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84|回复: 8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气息,是诗歌生命与活力之所在》——读莫家村诗聊的几点感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3-24 11: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花一仆 于 2015-3-31 22:37 编辑

气息,是诗的生命与活力所在
——读莫家村诗聊的几点感想
文\花一仆

    人活一口气。气在人活,气去人亡,气滞人病,气畅人康。人如此,诗亦如此。读诗,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感受字里行间流动的鲜活的气息.看不见,摸不着,却是美感的律动;如果读得滞、闷,常常有一口气吐不出来,那便是对你的健康有害,还是少读为好。气息是诗的活性所在,是诗之灵魂的游动。网络快节奏的读、评、写诗愈久,我愈加感到这一点。这与情感色调无关,悲也好,喜也好,都应气韵饱满而不亏缺,畅通而不滞涩。气息的生成首先在于灵思的状态,美感的独到;其次在于知识积累基础上诉诸语言的活的元素,词感、语感等;然后是解构、发散、承转等技巧的稔熟。
    莫家村在原创版的同题《与陶小六聊天》(以下简称诗聊),在我看来是气息的大练兵。章浅浅的诗每贴一首我都要读一首,主要原因是我喜欢诗中的气息,活灵活现的亲切、灵动和质感。她是莫家村的,在村里的雅名叫莫小破。所以就有一个好奇,莫家村的婉约向度应该是一道美不胜收的风景。为此,还给纸刊搞诗歌编辑的朋友谈过,挖掘一下这种生活化、情趣化、细节化,有益于普通人生活的诗美倾向。因为社会越浮躁,人们越有对于宁静、幸福生活的向往。还因为不是人们不爱诗,而是他们需要的、喜欢的能够爱不释卷的诗少。莫家村告诉我们,诗很简单,就像简单地转了一下身、扭了一下头;诗很丰富,就像大家都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的,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地转了一下身,扭了一下头。从个体生命体验到群体生命体验的诗美延伸,自然而真切。而且通过承转,就像山明水复一样,诗意会切入到一个新的层面。这些评似乎可以一字不差地送给同样参与了诗聊的小草帽诗友。她的精细化追求是这样类似,使我一开始认为她就是莫家村的。后来才知道,她和草帽有类似的风格追求。但从创作实践看,草帽经验性的语言、小说式细节化诗意挖掘和整体性诗意发散,完全是另一个样子。李显、燕子飞、秦志良也是各有自己的向度。这些参加了诗聊的诗友聊出的诗都各有各的好,本文则侧重莫家村和小草帽谈一些感想。

一、回归生活,回归简单却攸关生命的节点

    阳光、空气、水是维持生命的三要素。纳新弃故的细节,微小到可以忽视的地步,却重要到生命的终极。不是琴棋书画,恰恰是柴米油盐渗透着诉不尽的亲情、关怀与温暖;不是阳春白雪,恰恰是下里巴人更体现世间真相。回归普通、平凡,在日常的点点滴滴中扑捉诗意,自然态的活生生的瞬间,往往亮出的是打不破、推不翻的永恒。一个伟大的诗人,其不朽作品的产生,是他一生寻找着而又找到了别人难以获得的细节。细节化,是典型化的基础,是诗可以站起来的基因、血肉、骨骼等生命元素,是诗的生命必不可少的空气、阳光、水或柴米油盐。真实的细节,就像不能有假发套、假肢、面具一样,真实到可触可感可亲可爱。这种可靠的瞬间细节,是避免诗意、情思蹈空的关键。当然不是什么细节都可以入诗。诗的细节筛取,1、一定是特定的诗的生命体所必需的,去了杂芜、富有表现力的那一些。2、本身的情感化向度明确。循着灵感打开的那一道亮光,首先看到的是它们,而且它们正朝你奔来。3、但是不要急,你得一个一个地问清楚,它们会做什么,能做什么。你要建一个庙,就先清退那些拆庙的。统一性,这是诗写成功的关键。一个词语,一个口吻,分行、断句,分段等,都不能有丝毫的相背。最要命的收尾——诗意的落点,是否是你要的那个?

