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菊岭耕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重阳新韵赏评【二】(恢复)贴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6-4-29 14:26 | 只看该作者
栽 树       

踏着一路春风 她和他一块去荒山
挖开纯朴的心田 栽进甜美的心愿
把幸福填满 将希望浇灌 ……
摸着含苞欲萌的枝桠 扶着亭亭玉立的树干
想起槐荫下的神话  羞红了彩霞一片

    (重阳JM)

    一对情人一起去栽树,一路上踏的是暖和的春风,挖开的是纯朴的心田,栽进的是美好的心愿。诗一开始就描绘出一种甜蜜愉悦的气氛。这栽的是什么树呢?不仅是绿化的树,而且是幸福的树。“樱桃好吃树难栽,幸福生活等不来”。难栽也甘愿栽,同心协力栽;幸福等不来,就靠双手去创造。这是写诗,也是赞美爱情,赞美生活,赞美劳动,赞美改造大自然。挖下坑就象挖开心上爱的田园;栽起树,就似栽下幸福的希望,必然会结出甜蜜的果实。正因为这样,才会有下面深情地爱抚那含苞欲萌的枝桠,情意绵绵地扶着那亭亭玉立的树干。更妙的是和神话故事溶汇在了一起,一对情人的初恋,就像那天仙配的一对。似那七仙女和董永在槐荫树下结成良缘的情景。想起那情景就有些含羞,羞红了英俊的脸,就像天边的一片彩霞。诗写得多么奇妙啊!真是一首让人百读不厌的成功的“新韵”新诗。
(万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16-4-30 16:39 | 只看该作者
追 求

抱树苗的姑娘,
踏着松软的新土,
穿行在新林里面。
春风跟她说着悄悄话儿,
紧紧贴在她的耳边:
“认准呀,姑娘,
那是一株好苗苗,
千万可别看走了眼。“
姑娘羞了,红着脸。
树枝划破了她的衣衫,
她愠恹地把它折弯。
“不能折呀,姑娘,
这枝上萌着他的誓言,
还蕴着他的痴情一片“。
姑娘惬意地一瞥,
辫稍儿抿在唇边。
眸子左顾右盼,
却怎么也看不见。
“他在哪?”
“前面,前面。”
“轻声点儿!别让人家听见。”
调皮的春风偏偏一路跑一路喊:
“前面,前面,前面……”
越过土岭,跨过荒滩。
       
(重阳JM)


    美丽俊俏的姑娘抱着树苗,踏着新翻整的土地,穿过新栽植的树林,去栽树。春风贴近她的耳边说起悄悄话来。“贴”字极富情意,“悄悄”很传神,像一个不可声扬的秘密,只能让姑娘知道。说的是什么悄悄话呢?解劝姑娘千万不要看走了眼,认准“那是一株好苗苗”。“苗苗”双关,既指树苗苗,也指对象好小伙。春风这一说,初恋的姑娘就害了羞,红了脸,想躲开这春风。但没料到,小伙子新栽活的树枝好像要把她拽住,所以就划破了她的衣衫。温柔的姑娘有些发火,竟将小树枝折弯。这当儿,春风又开了口搭讪:可不能折呀,这枝上萌着他的誓言,也含着他的一片痴情。这下可说在了姑娘的心坎上,她满意地一瞥,做了个悠然自美的娇态,把长长的辫稍儿抿在嘴角,同时左顾右盼地寻找心上的人儿,但却怎么也见不到。心里想:“他在哪?”春风也知心:“前面,前面。”姑娘害怕别人听见,请求春风轻声点儿。然而,调皮的春风偏偏有意高声喊叫着:“前面,前面,前面……”,向前跑了去。这时姑娘自然心里清楚明白,一定要找到他,一直追他不放。“越过土岭,跨过荒滩。”这结尾两句十分涵蓄,有双层含意的揭示,也就是要让荒滩秃岭全都披上绿装,要让爱情结出果实。
    这首诗写得十分洒脱,一波三折,形象动人,一韵到底,韵律清新。是一首别出心栽的小叙事诗;是一首十分新颖的非常成功的“新韵”体新诗。春风、姑娘、小伙子,还有小伙子栽活的树和姑娘抱着的小树苗,一系列活的物象,全新奇地拟人化,鲜亮地突出了心理活动。并以对话的方式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题目“追求”含有双层意思:绿化山河的追求;爱情的追求。并将两个追求巧妙地融为一体,这就更加别开生面了。
(万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16-5-2 10:46 | 只看该作者
偶 像

藏在心灵深处的瓷坛,纵然那么清晰而平淡。
虽然它很脆弱,可从未有人打破。

(重阳JM)

