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781|回复: 8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子青乱点九魁泉(哈,作业完成了)——请各位师友多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4 20: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子青悠然 于 2012-12-27 19:39 编辑

01  《圣泉》
——题安格尔画作《泉》

雷声退回体内。梦中的少女
从温暖的色调中醒来,光洁的双腿
紧紧护住一个羞怯的春天

曲线充满张力。僵硬的岩石
竖起翠绿的耳朵。脚下浪花堆雪
生命的泉源滔滔不绝。一丛雏菊有效避开了
果实与虚无,点亮理想的灯盏

陶罐打破惯常的沉默,圣泉倾泻
灵魂鲜活如鱼。褪去伪饰,洗尽铅华
两枚圆月,照亮晦暗的夜空



子青简评:起笔像是庄严的仪式(雷声退回体内),宣告一个圣洁的到来。一二两节,诗者较好地诠释了画作上的诗语,身灵合一的感觉很美。

诗者懂画,更懂美,安格尔的《泉》已完全融入诗者的心间,诗语把控自如,开合有度。“羞怯的春天,翠绿的耳朵,两枚圆月”,声色俱佳,赋予读者很多美好的想象:纯洁的女孩怀揣多少希望的梦想,母性的孕育将诞生多少葱郁的春天,连谛听都充满了生命的渴望与美妙。而月光的皎洁、无垠,乃至圣泉的倾泻,浩然挥洒尘间,将涤去多少喧嚣与浮躁!

如此,画布之上、画面以外,诗者虚实相结合的笔触巧妙地将画外之音自然拨亮“理想的灯盏”。诗者更为关注的是鲜活的灵魂,以及褪去伪饰的真诚,唯有这样的真实存在,才能够“照亮晦暗的夜空”。

诗歌末一节,是全诗的高潮,也是诗人情感得以宣泄,诗歌主旨得以升华的爆发。惯常沉默再也不能沉默,陶罐里的泉欣然而出,至此,诗行的排列也赫然照亮了观者的心空。



2012.12.24   20:10  草



02  《美的代言者》
——题安格尔名画《泉》


掐掉所有形容词,我只想膜拜
一朵花的纯粹
青山绿水只是盆景
唯有她是一生故乡,足以安居乐业
不如请一只高尚的蜜蜂代言
怎样爱上她的森林。天空。玫瑰。清泉
……这一部活色生香的词典

剥掉松动的牌匾,她就是一粒明亮的核
原谅世上所有的黑夜吧
看一盏明月捧出一泓悲悯,洗掉罪孽
照彻一整座花容失色的人间!

子青简评:许是代言吧,此诗最大的特点就是用词过猛,但愿我这样胡言乱语时,诗者不要不高兴。因为不管怎么说,诗者自有他个人的才情,只是读者解着玩,全由个人心性与水墨决定,且当风吹过。说了些题外话,就是怕九魁合起来整我,那可就惨了!


综览全诗,“掐掉、活色生香、剥掉、明亮、原谅、照彻、花容失色”,个人以为,都是过于猛烈的词汇。当然,或许所有这些故意为之的修饰,只为了托出“一朵花的纯粹”。是的,纯粹的美是令人心动的,使人安宁的,叫人着魔的。
  
是郁郁森林,赋予广袤与高远(天空);赋予美好与爱情(玫瑰);赋予润泽与纯净(清泉);又是一部宝典,藏了多少资源!如此纯粹醉心的美,如何不膜拜!“一粒明亮的核”乃诗者着意抒发的泉源,面对“牌匾”,面对“黑夜”, 一盏明月捧出一泓悲悯/ 洗掉罪孽/照彻人间”,诗人对所膜拜的美达到了极致的推崇与扬展,美的代言也画上了铿锵的句号。

个感以为,诗者对“牌匾”这个词汇给予了深厚意蕴,是俗念的定式,还是窠臼的束缚,亦或是浮名虚利的代称?也许,还有更深的意味。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体味吧。


