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6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65期论坛诗选备选:张玫玫的诗,选自《北京文艺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7-7 13: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张玫玫的诗,选自《北京文艺网》

1.  修行

其人世居乡间,一生无病无灾
木房子屋后靠山
门前是水
日耕作,夜安歇,食五谷杂粮
和睦乡邻,与世无争
生养子女九人,个个周全
而自己体健,吃得做得

是年七十有二,一日夜半如厕
抬头
见月光皎洁
清辉尽洒,山谷河流明亮如昼
又清风徐徐,树木婆娑,而庭院寂寂
遂模糊嘟囔一句“今夜月色真好”
乃入房,上床,侧身而卧,复又睡

次日牛羊哞哞咩咩上山
鸡鸭咯咯嘎嘎出笼
猪在圈中哼哼叫食
日出山涧,炊烟袅袅,不久四处饭菜飘香
其老妻在门外唤起,再三,不应
推门探视,其人侧卧如故,身子温软,然仙去久矣

乡人皆啧啧称羡:此乃前世修得好,得如此去矣



2.  七妹


家住溪边
清油油一头长发,拖至脚后跟
时常垂两条长辫,走起路来,一甩一甩
山坡上放牛,山崖上唱歌
小鸟一样的嗓音,清脆,碧绿
那天失足掉落悬崖
长发风撕翠叶一样散落,红衫挂在林梢

七妹葬在路边
她才许配的夫婿尚在当兵呢
至死,她只远远望见过他,他也只远远望见过她

一个女人半夜难产
家里收拾一架躺竹椅
两个男人点着火把,抬着她去城里
山路十八弯,节节弯如曲肠
一个女子,看不见脸,披黑漆漆一头长发
忽左忽右,忽前忽后
招呼她,不应
相跟着去了城里

医院里安顿好难产女人
一个男子连夜回家
一路相伴,那个披着黑漆漆长发的女子
忽前忽后,忽左忽右
招呼她,还是不应
静悄悄地,她也没有脚步声

拿手电筒光照她
她仍不言,只慌张张遁入茅草小路
消失不见
天明,其人去看
昨夜女子隐身处,赫赫然七妹的坟茔

2013.05.28.晨.



3.  银手镯


一只银手镯,在我的手腕上
生出白月光
那时我厌倦了
弃置它在纸袋里
由它暗黑
灰尘似的陈旧

那一栋我幼年住过的旧房子
右边正房的楼上
有人用白绫子悬梁
左边
外曾祖母所住厢房的天窗
从未打开过
因为那上边住着一个怨愤的女鬼

外曾祖母戴的帽子边沿上,光亮闪闪
那么多银子的、宝石的饰品
我在她雕花的床上酣睡
她在纺纱
灰黄的电灯光
吱吱呀呀的纺车声
半夜里
她挥动一种古老的、驱邪的乐器
噼噼啪啪拍打床沿,叽叽哝哝呵斥鬼魂

清凉的青石板的门廊,湿润的青石板的阶岩
温暖的曾祖母袅袅的烟火
安详的她的容颜
低低细细她的话语
夏日炎炎我香浓的甜睡
她轻轻挥舞的扑扇
那是在中堂,放着棺材的阴凉的中堂

多么神秘,有时我看见她走进这边的屋子
忽然间却从那边的房里出来
25岁守寡的她
27岁病逝的她的儿媳
35岁去世的后一个儿媳
27岁患白血病死去的她的第一任孙媳妇
这栋房子的每一个角落都冷气森森
仿佛屋后滴水檐下
厚厚的,幽深冰冷的青苔

外曾祖母在每一间屋子进进出出
因此每一间屋子
明亮而有着人的暖,她从容地
说话,从容地养大
她的儿子,她的孙女,孙儿,曾孙女
给她唯一的儿子娶亲、再娶
给她唯一的孙子娶亲、再娶
童稚的我陪伴她,看着她
她总是笑着,温和地说着什么
纤巧的三寸金莲
别样的袅袅娜娜

这只银手镯,曾祖母戴过的,本是一对儿
一只送给她孤零的侄女
另一只赠送给她宠爱的孙女做念想
最终又戴在我细细手腕上的
银手镯,麻花的
深痕里
又密密镌绣细细的花纹
它是
简单的至美

时间的沙漏不知置于何处
不动声色地漏下
属于我的
颜色、水分和丰盈
而我却从未来得及惊呼或抱怨
月光稀薄地笼在树梢上
我的肌肤
还有山泉的沁凉么
我的血液,还有火焰的炙热么
久不见天光的
暗黑的银手镯
在我的手腕上,一霎霎地生出白月光
温润,莹洁

白月光
一千只蝴蝶在森林的光影里起舞
那些精灵
是早已故世的
我的曾外祖母们、外祖母们

还活着的
我的母亲们
以及
我们

我们的女儿们

2012.09.07.22:25.




