包

想起她常常为我伤心泪如雨下
这使我异常愧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4-3-15 15:49 | 只看该作者
我们规定:-----请问:这里的”我们“指的是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4-3-15 15:51 | 只看该作者
如果诗歌只追求他的音乐性,音律美,我觉得太片面和狭隘了,那样不如去写歌词或是当歌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9-24 13:31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