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358|回复: 10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死亡之诗》及评论感言(加说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7-28 23: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张无为 于 2015-7-29 10:39 编辑

对《死亡之诗》及评论感言    

                  张无为


    (特别提醒:本评论是就《死亡之诗》所引发的诗歌现象与评论写作中的某些问题,希望有兴趣的参与讨论,从学术上可以各抒己见甚至面红耳赤。但是绝不能离开诗本文去谈论,更不该针对诗作者。评论写作在整个中国文坛都是软肋,流派网有责任参与进来,从我做起,善意切磋,共同提供评论水平。)

      并不熟悉作者吕增军,搜索后发现,他是流派网会员,于2015-7-7 19:54注册(最后访问是2015-7-14 17:41),2015-7-9 22:38在“90后诗歌”栏目发布《死亡之诗》(跟帖很少;王丽颖于2015-7-26 14:05 设置高亮)。
      语乱于7-26 08:36在诗歌评论栏发布《读<死亡之诗>》(本主题由王丽颖于2015-7-26 14:04 设置高亮),之后在许多跟帖中发布《读90后诗歌<死亡之诗>》,才引起我注意。他在评论中认为,作者“笔锋不仅用得出奇,也写得深奥”,“用简短的诗句,散发出无穷的诗意”。还有个别跟着赞赏的,当然也有质疑该诗的。这些都很正常。
      阅读之后,《死亡之诗》先是让我眼睛一亮,随后又花了。说实在的,我没看懂正文与“死亡”的诗意关联,因为文本无法让读者进入,我以为,这是作者在不可琢磨中的琢磨,但难以解释到位。当然,诗可以不令人完全懂,不过自有其共识点。懂不懂并非诗歌评价的全部,《锦瑟》至今没人全懂,亦是经典。“白发三千丈”不合理,合诗情;《死亡之诗》情理皆废。因为《死亡之诗》事实上是典型的胡言乱语式的文本(即使作者是严肃的),是诗歌中不成功的实验,也是歧路。没什么评论价值。正文意象斑驳错乱,叠加转换随意无着,与想表达的“死亡”没什么关系。如:  “叶子为白昼脱齿垂泪”,“为北极熊赢得一枚铜耳钉”,“托运趾蹼”,“推倒了橡树依靠暮日”……基本是不知所云一如呓语,整体都是。诗的新意是有迹可循的,并非胡言乱语哦。即使梦呓,有的可能是诗,前提是经过诗性淘洗。否则就是呓语。这样的诗可以随便胡涂乱抹即可完成,只要自己不厌烦。
      《围城》中曹元朗写写月亮有如下的诗:“圆满肥白的孕妇肚子颤巍巍贴在天上 /这守活寡的逃妇几时有了个新老公”——比起这首来也可以被原谅的吧。
       因为诗的解读依托词义关系,关系无度,不仅无法阐释,也谈不上感悟了。故意人为搭配的文字,获得诗性,那得靠什么运气?!语言直白也不一定不是诗。拟人,比喻,暗喻,隐喻,夸张这些写作手法也同样。 诗亦可以难以解读,甚至拒绝阐释,但那是由审美机制所规定的,如直觉就是这样,难以阐释,只能靠感悟。然而依然是诗,与胡言乱语有根本区别。因此,任何牵强附会的解释难免是另一种呓语,没有意义。牵强附会,捉襟见肘。
      《死亡之诗》虽然没什么解读价值,但如果将其作为现象是可以讨论的,现在毕竟超越了懂与不懂的浅层认识。不过,我感觉,流派网有的会员在评论中有一些误区,应该注意,也有必要克服。
      我以为,评论与诗写一样是自由的,不过,与信口开河,随心所欲不同。下笔千言,难以到位,三分入木则尤难。应该掌握必要的美学常识,尤其是文学评论基础。
      例如:芝麻在《解读吕增军《死亡之诗》发表于 2015-7-26 17:26(27日修改)(本主题由 王法 于 2015-7-26 20:09 设置高亮)中也有一家之言,不过按照“起、承、转、合”的八股文模式解读无厘头诗,应该说太勉为其难了,像为千足虫套上一只人的鞋子,那可不是一般的削足适履。
不过我以为,能写出解读文字就难能可贵,虽然所有解读都可能勉为其难,解读结果也都难免差强人意。
      青青河边草在主帖评论中,意识到了其“往往写得不会太好”,“本文将自己也不能完全说明的死亡之诗,用了极其复杂的线索,企图再现其自认为复杂无比的内在肌理”,并且感受到“再次对死亡的诗,更加茫然”,最后,虽然试图抓住“主体意象除了‘死亡之诗’外,还有两个”,依然判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无效的”。这些已经不容易了。
      当然,亦有会员质疑《死亡之诗》并且到位的,如:皿成千71#跟帖:“青青虽然评的不是很让我认同,主要是对此诗的大问题作了回避,我可以认为是编辑身份不好直言,但一个质疑编辑身份的读者,解读一首诗也回避就不太厚道。我先认为他是真有学识这么说说,但就后面看,正如张教授所言,他得扪心自问。另有一会员,挑拨离间,明明说文本,硬说对作者埋汰了。很要不得。谁没有垃圾作品?要是说一首诗差了就等于伤了作者,那真是无语!”再如,香雪婉儿79#跟帖:“这首诗就像小学生戏弄人的脑筋急转弯,谜面让人不知所以,谜底让人一声叹息。”
      无论怎样评论,均应就诗本身发声,不该将其与诗作者或者评论作者作褒贬关联。


附《死亡之诗》

    作者:吕增军

叶子为白昼脱齿垂泪,也为北极熊赢得
一枚铜耳钉。初次托运趾蹼
就像推倒了橡树依靠的暮日
北极熊排挤春夏,它的果实,如是月亮叼住的信物
叶子割碎极光唯一的信笺
令北极熊拓宽它的腹肌,辽阔无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5-7-29 03:5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5-7-29 04:56 | 只看该作者
来学习对死亡的又一次剖析,,,老师,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5-7-29 06:2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醉翁之意不在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5-7-29 06:2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在不在酒,都看出,你也真是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5-7-29 06:3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可怜的吕增军,刚出道就遭遇了一场政治运动。不然,可凭这首诗从正面火一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5-7-29 06:4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为当权者服务的诗是好诗。诗写到政治,是最高境界。
真是这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5-7-29 07:0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时代变了。等着吧。张无为,群众会让你看到反击。文字不是唯一工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5-7-29 07:34 | 只看该作者
张老师读不懂,怎么说《死亡之诗》情理皆废?能将我原文一并附件在你此文之上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5-7-29 07:35 | 只看该作者
大明定南朱曦 发表于 2015-7-29 03:53
写诗的和读诗的
            曦哥/诗说

读不懂文章,只能说明你阅读水平不够,

挖苦人家,只能读明你人品不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16 16:14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