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578|回复: 9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重阳新韵赏评 【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2-1 09:1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灵光  远在前方


诗人的梦  披着晨光
起步童稚  踏着希望
沿着四水五岳  历经七碍八障
跋涉  再跋涉
终于到达诗山尖上
可是什么也没有
灵光  远在前方

(重阳JM)


    这首诗的题目是《灵光,远在前方》,。灵光,即神异的光彩。而这光彩总是远在前方。
    诗人做着美好的梦,梦醒来,披着曙光,迎接光明。作为一位诗人,从小的时侯就认真地读诗,苦心地写诗。胸怀伟大的理想,迈步走向前方,不辞辛苦地渡过一条条河,越过一座座山。“四水”泛指许多的河。“五岳”本是我国历史上的五大名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这里泛指很多的山。诗人要向前行进,必经历无数的阻挡,须闯过许多的障碍。跋涉啊,不停地跋涉,最后才能到达诗山的顶尖上。然而放眼一望,没有别的,而那灵光还是在远远的前方。这也正如地平线一样,走到哪里,又有新的地平线出现。地平线没有止境,诗的灵光也没有止尽:诗经的灵光——楚辞的灵光——汉赋的灵光——唐诗的灵光——宋词的灵光——元曲的灵光——新韵的灵光……,这就是整个诗歌无止尽的光辉的发展史!
    法国象征派诗人马拉矣说过:“作诗只能说到七分,其余三分应该由读者自己去补充,分享创作之乐,才能了解诗的真味。”这首新韵诗的象征性非常鲜明,值得我们认真的细致地去玩味。
(万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2-11 11:00 | 只看该作者
新韵诗•致原草

天上星星月亮  地下河海山岗
一万年小改模样  舜间安变榆桑

金身愚昧通权  陵域英灵神伤
书山几多垃圾堆  社火不至鬼狂

(重阳JM)

    这首新韵诗共两节,上节写沧桑,下节写世道。
    天上闪着星辰,亮着明月,照耀着地下的河海山川。一万年也只是这个样子,没有多少变化。更何况“瞬间”即很短的时间里,怎能大变样呢?“榆桑”指“沧海桑田”。夏方庆《谢真人仙驾还归山》诗:“沧桑今已变,萝蔓尚堪攀。”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后以“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很大。重阳这里的意思是要叫世事变,也不是很快很容易能办到的事。
   “金身”当指权贵世家。他们往往通向权贵,但也多愚昧无知,并不够聪明。重阳另有诗句:“权变钱,钱保权,钱权总相合。”“陵域”指陵园,陵墓。革命的成功是千百万烈士用鲜血换来的,他们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躺在九泉之下,英灵也在不安,也感到“神伤”。他们为什么要忧思神伤呢?因为“金身愚昧通权”。书籍如山,但真正有价值的并不多,多的是毫无意义的文化“垃圾堆”。“社火”是旧时在节日扮演各种杂戏,“民间鼓乐谓之社火”。但也不至于能让那些鬼蜮逞狂。这里也就是世道必将会向好的方面发展。正如毛泽东的诗句:“人间正道是沧桑”,革命将使社会越来越好。新韵会越来越普及。
(万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6-2-11 20:55 | 只看该作者
学海无涯啊,哪里有顶和终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6-2-14 15:57 | 只看该作者
灵光 或许在山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6-2-17 13:21 | 只看该作者

灵光,或许在你胯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6-2-17 13:26 | 只看该作者
祝贺金书出版

世界第一部金书《天下奇迹创造者大全》出版,原韵奉和戴笠翁先生。


慈母寅夜痛惊梦  游子五更晓露耕
搜新猎奇思肠断  星汉觅月盼天明
弯弓射鸠打九鸟  捉剑剌虿杀万虫
一部金书光彩缚  千载英姿戴笠翁

(重阳JM)