2012.12.24 ~ 25   19:15  草

03  《泉》

陶罐很小,像一只瞳孔
丝绸般的琴声,从视线中滑落
开始的旅程
一路低语,这流动的火
穿过岩石和背景,丰腴地站起来——
把雏菊的躯体,裸露的芬芳
安置在月光里
等待,美的幼子庄严地诞生

此时,泉水不是泉水
是她身体里一条颤动的弦
她也不是她,而是一枚清幽的音符
依着山风——
缓缓地,将自己打开

子青简评:此诗最夺眼球的动人之处,在于灵动。水的流彻,泉的倾泻,在诗者的笔下风情万种:丝绸般的琴声、流动的火、颤动的弦、清幽的音符……。从诗者撷取的意象可以看出,诗者紧紧抓住了画作的乐感,并由此延展了生命的旅程,历经,孕育及其美的诞生:开始的旅程/一路低语……穿过……丰腴地站起来/安置在月光里……庄严地诞生

诗作整体构架呈现的元素,较好地传递了画面实物:陶罐、泉、岩石、雏菊(少女);画语之外的芬芳,纯净、自由,美,也得到了一定体现。结句,依着山风—— 缓缓地,将自己打开,很舒缓地将读者带进画面、诗语所酝酿的意境中。此刻,等待什么,拥有什么,追求什么,全凭灵魂的索求了。

诗作末一节的留白,或许是中国画写意里含蓄美最为擅长的表达,开阔的容纳与遥思。但个感以为,从诗的内核深度来“吹毛求疵”的话,整体挖掘还是略略稍显弱了些。诗作太多的意象,过于重复了乐的美感与自由度,虽然提及“旅程,穿过……”(可以认为透视了人生以及其他),但诗行主体的:琴声、弦以及音符还是令读者的思想落入设置的小小障碍。


2012.12.25  草




04  《心泉》
  
很难描述,九月的心境
风,到处游说,却在烟尘之外
熄灭你心里的火

雏菊的爱,很坦率
就像你看到的
美——

清澈的眼波,自由的泉水
一些未被浣洗的沧桑
一抔陶土,投来干净的光


子青简评:简练的线条,干净的文字。文本之中对应的意象与画境,颇有味道,很具清新之感。九月——雏菊——爱——(少女)美,坦率的呈现;心境——烟尘之外——清澈——泉水——陶土——光,干净的流泻。

如此主观整理一下脉络,清晰可见诗者的表达:美无需遮掩与伪饰,心泉(清澈的眼波——心灵之窗)能够拯救沧桑,洗涤(熄灭)“心里的火”(人性的欲望)。

诗作表现手法简洁,主题集中而单一。简单是美的同时,于内容厚重上便显得稍许有点点逊色。



2012.12.26  18:50  草



05  《安格尔的“泉”》
  
在卢佛尔博物馆,你是不朽的艺术
完全的美,在纯粹肌肤上颤动
胴体呼吸的瞬间,万物开始膜拜
诸神也停止布诵。闭合的等待,世界目睹你
  
而在被钉子钉入的旅馆墙上
你是颤栗,是内心的骨头,是真实的牙齿
是错误,是谎言,是随时可以从画里走出的暧昧
夜晚用渴望的手抚摩你——
陶罐开着口,水自由地流出……


子青简评:初读九魁泉诗,我被01《圣泉》的深入唯美延展的诠释,牢牢打动。以至于通读全部泉诗后,对《安格尔的“泉”》是最为排斥的。究其根源,我想自己排斥(如同有伤的人怕见到血腥,其实这比喻并不恰当)的是一种“另类”表达——冷酷的写实与透视,仿佛显微镜下的一次解剖与打量。所以,阅读之后,我是以疏离的心情离开研读此诗文本。虽然,“陶罐开着口,水自由地流出……”曾一度自然扑入我的眼帘,打动我的心扉,激起我的涟漪,但因固我追求的“浪漫与唯美”,我根本没有完全静下来仔细读一读这首精品的实验(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此诗别于其他八首泉)之作。


