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915|回复: 7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歌鉴赏理论书籍汇(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 16: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衣影 于 2013-1-22 17:37 编辑

为避免形成一家之见,或“二手”观点充斥诗歌市场,同时提高诗人创作、鉴赏诗歌的学艺、学理,我花了大量时间来搜集、整理当下中外已经发表的诗歌鉴赏理论书籍,并附上扼要简介,大家可以针对我的重点推荐,在网上进行购买。(亚马逊、当当网、天猫或淘宝以及大型书店应该都有销售)

【加粗部分均为重点荐读】【粗红部分对中国读者最有用或最科学,推荐购买】【粗蓝部分为世界或中国诗学最先进的理论成果】

1、《中国现当代诗歌赏析》 刘树元 浙江大学出版社
简介:《中国现当代诗歌赏析》一书作为通识教材,旨在提升人们的诗歌爱好与热情,培育学习者的人文素质。在一个商品经济持续升温的年代,大力倡导人文精神,全面完善人格心理,更有其不可低估的价值。尤其是现实中频频发生的、甚至常识性的错误,也给了我们关于夯实中国文化根基的提醒。“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出现了用白话创作的新体诗歌。这是中国诗歌史上一次伟大的变革。众多的诗歌艺术流派,各具风姿的代表诗人,脍炙人口的诗歌佳作,都激发着我们学习、诵读、研究的积极性。接受、整理这份民族文化资源,不论是对人们的文化熏陶,还是对繁荣诗歌创作,都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

2、《中国现代诗歌名篇赏析》 叶橹 光明日报出版社
简介:当诗人把生活以航海作为比喻时,他看到的是外部世界对人的制约和限制,所以生活本身显示出它的本色而不顾及人对它的态度如何。不管是波翻浪涌或平静如镜,人只能在其波峰浪谷中沉浮,或在心平气和中荡漾。可是诗人在写到人的自身时,却又以海的遭遇风暴时的形象来形容“你的恨”,以绚丽多变的云彩来比喻“你的爱”。这样,航海中的人也成了海和无垠的天空了。

3、《外国诗歌鉴赏辞典》(古代卷、近代卷、现当代卷) 吴笛、彭少健、杨恒达 上海辞书出版社
简介:古代卷所选诗歌,上起公元前16世纪的古埃及的《亡灵书》,下至以启蒙主义为时代特征的18世纪诗歌,时间跨度数千年,包括30多个国家200多位重要诗人的500多首名诗。一般一首诗附一篇赏析文。也有数篇短诗合为一组进行赏析的。近代卷,收入主要活跃于19世纪的161位外国诗人的456首诗作。书中所选诗歌,均出自19世纪的诗人,包括那些生卒年代跨越两个世纪,但主要创作成就在19世纪,或思想和艺术风格属于19世纪的诗人的创作。全书共收录28个国家161位重要诗人的456首名诗,原则上是一首诗写一篇赏析文。但也有少数短诗是2—3首为一组,合写一篇,少数长诗则选择部分章节加以赏析。 《外国诗歌鉴赏辞典(2)(近代卷)》后所附诗人小传,先以诗人的国别排序,同一国家的诗人则按生卒年先后顺序排列。现当代卷,收入二十世纪至今的320多位外国诗人的420多首诗歌。一般一首诗附一篇赏析文。也有数篇短诗合为一组进行赏析的。《外国诗歌鉴赏辞典(3)(现当代卷)》并不探讨东方诗歌融入西方传统尝试的成败,而仅仅提供20世纪外国诗歌的原貌,以及导读性的义疏。

4、《美国现代诗歌鉴赏》 李顺春、王维倩
简介:选材范围广泛,包括意象派、垮掉派、黑山派、自白派、纽约派、新超现实主义、新形式主义、黑人诗歌以及其他现代诗人的诗歌作品,既有歌咏城市的,也有礼赞田园的;既有咏物的,也有抒情的;既有描写人物的,更有深含哲理的。所选诗歌的体式多样,既有格律诗,也有自由诗。