《天下奇迹创造者大全》是世界上第一部金书。为迎接香港百年回归,于1997年7月1日出版。总编戴笠翁写了一首赞诗,副总编重阳就和了这首诗。
   “慈母寅夜痛惊梦,游子五更晓露耕。”祖国母亲,怀着沉痛的心情,夜深了,还做着梦,惊醒也在想着一件大事,就像失掉儿子一样的香港回到怀抱来。香港啊,也像游子一样在外百年,熬过沉沉黑夜,盼望天亮,披露劳作,努力奋斗。
   “搜新猎奇思肠断,星汉觅月盼天明。”编辑这样一部大书,必须搜寻古今中外全世界的奇迹。这是一件花大力气,费大心血,绞尽脑汁的事。所以说“搜新猎奇”,也必然“思肠断”那样的去下工夫。熬到深更半夜,为的是喜迎香港回归祖国。望着那条闪光的天河,寻找那轮金色的明月,该变园了。天就要亮了,到1997年7月1日凌晨,迎着东方的曙光,降下米字旗,升起五星红旗,香港就回到祖国的怀抱了。这是巧写,是托意,是诗的含蕴。
   “弯弓射鸠打九鸟,捉剑剌虿杀万虫。”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血泪史,一部斗争史。把弓弦拉得弯弯的,射击那些侵略者、霸权主义殖民主义者。鸠即斑鸠,不善筑巢,常常占据鹊巢中,这不是侵略吗?九鸟即九头鸟,古代传说中的不祥之怪鸟。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九“鬼车鸟”:“鬼车,俗称九头鸟,……世传此鸟,昔有九首,为犬噬其一,至今血滴人家,能为灾启。故闻之者心叱犬取灯,以速其过。”而且还勇敢地挥舞长剑,剌杀那有毒的坏东西和无数的害人虫。虿,就是蝎子一类有毒的虫子。这里的“鸠”、“九鸟”、“虿”、“万虫”,都是指的侵略者或有害于人类的东西。这与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中的“苍蝇”、“蚂蚁”、“蚍蜉”、“害人虫”代指帝修反是异曲同工的。而且是“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这里还有用字的拆分艺趣:九鸟,是“鸠”的拆分;万虫,是“虿”的拆分。
   “一部金书光彩缚,千载英姿戴笠翁。”金书指《天下奇迹创造者大全》,共分为福、禄、寿、禧四卷。是世界上第一部不装订而成书的活页金质书。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记载古今中外奇迹创造者最多、内容最丰富、跨越时间最长的奇书。重阳称其为“世界上第一部无价宝书”。所以说它是光彩覆盖,光芒四射!因为是有史以来的第一部金书,千载稀宝,并由当代十大奇人、华夏桂冠诗人、世界十大收藏大王之一的国际首届发明专利大王勋章获得者戴笠翁担任总编。所以重阳称他为“千载英姿”。
    这是一首内容丰富,思想性强,艺术性高的佳作。
(万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6-2-22 07:57 | 只看该作者
为苏木河酒题

苏木河畔景色秀  完达山麓清泉流
云幛雾罩意绵绵  山环水绕情悠悠
喜逢甘露润大地  笑迎五谷庆丰收
四季如春醉心头  苏木河酒暖千秋

(重阳JM)


    完达山下,流淌着苏木河,在黑龙江省的东北方,属重阳居住的佳木斯市郊。这里产的“苏木河酒”,重阳是喜欢饮的,要不然怎会题上这样的好诗呢?
    苏木河畔的景色秀丽宜人,清沏的河水流经完达山脚下。水清好酿酒,山绿易育味。“云幛雾罩”就像“意绵绵”,“山环水绕”又似“情悠悠”。这也是酒的意,酒的情。可喜的是正“逢甘露润大地”,欢笑的是又“迎五谷庆丰收”。这一“喜”一“逢”,一“笑”一“迎”,大大加浓了“意”和“情”。甘露是甜美的露水,《汉书•宣帝记》:“无康元年,……,甘露降未央宫。”古人迷信,以为天下太平,则降甘露。只有“甘露润大地”,才能“五谷庆丰收”,酿出美酒来。也只有这样,才有景色四季如春,才有醇酒“醉心头”,“暖千秋”,这才是辩证的统一。所以这首诗可说是赞山赞水赞酒赞人也赞太平年。在写作上还有个突出的特点,就是遣词的准确,如形容词“绵绵”、“悠悠”等。更有动词“流”、“罩”、“喜”、“逢”、“润”、“笑”、“迎”、“庆”、“醉”、“暖”等,这就加强了全诗的表现力度。酒味诗味已经沁人心脾了!
(万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6-2-26 08:48 | 只看该作者
致《芳草》文学社