今夜,当我有足够的时间,足够的心境去研读时,我必须先丢开一些我之前浮表的想法,安静潜入人的性灵,去谛听一回诗者勇敢的声息。

是的,之所以用了“勇敢”一词,是因为文本里的几个“突兀”最初严重刺激了我的心(那时我并没有深想为何能刺激)。诗作上节,对安格尔的“泉”美,作了最为赤裸与极致的“布诵”—— 胴体呼吸的瞬间,万物开始膜拜/ 诸神也停止布诵……”艺术的殿堂上,世界庄严(闭合的等待)膜拜不朽的艺术。

诗作下节,镜头陡然逼近喧嚣世间——“旅馆墙上”,那里包罗万象,人性芜杂,以“暧昧”一词传递了无限的寓意。艺术的美,被俗世亵渎与扭曲,这不仅仅是人性的丑陋,更是人性的悲哀。

然,安格尔的“泉”,是人类理想的呼唤与膜拜,“夜晚用渴望的手抚摩你” ——“陶罐开着口,水自由地流出……”此处陶罐,我想更多的喻意是原初,是人的初心,与锻造过的泥土最为接近。水的流质,何尝不是人类源源不竭的梦想渴求呢?

当涂鸦简析《安格尔的“泉”》至此时,我不得不被此文本打动。原来美,是需要静心来揣摩的,而不是轻松阅读所体味的。





2012.12.26    20:45   草



06  《汲魂》

以水的线条,羞愧了水
放出一千只蝴蝶
卢浮宫,倾一串静谧的铃声
二十六年走进一张画纸。安格尔
你要念出她的名字
在魅惑的黎明,让贸然行进的云朵
低下头颅

从鹅黄色的草甸到铅华洗尽
像审视她一样,雪湮,逼退盛大的蛊惑
碎冰和岩石,汲一罐清灵的魂



子青简评:《汲魂》的标题很醒目,涵盖了诗歌文本承载的内核——魂的美是清澈,美的清澈成为魂的核心。于此,才“汲魂”,稳住立世之根本。标题,十分明朗地宣告诗者美的标准与价值观。沿着这条主线,诵读文本。


诗作起笔:“以水的线条,羞愧了水/ 放出一千只蝴蝶”,油然思忆庄周梦蝶的典故来。东方的美走进西方的卢浮宫,一朵云不得不沉思:美如何表达?与其说美,不如说创作怎样的永恒才能逼退尘间蛊惑?诗人将安格尔“泉”的画作背景融入诗行。

答案回到起点:清灵灵的水,才是魂的真谛!


如果抽掉文本关于画作背景的这几行,《汲魂》很可能被架空。所以单从题图诗歌的几点要素来看,文本从抓住画面上的一些实物,以深层的拓展上,诗者关注度明显少了些。



2012.12.26   21:45  草



07  《抱瓦罐的女人》

在河流之上  白云之下
抱瓦罐的女人
立地是仁慈的山泉  行走是大悲的河流
绽开如莲  绝尘

瓦罐是她爱的储蓄
是她的首饰  今生唯一的宗教
一部生动的圣经   
伴她明月  叮咚布道  晶莹演讲

大地的口渴被她超渡成绿色的梦
草地复苏  再柔的水也站了起来  纤手指路
炊烟牵出的村庄  是她温馨的教堂  幸福弥漫
散失的灵魂  撞响回家的钟

子青简评:诚实地接近于画作,拙朴地传递思想,结句“散失的灵魂  撞响回家的钟”,令人眼前一亮。

整首诗作,颇有异域风情,词汇的选用,和画作本身突出的少女青春形象相比,平添了几分成熟女人的风韵,具有端庄之感。第一节当中,出采的诗行:立地是仁慈的山泉  行走是大悲的河流,很大气!