5、《中西诗比较鉴赏与翻译理论(第2版)》  辜正坤  清华大学出版社
简介:含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诗歌鉴赏五象美与翻译标准系统论》(项目批准号:94BWW002)的全部结项成果。成果结项鉴定专家小组对本项目的鉴定结论指出:此成果“抓住东方诗歌和西方诗歌传统”、“系统全面地构造出了诗歌美学框架”、提出了“翻译标准论”、“达到了国内的最高水平”、“称得上是自成一家的理论体系”、有“颇多理论突破”。小组的鉴定结论一致将该课题成果“列为一级”,认为“填补了此领域的空白”。

6、《世界名诗鉴赏大全》  许自强、孙坤荣  商务印书馆
简介:汇集了61个国家261位诗人的诗作772篇,每首诗后都配有精辟的赏析文章。书中既收录了才华卓绝的诗坛巨匠的诗篇,也选收了一些鲜为人知的诗人的诗作。

7、《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第3版) 袁行霈  北京大学出版社
简介:分上、下两编,上编以言、意、象、境为核心,探讨中国诗歌艺术理论;下编具体沦述、分析屈原、陶渊明、谢灵运、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李贺、温庭筠、韦庄、苏轼、周邦彦、陆游等13位诗人的艺术特色、艺术风格、艺术成就,全书将诗歌理论与诗歌史相结合,宏观研究与微观考察相结合,将对诗歌理论的探索与诗人之艺术的具体研究互相印证,是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的经典之作。

8、《诗歌含义生成的语言学研究》 周瑞敏
简介:以形成于20世纪初的俄罗斯诗学语言学为理论基础,综合语义学,修辞学,符号学和认知语言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以诗歌含义为研究中心和立论的出发点,对诗歌含义的本原、存在、本性等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提出诗歌含义是生成的理论,并深入分析探讨了诗歌含义生成的陌生化、等价原则、平行对照和语义翻译等原则;将作品、作家、宇宙、读者置于互动的场景中,解析诗歌文本结构因素和文本内、外语境因素对诗歌含义发生和生发的作用和影响,揭示诗歌含义本体分析的理论模式和实践价值。初步建立起了诗歌含义语义学的理论框架。

9、《诗的艺术(修订本)》 布瓦洛(作者) 任典(译者) 人民文学出版社
简介:布瓦洛劝人:“还要十遍、二十遍修改着你的作品。”

10、《诗歌入门》 史特根(Strachan.J.)(作者) 特瑞(Terry.R.)(作者)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简介: 共分6个章节,分别论述了英语诗歌的要素、视觉形态、声音效果、音韵、比较和联想以及用词,深入浅出地对英语诗歌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诗歌入门》语言简洁流畅,对英语文学专业的学生以及英语诗歌爱好者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外教社原版文学入门丛书”以介绍文学理论和小说类型及相应的社会文化背景为主,勾勒出英美文学发展的概貌。

11、《中国现代解诗学的理论与实践》  孙玉石  北京大学出版社
简介:在朱自清、闻一多等人“解诗”努力的基础上,从新诗的内部建构和外部环境出发,试图建立起解读现代汉语诗歌尤其是现代派新的路径。阐述自现代汉语诗歌尤其是现代派新诗产生以来,就一直面临“难懂”的质疑的问题。

12、《理解诗歌(第4版)》 沃伦(作者)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简介:是美国大学文学系广为采用的教科书,也是新批评派的代表作。它对理解英语英语诗歌做了全面、系统的处理,强调文本细读的方法,注重诗歌结构和语义分析,对中国读者具有重要意义。

13、《诗歌评点与理论研究》  周兴陆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凤凰出版社
简介:讲述了20世纪是中国社会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型期,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深广的变化。尽管中国传统社会自身也在不断发展进步,特别是到了近代,不断追求革新,但是本土文化自身的求变不能凿破传统的僵壳,它需要外来文化思想的助力。

14、《诗路历程:诗歌意象纵横论》  陈圣生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简介:分三篇九章内容分别介绍了诗性思维中的意象、意向思维与语言、诗歌的表达功能、“纯诗”与“声诗”、诗体形式、直觉与诗美、理性与事构、想象与灵感、诗补“造化无功”。

15、《诗歌艺术论:全国诗歌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  作家出版社
简介: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全国诗歌理论研讨会于2010年7月25日-8月4日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40多位诗人、诗评家等出席。《诗歌艺术论:全国诗歌理论研讨会论文集》收录了这次会议上的论文,书中各篇文章的观点不尽相同,亦有争议分歧之处,这正好体现出了当今诗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生态。《诗歌艺术论:全国诗歌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努力将每位专家学者的思考心得如实予以呈现,相信这样一部专门探讨诗歌艺术的论文集,能够对广大诗人的创作和广大诗歌爱好者的阅读鉴赏提供有益的帮助。

