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02|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读阿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9-2 08: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阿蘅 ll 关于月亮的几种描述
            
——写给我母亲

月沉湖底。①许多人都哭了,陈寅恪
哭得最为痛切:“高山仰止,高山仰止 ”
莉迪娅。费尔南多•佩索阿一生中
唯一爱过的一轮月亮
自那以后,对他来说都是暗夜
我母亲性格温和,头发花白蓬松
最接近月亮的本质
你听,门闩被轻轻打开
她穿过茂密的老槐树、窗台,落在
墙壁上,黑白照片里
我父母亲头发花白,笑容模糊

2018.8.6

①1927.6.2王国维于颐和园,投湖自尽。

本诗发表于中国诗歌流派网探索版 2018-8-12
见刊于《诗歌周刊》323期

微品:
请原谅我多年的孤陋寡闻。
之前我对阿蘅(铃兰花开)一无所知。直到去年冬天,山西诗人养心兰推荐给我一组诗,我才知道山西临汾有一位优秀诗人铃兰花开。几分钟后,我回复养心兰说,这组诗惊艳到我了,意想不到的好。
我不止一次说过,在我的阅读视野中,山西当下的诗歌,文本意义上能够称之为好诗的,之前只有区区七个半,现在可以不容置疑地扩容到八个半了。有人提醒我不要急着下结论,再看看再说,我说不必犹豫,一个真正的诗人能够呈现出来的文本,必然是外在事物与他(她)的内心世界产生交集、发生碰撞之后,经过思考、沉淀,结晶而出的矿物盐,窥一斑可知全貌。优秀的就是优秀的,说辞、宣言可以夸夸其谈,像大师、专家一样满嘴跑火车;而文本是诚实的,其光芒绝不会被泡沫和灰尘所遮蔽;更不会被某些无良的所谓“评论家”只盯着名人、大师、官员、主编头上的帽子,以庸俗的实用主义所忽略。
回到这首诗。这是原发在中国诗歌流派网探版2018-8-12,《诗歌周刊》323期的组诗《秋天即将来临》中的一首。
诗题为:关于月亮的几种描述,副题是:写给我母亲。
月亮在诗歌中是被人歌咏最为频繁的一些意象之一,通常被赋予光洁、明亮、清冷的寓意。母亲在诗歌中出现的频率更高,她是温暖、宽容、慈爱、仁厚的代名词。表面看,这两个词出现在一起是矛盾的,或者说叫做,不搭,掌控她们需要诗者从庸常寓意中发掘其关联的部分,需要重新命名,赋予其新的含义。

月沉湖底。①许多人都哭了,陈寅恪
哭得最为痛切:“高山仰止,高山仰止 ”

这首诗的前两行,描述的是民国大师陈寅恪对于另一位大师王国维投湖自尽后的悲怆情感,从文化意义上说,王国维陨落如“月沉湖底”,星空黯淡,再无光辉,陈寅恪哭述“高山仰止,高山仰止”,是人文的灾难,国家的灾难,不可谓不悲。

莉迪娅。费尔南多•佩索阿一生中
唯一爱过的一轮月亮
自那以后,对他来说都是暗夜

葡萄牙诗人费尔南多•佩索阿(1888——1935),被认为是继卡蒙斯之后最伟大的葡语作家,莉迪娅是他一生中“唯一爱过的一轮月亮”,在他的诗中反复出现,是他倾述的对象和灵魂,“自那以后,对他来说都是暗夜”。这节说的还是月亮的陨落,带给个人情感的灾难和黑暗。

我母亲性格温和,头发花白蓬松
最接近月亮的本质

前两节从国家到个体,由大及小,这节及人及我,回到副题“写给我母亲”, “我母亲性格温和,头发花白蓬松/最接近月亮的本质”,这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喻体还是月亮,是“对月亮的几种描述”的情感推进。由大而小,由远及近,由他人到自身,由广博到唯一,月亮的陨落带给人的悲伤逐渐凝聚到一点。

你听,门闩被轻轻打开
她穿过茂密的老槐树、窗台,

这是前一节生发的想象,作者仿佛看到冥冥中“门闩被轻轻打开/她穿过茂密的老槐树、窗台”,逝去的母亲正在复活、回家,回到熟悉的院落、居所,母亲的温暖怀抱仿佛触手可及,思念的泪水潸然而下。

落在
墙壁上,黑白照片里
我父母亲头发花白,笑容模糊

然而现实是无情的,温暖的怀抱瞬间被打破,快速消失,阴阳两隔,幻觉中的母亲只是“落在/墙壁上,黑白照片里”,像逐渐推远的镜头语言,画面中,与她相伴的“父母亲头发花白,笑容模糊”,沉浸入泪水之中。
阿蘅是一位虔诚的诗者,可以说视诗歌如生命,也正因为如此,她孤独、敏感,具有悲剧情结。作品满含着无奈和悲伤,释放出直击人心的力量。她的诗中往往借助于来自对西方现代诗经典的大量阅读和引申,意象开阖自如,感情真挚,技巧无痕,颇受好评。
特为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8-9-2 22:1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8-9-2 22:5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通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8-9-2 22:5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8-9-3 09:32 | 只看该作者
好诗好评。文本细读法,值得借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8-9-3 23:05 | 只看该作者
马结华 发表于 2018-9-3 09:32
好诗好评。文本细读法,值得借鉴

马老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8-9-4 09:31 | 只看该作者
细读有时就是一次重构,虽然诗评的起点是原诗,但发生的半径会有多长,取决于原诗的厚度和评论者与原诗的有效公约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8-9-4 21:39 | 只看该作者
冰雪客 发表于 2018-9-4 09:31
细读有时就是一次重构,虽然诗评的起点是原诗,但发生的半径会有多长,取决于原诗的厚度和评论者与原诗的有 ...

有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8-9-6 14:39 | 只看该作者
这首诗歌的①标注说明作者很清醒,没有这个标注的话,读者会陷入茫然中,因局部的迷惑而产生对全文理解的障碍。从此细节,就值得为作者点赞。
有了这个标注,就可以清晰呈现作者在诗歌里的章法线索,就是类比,三个人物(事件)的类比:陈寅恪为国学哭王国维,费尔南多•佩索阿大概是为了自己的孤独而爱月亮,但我对月亮的感情,与他们都不同,是因为月亮让我想起了父母。
但同时也为另一个细节,略感遗憾,副标题是写给母亲,尾句却出现了“我的父母”,可能是一首刚出炉不久的新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8-9-6 14:45 | 只看该作者
诗歌作品是很棒的,虽然类比的章法不算创新,但重在语言没有套路、灵活,意境润泽,写出了新意。
李编好介绍,补充上述解读意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15 22:54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