二月的白更多的是在夜晚
在铜镜一样的湖面上
玉兰的的白
栀子的白
你的白。以及月光的白
都那么安静啊
横卧着的青石板也是安静的
小六,想起你的样子
我也安静下来

——这是莫小破,即章浅浅诗聊的第二节 。湖面映照出来的白,是诗的第一个意象。然后玉兰、栀子的白。在“你的白”出现之后,才点出第一句“湖面的白”即(水面映出的)月光的白。这是结构上精细的安排,不着一痕的安排。诗意的重心适时推出“安静”,接着并没有把视野移得多开,而是近旁的石板,它也是安静的。在诸多安静之后,是否“动”的发生?不,是想起小六,她也安静了下来。诗是这样的浑然一体,毫无破绽。又像出一口气发乎自身,然后吸一口气回到自身,就这么自然。倘若落到动,那就是拆庙的词语,怎么处理也不会自然,纵使多用笔墨也很难绕回来。而往往是,破之发生,便去到其它方向,回也回不来了。“莫小破”这名字的含义是否正在这里?没问过,但这样猜着。

那年的抽屉,你到底打开过没有
这么多年,我的心肺
一直没有像木鱼一样张开口
所有的秘密,都在抽屉底下沉睡
那可是睡莲的籽
你没有用一滴眼泪去浸泡吗

——这是陶小艾诗聊的第二节。关注点也是家常事儿,抽屉。那里放着一个秘密,一个关于睡莲的秘密,多少年都没说过,只等着她打开,等着她感动,等着她用泪水浇灌着促使睡莲盛开——那是一个睡莲的籽,一个幸福的,爱的,可以使幸福溢满全身的籽。诗写多是象征性语言。世界本是象征的森林,关键是细节性关注。视点专注,几近屏声息气的样子。这样的心理,是生活中多么值得称道的精心安排的小幸福!

留给你的信件,上面有一只漂亮的眼睛
你要看清楚,世界在变,你正在世界的里面
你的逃脱,其实是一种替代
你的借口,我说了无数次
是一种拒绝       

——这是陶小本诗聊第三节,像个警觉的人竖着耳朵,倾听着满世界的声音。怕她受到伤害的心理作用下,说给她留的信上有清万物的漂亮的眼睛。提醒她在这多变的世界里要警觉,“你的逃脱,是一种替代”。这是一种哲思的语境,关注的是普通人的命运,关注点是日常生活中的信件。在这样的语境里,要紧的是提供哲思性的警言。就像引出的这一句。

小桃也把头发扎成两股
圆圆的脸蛋
大大的眼睛
浅浅的酒窝

这样,她们就以为
小六又回来了

——陶小六的诗聊第五节,细节的叙述明了。
小六,我又想起家乡的风景
想着庄稼,菜畦,地里结着青涩的西红柿
碎金色阳光,照在你又黑又圆的脸上
我梳好羊角辫,听你唱走调的山歌
麦田边开满铃铛似的小野花
紫浆果,金姑娘,你边吃边唱
嘴角儿还沾着一小点可疑的颜色

——陶小桃诗聊第二节,生活细节,乡土风情,火辣的味道,鲜活的气息……泼辣的诗意行走中,突然诗意落到嘴角“可疑的颜色”。承转中美的诗思。意境就在这不经意间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二、回归趣味,生活的原色调里本有那片诗意的天地

之所以对莫家村的诗聊感兴趣,主要是这些有倾吐对象的聊天诗更接近生活的自然。趣味性更明显。或者这样说,他们平常的诗都求着完美,批与评的空间很窄。而在诗聊中能让我钻空子,看清他们的基本面,1、是素养。诗写习惯或语言规律;2、我关注的如趣味、活力、细节化等诗美要素发生发展的轮廓。能够实现这一点,自然说明引到这里的肯定不是他们最好的作品,而是反映了他们各自创作风格的作品。
趣味是诗境语境中的事儿,来源于对生活现实的把握。是通过诗意处理的技巧即通过富有想象力的智慧和自足的话语形式予以实现的再趣味。

也不要太相信誓言,那只是
一时的冲动,曾经你干妈扯破
噪子的向世人宣告
说好和我一起到白头
过了春天,她就偷偷焗了油
也别相信猫语,叫的那么甜
是因为太入戏了
晚上找个墙头活动一下
国骂之后的嗓子

——这是陶小牛诗聊第4节。一起到白头,和过了春天就“焗了油”相映成趣,暗示这位“干妈”一些不尽如人意或不守诺的表现,吐露出不满的心态。活动一下“国骂之后的嗓子”也是独到的诗想。这些趣味,既成为读者读下去的理由,也成为启迪智慧的引子。