16、《精致的瓮:诗歌结构研究》 布鲁克斯(Brooks C.)、郭乙瑶 上海人民出版社
简介:《精致的瓮》是布鲁克斯最为知名的文学理论著作,也是美国“新批评”理论的经典之作。在《精致的瓮:诗歌结构研究》中,布鲁克斯精心选择了邓恩的《成圣》、格雷的《墓畔哀歌》、华兹华斯的《不朽颂》、济慈的《希腊占瓮颂》、叶芝的《在学童中间》等十首诗,以专章的篇幅用悖论、反讽、含混、意象等理论视角加以详细剖析,从而得出了影响甚广的结论:分析一首诗应该以“结构”为本体,而不是以“内容”或“题材”为本体,这样就十分鲜明地强调了文学批评中文本的独特性和重要性。布鲁克斯在这里精彩展示的文本细读与分析法,也代表了20世纪文学研究的一种强有力的趋势。

17、《新批评诗歌理论研究》 李梅英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简介:不是对文学理论的一般性研究,而是以“新批评”最重要的贡献——诗歌理论为重点。针对学界以共时研究为主的现状,本书选择历时研究的视角,即从英美诗歌和西方文学批评发展的角度,在其促成英美诗歌与诗论现代转型的过程中,考察“新批评”的发展、批评实践和理论研元针对“新批评”研究以宏观理论分析为主的情况,《新批评诗歌理论研究》采用对每一位“新批评”学者分别论述的微观分析方法,在全面“细读”中英文文献的基础上,力争还“新批评”以本来面目,并对其中涉及的重要问题和批评方法作出合理的解释与评价。

18、《中国新诗五十年》 林贤治 漓江出版社
简介:是林贤治先生的最新著作。作者以独立精神立论,系统梳理了建国以来五十年间新诗演变的历程。从中国当代史出发,史论结合,细致分析了当代新诗史上重要的诗歌现象、诸多写作群体及个人;其间随机穿插外国诗歌的状况,旨在打开视野,建立参照,有助于对中国新诗品质的评价。《中国新诗五十年》新见迭出,发人深省,文气流贯,别开生面,是了解中国当代诗歌史乃至当代精神状况的必读之作。

19、《言诗》  北京大学美学与艺术丛书  陈中梅  北京大学出版社
简介:探讨荷马史诗中的诗学与美学,并对以荷马史诗为源头的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希腊哲学中的诗学进行探讨辨析,同时引进对孔子诗论的比较研究。《言诗》共分三编。第一编由四个章次组成。第二编囊括第五至第九章的叙事内容,所占篇幅相对较大。第三编的涉及面比较宽广,故拟用涵盖面较大的“细读经典”一语来予以概括。

20、《失去象征的世界:诗歌、经验与修辞》  耿占春  北京大学出版社
简介:以现代汉语诗歌为切入点,以“象征”为叙述对象,追溯“象征”的古老出身,和它作为一种社会实践的发展过程,以及它在现代社会中的“变形记”。作者意在指出,“象征”不仅是一种文学修辞和仪式表述手段,更是人类感受世界、认知自我的途径;在中国当代文学时期,“象征”的存在与消失过程,表征着社会、文学和生存境遇的变化;“象征”的改写也意味着人类对自身文化、生存意义的改写。

21、《中国现代诗歌理论经典》  许霆  苏州大学
简介:对所选名篇均尊重原著原版,并精心校核,注明出处。曹培根、丁晓原教授主编的《中国现代各体文学理论经典》,精选在中国现代各体文学发展史上具有历史意义和理论意义的各体文学理论经典之作。与以往选本不同,《中国现代诗歌理论经典》旨在推荐中国现代各体文学理论经典佳作,使菁华毕出,篇幅不多而包罗各体文学理论经典,凭一选本而可窥见诸多理论经典名家名篇;同时,紧扣中国现代各体文学理论发展线索,使诸家学说兼备。全书分诗歌、散文、小说、戏剧4卷,每卷导言对中国现代各体文学理论经典作导读,勾勒其理论发展史线索。

