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菊岭耕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重阳新韵赏评【二】(恢复)贴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6-2-23 11:12 | 只看该作者
咏 鹤

——和徐汉山先生

南乡翎羽北国情  丹顶一点起青汀
苍松翠竹千仞志  蓝天白云万里行
翘首射阳河畔柳  回眸松花江岸冰
鹤鸣九州唤春雨  艺苑百曲唱新风

(重阳JM)


    吟鹤的诗,古今多有。南朝齐武帝萧罅写过一首《群鹤咏》:“八风舞遥翮,九野弄清音。一摧云间志,为君苑中禽。”
   “南乡翎羽北国情,丹顶一点起青汀。”鹤的家乡在南方,却怀着深情飞到了北方来。鹤是侯鸟,冬天到南方避寒,春天回到北方产卵育雏。翎羽本指鸟的羽翅,这里引伸为鸟类,即指鹤。鹤的种类很多,而这却不是一般的鹤,是美丽可爱珍贵的丹顶鹤,它的一点红顶就足以引人惊奇的了。
   “苍松翠竹千仞志,蓝天白云万里行。”丹顶鹤就像苍松翠柏那样坚强刚毅,而且怀着高飞千仞的志向。古代八尺或七尺叫作一仞,千仞形容极高。正因为这样,所以才能展翅蓝天,穿过白云,不辞辛劳地万里飞行,这是多么感人的精神啊!
   “翘首射阳河畔柳,回眸松花江岸冰。”丹顶鹤既热爱南方的家乡,也向往北方的风光,祖国的疆土辽阔,仰起头,远望那南方,河边已柳绿,回过眼,看见北国的岸边,还结着冰。“翘首”、“回眸”的动作感鲜明强烈,显得极其形象生动。
   “鹤鸣九州唤春雨,艺苑百曲唱新风。”丹顶鹤南来北往,鸣啼不止,唤来的是春雨,也即春天。九州指全国。传说我国中上古划分为九个地理区域,后作为中国的代称。这里也指唤来了文艺界欣欣向荣的春天。“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唱出了千百的新曲调。“鹤鸣”泛指百家争鸣的文艺界,也指徐汉山主编的《鹤鸣》诗刊。“艺苑”泛指百花齐放的文学艺术界,也指重阳主编的《艺苑》文艺报。“新风”当指重阳倡导的“新韵”诗歌。
    这首诗通过咏鹤,咏赞了文学艺术的繁荣和新韵的兴起。
(万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6-2-28 13:12 | 只看该作者
观  雨

春雨细如丝  窗前自有思
吹来雨中风  掀开笔下诗

(重阳JM)

    这首新韵诗也写得很妙,“丝”、“思”谐音,象长长的雨丝一样不断地思什么呢?思的是“诗”,所以雨中的风就掀开了笔下的“诗”,“掀”字推敲得很有力度。(万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6-3-3 16:33 | 只看该作者
古 桥       

日出天宫照古桥  缓步迎风闻柳莺
问莺古桥何时建  几代英雄桥上行
桥边杨柳愁丝长  几多风流叹涕零
潺潺桥下长流水  一声一声细打听

(重阳jm)

    这是1957年写的一首七律式的新韵诗,最大的特点是全诗拟人化。开句不说太阳从东方升起,而是从“天宫”来照耀古桥,想象天上有一座大宫殿,那辉煌的太阳是宫殿里的一盏大明灯,给人特别的新鲜感。小作者慢慢地迎着清风迈步走着,听见绿柳问黄莺的悦耳歌唱,这就浮想联翩了。问黄莺这古桥是何年何月建造的呢?有多少英雄从桥上过来过去的行走呢?这里用了“英雄”,而不是“人们”,含有一种深意。更有桥边长长的柳丝好像在发愁,愁什么呢?愁叹有多少风流人物颠簸艰难路途,涕泪零落,不能如意实现自己的理想吧!而这些事情,也只有桥下潺潺的流水,日日夜夜地一声一声地在细心打听了。一位少年就能把诗写到这等境地,非有一定的艺术功力是不可能的,实在令人敬佩。
(李万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6-3-6 08:33 | 只看该作者
走 读

睡里挑灯看书   梦回红瓦学堂
十五里路风和雨  独自走读背干粮

仰望长空数飞鸟  低头拣石撇沟塘
三春三秋倜傥路  步步都是好文章

(重阳jm)