月亮跟着星星走,还是
星星绕着月亮?
想了七七四十九天,又在
观音庙里卜了一卦
我决定做一颗小雨滴
减去雾和风
就是露珠了

我是减减。我来了

——这是陶小减诗聊第一节,突出其减法的趣味性诗写。是一种作用于思维的魅力。我一直强调思维原生态的真实。在于以形象思维反映事物时,起初是物象状态而不是语言状态在起作用;思索事物时同样是在澄清事物模糊不定的状态;直到结论的状态才形成语言。起初那些大脑里的词不是词,是物。陶小减这个则是物的减法,最可称道的是角度。

“小和尚老了,咖啡和诗书渐行渐远
大觉寺的香火低于柴火,低于人间情欲
小减,骑白马的未必是书生,
流年与梨花赌不起拱桥
而一株青艾可以抵达木鱼的心脏
阳光尚好,小本说一加一大于幸福
等于人间至情”
——陶小生诗聊第二节

我可以替身一条鱼与猫共舞
喝下远方寄来的药酒
樱花有毒,躲避该死的醋意
不再爱流水、晓风残月、渔舟晚唱
桑梓微醉,留下一碗
招待亲情、友情,以及深爱的人们

——从陶小生诗聊的第二节和这第三节来看,语言风格鲜明,同样的细节的关怀,却是片断化、意象化、象征化的语境。细节的叙述逻辑就在这样的语境中完成。就其趣味性而言,更体现了一种自由的主体意识。

我这的春天少雨
雾霾是主流。桃花开得极不情愿
中铁十七局的工人占领城市
他们在路上建简易房
在路下挖洞
打着修地铁的幌子
给我的城市添堵,给我添堵

——陶小山诗聊第一节。语言直接,人文关怀,“雾霾是主流。桃花开得极不情愿”这样别开生面的诗意组织体现了趣味性。

三、回归清纯,在至纯至清之境有诗的“后光”

    写到这里,想起了已故诗人、诗评家陈超先生说的一句话:“好的诗歌,像真佛,是有后光的。那光圈,看得见,摸不着,那是我们难以磨灭的茫然无知的美妙倾刻。”这种类佛的诗的后光,依我的体会是五个字组成:比真实更“真”,比善良更“善”,比纯粹更“纯”,比语言更“准”,比美丽更“美”。其中,真,不是以传递真理为要务,而是以情思的细节的真实来拓展认知的边界。善,是诗化了的,即向世间张开的关爱或悲悯之心,读之会感受到这种温暖,这种人性之根的亲情。纯,与杂、邪、功利化无缘的质感。准,因为诗人视角、情思的诗化,是超越述说之上的,连接事物内核即传神的精确。美,则不细言。是这五个字的光环交织,形成了诗如佛的后光。
个人签名“小草帽一顶,纯净心一枚”的小草帽,是诗聊的嘉宾。以她为例说莫家村的清纯向度,而且以另一组诗来说明,是在构思这篇文字时想好了的。这一组诗是《守望黎明》,共五首诗组成。这里选其中的两首:

我们一直在对话
用蓝色的语言

雪,除了晶莹
还有骨骼的坚硬
一个人走进冬季的苍茫时
他一直这样坚信着

穿过黑夜的隧道,穿过冰与火
风信子就开了
蓝幽幽的光

——组诗1、《风信子不再沉默》。诗的语言渗透了人生体验,是情思化了的语言。对话,这样的细节关注里,她说是用“蓝色语言。”就分明地摆脱了语言的自然属性,而成为她自己的“命名”。接下来的细节是雪,依然是体验之后的雪,雪的骨骼——坚硬,都是体验的感觉,合理的“的确如此”的感觉。没有说明为什么,诗不需要说明为什么。问题是,这是真的。她说是这样,你一想,对啊,就是这样。这就够了。“黑夜的隧道”也是如此。风信子在冰与火之后,有着雪一样蓝幽幽的光,语言一样蓝幽幽的向度。这首小诗就在这么纯美地呈献在你面前。色调如此一致,没有其它杂色;情感如此纯粹,没有别的想法。前些年和一个诗友叫老英在野的探讨中形成过一个共识: 诗之柔美,你不能碰,一碰就化了;写诗之纯,须全神贯注,就像接吻,心里不能想第二个人(后文再叙)。的确如此,因为纯粹,才能够发现它极致的别人发现不了的美;因为纯粹,诗才能注入灵气和生命,才有饱满的富有冲击力的气息。