22、《影响的焦虑:一种诗歌理论》  哈罗德·布鲁姆(Harold Bloom)、徐文博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
简介:本书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研究诗人对诗人的影响。作者认为经典树立起了一个不可企及的高度,诗的历史形成乃是一代代诗人误读各自前驱的结果。通过运用弗洛伊德的家庭罗曼史理论、尼采的超人意志论和保罗·德·曼的文本误读说,作者阐发了传统影响的焦虑感,提出了独树一帜的“诗的误读”理论——“逆反批评”。本书1973年在美国出版以后,引起欧洲文学评论界的高度关注。有西方学者评价认为布鲁姆用“一本薄薄的书震动了所有人的神经”。本书问世后引起读者的极大兴趣,文论界对其争论激烈,褒贬不一。一本书的成功也莫过于此。上述在莎士比亚问题上的自闭做法,就布鲁姆而言,初版时仅仅是一带而过,只用了区区一小段文字,但客观上成了本书的一个硬伤,也成了布鲁姆的一块心病。为此,当本书1997年在美国再版时,布鲁姆专门写了一篇长达37页(英文版)的前言。在这篇再版前言里,布鲁姆承认了在莎士比亚问题上的草率。他用了相当大的篇幅比较详细地论述了马洛作为莎士比亚的主要前驱对莎士比亚施加的影响、莎士比亚所承受的影响的焦虑和他最终以压倒性的胜利彻底摆脱了马洛的影响,从而达成“诗的影响迄今取得的最伟大的胜利”。这篇再版前言可以视为本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可看做一篇独立的论文。布鲁姆作为当代西方文论界的泰斗人物,能够放下身架,做出一个认错检讨的姿态,确属难能可贵。令人联想起尤金·奈达在耄耋之年勇于否定自己以毕生之力树立起来的“翻译是科学”的理论。这种对学术的严谨的勇气值得国内学界借鉴。

23、《美国诗歌研究》  李正栓、陈岩  北京大学出版社
简介:本书对美国历史上从殖民时期到20世纪初的20位著名诗人的90首诗歌进行研究。对诗人的生平和创作风格进行简要介绍;对所选诗歌进行详细解释;概括作品的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对每首作品的创作技巧、思想内容进行分析和讨论。附参考译文。

24、《现代诗歌理论:渊源与走势》  蓝棣之  清华大学出版社
简介:本书以两个问题为中心:一是探讨现代诗歌理论之渊源,二是当代诗歌写作理论的走势。前者的典型论述有《九叶派批评理论探源》,后者的典型论述是《21世纪诗歌写作的几种新的可能性》。围绕着这两个中心,本书还探讨了新诗在何种意义上继承了古典诗歌优秀的传统,诗歌中的现实主义问题,诗歌的特点到底是什么,诗人是什么样的人,诗性学术是怎样展开的,美国语言诗派怎样写作,20世纪先锋诗的主潮,当代某些创作方式的危机与后现代评价标准的危机,诗歌在未来到底有无前途与出路等,最后是250条重要诗论术语的原典解释,这些理论概念与术语连接成20世纪诗歌理论闪光的历史长廊。总之,本书关注诗论上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问题,并以透彻的行文风格为你诠释和演绎。

25、《中国现代诗歌理论批评史》  常文昌  人民文学出版社
简介:由于各个诗论家的情况较为复杂,既可能属于某个流派,同时又并不完全属于某个流派;既可能同时属于几个流派,又可能不属于任何一个流派;可能在早期主张浪漫主义,后期又倒向现实主义;也可能一度主张审美说,后来又转向功利主义等等。面对这种复杂的情况,《中国现代诗歌理论批评史》主要以诗歌理论批评家为线索,展示中国现代诗歌理论批评的主要观点和成就。同时,也不以文艺思想斗争为主,而把重点放在诗歌理论的研究上,尽量理出有学术价值的诗歌理论观点。