    这是一首七律式的变体诗,所谓变体,是指来自七律的形式,但却有了变化。第一是字数上的变化,开头两句就各少了一个字;第二是分成了两节。这种诗体的变化,实属难能可贵。构思既不俗套,意境也很客观。在睡觉里都梦见挑灯看书,回到了学堂。感到上学的辛苦,十五里路风雨无阻,背着干粮走读。第二节更为形象,把一位少年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上学的路上,一会儿抬头仰望天空,数着飞翔的小鸟有多少只;一会儿又拣起小石头,向着沟塘的清水撇去,看能溅起多少微波圆圈来。句中有个字,投、扔、抛、丢、掷都可用,却精选了“撇”,太神了。这也引起了我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我比重阳大一岁,小时候和同学们在上学的路上也常常一起玩比赛,就是拣了小石片,斜着向水面“撇”出去,让石片在水面上一边向前跳动,一边溅出些小圆圈,这叫吃扁食(饺子),溅起的圆圈越多,就是吃的饺子越多,谁吃的饺子多谁就是胜利者。不知小重阳的这句诗的来源和我小时候的那种玩耍一样不一样,因一个在山东,一个在陕北,真会不约而同吗?作者就这样三年不停地潇洒无束地来回在上学的路上,而且步步都在增知识,步步变成“好文章”,写得真够实实在在,活活脱脱。
(万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6-3-7 08:26 | 只看该作者
自 励

喜鹊喳喳屋檐啼  何不随群而至
走读远去界石  何不专心致志
学于文理  乐于管弦
一生之计  在于青春之努力矣

(重阳jm)

    这是1958年写的一首自由体新韵诗,也很有特色。抒发了他的一些思想,要随着集体,专心致志地认真学习,热心文理,喜爱音乐,珍惜青春的宝贵时光。青春往往决定人的一生,正与“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样。认识是明确的,思想是正确的,富于哲理性。这首诗的形式自由,句式多变,这种尝试十分大胆。诗的语言文白相杂,用了不少文言:“何”、“而”、“至”、“于”、“非”、“之”、“矣”等。不知是想用文言试着写自由诗呢?还是语言不够成熟呢?在诗集《看明月》中,共收了少年诗十四首,而长短句的自由诗唯有这一首。
    在我国的古代,最喜明月,写明月最多的一位诗人就是李白。而重阳仅在十四首少年诗中,就有五首写了明月,即是后来的诗,写明月的也不少。这是巧合,还是李白对他的影响呢?
    从重阳的少年诗看,推测他从小就背诵过不少的古诗。再加上具有写诗的才华,所以小小的年纪就能把诗写得这样的精美。他的少年诗多是在上学的路上构思的,来自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十四首中,有六首是写上学的事。抒情达意,情真意浓,韵律和谐,节奏明快,善摄意象,形象生动,构思新巧,想象奇特,并能调动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具有古典韵、民歌味,还涉及到自由形。他老来提出的《新韵说》,由古典诗词、民歌、自由诗三者融合产生出一种新诗体。看来这一理论从小就扎下了坚实的根基,并不是偶然的随意的想出来的。
    从重阳的少年诗看,《新韵说》的诞生有其深远的根源,可谓是水到渠成的了。
(万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6-3-9 13:35 | 只看该作者

晨 练

长空赤黄纵抹  山麓白雾横涂
短笛一声幽谷醉  镜里飞出银鱼
扬手舞腾江山  移足碾碎宙宇
风吹日历千千册  回首亦当唏嘘

(重阳JM)


    这首新韵诗的整个意境,可用两个字概括:“高远”。望天空,红霞像纵向抹出;看山脚,白雾似横着涂上,一“朱”一“白”,色彩对比鲜明,一“抹”一“涂”,动感十分强烈。山谷沉醉在悠扬的笛声里,更有银鱼从明静似镜的水面上飞出来。在这样的清晨美景中锻练身体,诗人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尽情地奔骋。挥起手,能使江山腾跃舞动,踏下脚可把宇宙碾碎,“舞”、“碾”极富动感。时代的风吹翻过千万册的日历,真有毛主席《满江红》中的词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之感。这是一首不挂牌、不讲平仄的新韵词。词的上节的景是真实的,下节的情是浓郁的,景情交融,启发人心。这首诗和《心花颂》可称为姊妹篇,也是青年重阳的志向篇。
(万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6-3-11 17:03 | 只看该作者
    观 潮

春霞诱人登上海滨岩崖  茫茫大海在眼前鼓荡
冲天涛澜从心底涌起  扑向喷薄欲出的太阳
近桅刺天信旗高高飘扬  远帆点点携同白鸥飞翔
尽管彩霞似锦五彩斑烂  行云流水皆皆不在想望
凝望旭日涌涛波  如闻喧哗不愿再蹉跎
艳昕暖翠流光竞丽珠  鹏程达日桨击万浪破

(重阳JM)

    我国古代,写观潮的诗屡见不鲜。毛泽东一九五九年九月也写过一首《观潮》:“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
    重阳《观潮》这首新韵诗,不仅雄伟壮观,珠玉溢彩,而更大的特色是融进了宏愿豪情,抒发了敢于战斗,不畏风浪,冲向前进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全诗气势磅礴,意象纷呈。五彩的云霞,高巍的岩崖,茫茫的大海,滚滚的浪涛,喷薄欲出的太阳;近处桅杆高高,信旗飘飘,远处白帆点点,鸥鸟飞飞……,然而这些景象全不在作者的意愿。意愿是什么呢?是全心贯注地望着那轮涌向波涛的红日,倾听那雷霆万钧的轰鸣,心潮也澎湃起来,不愿虚度年华,搏击在那千波万浪中,到达那鹏程万里的光辉远方……。
  (万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6-3-13 11:34 | 只看该作者
问 月