莲——宗教——布道——超度——教堂——钟(声),全诗弥散着浓郁的宗教气息,这对于信仰的守望(找回灵魂)具有较好的题旨作用。


但细细琢磨诗的味道,个感凝聚性与和谐性不足,部分偏正词组、主谓词组的选用,在整首诗作里出现,与安格尔之“泉”有些偏差,有损美感以及纯正。诸如:爱的储蓄、晶莹演讲、纤手指路、温馨的教堂,过分雕琢,对于明澈流泻之泉来说,不能不说是一袭硬伤。




2012.12.27   


08  少女或者青春圆舞曲
——题安格尔的《泉》

请原谅我,用世俗的目光
将你反复抚摸,干净,舒服
有着异于季节的温度。像多年前
藏掖的一个梦,我多么迷恋
那些青春的时光。我更乐意
把你比作荷花,月光是背景
泉水呢,保持最初的凉和浪漫
滑过手指、岩壁,温柔的身体
让生命,显露出最纯洁的部分
而此时,世界变得如此安静
唯有叮咚之音,荡过心底

子青简评:诗者直奔主题——少女与青春,最初与浪漫。可能太注重画面了,诗者局限于“青春圆舞曲”的感受,没有很好地拓展主题,不知是创作时间受制,还是过于急切交稿,总知,显得潦草下笔,且凭固有的文字功底以及诗意功力淡淡完成了一幅题图诗作。




2012.12.27  草



09  《童谣》

   
天空。白色的蜜汁。一株让整个世界弥漫花香的
雏菊,站在五月的深处

                              
花盘里居住七个小矮人
地球身上粘满花粉
童年居住在树上
我们摘食青色的果串

                             
佛罗伦萨的山村,是一只盛蜜的陶罐
我把倾罐的爱慕,溶进
微晃的倒影

子青简评:撇开安格尔的泉不提,单看此首《童谣》,真得很沉醉。诗者童心未泯,语言浸满了蜜糖似的甜与可爱,若不是题图诗,我喜爱这样的单纯与甜蜜,并永远居住在童话的王国中,长眠“五月的深处”,再也不醒来。


诗歌首节,诗人以纯净的目光,将“泉”拟作“白色的蜜汁”,喻少女为“雏菊”,俏立在浪漫(五月,花的海洋)深处。


中一节,诗人展开想象,浅浅探入现实的不堪:童年居住在树上/我们摘食青色的果串。此间,童年应该是寓意人类向往的纯真与快乐,然而因为“不靠谱”(居住在树上),所以只能品尝酸涩(青色的果串)。


诗歌末一节,诗人转向安格尔的“泉”——那只“盛蜜的陶罐”,之所以倾倒与爱慕,毫无疑问,因为那里盛满了所有的欢乐与幸福。但“微晃的倒影”又泄露了小小秘密,既是不能实现梦的点点破碎,又是渴慕投入的一种理想沉醉……



2012.12.27   19:20   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2-12-24 22:36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soso_e183:}{:soso_e16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2-12-25 07:38 | 只看该作者
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2-12-25 08:45 | 只看该作者
点评很用心,有水平!{:soso_e17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12-25 09: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西沈 于 2012-12-28 18:21 编辑

第一首诗感觉有些用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5 11:58 | 只看该作者
顺其自然 发表于 2012-12-24 22:36
学习

自然老师多指点才好:)我是很主观的说,没啥理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5 11:58 | 只看该作者
纪开芹 发表于 2012-12-25 07:38
支持。

谢谢开芹:)多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5 11:59 | 只看该作者
汤胜林 发表于 2012-12-25 08:45
点评很用心,有水平!

哈哈,我在学习这些高手:)
晚上再加两个评:)
祝汤老师圣诞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5 12:00 | 只看该作者
西沈 发表于 2012-12-25 09:18
这首诗感觉有些用力

谢谢沈老师来读:)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2-12-25 12:17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子青师精彩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16 16:10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