26、《现代诗歌理论与技巧(当代学者人文论丛第二十辑)》  谭德晶  中国言实出版社

27、《现代诗的再出发:中国四十年代现代主义诗潮新探》  张松建、洪子诚 北京大学出版社
简介:在钩沉史料的基础上,结合文本、历史与理论,重探中国40年代的现代主义诗潮。通过作品解读、文学行为分析以及对物质、制度、文化、政治的考察,重构了这场文学运动在理论与实践上的多重面向,不但揭示出现代主义诗潮之演变的内在逻辑和外部条件,也对其知识构造、成就与困境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28、《韵律与意义:20世纪俄罗斯诗学理论研究—艺术与美学文库—学术系列》  黄玫  人民出版社
简介:这本书研究的诗学课题,其实是个多学科交叉的题目,涉及语言学、文学理论、艺术美学诸多方面。研究有所推进,是靠多个学科的合力。研究尚有不足,也是因为一些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没有吸收进来。跨学科多视的综合取向,恐怕是现代人文学术求得进步的基本条件。希望作者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把课题向纵深开拓。尤其企盼作者能把汉俄诗学比较纳入自己的研究视野,为中外诗歌文化的沟通做出贡献。

29、《中国诗学(增订版)》  叶维廉  人民文学出版社
简介:是中国古典诗学、比较文学领域的泰斗叶维廉先生的经典代表作。十几年来,无论在大陆还是在海外,都已成为普及性的经典读本。此书1992年由三联书店出版后,即成为大中学生学习、理解中国古典诗、现代诗的必读入门书、教辅读物,以及一些大学中文系的考研参考书。此次人民文学出版社新推出的增订版,在原版的基础上新收入了叶维廉先生的序言以及三篇最新诗论、美学文章《空故纳万境:云山烟水与冥无的美学》、《重涉禅悟在宋代思域中的灵动神思》、《台湾五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两种文化错位的现代诗》。

30、《诗歌意象语言研究》  刘芳  上海译文出版社
简介:论述的是诗歌意象语言建构的思维机制、内部言语生成,以及外部语言手段。作者认为,隐喻思维遵循着世界万物同形同构、相互渗透的思维规律。诗人通过直觉联想或超常想象的思维运算方式来发现或建构主观情感和客观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将自己的某种主观情思与客观事物的某些感性特征对应起来,从而建构出隐喻性的诗歌意象语言。诗人在意象语言内部言语的构思和组织过程中,通过对一组、或两组意象语言词语间超常规的语义、语法搭配的构思,从而完成诗歌意象语言的内部言语组织和生成过程。《诗歌意象语言研究》是从语言学角度,运用语言学相关理论,以丰富的汉、英诗歌作品为语料,对诗歌意象的载体——“语言”所进行的研究。

31、《现代诗歌的结构(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的抒情诗)》 胡戈·弗里德里希、周宪、李双志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
简介:揭示了现代诗歌超个人、超国家、超越数十年时间的征候。“现代”指的是自波德莱尔以来的一整个时期,“结构”指的是一种有机构造,是诗歌创作中的一种具有典型性的共同之处。胡戈·弗里德里希的批评意识、充满智慧的想象以及分析性的语言力量,是风格研究和作品阐释领域内的典范。

32、《诗学诗艺》  贺拉斯、亚里斯多德、杨周翰 人民文学出版社
简介:选题为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由当时的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组织全国外国文学专家数十人共同研究和制定,所选收的作品,上自古希腊、古罗马和古印度,下至二十世纪初,系各历史时期及流派最具代表性的文艺理论著作,是二十世纪以前文艺理论作品的精华,曾对世界文学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该丛书曾列入国家“七五”、“八五”出版计划,受到我国文化界的普遍关注和欢迎。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各学科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为满足文艺理论界的迫切需求,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对这套“丛书”的选题进行调整和充实,并将选收作品的下限移至二十世纪末,予以继续出版。首批推出的第一辑,有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亚理斯多德的《诗学》、贺拉斯的《诗艺》、爱克曼辑录的《歌德谈话录》和维柯的《新科学》等十部多为初版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作品。这些论著的译者主要有知名学者朱光潜、杨周翰、罗念生等我国外国文学研究界的老前辈,作品的译文忠实准确,编校质量精益求精,堪称名著名译名编,故此次重版,除《诗的艺术》等个别作品内容上有增补外,其余仅对文中个别明显有误的字句加以修改,书中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等尽量不作改动,前言、后记、题解、注释等,亦多按当时的顺序和形式置放,以保持其历史原貌。