走出去
走出这些斑驳影子
覆盖着的秘密

二月是一条回归春天的路
提前开放的花朵,也会提前凋零么
我拿起小锤子敲打黑夜
让一些响声盖住不安

黎明的天空多么明净
我们都必须醒来
像以前一样,站在第一缕阳光下
互道,早安

——组诗2、《从黎明中醒来》。诗的美是一颗子弹吧,能够魅力四射,强劲地穿透你的心扉。当看到这句”我拿起小锤子敲打黑夜\让一些响声盖住不安”的时候,我想起自己写过的诗句”我用手拍打天空”——起于无奈,落于无奈。想其中的区别,是一种美感与表达确定性上的区别。不完全是女性诗人更细腻,更多的还是自己浮躁的原因。浮躁,即使纯粹也不能达到至美之境。
    如果将章浅浅和小草帽进行比较——哦,这是没必要的事儿。费力不讨好——但还是想凭心而论:浅浅的诗更多呈现的是爱,其诗的美也多在这样的语境中完成。小草帽的诗则渗透着人性的关怀,有着善的内核。这是相对而言的。她们是好朋友,彼此间诗艺切磋的广度和深度是我所不知道的。

四、回归安静和诗性,为诗而歌,按美的规律吐纳

    诗性是练就的,是守成也是养成的。善养和不善养区别很大。这应该从我们常常遇到而看不到的灵感说起。本质上,灵感是情与思积蓄已久的情况下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产生的豁然开朗之境。突然的那个新奇的发现,那么的容易消失。不马上记下来,它就要飘走了。浮躁的诗人就迅速地调动词语、句式予以表现,却又常常发现表现出来并不是自己期望的样子,再改也不成,越改越乱。那是成形得太快了,忽视了再酝酿的过程。安静的诗人会记下来,反复思量与审视,细心体会其中的神性和俗性,留下好的,去除不好的。灵感是启动了心中积存已久的东西,需要在一个角度进行系统梳理,语言与情思,物象细节与情思构成,表述风格与情思状态都应达到最大程度的谐和。任何一点不和谐,都是用力过度的硬性表达,都可能产生气息不畅的滞涩之感。再酝酿,或梳理,便是炼气的过程。如果静下心来,会发现这样的创作很有益于健康,是在调节情绪。让感知的触角无限延展,与万物合和触摸美的信息;不用大力去发泻,而是用心去发现;沿着灵感发生的路径,让激情、愁绪或别的什么涌出去,遇石木而生回声,遇沟壑而成消弥,遇灵鸟自去应答,遇奇花同成一香,……从而丹田发热,充满惊奇,悄然成文,其美自然。
再往下,我想离开莫家村,到外面走走。到记忆中的远处,到十多年前,那里活跃着我一生难忘的众诗友,老英在野、徐慢、石破天、李三林……

每代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我们的
从哪里开始,希尔顿香烟?它
浓重的焦油味,混合着1988年的雨水
……1988,所有的错误都已发生
包括滑稽的初恋,错误的页码
翻开的另一个春天……

他不停地走来走去,偶尔在窗前站住
假装看一看下面的大街,淅沥的水滴
最多六五折,我们试着争辩
他说,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听听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他
怎么说?还有,弗洛姆,荣格
他们,这么多人,全都六五折,你们
好好想想,这是什么概念

然后是两个女孩,王丽娟是后来的
她们提着裙子上来,用指尖翻书
那时,我们唱什么?迪斯科
你到我身边,吉米吉米,忘情
虚幻,夜里在桥洞里拉屎,你突然
吼道:姑娘你顶呱呱,啤酒你顶呱呱

——这是老英在野《挽歌》的片断。这首诗,是他养成的。那时他写这《挽歌〉我写〈女神曲〉,都写得不快,一周一节的样子。交流中的感觉就是“养”。灵感来临便无限深情地与之亲和,象面对一个知心爱人,不能相见时,便小心地等待、轻声地呼唤,直到“情意的全部投入,……接吻的时候”心中“没想另一个人”(老英在野《现场的概念》)。而我看这更象养气,非气醇而盈,不出一招。他说是对灵魂的忠实,我说是对灵感的忠实,不矛盾。
   可是我们为什么放弃旋律呢?有的好友一直劝我放弃押韵和和旋律的追求。因为好多纸刊的编辑一看到韵就摇头。我没听从,因为我从不投稿。在不影响表情达意的情况下,适当的韵律提升诗的品质。只要不是唯韵而韵就可以。那时我也看到一些诗人和我一样的理念,他们讲究诗的结构性美感,让诗意在同一首诗中相互照应,铺展均匀并按美的规律有所起伏、精美造型。他们驾驭细节、推敲语言、展开想象都讲究思考的深入、发散与意象的组织方式。他们的表达在细腻、精确、奇巧上越走越好,足可以使我们眼睛一亮、心胸一宽、精神一振。“重庆从水声中浮现,不可触动的陌生/在滴水和钟声里搁浅,重庆/雾都孤儿,我看见你用天真用睫毛一次次把我翻动/为此,我有小小的不安//我在白银的枝上颤栗,蚂蚁啃噬花心。打开哪一道门/才能通向你?重庆,我有雪的记忆冰的绝望/我从蓝色水影里把你打捞:冰冰、指界、狼狼、叶叶//我爱你了,重庆从一滴泪水里凸现……”(七月的海《又见重庆》)