无量山上植芳草  澜沧江畔育奇葩
两烟已圆金叶梦  三思又解沧源画
寻芳敢踏青龙桥  边地处处开菸花
社企联姻虎添翼  傣佤共创烟文化

(重阳JM)


   “无量山上植芳草,澜沧江畔育奇葩。”无量山位于云南西南。“芳草”既指烟草,也指《芳草》文学社及《芳草》杂志刊物。云南是我国烟草主要产地之一,烟质优良,为高级卷烟原料。澜沧江纵贯云南西部。“奇葩”既指高级香烟,也指文艺作品。这里的一“植”一“育”,两个动词用得极准确。
   “两烟已圆金叶梦,三思又解沧源画。”“云烟”驰名中外。“两烟”,指临沧地区烟草公司作出的关于发展烟草事业的两项新政策,从而实现了有关烟草开发的“金叶计划”。所以说“已圆金叶梦”。“沧源画”,澜沧江两岸的峭壁上,存留着大量的远古时代的雕刻壁画,自古以来还无人能破解其意。近年来,我国科研考古工作者终于破解了大量的画意。“三思”说明破解工作的艰难。
   “寻芳敢踏青龙桥,边地处处开菸花。”为了寻求这芳花香草,勇敢地踏过青龙桥。“青龙桥”,澜沧江上的一座高架索桥。“边地”,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疆,有很长的国界线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菸花”即烟花。
   “社企联姻虎添翼,傣佤共创烟文化。”云南是我国一个多民族的省份。由二十多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这里的“傣佤”只是众民族中的两个主要代表,他们共同创造了烟文化。可喜的是“社企联姻”。“联姻”本指两家通过婚姻关系结成亲戚,如“秦晋联姻”。这里指的是烟草企业与文化社团的相互结合。文化促进企业,企业推进文化,两相互勉,如虎添翼,共创伟大的事业。三国•蜀•诸葛亮《心书•兵机》:“将能执兵之权,操兵之势,而临群下,譬如猛虎加之羽翼,而翱翔四海。”这个典故的运用,更加突出了社企结合的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这首新韵诗溶文学、企业、社企结合、山河人境于一炉,显得极其厚重,又有力度,是难得的新韵佳品。
  (万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6-2-29 16:08 | 只看该作者
起早上学路吟

旷野寂静秋虫鸣  晨风如水沾朱英
夜幕未开月为灯  星兄星妹伴我行

(重阳JM)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式的新韵诗。旷野是寂静的,听见秋虫在鸣叫。越寂静越听得清,愈听得清愈显得寂静。清晨的风就象凉爽的水一样沾湿了红脸蛋儿。夜幕还没有拉开,多亏明月打着灯笼,照亮了道路;并有闪闪眨着眼睛的星星,就象可爱的小兄妹,陪同一起去上学。这首形式整齐的诗,既象一首七言绝句,也似一首民歌。全诗聚集了多种意象,就今天读来,也不愧一首形象化的上乘佳作。但也看出语言的文诌,如把“红脸蛋儿”写成“朱英”。  (万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3-2 10:18 | 只看该作者
秋晨上学闻笛

谁弄芦笛芬芳声  沏入秋风渡清溪
牧公挥鞭舞晨霞  吾背书包至界石

(重阳JM)

    这是1958年写的一首新韵诗,极其形象生动。第一句写出了奇异的新意,芦笛发出芬芳,声音也有了香味。这使人想起唐代想象瑰诡的诗人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中的诗句:“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意为李凭弹箜篌的技艺高超,声音就象昆仑山的碧玉碎破,凤凰的婉转鸣啼;又如芙蓉在哭泣,兰花在欢笑。花怎样哭和笑呢?这是奇特的想象。而小重阳竟也闻到了笛音的香味,这和李贺是异曲同工的。这一句中还用了一个“弄”字,同样让人想到宋代张先《天仙子》中的名句:“云破月来花弄影”。第二句中写笛音“沏入秋风”,“沏”字用得十分精当,就象茶色茶味溶进水中一般。第三句也极形象,放牛的人扬起长鞭,挥舞着清晨的云霞,同样想象力极其丰富。就在这样的景象中,背着书包到界石上学去(界石:界石中学)。在这首诗中,也用了一些文言,如“公”、“吾”、“至”。
    象这七绝式的诗,还有《月夜游》《二月二熏虫》等,都写得不一般。
(万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16 16:46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