33、《中国诗学(第1部形式论)》  骆寒超、陈玉兰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简介:以形体格式构建为核心展开的《形式论》。中国诗学之所以和西方诗学的侧重点不同,偏于对意象层面和形而上层面的探讨,的确意味着中国诗学是以神话思维为本的,因为神话思维是以神话为内容与形式的思维方式,它本身就是“天人合一”观和“齐物论”的直接派生物,而它所具有的直觉性、整体性、自发性、象征性和情感性的特点,也正是“神会于物”“神与物游”等感性体验活动的必然结果。诗学是以对诗作为内部研究为主的工程。

34、《学习对诗说话》  洪子诚  北京大学出版社
简介:是作者近年来在新诗研究领域一些文章的集成,内容包括对当前重要的诗学现象的关注与剖析、对几位重要诗人作品的分析,以及对若干诗歌现象的回顾等。作为著名的当代文学史家,作者在新诗研究方面亦秉承其冷静客观的姿态,对当代新诗有一番别有深意与意味的观照。

35、《余光中谈诗歌》  余光中  江西高校出版社
简介:当初,之所以选择他谈论诗歌,实为其特殊的经历和身世使然。一是,他创作兼通四度空间:梁实秋先生曾评价他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不仅如此,除诗歌、用文外,他还是评论和翻译的高手。因此,对诗歌有特殊的敏感和把握。二是,他一生大半时间流徙、漂泊。幼年时流落巴蜀,后背井离乡去了台湾,几度去美国,返台后又去了香港,直到临近花甲才定居高雄。这不仅大大拓展了个人的创作天地,而且增进了他对中西文化的体认和参同,尤其是对文学、艺术和悟识。三是,他是台湾现代诗歌的主将之一,他迂回曲折的创作心理,不仅见证了台湾的现代诗歌,而且也是整个中国现代诗歌演进的缩影。可以这么说,惠风论丛因他的入阵,更显天合整实。

36、《二十世纪的诗心:中国新诗论集》  吴晓东、洪子诚  北京大学出版社
简介:作者把诗歌研究理解为对“文学性”的探索、对诗人精神的怀想以及对千载“诗心”的领悟,在对诗歌艺术佳构的精细阅读以及诗人心灵世界的深入解析中,力求捕捉和传达内在的诗性,并试图展示中国新诗百年历程中的诗学轨迹与精神侧影。

37、《比较诗学导论》  陈跃红  北京大学出版社
简介:是作者在北京大学多次为博士生、研究生、留学生及高年级本科生等讲授“比较诗学”课程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立足比较诗学在中国的发展,遵循学科教学的规律,同时又反映出学科研究的前沿水准,从而认真撰写的一本既具有入门性,又具有相当创新意识的著作。《比较诗学导论》的基本内容:主要是从学科产生的学术语境、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已有的各种研究范式、不同的理论方法等方面,去总结梳理该学科的学术体系和理论方法特征。在集中介绍比较诗学的研究范式的理论方法的专门教材意义上,《比较诗学导论》可以说是目前国内第一本。

38、《现代批评之始:T.S.艾略特诗学研究》  刘燕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9、《英诗新方向—庞德、艾略特诗学理论与文化批评研究》  蒋洪新  湖南教育出版社
简介:T.S.艾略特和E.庞德是英美文学界和思想界的一代大师,是现代最有影响的诗人与批评家。1948年,艾略特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庞德荣获美国博林根诗歌奖。艾略特的“非个性化”、“客观对应物”、“诗歌的艺术视角”、“对其他诗人的评论与鉴赏”等理论主张都成为西方后期象征主义的理论基石,也成为美国新批评的滥觞;庞德的“艺术真实论”、“意象主义和漩涡派”的理论以及他对同时代作家的提携无疑奠定了他作为英美现代主义运动的领袖地位。艾略特的后期诗歌创作和文化批评趋向宗教:庞德的文化批评既包含对资本主义高利贷的批判,又有倾向法西斯主义的消极与反动的一面。艾略特和庞德的思想与诗歌创作与中国文化颇有因缘,同时对中国现当代的诗歌创作很有影响。本书在参考与借鉴了国内外对艾略特和庞德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比较文学研究的新角度,对艾略特和庞德的学术渊源、文化背景、诗学理论和文化批评进行综合和比较研究,从而为艾略特和庞德研究增添了新的篇童。