  
    什么是偶像呢?偶像就是用木头、泥土等雕塑的供迷信人敬奉的人像。
    唐朝有位皇帝李隆基曾写过一首《咏木老人》的诗:刻木牵丝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须臾弄罢寂无事/还似人生一梦中。
    重阳的这首诗与唐明皇的诗的意境全然不同,而且以偶像作引伸意:盲目崇拜。这首诗虽小,主题却很大。正如藏克家说的:“形象大于思想”。
    对某个人的崇拜是可以的,也是正常的。但盲目崇拜,当成“偶像”,那就不正常了,也是不应该的。
    诗中写道,偶像是藏在心灵深处的,不是肤浅的、表面的。因为肤浅的、表面的不可能成为偶像。偶像本来并不坚固,仅仅象个“瓷坛”,即使清晰平淡,也改变不了它的脆弱。然而再脆弱,也不容易打破。所以一成偶像,便“从未有人打破”。这首诗给人们提出了警戒,心中不应存在什么“偶像”,不论对任何人,千万不可盲目崇拜,应当分辨是与非,正确与错误,真理与谬论。绝不可盲目相信,盲目听从,盲目拥戴。从这一点来看,这既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哲理诗。
    重阳成年诗的诗气大大地提高了。比起青年诗来,看似平淡,却富涵蕴,深入浅出就是一种登高。更加形象化,进一步走向了“艺术思维”的天地。语言也步入了朴素的诗化境界。具有多层次,增加了诗的厚度。所以读他的成年诗,就象“嚼橄榄”,越嚼才越觉滋味。可惜数量太少太少了,而愈少愈珍贵了。
    重阳成年诗虽然数量很少,但却全面地体现了“新韵”理论的基础:传统诗、自由诗和民歌的结合。重阳是那么说的,也是那么做的,而且是成功的!
贺敬之在重阳《看明月》序中说:重阳的诗是在古体与新诗中翻筋斗。事实也证明了这一条真理:任何新生事物的产生,都是要经过无数反复地斗争而得以生存与发展的。新韵的产生亦必定如此。重阳新韵理论的产生,也是经过几十年的反复思考与实践而得来的。其中包涵了多少“翻筋斗”的磨难与艰辛!

(万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16-5-3 10:55 | 只看该作者
望 月

湖海山川天地广  雁落黑土北大荒
少小吟诗谁人晓  老大填词未成章
不愿江边叹夕阳  唯倚窗前看月亮
月儿弯弯我的船  星海银河再启航

(重阳JM)



    这是重阳1994年2月20日写的一首新韵古体诗。也可说是他的一首纲领性的诗。
   “湖海山川天地广,雁落黑土北大荒。”诗人像一只展翅高飞的大雁,在天高海阔的广袤天地间,飞落在了黑土地的北大荒。北大荒在黑龙江省的嫩江流域、黑龙江谷地和三江平原上。解放前一片荒凉,故称“北大荒”。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抗美援朝后,大批转业官兵进驻北大荒,进行了全面的开发治理,变成了我国重要的产粮基地“北大仓”。1961年,刚刚二十出头的重阳,从老家山东文登的一个小山村出发,不辞千里,独自闯进了那遥远的人烟稀少的北大荒,在农场垦荒种地,放牧捕鱼,读书写诗,热爱起他的第二故乡。
   “少小吟诗谁人晓,老大填词未成章。”重阳小时侯就吟诗作画,但这颗执著的诗画之心,有谁能知道和理解呢?在诗路上,艰难跋涉,几经磨难,遇上那样的年代,大量的诗稿被焚之一炬,甚至气愤地停笔离开诗坛,留下一生的遗憾。进入九十年代,重返诗界,才又辉煌起来。他在诗集《看明月》的“后记”中写道:“我一生愧无大成大果,即便开一朵小花,结一个小果,也不枉为诗途奔波。”然而,他主编的《新韵》一书中,却收集了他的诗词二百余首,有关“新韵”理论三十余篇。可见“老大填词未成章”是谦虚之辞。
   “不愿江边叹夕阳,唯倚窗前看月亮。”晚唐最有成就的诗人李商隐写过一首《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后两句已成千古名句。李商隐是悲观的,消极的。而重阳却是乐观的,积极的。因为他不愿在江边感叹那夕阳,而是要拥抱着它,迎接新的光明。夕阳之后不就是那轮光洁的明月了吗?屈指我国历代,李白是吟月最多的诗人,月是他创造的不朽意象,随手择句不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满楼”“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我寄愁心与明月,今月曾经照古人。”……重阳诗中写月的也很多。他不愿在江边叹夕阳,而情愿靠在窗前欣赏那皓洁的月亮。既是夕阳落下去了,那轮金黄的明月不照样是非常美丽的吗?明月成了他的诗心和寄托。
   “月儿弯弯我的船,星海银河再启航。”重阳虽然年过半百,却还怀有一颗活泼天真的童心。他将弯弯的月儿当作了自己的小船,想象得多么的天真可爱啊!乘上那只小船,激起了浪花,漫游在星海银河里面。“再启航”,说明曾在这里航行过,后来就靠岸了,停止了,没有去航行,现在又击桨开始起程了。重阳曾经离开过诗歌界,进入九十年代,才又开始了写诗,所以这里的再启航该指再次重新步入诗坛,航行在诗海歌浪中。真是可敬的诗心不老。就以他后来的创作实践看,他确确实实地是乘风破浪远航了。
    这首诗从家乡的小山村写到辽远的大东北,从童年写到老年,从地下写到天上,从过去写到现在及将来……,步步逼近,层层写入,情感奔放,放羁难收。
    这是一首他提倡的冲开平仄束缚的新韵古体诗。从而可看出他古典诗词的雄厚基础。遗词考究,昂韵激扬。比得恰当,想得新奇。达到了多角度、多主题、多层次、高境界。可见创作的老炼,艺术的成熟,读之给人以极美的享受。
(万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16-5-6 18:44 | 只看该作者
  这首诗从家乡的小山村写到辽远的大东北,从童年写到老年,从地下写到天上,从过去写到现在及将来……,步步逼近,层层写入,情感奔放,放羁难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楼主| 发表于 2016-5-8 11:28 | 只看该作者
自 勉
——和戴笠翁
       
