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衣影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诗歌时代”宣言——诗歌理论与创作的几个问题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2013-1-14 00: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衣影 于 2013-1-14 00:49 编辑
张无为 发表于 2013-1-14 00:04
嗯,在此再说明一下:
    “诗歌的误读”目前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了,正如不可知论经过贝克莱到休谟 ...


“诗歌的误读”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际操作,都是永恒的不可避免的问题,就像语言学“翻译的不确定性原理”、物理学“测量的不确定性原理”那样,因此轻言“‘诗歌的误读’目前已经不是什么问题”这本身就是有问题的。语言阐释学是从西方狄尔泰、胡塞尔、海德格尔、伽达默尔一路发展出的哲学释义学而来,作为一个理论流派或体系,本身就不可能符合充分理由律,因而只能说是目前相对最好的研究范式,就像美国的实用主义真理一样,不能代表绝对的权威,更遑论真理本身。学术界沿用几十年,只是因为还没有出现更好的研究范式,这不代表原有的阐释学范式就是完备的,“诗歌的误读”正如翻译、测量的不确定性那样,系数再小,也仍然不能否认其存在。因此,再次强调“诗歌的误读”来突出谨防“以己度人”的问题就是要提醒人们不要束缚于理论和自我,客观辩证地看待诗歌鉴赏。同理,借用不可知论来阐发谨防“以己度人”归旨同一。我在文中引用海德格尔的释义学,也就是后来语言阐释学的哲学基础,因此是利用了阐释学的解释的。只不过我是用来阐发读者或个体的“理解结构”,进而得出“诗歌的误读”和谨防“以己度人”的观点。

“自觉创作是成熟的创作,而非稚嫩的、仅凭意识自发流动的文字组合”、“ 实现自觉创作的诗人,往往不再停留于主观狭隘的自我意识与直观感受”、“摆脱自身的局限性,实现自身人性的建构与理智的完善”,先生提出的几个文章中的观点没有深入是事实,确实需要进一步详细阐明,以更翔实的论据来支撑观点,同时也夹杂了个人的一些创作经验。关于这一点,以后会专门单篇讨论。我写作宣言的计划是两个月,共十篇。因为考虑到宣言的特性,所以很多问题和观念都未能展开,因此有“马尾穿豆腐”之嫌,是肯定的。这些,等写作宣言的后面几部分,我会考虑是否再穿插进行深入的探讨,抑或完成整个宣言后,再做演绎式的单篇阐述。

先生所提不足之处,切实、中肯。辛苦了!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13-1-14 00:30 | 只看该作者
在途中,不便细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3#
 楼主| 发表于 2013-1-14 00:36 | 只看该作者
张无为 发表于 2013-1-14 00:09
补充:如果作为普及型的文本尚且可以,但如果是学术性的或者是作为“新诗歌时代”宣言,就应该进一步在“新 ...

嗯,初衷就是普及型的文本。上升到学术性,一来受众太小,二来也不是宣言的应有之义。“新诗歌”的“新”,很多人都提问过“新”在哪里。我在前面的其它文章中也做了一些回答,还不充分。但可以说的是,肯定不是一般人眼中的“新颖的感觉”而已,比起诗歌创作的内容和形式,我更注重中国诗歌的“缺失”部分,因此这个“新”更是背后的诗歌创作理念,当然也就是诗人的艺术思想理念。这一点,我在《“新诗派”介绍》中略有涉及,也打算在宣言中的后几篇中详细阐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
 楼主| 发表于 2013-1-14 00:37 | 只看该作者
荒原猛士 发表于 2013-1-14 00:30
在途中,不便细复。

好的,问好荒原兄!辛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
发表于 2013-1-14 00:57 | 只看该作者
衣影 发表于 2013-1-14 00:29
“诗歌的误读”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际操作,都是永恒的不可避免的问题,就像语言学“翻译的不确定性原理” ...

是的,“诗歌的误读”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际操作,都是永恒的不可避免的问题。对此学术界是共识的,而且,如何“合理误读”也不是问题,问题是怎样合理。如:记得几天前你质疑纯文本解读,其实,新批评理论试图解决的就是如何合理误读问题,当然,后来的姚斯、加登、伽达默尔等各自又有更新的探究。目前,既然还没有出现更好的研究范式,那么首先应该接隼,然后再基于此试图发展,至少不绕开才好。这也是我强调的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
 楼主| 发表于 2013-1-14 01: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衣影 于 2013-1-14 01:13 编辑
张无为 发表于 2013-1-14 00:57
是的,“诗歌的误读”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际操作,都是永恒的不可避免的问题。对此学术界是共识的,而且, ...


嗯,先生强调的地方很值得注意。任何理论都是真理的环节,真理是无限的,要追求,虽达不到,但可以无限趋近,因此对于追求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不应该绕开,而是合理扬弃、吸收。当下,我只是涉及到阐释学的基础部分,也就是海德格尔的释义学哲学原理部分,还远远不够,以后会在进一步的详细阐释中加强这方面的环节。

“合理”这个界定,一定是在一定的理论体系中,受制于一定的大前提,因此,遵循的是相对的标准。在设定的前提和标准下探讨“合理误读”的合理性问题是合理的,但要敞开去讨论纯文本解读的合理性问题,就必须跳出固有的范式、理论,这样才可能寻找到新的创新思路和方法。这也是我提出质疑的原因。没有质疑和否定,事物就不可能发展,任何理论也就不可能扬弃固有的范式,诗歌的创作与鉴赏同样如此。这也是我强调的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
发表于 2013-1-14 01:26 | 只看该作者
衣影 发表于 2013-1-14 01:10
嗯,先生强调的地方很值得注意。任何理论都是真理的环节,真理是无限的,要追求,虽达不到,但可以无限 ...