40、《朦胧的七种类型》  威廉·燕卜荪、周邦宪、王作虹、邓鹏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简介:燕卜荪在《朦胧的七种类型》中所说的“朦胧”,既指诗之为诗的根本,又指诗歌语言形式上的特点,这两个层次的含义具有一种内在的矛盾。这种矛盾既体现了燕卜荪超越形式主义的努力,也体现了燕卜荪理论的困境。它启示我们,在文学研究中,“美”这一价值尺度是不可忽视的。

41、《基础诗学:后形而上学艺术原理》  徐岱  浙江大学出版社
简介:虽然关于艺术原理的高谈阔论已如汗牛充栋,但本书立足于后形而上学视野,对作为人类文明的文化基础的艺术现象,进行本体论层面的重新审视。本着超越知识论、解构理论主义、回归生活世界、尊重审美实践的宗旨,本书对艺术的文本与形态、艺术的本质与精神,以及艺术的维度和经验、艺术的实践与意义等方面,作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阐释和别开生面的梳理。重心所在不仅仅是让读者认识诗学理解艺术,更在于通过这种认识和理解来认识自我、理解历史,从而热爱人生、关怀社会。在此意义上,本书不只是一部关于文学艺术的研究心得,也是一种体现人文的思想探索。

42、《中国诗学范畴的现代阐释》  李旭  上海古籍出版社
简介:从现代哲学及美学、文学理论与方法诸方面,对“道”、“风骨”、“文气”、“意境”、“格调”、“意象”、“古雅”、“寄托”、“禅意”、“趣”等属于中国诗学、文论范畴的概念,作了详尽研究与探索,不仅注重揭示其体系建构、特征等基本原理,还采用了中西比较、打通古代与现代的方式,提出了不少鞭辟入里的论见。中国诗学、文论范畴,是指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批评和审美认识领域里人们长期使用的一些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它们集中而突出地反映了中国文艺及其审美认识的民族特色。

43、《哲学之诗:亚里士多德<诗学>解诂》  戴维斯(Michael Davis)、刘小枫、陈明珠  华夏出版社
简介:就形式而言,《诗学》是一部哲学之诗,就内容而言,《诗学》是一部诗之哲学。《诗学》本身非常哲学。“哲学”这个词的原初意涵就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种源于惊奇的对智慧的热爱,而《诗学》本身就是源于对“诗”之惊奇的探究,正如诗本身是源于对曰复一日平常生活的惊奇。《哲学之诗》对《诗学》的阐释是章句与传疏(包括必要的训诂)内在结合、深刻勾连、相辅相成的最佳尝试。作者多从《诗学》阐释史上的著名章节和段落入手,为我们细细发掘诗之哲学的精微奧义,最终完整勾勒出这部“哲学之诗”的清晰轮廓。

44、《诗体学散论:中外诗体生成流变研究》  王珂  上海三联书店
简介: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中外诗歌诗体生成流变的诗体学专著。主要分为中国古代诗歌诗体研究、中国现代诗歌诗体研究和外国诗歌诗体研究、诗体生成生态研究与诗体生成模式研究五大部分。重点讨论了诗体生成与流变的三大原因——诗体革命、诗体调和与诗体影响。诗体革命以汉语的新诗革命和英语的意象派诗歌运动为个案。诗体调和以词和曲在古代汉诗诗体中的调和作用与打油诗在汉语诗歌中的诗体调和作用为个案。具体诗体研究主要以中国新诗、中国古诗、英语自由诗等诗体的产生及流变为个案。诗体的生态及关系研究以白话新诗、先锋诗、妇女诗和网络诗为个案。《诗体学散论:中外诗体生成流变研究》既重视诗体研究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如全面描绘了中国古代汉诗和现代汉诗诗体流变轨迹,也重视诗体研究中的重点问题,如诗体革命与诗体调和对诗体的生成与流变产生的特殊影响,诗体与政治、时代、性别、科技等诗体的生态关系。《诗体学散论:中外诗体生成流变研究》是作者诗歌文体学及诗体学潜心研究20多年的“总结性”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45、《诗论》  朱光潜  漓江出版社
简介:是朱光潜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学界公认的20世纪中国学术经典作品。朱先生用西方诗论解释中国古典诗歌,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诗论;《诗论》对中国诗歌的起源,诗歌与音乐、舞蹈的关系,诗歌与赋、散文的关系,诗与画的关系,中国诗的音律,为什么中国诗走上了律诗的道路及现当代中国诗歌的发展趋向作了深入的探索,发人深省,读来有如醍醐灌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46、《诗论》 艾青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
简介:我对新诗的要求、形象思维和艺术魅力、答《诗刊》问十九题、和诗歌爱好者谈诗、与青年诗人谈诗、关于我自己、关于突破、关于生活、想象、真实的世界的关系等。