人生自有期  原本靠精神
报国甘损躯  但求主义真
善恶各有道  炎凉岂由人
功过任人评  佛主入心门

(重阳JM)

    这是一首人生感叹诗。
    人的一生,都是有美好的期待的。要实现这种愿望,原本应依靠上进的精神来努力,来达到目的,实现理想。为了国家的利益,情愿流血牺牲,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只是为了求得真正的主义。就象革命烈士夏明翰的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才是人应有的品德和追求。
    在整个人类社会,向来就存在着善与恶,而最后得到的结果却完全两样:善得到好的结果;恶得到坏的结果。“道”在这里是指行为和应得的报应。正如毛泽东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间不到,时间一到,一切全报。”然而,这世态的冷热又怎能全由得了人呢?对于地位不同的人,有的亲热攀附,有的冷淡疏远。但人活在世,总得应当保持自己的骨气和主见,趋炎附势是不应当的。我国大画家徐悲鸿就说:“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所以蒋介石几次请他画像,从未答应。人一生的功也罢,过也罢,任凭别人去评说。自己的主意信念,深入到自己的心中,坚定着自己的信念,这才是最可贵的。人活在世一生,本应当就是这样。
    这是一首人生的赞歌!可看出作者正确的人生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这也是重阳能得到大家的崇敬和赞扬的根本所在。
(万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2016-5-10 11:20 | 只看该作者
感 怀
——和姚义诗友

平生未曾惧雨聚  坚如磐石事休
自古邪正同时起  风吹树摇难砥中流
烟卷云舒眉间过  日朗天晴往静侯
一旦势逼另改灶  何妨作哑嗷春秋

(重阳JM)

   “平生不曾惧雨聚,坚如磐石砥中流。”生来就心正胆壮意志坚,从来就没有害怕过那些风风雨雨。经风雨,见世面,这是人生道路上的常遇。这里的“雨聚”应指世事的变故,环境的复杂,形势的严峻。正因为不惧怕狂风暴雨,所以才能做到坚如磐石,中流砥柱不动摇。“磐石”本指厚重的石头,用来比喻牢固不动,能负重任。古乐府《孔雀东南飞》:“磐石广且厚,可以卒千年。”“砥中流”即“中流砥柱”,中流指水中央的湍急处,砥柱是黄河中的石山,在三门峡东,如同砥柱一样屹立于黄河的急流之中。比喻能承担重任,支撑危局的超群人物。
   “烟卷云舒眉间过,日朗天晴往事休。”那飘忽的烟气,笼罩的云雾,都在舒展开的眉宇间过去了。太阳升起来了,天晴日朗,真是烟消云散见晴日。这里的“烟云”和“天明”同样是深涵的比喻。
   “自古邪正同时起,风吹树摇难静侯。”古往今来,邪正是同时起来的,有邪的出现,就有正的回击,有压迫就有反抗,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也是矛盾的统一性。而统一是相对的,不统一才是绝对的。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斗争史,不斗争是不可能的。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也正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小气侯改变不了大气侯。
   “一旦势逼另改灶,何妨作哑嗷春秋。”由于形势所逼,一旦要另起“炉灶”时,也只得“而今迈步从头越”了。装装哑又有何妨呢?但也不是“哑”不作声,还得呐喊,奋斗,前进!“嗷”当作喊叫。《诗•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岁月悠悠,迎着时代的步伐前进,当是人生的必然。
    毛泽东说过:“诗要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不能不用的。”这首诗可说是一路比到底,明喻,暗喻,借喻,句句作比,比得真切,比得实在,比得巧妙,比得含蕴,比出了意境,比出了深意,称得上难得的佳作。
(万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2016-5-14 14:18 | 只看该作者
省 菊