      嗯,真理皆相对嘛,“合理”亦如此,各批评学派的理论的合理性都有依据。当然,这并不是说没有问题。
    另外,既然初衷是普及型的,就应该从普及入手,但普及型也需要有学术理论支撑,只是怎样深入浅出的问题(文章中也有这方面的努力,这值得肯定,但须防止片面化哦),否则,引用高深的学术性大家与观点,而又不能深入展开,就容易出问题。真理跨出一步与没到那步都可能谬误的哦。
    还有,也不能将自己尚未成熟的创作体验直接作为经验理论定型化。这也是文学包括理论界一些创作经验谈的通病,必须防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
发表于 2013-1-14 01:31 | 只看该作者
先谈到这,也不早了。我手头还有任务哦。{:soso_e18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楼主| 发表于 2013-1-14 02: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衣影 于 2013-1-14 02:14 编辑
张无为 发表于 2013-1-14 01:26
嗯,真理皆相对嘛,“合理”亦如此,各批评学派的理论的合理性都有依据。当然,这并不是说没有问题 ...


真理或理论的相对性跟绝对性是同一的。说它相对,是因为它是无限发展的过程,任何真理或理论不可能述尽;说它绝对,是由它内容的客观性、可知性确定的。因此在理论体系内的依据,确立标准,讨论问题是有效的。离开这个体系,在体系外再讨论或看体系本身,总能找到与该体系矛盾的依据。因此,说到底,合理性问题还是标准和界限的问题。先生说“这并不是说没有问题”这一论断是正确的。

初衷是普及型的,要尽量让一般受众理解、接受,所以深入浅出、术语通俗化处理是必要的,这一点,我已尽量努力,当然,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先生说“引用高深的学术性大家的观点,而又不能深入展开,就容易出问题”这一点需要明确问题主体,如果主体是作者,那么就是阐述未能深入造成的;如果是读者,那么就是人的差异性的理解结构造成的。我想,这个问题是相互的。我会尽力从读者角度考虑,弥补造成这个共同问题的缺陷。至于先生说“真理跨出一步与没到那步都可能是谬误”这一观点成立,这是放诸四海皆准的道理,所以所有的理论与文章都不可避免存在这种“谬误性”可能。这个“可能性”绝对存在,我们只能尽力弥补,无法完全达到,就像任何哲学家的理论都不可能完全达到真理全体那样。所以才有米兰·昆德拉的那句经典判词:人类一开口,上帝便发笑。但是,这不能否认任何哲学家或理论家为追求真理、完善理论所作的贡献,哪怕是添了一砖一瓦。真理的全体是永远达不到的,谬误也是永远存在的,因此我必须承认我的努力存在谬误性,而不仅仅是可能。

“不能将自己尚未成熟的创作体验直接作为经验理论定型化”,先生这一点提得特别好,确实不该简单地将自己的直观经验当做科学理论。但事实,我也没有这样做,只是说在引用或表述一些观点时结合了自身的创作经验。这一点是必然的,不可能排除的。人的认识本身就是主客观的结合,即使是学来的间接经验或理论,也必是经过人的外感觉和内感觉的综合来定型的,而这综合的过程根本是摆脱不了人的主观影响的。就像认识摆脱不了作为有限主体的人。因此,理论界“谈及创作经验”的这种通病存在是无法避免的,只是程度问题。因此,我们才应该按照学界约定的要求或标准来撰文表述,就像学术论文那样。但像散文、杂文等,就不必按照论文的规定来写,那样要求也是不现实的。所以,那些“创作经验谈”只是散文性的意见之作,有参考价值,但无科学的学术理论价值。

我提出新诗歌或新诗派的理念,写作宣言系列,不是阐述既定的理论,而是一种有内在根据的尝试,作为尝试,自然不可能是成熟的,思考和写作的过程本身就是运动、发展、完善的过程,就像历史上所有创新的理论一样。有纰漏、谬误之处,也难免。要“必须防止或避免”,这样的要求是不可能实现的。也是有悖事物发展的规律的。这令我想起李飞骏先生跟我说的一句话:高手在游泳中学会游泳,这句话用于他的“批判”“干预”是有问题的,因为没有自身的理性启蒙作为基础,就是“伪批判”,但用于我的情况应该是相对合理的,因为我做了基础准备或正在做准备(这是由哲学的高度保证的)。当然,这也才说明先生对我的不足之处提出完善的要求这一可能的存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
 楼主| 发表于 2013-1-14 02:08 | 只看该作者
张无为 发表于 2013-1-14 01:31
先谈到这,也不早了。我手头还有任务哦。

好的,辛苦先生,耽误您时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22 18:38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