47、《形象诗学原理》  彼列韦尔泽夫 (Переверзев Валерьян Федорович)、彭甄、宁琦  中国青年出版社
简介:佩列韦尔泽夫继承了普列汉诺夫的美学思想,深入研究了文学的社会发生学方法(因果方法)。在十月革命后的一系列著作中,他将自己的社会研究方法与文化历史学派和形式主义学派分厅抗议。《形象诗学原理》收录了《形象诗学原理》和《俄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之源》两部作品。《形象诗学原理》供中文系和外语系的大学生.研究生和教师使用。

48、《诗学:文学形式通论》  方丹、陈静  天津人民出版社
简介:“我们会惊叹某道风景充满诗情画意,会形容某段生活诗般浪漫,有时还会说某个人很有诗意。”但若要说出诗学这个名词的概念,可就没那么容易了,尽管(或者说由于)该词在现代文学批判词汇表中的地位显赫,即常被单独使用或附以一补语,如故事的诗学、马拉梅的诗学、伤感的诗学、激情的诗学等等,但其含义却并不十分确定,在不同时代有不不同的诠释。因此有必要作一些回顾,以揭开这一常见却又神秘的字眼的面纱。

49、《中国新诗史论》  章亚昕  山东教育出版社
简介:新诗是在中西文化碰撞下孕育的艺术生命形式,宛如一个不折不扣的“混血儿”,流动着古典、现代、传统、国际诸多文化因子,不同时期不同文化因子略领风骚就造就了林林总总的流派,就像一棵枝节蔓生略嫌杂乱的树。中国新诗史是一道耐人寻味的谜题,《中国新诗史论》这本诗歌史著作以独特的视角和扎实的理论功底从时间、空间、文化的三重纬度带领我们求解新诗史的骨肉生成以及未来走向。

50、《大诗歌理念和创造诗美学:关于诗本体与诗创造的比较研究》  洪迪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简介:是一部关于诗歌美学理论方面的专著。作者在诗歌创作的同时,长期致力于诗歌理论研究,多有发现,多有感悟,在诗歌美学方面不仅有独到的见解,而且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理论体系。《大诗歌理念和创造诗美学:关于诗本体与诗创造的比较研究》从中外古今大量诗歌的比较研究中提出大诗歌理念,并以此贯穿于对诗本体、诗创造、诗主体各个方面的深入探究,从而揭示诗美创造的奥秘,构成颇富于原创性的独立的诗美学理论体系。全书行文敏捷,语言凝练,立论有据,征引翔实,字里行间跳荡着智慧的火花,洋溢着思辨的哲理,蕴涵着深广的审美价值,具有凝重的理论色彩和真切的实践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3-1-22 17:07 | 只看该作者
目前我在读刘勰的《文心雕龙》,头己经被这老人家弄晕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3-1-22 17:11 | 只看该作者
可否精选一下。对我们最有用的3-2部?上述的都读完要多久?衣影辛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3-1-22 17:13 | 只看该作者
王法 发表于 2013-1-22 17:11
可否精选一下。对我们最有用的3-2部?上述的都读完要多久?衣影辛苦。

附议 赞同 功夫不负有心人 衣影有心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 17:14 | 只看该作者
王法 发表于 2013-1-22 17:11
可否精选一下。对我们最有用的3-2部?上述的都读完要多久?衣影辛苦。

不辛苦。好的,那我推荐最有用的2—3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1-22 17:18 | 只看该作者
天上人间 发表于 2013-1-22 17:13
附议 赞同 功夫不负有心人 衣影有心辛苦了

问好 祝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3-1-22 17:18 | 只看该作者
衣影 发表于 2013-1-22 17:14
不辛苦。好的,那我推荐最有用的2—3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3-1-22 17:27 | 只看该作者
俺的手边有:《诗论》、《诗学诗艺》 、《诗歌意象语言研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3-1-22 17:28 | 只看该作者
不错的信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 17:30 | 只看该作者
汤胜林 发表于 2013-1-22 17:28
不错的信息!

问好先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8 17:43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