回到旋律的主题,还可以读一读安徽诗人李三林的《雷利亚,雷利亚》

雷利亚,雷利亚
旧日歌声。新式发型。
我由此犹豫
我有太多混乱不堪的激情。

雷利亚,雷利亚――
你将与我一起
畅饮朗姆酒,回到哈瓦那。
…………………………
“如果不是因为我们的祖国
我们都会有安息之所。”
即使一起度过今晚――
雷利亚,我问你:
我们依然要这样自圆其说?


五、“善养浩然之气,”回归精神家园

   人需要一点精神,诗应该交出一种精神。诗人的浩然、盈然、通透之气和表达的功夫便至关重要。从莫家村和小草帽那里,从老远、蓝星儿、悠然、高原、梦泉等太多的新老诗友那里,我都可以看到他(她)们对于诗的崇敬、热爱。他们打扫着自己的心灵,要求的只是纯美和崇高。这种精神的家园,是一切美好气息的发源地。哦,篇幅太长了,我想找一首阳刚之气的诗来收尾。
    想起安阳石破天写《安阳》,当时历经数月,几乎无法安心去做任何事情,烦躁、不安、焦灼,只等写出了十八章的组诗,才舒一口长气。这是《安阳》的第一章· ·鲋禺山

是风劈开砂,是风劈开火焰并进入
血!我看见八荒的血,落日陡然涌进胸膛的震慑
鲋禺山下幽幽狐鸣,星罗棋布九宫天象

安阳,安阳。安阳和安阳的铁
悸动的黑暗流水与矿脉,极尽扩张的暴力之美
这洪炉之上的豪俊英气!扑面的萧杀与激愤

是大风吹动一只苍龙的眼,是苍龙眼中一点艳红
当我站在山顶西望,万千闪耀的凛冽灯火
风中颤栗的菟丝子和铁线草,地平线上暗自的呼啸!

升腾三尺的灵魂和流星,北斗璇玑的流转
颛顼南巡的车辇行走大宇,辚辚车声如同雷震
如同我站在山顶听到肋骨根根断折!大风吹动了我

如同吹动一只苍龙的睡梦,如同山脉蜿蜒涌动
向南急驰,它就要游动起来!它就要弃我于不顾
一头扎进浩瀚之海!阡陌下横亘骨殖磕碰的叮当声

血的叮当声,一件铁器在胸中暴烈的叮当声!
安阳,安阳!我咳不出一块血癌
苍凉大地上我四顾茫茫,头上是无穷无尽的星空

  ——这诗走阳刚一脉,抒豪情英气,用语刚烈,威猛。“我”与古与今、与上与下,神交面对,意象纷呈,可谓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传导着一种沧桑感、使命感。是谓正诗。
   写这篇文字是种享受,首先是阅读的享受。原来读诗不认真的地方,现在不得不认真读了,学了,有了新的心得。感谢文中提到的所有诗友,现在,我视你们为星辰……

20150322——23于广州抱花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5-3-24 12:35 | 只看该作者
呀,花花写了这么多,慢慢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5-3-24 12:35 | 只看该作者
——组诗1、《风信子不再沉默》。诗的语言渗透了人生体验,是情思化了的语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5-3-24 12:36 | 只看该作者
——组诗2、《从黎明中醒来》。诗的美是一颗子弹吧,能够魅力四射,强劲地穿透你的心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5-3-24 12:36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感谢花花的高评,小草帽珍藏了,诚握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5-3-24 12:5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体会。。。。学习中。气息最重要,就是风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5-3-24 13:56 | 只看该作者
花兄的重心移向评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5-3-24 14:18 | 只看该作者
来读感想,问好花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5-3-24 16:45 | 只看该作者
读诗,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感受字里行间流动的鲜活的气息.看不见,摸不着,却是美感的律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5-3-24 16:45 | 只看该作者
就气息的一点展开阐述,莫家村的诗歌是有特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8 19:27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