4.  百年刺槐


长在入村的必经处
虬枝,碧叶,浓荫巨大
枝叶上结满红布灿烂,根底旁香火袅袅
婚丧嫁娶,祈福求安
村人笃行于此

舅叔公年四十
彪悍,凶猛,暴戾不信神
其老弟娶亲
舅叔公嫌老槐碍事,尽砍枝叉
只余光秃秃树干

不久其长女无故发疯
舅叔公暴怒,再砍老槐树干,只余树兜
舅叔公亦搬家

选址,定于村落顶部
这村落正脉处
阴阳先生劝他,老辈人劝他
不听
仗着自己气盛,曰:罩得住,压得了

挖岩,挑土,率妻儿培地基,运椽木
三月,新屋既成
放鞭炮,摆酒席,大宴宾客
施施然入住

过一年,二儿发疯
又一年,三女发疯
再一年,四女开始胡言乱语
不知何时,舅叔公亦疯了
不知其何年何月离家,一直下落不明,生死未卜

新屋几经人事摧折
早已破败不堪
唯有舅叔婆朽残白发,在那里飘

2013.05.30:2:10.


5.  掌故


一小子离乡当兵
在花花世界熏染几年
说话做事
学得作装作势,拿腔拿调
为乡邻所耻笑

一日小子回乡探亲
脚蹬皮鞋,一身戎装
走在乡间路上
左顾右盼,自觉身价百倍
足以睥睨天下矣

时值中午,太阳正烈
路经田边
见田里庄稼长势葳蕤,一老汉低头媷草
遂趋前斯文文曰:
老伯,那红杆杆上长着黑籽籽的是甚东西?

那老汉抬头一望:
“这不是自家不成器的小子吗”
也不言语,掀掉斗笠
抡起锄头
上赶着劈头就打

这打人的怒火噌噌噌往上冒
只觉这忘本的混小子丢了祖宗八辈人的脸
这被打的还不明就里
只一味抱头鼠窜,哀呼:
“来不得呀,荞麦田里打死人唻”


2013.05.31.02:16.



6.  三公公


家世清寒,田地里耕种
然生得蜂腰猿臂,面白无须
偏又是剑眉朗目
望人时,又常是略略带些腼腆

幽渺渺一个棋盘洞,喷涌出一渠好水
旺盛、清冽
不知流淌了几生几世
又不知有几多清妙女子
曾经在渠边捣衣、梳洗、涤足

那年三公公年方弱冠,在担水码头挑水
一只桶甩进水中剜水
一只手压住另一只空桶平衡
正用力起水呀
一个不小心、撞翻了别人家的衣服篮子

轻怯怯低低一声“哎呀”
一颗心一惊,一颗心怦怦怦乱跳
一地散乱的衣服
一只打着漩漂去的水桶

油亮亮一个光洁的髻子
齐整整一额留海
粉嫩嫩一张俏脸,只是低下去,低下去
金莲小小、欲凌波

她是、曾姓财主家的小寡妇
正年方二八呢
“积成的财主饿成的痨”
她可不是什么“纯粹的”少奶奶
——日要浣衣,夜要纺纱

也许也并不曾敢在人海里多看那一眼
但,三公公自此忘不了小小金莲摇摇
小寡妇自此惦记上了星眼生辉
西厢壁,明月窗——
是、什么光景下做成的好事?

一日三公公在田里劳作
曾姓财主率二十余精壮男丁
捉住三公公一顿暴打
直逼得三公公背井离乡

三公公自此胆子奇壮
一夜,孤身打劫了一富户
取得丰厚“投名状”
径奔山大王去了

因此三公公把脑袋别在裤腰上
裤带上插一把刀
脚后跟几个喽啰,山岗上
大碗喝酒,大块吃肉

熟常的月黑风高的晚上
三公公独自一人摸进了曾家院子
手起刀落
把曾姓财主给杀了

最终没有逃脱乡公所的追捕
三公公坐了班房,判了死刑
他被枪毙的那日,正是
乡公所所长
收取他家一百大洋赎身钱的前一天

2013.06.08.22:59.



7.  将军攻略


时陈霞岭率军镇守西康
人称康威将军
他治军严明
深得当地人敬仰

其乡人李某在西康做生意
当地人欺生
以种种名目赖账
李某苦不堪言

于此无奈之下
李某借乡党之名
觍颜
去康威将军府上求助

将军也不多言
只说:
“ 明日我率军出操,
你只如此如此。”

次日,李某当街摆一桌宴席
“二五二五”饮酒
将军驰马而来
绕路而去

此事一传十,十传百
众人皆惊疑
那些欠李某钱财之人
均乖乖如数奉还

至此,又假以时日
慢慢咂摸
体味
李某方明白其妙


2013.6.11.4:36.



8.  神水


金兰姑婆善良,仁慈
一日
一叫花婆饿晕在她家门前
她挖出缸底几粒余米
熬米汤救她

在金兰姑婆家连住三天三夜
白天同劳作
夜间抵足而眠
叫花婆深受感动

临别,叫花婆教金兰姑婆一个妙方:
取一土钵碗,装半碗清水
吐一口唾沫于水中
左手持碗
右手点燃香纸
让烧纸灰落入水中
用那三根香在水中画圈,同时口中念念有词
如此完毕,此水可治烧伤,烫伤

又再三叮嘱:
此方若要传人,不可收师傅钱
又曰:此方仅用来行善积德
不可开口问病人要钱
给多少拿多少
不给则不要

金兰姑婆初时将信将疑
后因村人无钱治病
“死马当作活马医”
遂依法以其水涂抹伤口
伤者都说奇妙
清凉、去痛,且好了无疤

自此,此“神水”名扬十里八乡
且屡试不爽

2013.06.11.5:3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7-7 13:50 | 只看该作者
很特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3-7-7 17:07 | 只看该作者
有特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10 08:18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