凤有高梧鹤有松  鸟鸣长空鱼海游
花枝满院蜂蝶舞  树高林密蝉声稠
偶向江边解闲愁  拂云指见月中楼
嫦娥漫舞逗月兔  吴刚可有桂花酒

(重阳JM)

    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我们的年轻诗人也是有忧愁的,这首诗正是表达了这种情感。全诗的构思十分新奇,不仅运用了衬托的手法,而且还融进了动人的神话故事。这是一首不标律,不讲平仄的古体新韵诗。
    凤凰落高高的梧桐树,仙鹤栖郁郁葱葱的松柏林;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游;蜂蝶有鲜花陪伴,蝉鸣靠高树扬声。它们都快乐地生活着,而且有依有靠。然而,年轻的诗人心中忧愁,为什么愁?愁什么?不知道?但我想,这是诗人弃学投亲到黑龙江边牧渔时写的一首诗。弃学的心痛,牧渔生活的艰苦,处境的孤寂,对他正值二十几岁的青春期,可谓风华正茂时,或许因前途而迷茫,或因爱情而忧伤……。
    他静坐在江边解愁闷,忽然抬头望见了一轮明月,就想起了那美丽的神话故事:月宫中有琼楼玉宇,当年嫦娥偷吃了西王母给她丈夫后羿的仙药后,抱着玉兔升上了月宫,想象她正高高兴兴地轻歌漫舞,而且还逗着玉兔嬉戏呢。还有天帝罚吴刚在月中砍伐桂树,斧起而愈合,永远也砍不倒。但那芬芳的桂花可酿出馥郁浓香的桂花酒,想痛饮那桂花酒来浇解心中的忧愁。举杯痛饮呀,消除愁闷吧!
  (万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6-3-17 18:56 | 只看该作者
春 潮       

风和日丽近清明  蛛丝飞落挂红腮
黑水春冰将泮时  黄河桃花谅已开
独语江边谓南风  燕剪莺歌几时来
莫嫌柳绿花红晚  一样春衣剪剪裁

(重阳JM)

    这是一幅春回大地图。身在遥远的北大荒,心却回到老家山东。从时令上,春姑娘是从南方逐步向北方走来。祖国的地大物博,正如贺敬之《放声歌唱》中赞颂的那样:“桃花—南方。雪花—北方。”南方花已开,北国雪未消。在风和日丽的春天,就要到清明节了。黑龙江上厚厚的冰雪也消融了,成块成块的漂流着。作者在想,老家山东黄河边的桃花估计已经开放了。自己一个人却坐在黑龙江岸上,自言自语地喃喃念叨着,南方的暖风也必定会吹拂到这大东北来的。含有一种急切的心情。去冬南飞的燕子和黄莺的歌声什么时候才能看见和听到呢?但也不要嫌弃这里柳变绿花开红太晚,到时候春姑娘是会带着紫燕飞回来,像剪刀一样裁出春天的新装给北大荒穿起来的。这里表达了作者既思念山东的家乡,又热爱北大荒第二故乡的情谊。全诗联想得实际、巧妙。情是真的,意是浓的。
    这是一首不标律、不讲平仄的古体新韵诗。诗中有些词语选得极有份量:“近”、“挂”、“将”、“谅”、“谓”等。可看出作者青年时词汇就很丰富。
颂春的诗还有《春渔》三首,是他渔鱼生活的真实写照,读来也很有滋味。
(万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6-3-20 10:37 | 只看该作者
盛 夏

呢喃燕子廊檐  吟罢鸣蝉柳纱
林边池水平似镜  跳进一只青蛙

池边芳草兰花  蜻蜓纷舞上下
只见蝴蝶戏芙蓉  匆匆蜜蜂去哪

(重阳JM)

    这是一幅盛夏美景图。从形式上看,象一首词,实为一首不挂牌,不讲平仄的新韵新诗。吱吱啁啁的燕子在屋檐上,孵出了乳燕,忙忙碌碌地在外边寻捉虫子,来来回回地喂着快快长大。还有知了在绿荫荫的柳丝间不断地鸣叫。那林边的池水清澈见底,微波不起,就象平静的明镜,青蛙跳入池中游来游去。池边生长着茂盛的芳草,开放着馨香的兰花。空中还有蜻蜓在飞舞,彩蝶嬉戏在鲜艳的荷花上面,而却少见忙忙碌碌的蜜蜂,到哪里去了呢?诗中意象连翩:飞燕、鸣蝉、柳纱、芳草、碧池、荷花、青蛙、蝴蝶、蜜蜂等,诗还能不具形象吗?这样的诗,谁读了也会感到悦目赏心。
(万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16 11:55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