——和吴清波韵

雪润冬枝松柏青  梅吐玉蕊冰晶凌
邳州牡丹竞争艳  佳城杨柳绿春风
文美西子清波浣  品高东岳仰珠峰
莫笑秋风黄英夺  此处唯余瘦精灵

(重阳JM)

    这是一首咏菊诗。我国对于菊,历来称颂。每年的阴历九月,是菊花盛开的时期,因此称九月为“菊”月,并且好多地方在这一月专门举办“菊花展”。用菊花酿的酒,誉为“菊花酒”,深受人们喜欢。
    古往今来,写菊的诗屡见不鲜。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就有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毛泽东也有诗句:“岁岁重阳,今又重阳,遍地黄花分外香。”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就写过两首《题菊花》的诗。其一:“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重阳这首和诗的题目为《省菊》,省当省悟,发人深省,明白的意思。
   “雪润冬枝松柏青,梅吐玉蕊冰晶凌。”白雪虽寒冷,却滋润着冬天的松柏,而且使松柏更显绿,正如陈毅诗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在飞雪冰凌中,傲寒的红梅花吐出了玉蕊,用玉来形容花蕊,使其梅花更加美丽可爱。这两句是写冬,赞扬松柏和梅花。
   “邳州牡丹竞争艳,佳城杨柳绿春风。”紧接着两句写春。邳州在江苏省境内,那里的牡丹争相开放了。牡丹被称为花王,朵大色艳,赏牡丹也是古往今来的习俗。佳城即黑龙江省的佳木斯,这里的杨柳在和煦的春风里变绿了。“绿春风”即“春风绿”,宋代的王安石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
   “文美西子清波浣,品高东岳仰珠峰。”西施曾在若耶溪(今淅江省绍兴)洗过衣。吴清波的诗文就象西施浣纱激起的清沏波纹那样美妙。这里自然让人们想起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的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可谓异曲同工。重阳的用比真是特新特奇特引人。吴清波的品质高尚,高尚到象东岳泰山和仰望的珠穆朗玛峰一样。泰山被称作五岳之首,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又一比得新巧。
   “莫笑秋风黄英夺,此处唯余瘦精灵。”请不要笑我这里秋风吹来,把那菊的黄花夺走。“黄英夺”即“夺黄花”。而菊是坚韧的,它的“精灵”仍然存在,是不会消失的。“瘦”,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有“黄花瘦”诗句。“唯”是只的意思。“余”是剩留,只要有黄花存留的地方,永存着它的神魂精灵。这两句写秋,赞扬菊的傲风抗霜的可贵精神永存。
    这首诗调动了多种修辞手法:夸张,比喻,衬托,活用词性等。特别是赞松柏、梅花、牡丹,而反衬出菊的高洁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万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2016-5-16 10:39 | 只看该作者
这首诗调动了多种修辞手法:夸张,比喻,衬托,活用词性等。特别是赞松柏、梅花、牡丹,而反衬出菊的高洁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2016-5-19 13:00 | 只看该作者
星 星

星星  在广寒的夜空闪现
它的光  微弱难辨
虽然  只是一个小点点
但  毕竟是自己的光源
(重阳JM)

    这首小诗,单纯而深邃。单纯不等于单调,正如法国大诗人雨果的话:“丰富、充沛、光华四射,都可能属于单纯。太阳就是单纯的。”
   “星星,在广寒的夜空闪现。”每到夜晚,满天的星星,闪闪烁烁,这是大人小孩,男女老少都知道的极普通的现象。但重阳在这司空见惯中却发现了诗意。
   “它的光,微弱难辨。”这也是人们的常识。夜晚,抬头望星星,有的大,有的小;有的亮,有的稍亮,有的却不太亮,有的甚至难以辨别清楚。
   “虽然,只是一个小点点。”这里的语气急转,有强调的意思。它小,小得只是一个小点点,却也值得对它称赞。
   “但,毕竟是自己的光。”这首诗最可贵的就是赞颂了“自己的光”。人生一世,就应当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主见,自己的美德,自己的奋斗方向,不能“碌碌无为”。就是在艺术上,也应有自己的创造、创新、成绩,不能老是穿别人的旧鞋走路。也正如法国伟大的雕塑家罗丹说的:“拙劣的艺术家永远戴别人的眼镜。”一代诗翁贺敬之在重阳诗集《看明月》的序里称赞道:“姜明的诗是诗坛上的一朵小花,一朵无名的小花。但也有自己的芳香,有自己的一点亮光。”
重阳,就象一颗闪耀着自己的光的星星! (万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15 23:06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